床旁盲插鼻空肠管及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21.85 MB
- 文档页数:31
分析重症患者床边盲插鼻肠管的护理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29T05:21:52.72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月16期作者:秦梅林[导读]秦梅林(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摘要:鼻肠管是为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通道,通常是采取盲插法将鼻管置入小肠内进行营养输注。
但是,在实际床边盲插鼻肠管过程中,极易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进而影响治疗实施、预后效果,因此,提升床边盲插鼻肠管置管技术、做好临床护理干预重要现实意义。
下面本文就对重症患者床边盲插鼻肠管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旨在为重症患者床边盲插鼻肠管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重症患者;盲插鼻肠管;营养支持;并发症前言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等特点,受疾病影响,机体会出现高能量消耗、代谢,同时,由于无法正常进食,在高消耗代谢和进食不足双重作用下,常会出现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致使机体免疫、抵抗等能力下降,不仅会影响临床治疗的顺利实施,甚至还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最终造成死亡等不可逆严重后果,因此,临床需重视重症患者的营养干预[1]。
目前,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常用营养干预手段,而鼻肠管则是进行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选择鼻肠管、合理进行床边盲插是确保鼻肠管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发挥的关键[2]。
基于此,本文将重症患者床边盲插鼻肠管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鼻肠管种类和特点通过鼻肠管进行食物、药物的供给,可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能量、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进而满足机体正常消耗代谢,促进康复[3]。
近年来,医学科技、医疗水平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过程,鼻肠管应用愈加广泛且种类越来越多,由于鼻肠管的选择可直接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因此,如何选择更为科学、适宜的鼻肠管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为研究重点[4]。
1.螺旋形鼻肠管螺旋形鼻肠管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鼻肠管类型,其属于不透X光聚氨酯管,聚氨酯为惰性材质,亲水性良好且柔软度极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基于患者机体内组织真实情况自由弯曲,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故基本不会造成刺激性,患者耐受性较好,即便身体条件较差患者也能够适用;同时,螺旋形鼻肠管自带导丝,发生堵管事件风险和几率较低;另外,螺旋形鼻肠管还具备特殊记忆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通过幽门[5]。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
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重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观察组实行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行经鼻留置胃管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误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方案融入重症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床旁盲插鼻肠管;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对策在临床中,诸多重症患者均存在无法正常进食的表现,进而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影响病情恢复,因此营养支持成为重症监护病房的关键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产生直接影响[1]。
相较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更加符合机体的生理需求,可获得更好的支持效果,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经济成本低。
其中,床旁盲插鼻肠管营养支持能够避免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控制肺部感染风险,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2]。
研究由此展开,设计对照试验,引入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方案,选择对应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后进行量化表现描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重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观察组实行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行经鼻留置胃管护理;观察组中,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10例,年龄52-68岁,平均(64.10±4.45)岁;对照组中,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11例,年龄54-71岁,平均(64.26±4.59)岁;将以上各项资料统一分析,在利用信息技术解析结果,得到“可比较”许可,数据表现为“p>0.05”。
盲插鼻空肠管应急预案背景介绍在临床上,盲插鼻空肠管是一种常见的应急护理技术,用于维持患者肠道通畅,排除胃液,以防胃扩张和呕吐。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或患者病情复杂,盲插鼻空肠管操作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盲插鼻空肠管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及总结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盲插鼻空肠管应急预案第一步 - 判断操作的适用性在应用盲插鼻空肠管前,首先需要判断该操作的适用性。
以下情况下不宜盲插鼻空肠管: - 鼻腔有明显炎症或损伤; - 鼻腔有明显并发症,如颅脑外伤等; - 身体状况十分虚弱,不适宜操作。
第二步 - 前期准备工作1.准备好所需器材:鼻鼻管、止血带、适量柔性导管,安全稳定的固定装置等。
2.洗手并戴上隔离手套。
3.向患者解释整个操作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
4.让患者坐直或半坐位,进行必要的体位调整。
第三步 - 操作过程1.按照手法要求将鼻鼻管涂抹适量润滑剂。
2.选择鼻孔较通畅的一侧,反握法握住鼻鼻管,小心翼翼地将鼻鼻管置于患者鼻孔中,沿着鼻腔底直至鼻后孔,然后再进入咽喉直至食管。
3.在插入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将颈部稍稍后仰,以利于导管通过鼻咽梗阻。
4.将导管移入食道后,要迅速向前进入胃内。
切记不能力争通过力量来通过鼻咽梗阻。
5.确认导管位置:可以根据声音、吸力、液体排除情况等来判断是否插入到胃内。
还可以通过胃酸pH评估或X射线等检查方法。
6.对导管进行固定:通常情况下,使用适合大小的止血带固定导管。
第四步 - 应急预案1.情况一:导管未成功插入或者插入不畅–移除导管,更换鼻孔重试;–检查导管有无异常,如断裂等;–若多次尝试仍然失败,可以选择其他方法。
2.情况二:插管过程中出现出血–及时停止操作,观察和压迫鼻出血部位;–若出血无法停止,应及时就医。
3.情况三:导管位置移位或脱落–及时检查并重新固定导管;–若无法重新固定,需寻求医生协助。
4.情况四:导管引发呕吐或不适感–观察患者症状,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或暂停使用。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在2022年9月到2023年9月期间选择7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胃肠插管及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及护理干预,比较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置管后不良反应(反流误吸、呕吐、腹胀、腹痛)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
结论: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置管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床旁盲插鼻肠管及护理干预;重症疾病重症疾病是指病情严重、病程进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患病者由于机体代谢和应激反应的改变,以及可能存在的肠道功能受损等因素,导致患者的能量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或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而肠内营养支持是通过消化道给予营养物质,所以可以作为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的治疗方法[1-2]。
目前,临床中经常采用胃肠置管和鼻肠置管两种方式,本研究选择70例重症患者,比较两种置管方式的效果,同时探究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2年9月到2023年9月期间选择7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女分别17例和18例,年龄52~73(62.79±3.11)岁;对照组男女分别19例和16例,年龄54~72(63.55±3.84)岁。
一般资料差异(P>0.05)。
纳入:①符合重症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签字同意参与试验。
排除:①中途退出;②精神状态异常。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胃肠插管及护理干预:清洁口鼻部位、导丝引导、插入胃肠管、定位确认等。
在插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合作程度与舒适度,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插管情况,注意患者的舒适度、皮肤情况、口腔卫生等,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