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肠管盲插方法及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9.04 MB
- 文档页数:21
具体插入鼻肠管的方法如下[25]:首先向患者详细解释插入鼻肠管的目的和大致过程征得患者配合,将患者置于半卧位或者座位,头部微微向后靠稳。
取20ml温生理盐水注入鼻肠管内并湿润管道,将引导钢丝插入鼻肠管内,钢丝末端与鼻肠管紧密连接。
消毒鼻腔后确定插入深度,一般成人插入深度>105cm。
将管道头端蘸少了生理盐水润滑后由鼻腔内缓慢插入,待头端到达咽喉部位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协助管道进入食管内。
继续向前送入鼻肠管,待深度>40cm时大多已过胃的贲门部位,继续插入至60cm左右时一般到达幽门部位,此时要将插入速度放慢,保持插入压力,随着胃肠蠕动换换送入鼻肠管,速度约为1-2cm/min。
若遇到较大阻力不要强行插入,拔出导丝后再插入导丝观察是否能够顺利插入,如不能,将管道抽出2-3cm再次插入导丝,这样可避免导丝在胃里面大弯。
当插入深度>105cm后停止插入,再次验证导丝是否顺利,由管道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观察是否顺利。
若一切顺利,可由管道快速注入少量空气并由助手听诊腹部,若左侧气过水声比右侧响亮,说明置入正确。
行腹部X线检查或内镜检查确定管道是否到达屈氏韧带一下,待明确后鼻肠管位置正确无误后可注入肠内营养液。
妥善固定鼻肠管,记录深度及日期。
每次鼻饲前后注入30ml温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防止管道阻塞。
盲插鼻肠管通操作方法及脐周感知气流声作用危重患者伴有创伤和炎症性疾病时,代谢速率和蛋白质分解代谢会加倍增加,同时因经口摄食能力减弱或消失,营养风险随之产生,致其预后变差,所以保证足够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临床采用盲插鼻肠管进行喂养是治疗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不仅经小肠喂养优于经胃喂养,能保障患者的良好营养状态同时更避免因吸痰、呛咳而引起腹内压增高致使伴有胃排空障碍而引发反流、误吸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尤其适用行机械通气或亚低温治疗、肠鸣音减弱等存在胃潴留高风险的危重症患者。
现有方法如胃镜下置管、B超引导下置管、注气盲插法等存在转运风险、费用昂贵、对技术资质要求较高、腹部胀气等问题。
操作方法(1)根据需要准备好用物,包括适宜型号的鼻空肠管、生理盐水20ml、50ml注射器、治疗巾、无菌手套、听诊器、PH 试纸、胃管标识、固定贴等。
(2)将鼻肠管内导丝推至导管尖端并固定,注意不要将导丝自导管尖端穿出。
石蜡油润滑导管,将导管经一侧鼻孔缓慢送入至剑突水平,确认在胃内后,尽可能抽尽胃内容物,继续置入鼻肠管,边置管,边轻轻旋转导管,以便导管顺应胃体的解剖结构游行,导管每置入5cm,用20ml注射器抽10ml空气向导管内注气,在听诊感知气流声注气需要,每次注气完毕需回抽等量气体。
(3)按顺序听诊感知脐周四个部位,剑突下、左肋下、脐上、右肋下,分别对应胃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四个部位的气流声,气流声最明显处为导管尖端所在位置,借此助力导航导管尖端走向。
(4)若置管进度超10cm,气流声最明显处位置没有明显改变,说明导管盘绕,需退出5-10cm轻轻旋转导管再次缓慢送管。
在右肋下听诊到响亮的气流声,可以大致判断导管尖端已经通过幽门,根据患者的情况继续置管至需要的深度。
抽取液体测pH值,协助判断导管的位置。
(5)通过床边腹部平片结果最终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
确认无误后,推注20ml水赋予导管尖端重力避免拔除导丝时将尖端带离幽门。
盲插鼻肠管术操作标准
盲插鼻肠管术的操作步骤如下:
1. 测量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长度,一般为45~55cm,在距鼻肠管头端的相应位置标记,这是第一个标记。
2. 在第一个标记往鼻肠管末端方向的25cm及50cm处分别做第二、第三个标记。
3. 按照插胃管的方法将鼻肠管插到第一个标记处,确定在胃内后,将导丝退出约25cm,继续将鼻肠管插至第二个标记处。
4. 将导丝完全退出,将外漏的鼻肠管悬空约40cm,再将管道固定在近耳垂处。
5. 让鼻肠管随着胃肠的蠕动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最后经X线显影确定头端的位置。
请注意,此方法操作较简单,对患者刺激小,但是成功率低,鼻肠管头端到达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时间较长。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盲插鼻肠管通操作方法及脐周感知气流声作用危重患者伴有创伤和炎症性疾病时,代谢速率和蛋白质分解代谢会加倍增加,同时因经口摄食能力减弱或消失,营养风险随之产生,致其预后变差,所以保证足够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临床采用盲插鼻肠管进行喂养是治疗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不仅经小肠喂养优于经胃喂养,能保障患者的良好营养状态同时更避免因吸痰、呛咳而引起腹内压增高致使伴有胃排空障碍而引发反流、误吸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尤其适用行机械通气或亚低温治疗、肠鸣音减弱等存在胃潴留高风险的危重症患者。
现有方法如胃镜下置管、B超引导下置管、注气盲插法等存在转运风险、费用昂贵、对技术资质要求较高、腹部胀气等问题。
操作方法(1)根据需要准备好用物,包括适宜型号的鼻空肠管、生理盐水20ml、50ml注射器、治疗巾、无菌手套、听诊器、PH 试纸、胃管标识、固定贴等。
(2)将鼻肠管内导丝推至导管尖端并固定,注意不要将导丝自导管尖端穿出。
石蜡油润滑导管,将导管经一侧鼻孔缓慢送入至剑突水平,确认在胃内后,尽可能抽尽胃内容物,继续置入鼻肠管,边置管,边轻轻旋转导管,以便导管顺应胃体的解剖结构游行,导管每置入5cm,用20ml注射器抽10ml空气向导管内注气,在听诊感知气流声注气需要,每次注气完毕需回抽等量气体。
(3)按顺序听诊感知脐周四个部位,剑突下、左肋下、脐上、右肋下,分别对应胃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四个部位的气流声,气流声最明显处为导管尖端所在位置,借此助力导航导管尖端走向。
(4)若置管进度超10cm,气流声最明显处位置没有明显改变,说明导管盘绕,需退出5-10cm轻轻旋转导管再次缓慢送管。
在右肋下听诊到响亮的气流声,可以大致判断导管尖端已经通过幽门,根据患者的情况继续置管至需要的深度。
抽取液体测pH值,协助判断导管的位置。
(5)通过床边腹部平片结果最终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
确认无误后,推注20ml水赋予导管尖端重力避免拔除导丝时将尖端带离幽门。
重症患者经鼻盲插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流程一、目的建立肠内营养通道。
二、要求1、严格掌握经鼻盲插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盲插空肠营养管整个过程中动作轻柔;3、注意鼻肠管刻度,置管速度应匀速缓慢置入。
三、操作流程:1、签字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置管的必要性与风险,取得同意。
2、洗手洗手、戴口罩。
3、准备用物鼻肠管、治疗巾、橡胶手套、注射用水、注射器(20ml、2ml)各一个、棉签、胃复安10mg、听诊器、PH试纸、皮尺、鼻贴、导管标识。
4、解释核对、评估、解释。
5、推注药物静脉缓慢推注胃复安10mg,等待10min后置管。
6、定位协助患者半卧位,暴露上腹部,五点定位法进行腹部听诊区定位。
7、测量皮尺测量鼻肠管到达U 点、D点、R 点的长度。
8、润滑戴手套,打开鼻肠管包装,固定导丝。
倒入250 ml注射用水,浸泡鼻肠管,抽取20ml注射用水注入管腔润滑内壁。
9、置管铺治疗巾,置管动作缓慢轻柔,每次置管2-3cm。
入胃后采取回抽胃液、听诊等方法确认在胃内。
10、右侧卧位协助患者采取右侧卧位。
11、过幽门确认在胃内后,减慢置管速度,以每次1-2cm 缓慢置入,仔细感知有无阻力。
当置入长度达75cm 时(一般处于幽门口处)感知有无突破感。
12、确认位置听诊判断鼻肠管尖端位置。
13、回撤导丝管腔内注入少许注射用水后,边抖动边缓慢撤除导丝,动作应轻柔。
14、固定粘贴导管标识。
进行有效固定。
15、定位X线、导航仪定位。
16、导管位置的确认●腹部平片(金标准)●导丝回弹法: 撤导丝时回弹大,可能盘于在胃内●注水回抽法:向管道内注入10ml 生理盐水,如果回抽液体少于5ml,可能进入小肠(有争议)●听诊法:左上腹(胃腔)→右腹(过幽门)→左下腹(十二指肠或空肠)(有争议)●抽取肠液法:抽出金黄色液体,pH>6 可能进入肠内(有争议)●导航仪定位法四、注意事项:1、随病人呼吸缓慢进管,通常置入管道超过75cm 后,可有一种突破感为过幽门,可继续轻柔置入;2、如遇导丝回弹大,向后慢速回撤,每次5cm,直到感觉导丝能够在管道内自由移动;3、正常如遇阻力明显增加,不应盲目用力置管;4、置管困难可辅助使用注水、注气等方法;5、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置管前可放松气囊再置管。
鼻肠管盲插法一、促胃动力等待法(1)按摩法四指并拢,掌面紧贴患者腹壁,沿着胃部的体表做顺时针按摩,同时给予腹部一定的压力,每次按摩时间为5 min。
但费时、费力。
(2)胃动力药物应用:药物应用可促进胃肠蠕动,使放置在胃中的鼻肠管蠕动进入幽门。
文献报道:放置鼻肠管前分别给予红霉素250mg和甲氧氯普胺10mg 静脉注射,12h后重复使用,24h后2组的幽门后置管成功率分别为74.3%和71.8 %。
在放置鼻肠管前15min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注射液,2h后置管成功率为58.7%。
证明此法安全有效,而对于胃动力不足的患者在置管前、后均使用促胃动力药的效果更佳。
(3)操作步骤:测量插入长度,做第一处标记;再延长 25cm 处做第二处标记导丝完全推入导管内通过导丝向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导管送入胃内,到达第一个标记时停止确定在胃内时,通过导丝向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缓慢抽出25cm 导丝, 再向胃内送管至第二刻度处将导丝全部抽出距第二刻度处,留出10cm 导管可移动的长度清洁病人面部,用胶布将导管固定于病人脸颊上24h 后拍胸片已确定导管位置是否通过幽门妥善固定导管,记录鼻肠管留置刻度二、PH值引导下胃内充气盲插鼻肠管法(1)采取的方法:在PH值引导下,胃内充气法(2)材质:小肠喂养管(3)操作步骤:先按照放置鼻胃管方法,将导管放置到胃内(导丝顶到头端)平均分几次将20ml气体分别打入胃内,并抽吸胃内容物,确认导管的位置,用PH试纸测定抽吸物的PH值,并记录。
同时进行气过水声的听诊。
改变体位降低病人床头至0位,翻转病人直至其完全右侧卧位。
分次注入5ml~10ml(用20ml注射器)送过幽门,此时边注气边抽吸,直至抽出液体,立即进行PH测试。
(总气量不超过500ml)注意点:快注器,慢送管。
(4)确认位置最后进行X摄片,确认导管的位置。
(金标准)(带着导丝照片子)听诊法:在确定位置上是不可靠的,成功率只有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