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子和学生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
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1.这段话中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有:守信用、#。
2.阅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中能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3.孔子能够找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来进行教学,这就叫做#。
参考答案:1.变通、聪明、谦虚、勇敢、宽厚、忍让、谨慎、严肃2.孔子是一个关心学生成长,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3.因材施教篇2:《率真孔子》阅读答案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
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
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
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
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
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着,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
孔子和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教学相长”的理念。
2.通过分析孔子与学生的互动,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3.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如何更好地教学。
教学材料1.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记录;2.《论语》中有关孔子教育思想的章节;3.课程参考书:《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主题通过环节设计,引入主题“孔子和学生”。
第二步:学习孔子教育思想通过课程参考书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孔子教育思想和“教学相长”的理念。
第三步:分析孔子与学生的互动通过阅读《论语》中有关孔子教育思想的章节,让学生分析孔子与学生的对话记录,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将分析结果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
第四步:探讨如何更好地教学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教学。
此环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做一个简要的展示。
第五步: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教学。
教学评估1.课程参考书的阅读笔记和理解;2.对孔子与学生的对话记录的分析表格或图表;3.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4.总结笔记。
拓展思考1.如何运用“教学相长”的理念,建立良好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2.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效果?3.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结语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们了解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教学相长”的理念,并通过分析孔子与学生的互动,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探讨如何更好地教学,学生们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学习的理解和掌握。
孔子和学生(精选16篇)孔子和学生(精选16篇)孔子和学生篇1教学目标:1.能联系下文理解“因材施教”的含义。
2.能理解“不断学习”的内容,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细读课文,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导课:通过上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他的两种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生在听写本上写,写后板书)。
用书上的话来解释“有教无类”就是(生齐读“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二、以问导学,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接着2、3自然段开始描写孔子和子夏师徒俩的谈话中,其实从这次谈话中子夏还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
自读2、3自然段,把子夏领悟到的道理用波浪线画出来。
(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一)学习三自然段1.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四个学生是哪四个,各有什么优点?颜回:守信用子贡:聪明子路:勇敢子张:谨慎、严肃2.指名读孔子话,除了优点,你还听出了哪些信息?补充:不足颜回:不懂变通子贡:不够谦虚子路:不够宽厚、忍让子张:旁人不容易亲近他3.孔子却要他们不断学习,学习什么?(《新课程》3页八题2小题)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再指导至:通过学习发扬自己的优点。
点出“因材施教”:孔子非常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一样的教学。
4.齐读。
小结:不断学习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其实不断学习的内容远不如此,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自读二自然段,特别注意孔子的话,想想还要学习什么?既然“我不及他”,我就应该(学习他),学习什么(别人的优点)2.分角色朗读从本段孔子的话中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谦虚)师生分角色读,读出孔子的谦虚。
小结不断学习的内容,引导至: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
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孔子和学生”这一话题的探讨,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
国文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表达想法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孔子及其思想简介
2.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3.讨论和表达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孔子和学生”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进行
思考。
2. 社科知识学习(10分钟)
讲解孔子及其思想,包括孔子的思想体系、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和重要著作等。
3. 朗读故事(10分钟)
让学生朗读故事《孔子与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情节。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2.孔子是如何对待学生的?
3.学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故事中,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5. 表达思想(10分钟)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并邀请几组学生在班级中分享并交流。
6. 总结(5分钟)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今天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学评估
1.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表达情况和思考深度。
2.分享环节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和肯定,同时提出问题或建议。
3.课后教师可以以书面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反馈及建议。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关系,理解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教育方法;(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培养学生谦虚好学,不骄不躁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2.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关系,理解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理解孔子的人才观;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关系;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孔子和学生》文本;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孔子和学生》,感受课文内容,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讨论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关系,以及孔子的教育方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以及孔子的人才观。
5. 课堂练习: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孔子和学生》,并写在日记中,谈谈对孔子教育理念的理解。
《孔子和学生》课文原文阅读
[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文]
1师生
孔子和学生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
”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
”子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
”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
”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
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
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1/ 1。
2、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
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
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孔子的教育艺术,激发学生对“万世之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目标】
一、导入学习
1、出示“孔子”的画像,认识他吗?请学生介绍孔子。
(板书:孔子)(媒体出示孔子的图片和资料)出示孔庙图片。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伟大的以为老师是怎样教育学生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揭示课题,齐读
2、课文记录了孔子和她学生的一次对话。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两个词概括。
)
2..交流。
出示词语,开过车读。
交流受尊敬的原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板书。
三、研读课文
1、学习孔子的“有教无类”
(1)什么是“有教无类”?学生理解词义,老师评价点拨。
(2)读读课文,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用直线划一划
(媒体出示: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作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
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
(3)我们一来读一读,引读、。
2、学习孔子的“因材施教”
(1)什么是“因材施教”?理解
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引出对3、4小节的研究)
(2)交流
①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
(板书:颜回、子贡、子路、子张)
②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
(板书: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
)理解词语
通过孔子对他的学生的评价,你们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谦虚)文中中连用四个“我不及他”,生动了展现了孔子的谦逊。
要知道孔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师,他却敢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他的谦虚的确令人佩服
③相信大家听到孔子这么说,和子夏一样都很迷惑,迷惑的是,孔子作为一名老师没学生了不起。
(媒体出示: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
谁能读出子夏疑惑的感情?
④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
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
(板书:不懂变通,不够谦虚,不够忍让,为人严肃)
⑤填表格
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结论:虽各有优点,但要不断学习。
⑤分角色、分组读3、4小节,能读出孔子和子夏对话时的语气。
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四、小结复习
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世之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齐读第4节。
(板书:万世之师)
(1)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2)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媒体出示说话练习:如果我是孔子的学生,我会对他说:)
五、拓展作业
1、课文在语言直播厅中列举了一些关于孔子的名言,教师可以组织同学进行各种形式交流。
(媒体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照样子,改写句子
(媒体出示: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孔子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是因为他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
(1)因为孔子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所以他受到了学生的敬重。
(2)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之师”。
)
附:板书设计
2、孔子和学生
有教无类
颜回信用好不懂变通万世之师因材施教子贡聪明不够谦虚
子路勇敢不够忍让
子张严谨庄重为人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