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含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2.26 M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材分析噪声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
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进行教学,而不只是讲点有关噪声的物理知识。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
教学难点:噪声的控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咱们一起来听几段声音,谈谈你的感受?(先后放四段声音,不做任何解释。
) 猜猜分别是关于什么?学生活动1听四段声音,猜猜分别是关于什么,谈感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倾听、观察和讨论的习惯。
二、新课讲授1、噪声的来源教师活动2提出问题:在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类似感受的声音?学生活动2再举例,讨论。
【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妨碍”和“干扰”。
教师活动3提出问题:什么是噪声?你曾经制造过噪声吗?学生活动3学生谈感受,或者是干扰了他人,或者是无规则的吵吵……【设计意图】引出噪声这个主题。
总结1:噪声的环境保护角度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教师活动4声音的产生是因为发声体的振动,噪声的产生会不会跟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我们来看看几段声音的波形。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师:多媒体、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网上查找的资料、物理套餐。
学生: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物理套餐、网上查找资料.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1.声音是如何思考、回答。
使学生对有关
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作业
对本节重点内
容进一步巩固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
2.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等级-—分贝(dB)
三、噪声危害
四、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一. 教材分析《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概念、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控制噪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噪声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噪声。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的等级划分。
2.让学生了解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3.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噪声的概念和等级划分。
2.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3.控制噪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噪声的相关问题。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2.准备噪声等级划分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准备控制噪声的实物道具,如耳塞、隔音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噪声等级划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噪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噪声污染吗?噪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讲解噪声的概念,介绍噪声的等级划分。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如:夜晚施工、交通工具噪音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噪声。
每组提出一种方法,如使用耳塞、戴耳机等。
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学生观看或听取有关噪声控制的实物道具演示,如耳塞的使用方法、隔音板的原理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噪声控制方法的理解。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教具准备】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大自然中的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生1:噪声从哪里来?生2: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生3: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生4:噪声有什么危害?生5: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进行新课】知识点1 噪声的来源、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来源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思考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来回答.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并进行补充讲解)(1)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大致可分成四类: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4)举例: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②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等.③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时发出的噪声等.④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针对思考题(1)中提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我们就一起做个实验来证实一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乐音声音的波形作比较.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乐音声音的波形有规则.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噪声的来源包括:(1)交通运输噪声;(2)工业噪声;(3)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乐音和噪声”,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和联系.例题1(多媒体展示)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和乐音的主要区别是()A.噪声的响度大,乐音的响度小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乐音的音调低,噪声的音调高D.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解析:乐音和噪声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与它们的音调、响度无关.乐音不仅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其他物体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是乐音,噪声也不仅是机器发出的声音,一些爆炸等都能发出噪声.答案:D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教师播放以下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多媒体播放)(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5)小商贩的叫卖声.(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9)数学课上有人偷听音乐的声音.师: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或阅读教材P43页《小资料》中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思考题:(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音为___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的声音为_______dB以上;能引起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的声音为______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补充)(1)0 30~40 70 90 150(2)90 70 50(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②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③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例如: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板书:噪声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2)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例题2(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是某市区竖立在马路旁边的噪声监测装置,由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此处的噪声( ).A.使人失去听力B.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C.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D.所造就的环境较理想,较安静解析:监测装置上显示的噪声分贝数是68dB,低于保证人们工作和学习的70dB的噪声标准,但高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的上限50dB的噪声标准.答案: C课堂演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堂作业部分.知识点2 控制噪声师: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4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思考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4)教材P44页图2.4-3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教师指导、补充)(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①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②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3)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①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4)①摩托车的消声器采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采用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板书: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①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强度②在声源处加防护罩③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音器等(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①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声源与外界隔离起来②在城里植树、修隔音墙等(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①塞上防噪声耳塞②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③用手捂住耳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一. 教材分析《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危害以及控制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从生活中减少噪声的干扰,提高生活质量。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噪声的控制方面,可能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2.学会从生活中减少噪声的干扰,提高生活质量。
3.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噪声的分类和危害。
2.噪声的控制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噪声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噪声的控制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噪声的危害。
2.准备噪声控制工具,如耳塞、隔音板等,用于展示噪声的控制方法。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实例,如街头噪音、工厂机器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噪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演示噪声控制工具的使用方法,如耳塞、隔音板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噪声的控制效果,加深对噪声控制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讲解噪声的控制方法,如隔、吸、消等。
通过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噪声的干扰。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生活质量。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噪声控制的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
请同学们听声音谈感受:
1.播放轻音乐片断、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能通过多媒体把声音与大自然的景色配合更好。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优美、令人愉快
2.播放嘈杂的吵闹声、喇叭鸣叫声、建筑工地的隆隆声、工厂机器运转轰鸣声……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难听、令人厌烦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噪声的来源
情景设置:
进程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进程2:用铁钉刮玻璃,听听产生的声音。
进程3:大家一起来唱一首歌。
进程4:让学生一起听一名同学讲故事,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在旁边大声唱歌。
通过对比1和2,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种声音?通过对比3和4,提问:唱歌对大家听故事有什么影响?说明理由。
学生体验活动: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刮玻璃(或揉塑料盒),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
小结: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杂乱的噪声令人心烦气躁,有时候乐音也能变成噪声。
学生猜想:乐音与噪声为什么会有两种决然不同的效果呢?
请同学们阅读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归纳总结:噪声的含义
结论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实验]观察噪声的波形。
用示波器观察音叉发出的声音和刮玻璃(或揉塑料盒)发出的声音的振动情况,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振动是有规律的,而刮玻璃发出的声音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图甲),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图乙)做比较。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并交流讨论,噪声与乐音的波形有何不同之处?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是杂乱无章的,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结论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思考并讨论:我们身边的噪声主要来源有哪些?
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探究点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北京晚报》报道:采石场机器轰鸣养殖场牲畜“发疯”
房山一农民承包了村里的十几亩荒山并办起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
当年,村里的养殖场边上又建起了一座石子厂。
石子厂每天机器日夜轰鸣,噪声不断,结果养
殖场内的牲畜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有的不进食;有的无睡眠;还有的牲畜到处乱窜,相互哄挤,造成部分小鸡骨折,许多小猪被踩死。
眼看着损失与日俱增,养殖场主急在心头,一怒之下将石子厂告上了法院,要求消除噪声并赔偿经济损失60 000元。
学生思考:噪声强弱是如何划分的?其等级怎么表示?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阅读课本,并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
1.噪声的等级的划分用分贝(dB)值表示,它实质上是指响度的大小。
把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 dB,一般15~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了50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里,会使人的听力受损甚至引起其他疾病。
2.请同学看以下表格中声强级的分贝数,并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1)
(2)为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 dB;
(3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4)0 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如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探究点三控制噪声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实际生活是怎样控制噪声的?
(1)提出问题
闹钟响起来,问:它是噪声吗?怎样减弱它对课堂的干扰?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具体的方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问题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问题3:实验探究
器材:电动机、泡沫塑料、罐头盒、报纸、铝箔、塑料袋等。
实验可用玩具电动机做振动源,把旋转的电动机放在桌子上会产生较大的声音。
将电动机用软泡沫塑料垫起,减少桌面的振动,噪声明显减弱(在发声体处减弱噪声)。
将电动机置于空罐头盒上,将罐头盒用软泡沫塑料垫上,再用软泡沫塑料挡在电动机与学生之间,发现噪声明显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问题4:实际生活是怎样控制噪声的?
例:给噪声大的机器加隔音罩或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音器,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
例: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
例:在高噪声车间里加装隔音板或让工人配戴消音耳塞。
三、板书设计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的振动都是无规则的;
2、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等级:噪声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适宜学习的强度为30~40dB。
2、危害:从心理上、生理上和物理上都能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三、控制噪声的方法
1、在发声处控制;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3、在声源处控制。
四、我国在控制噪声方面的措施
五、噪声的利用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理论联系实际较紧密,可通过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噪声的概念,噪声的来源,噪声危害及控制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分析、归纳出各知识点,十分重要。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测在各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捕促学生的亮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