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元曲五首
- 格式:ppt
- 大小:386.50 KB
- 文档页数:9
学生必背的元曲100首001、《人月圆-春晚次韵》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崔护有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门掩残红”象征着爱情的花朵遭到狂风暴雨的摧残而凋零,青春也将在这无情的岁月中流逝!002、《普天乐-秋怀》为谁忙,莫非命。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李白有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萧瑟的西风下驱马奔波,在落月昏灯下发愤苦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莫非是命中注定?垂钓的严子陵,思恋莼羹的季鹰也要笑我啊!003、《殿前欢-离思》月笼沙,十年心事付琵琶。
相思懒看帏屏画,人在天涯。
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荼蘼架。
旧游台榭,晓梦窗纱。
杜牧有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想念心上人懒得看那帏屏的画,心上人远在天涯。
春天过去豆蔻开花,百花谢后酴醿独开冷清肃杀,青春流逝啊!004、《殿前欢-客中》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李白有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风雪千山”换来的却是“半纸功名”,明知功名不值得追求,却还要“风雪千山”;明知前程渺茫,却还要“南来北往”。
知识分子无法抹去的悲剧色彩!005、《折桂令-九日》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苏轼有词:“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翠袖美人,殷勤奉盏,觥筹交错,灯红酒绿,歌女弹琴助兴,都已成过眼云烟,无可留恋。
人生如梦,白发苍苍,纵有短暂欢愉,最终仍是不堪回首啊!006、《折桂令-西陵送别》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
《元曲五首》学习要点一、《正宫·醉太平·刺世》<一>分析思想内容:张可久的这首小令《中原音韵》题作“感怀”,《北词征外集》题作“叹世”。
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从一个侧面揭露出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这两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道出全篇主旨: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势力。
可知贪财乃世风腐败之根源。
人皆渴望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流、腐败贪婪的渊薮。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
”这两句深刻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
“水晶环”寓指纯洁无瑕的人,“面糊盆”寓指混浊的社会。
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
“滚”字用在此处,特别形象妥帖,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享受庸俗的嘴脸刻画无疑。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这三句为鼎足对。
文章本是用来经时济世,沾溉后人的。
曹丕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陆机曰:“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
”然而,文章现在竟然成了糊盛钱囤的原材料,成为个人飞黄腾达、钻营发财的敲门砖。
这不能不让人感叹斯文扫地。
门庭本为修身养性之地,理应打扫干净,与鸿儒酬酢,与知己谈笑。
然而,门庭现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迷魂阵,遍布机关陷阱,让人神秘莫测,提心吊胆。
“忠孝仁爱仪义廉耻”,是儒家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现在清廉之人,在社会却无法正道直行,反到被排斥,受打击。
这三句音调铿锵,寓辛辣的讽刺于愤激不平之气中。
“葫芦提倒稳。
”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不合作的处世态度。
表面上似乎说,稀里糊涂倒安稳,其实是作者的反语。
这颇像清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
只有作如是观,方能体会作者的深意。
<二>鉴赏该曲的艺术特色。
全曲皆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二、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一>思想内容分析: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题材的,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
自我小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馄饨./混沌.隩.州/澳.洲变徵./佩戴徽.章B.粼.粼/辚.辚醺.醺/薰.薰重.听/障碍重.重C.夜阑./波澜.渔樵./谯.楼委蛇./不辨龙蛇.D.巢鸠./鸩.毒计拙./罢黜.水榭./明朝花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睡得昏昏沉沉,比喻好吃懒睡,不务正业)B.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指思念很深,像丢了魂似的)C.断肠.....。
(指明双方的相思之苦)..人忆断肠人D.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
(指世俗)3.下列句子在抒情风格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B.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C.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D.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火4.对下面语句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
B.散曲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
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C.“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
”这两句属于纯细节描写,寄托深沉婉转之情。
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醉太平刺世》和《夜行船秋思》,完成第5~8题。
5.《醉太平刺世》中“_______________”点明全篇主旨,道出贪财乃世风腐败的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社会、官场犹如一个大染缸,即使本质清白纯洁之人,只要一走进去,会立即被污染;第八句写作者的处世态度,客观上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情绪。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III第7课《元曲五首》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元曲五首《醉太平》《天净沙》《大德歌》《十二月过尧民歌》《夜行船》二. 学习目标:1、了解元散曲的相关知识。
2、了解五首元散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3、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 知识归纳总结:1、元曲的兴盛: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来呢?散曲最初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它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学样式。
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
散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1)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
(这一条是重点)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诗体,两宋时得到很高的发展,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
而民间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
(2)外乐番曲的传入。
(以下各条学生说到多少均可)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和新乐器也随之传入。
由于旧词不能合奏新曲,再有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旧调又不能合演,于是乃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
散曲的产生,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才应运而生。
如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记“者剌古”“唐古歹”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乐曲。
(3)元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文娱需求增加。
元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散曲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演出的勾栏瓦肆,娱乐场所日益兴旺,使唱曲演戏的歌伎、艺人,得以赖表演技艺为生,于是散曲得以大盛。
(4)蒙古贵族喜声色文娱——统治阶级的提倡。
元人南下以后,对“四书五经”不重视,对文人不重视,而那些优伶歌伎,歌舞戏曲,是为他们所欢迎的,并且加以提倡和鼓励,作为王侯贵族的御用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