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一课一练 基础闯关(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28.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代表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对“权”的理解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课题20.1 数据的代表课时:六课时第一课时20.1.1 平均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重点难点】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导学指导】学习教材P124-P127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1.你认为P124“思考”中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2.正确的解法应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3.什么是加权平均数?4.P125“例1”中,所求的结果已不再是各人听说读写成绩的简单平均,而是听说读写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它们的权分别是多少?5.P126“例2”中,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谈谈你对权的作用的体会。
【课堂练习】1.教材P127练习第1,2题。
2、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3、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4、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5、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平均数的求法,进而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复杂运算的计算过程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对实际问题中权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合作意识。
4.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平均数的概念。
2.准备PPT课件,展示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成绩统计、商品销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些问题的平均值。
通过讨论,让学生回顾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通过PPT课件展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同时,讲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加权平均数的基本步骤。
20.1.1 平均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这节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对平均数的进一步深入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平均数的运算由一般的加权平均数扩大到特殊的加权平均数的运算,为统计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加权平均数进行有关计算.
(3)、数学思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归纳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方法;②运用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方法.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加权平均数的运算,让学生归纳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
平均数
一课一练·基础闯关
题组加权平均数
1.(2017·聊城中考)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某商场将5kg奶糖,3kg酥心糖和2kg水果糖合称什锦糖出售,已知奶糖的售价为每千克40元,酥心糖每千克20元,水果糖为每千克15元,混合后什锦糖的售价为每千克( )
A.25元
B.28.5元
C.29元
D.34.5元
【解析】选C.(40×5+20×3+15×2)÷(5+3+2)=290÷10=29(元).
2.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小时) 5 6 7 8
人数10 15 20 5
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________小时.
【解析】=6.4(小时).
答案:6.4
3.某班同学进行知识竞赛,将所得成绩整理为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此次竞赛成绩的平均分为__________.
【解析】这组数的平均数为:(55×4+65×10+75×14+85×10+95×2)÷(4+10+14+10+2)=74(分).
则此次竞赛成绩的平均分为74分.
答案:74
4.下表是某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13 14 15 16
频数 1 1 7 3
则该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________岁.
【解析】根据题意得:
(13×1+14×1+15×7+16×3)÷12=15(岁),
即该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15岁.
答案:15
5.(教材变形题·P115练习T2)为了解某新品种黄瓜的生产情况,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观察该图,估计该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________根黄瓜.
【解析】该新品种黄瓜每株结黄瓜的根数的平均数为
==13(根).
答案:13
某校内商店共有单价分别为10元,15元,20元的三种文具盒出售,该商店统计了2017年三月份的销售情况,并绘制统计图如图:
(1)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小强认为该商店3种文具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0+15+20)=15,你认为小强的计算方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计算总的平均销售价格是多少?
【解析】(1)由题意可得,10元的个数为:90÷15%×25%=150,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2)小强的计算方法不正确.总的平均销售价格是:
=14.5(元),
即总的平均销售价格是14.5元.
题组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1.有4万个不小于70的两位数,从中随机抽取了3000个数据,统计如下:
数据x 70<x<78 80<x<85 90<x<95
个数800 1 300 900
平均数78.1 85 91.9
请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估计这4万个数据的平均数约为( )
A.92.16
B.85.23
C.84.73
D.77.97
【解析】选B.这3000个数的平均数为:
=85.23,
于是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这4万个数据的平均数约为85.23.
2.某中学为了解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在一次考试中,从全校5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这100名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为91分,由此推测全校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平均分( )
A.等于91分
B.大于91分
C.小于91分
D.约为91分
【解析】选D.∵这100名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为91分,
∴全校九年级500名学生的数学平均分约为91分.
3.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估计八年级学生的平均分数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总人数为12÷30%=40人,
∴3分的有40×42.5%=17人,2分的有8人,
∴平均分为==2.95分.
估计八年级学生的平均分数是2.95分.
答案:2.95分
4.(2017·漳州二模)为了解某市的交通状况,现对其6条道路进行评估,得分分别为:5,6,7,8,9,10.规定评估的平均得分与全市的总体交通状况等级如表.
评估的平均得分0~6 7~8 9~10
全市的总体交
不合格合格优秀
通状况等级
求本次评估的平均得分,并参照表中数据估计该市的总体交通状况等级.
【解析】6条道路的平均得分为=7.5,
∴该市的总体交通状况等级为合格.
学校准备从甲乙两位选手中选择一位选手代表学校参加所在地区的汉字听写大赛,学校对两位选手从表达能力、阅读理解、综合素质和汉字听写四个方面做了测试,他们各自的成绩(百分制)如表:
选手表达能力阅读理解综合素质汉字听写
甲85 78 85 73
乙73 80 82 83
由表中成绩已算得甲的平均成绩为80.25,请计算乙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这一成绩看,应选派谁.
【解析】=(73+80+82+83)÷4=79.5,∵80.25>79.5,
∴应选派甲.
【母题变式】如果表达能力、阅读理解、综合素质和汉字听写分别赋予它们2,1,3和4的权,请分别计算两名选手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这一成绩看,应选派谁.
【解析】=(85×2+78×1+85×3+73×4)÷(2+1+3+4)=79.5,=(73×2+80×1+82×3+83×4)÷(2+1+3+4)=80.4,∵79.5<80.4,∴应选派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