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定
- 格式:docx
- 大小:9.66 KB
- 文档页数:1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之答禄夫天创作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经常使用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反常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 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更所出现反应的不同,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别。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丈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尺度。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反常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含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成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关键词】结核菌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人口的1/3都感染有结核,每年约有800万人因感染结核而发病,其中每年有>25万名儿童死于结核病[1,2]。
根据我国结核病疫情状况,国家建立、健全和稳定各级防疫机制,制定防治规划,并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服务业、学校、托幼机构及儿童玩具工作人员定期健康检查,每1~2年1次。
疾控中心对我校新入校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其机制,也不明白反应结果,故本文给予探讨,以供参考。
结核菌素试验,是诊断结核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3,4]。
机制:结核菌素(结素)是结核菌的代谢产物,从液体培养基中长出的结核菌提炼而成,主要成分为结核蛋白,将其注入人体表皮内,如受测试者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则结核分枝杆菌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超敏反应性炎症,出现红肿、硬结;若受测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则无局部超敏反应发生。
旧结素(OT)在人群中普查时,常用1∶2000的OT稀释液0.1ml(5U),在前臂屈侧做皮内注射,经48~72h测量皮肤硬结直径,如<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提示结核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0~19mm为阳性反应(++),≥20mm或局部出现水泡与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
常常作为卡介苗接种与筛选对象、质量监测及临床辅助的诊断。
由于OT抗原不纯,可能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故现已少用。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结核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其制剂有50u/ml和20u/ml两种制剂,每1U效价是一致的[5]。
我国推广国际通用的皮内注射法(Mantoux法)将PPD剂5U(0.1ml)注入前臂内侧上中1/3交界处皮内,使局部形成皮丘。
经48~96h(一般为72h)观察反应,结果判断以局部硬结直径为依据: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反应(+++),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为极强阳性反应(++++)。
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又称PPD试验,是指通过对人接种旧结核菌素或接种纯结核杆菌蛋白衍生物来测定其对结核菌素有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一种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主要有皮肤接种法和皮内注射法,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1.阴性(﹣):局部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
2.阳性(﹢):局部硬结平均直径为5~9mm。
3.中度阳性(﹢﹢):局部硬结平均直径为10~19mm。
4.强阳性(﹢﹢﹢):局部硬结平均直径为≧20mm,或硬结平均直径<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破溃及淋巴管炎。
结核菌素试验也称为PPD试验,是用来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检查项目之一。
结核菌素试验是需要先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然后在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硬结以及出现的硬结大小,来协助判断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检验方法。
通过测量皮试处皮肤硬结直径大小、观察周围皮肤红晕等情况来进行结果判读,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阴性(-):硬结直径<5mm。
阳性(+):硬结直径为5~9 mm。
中度阳性(++):硬结直径为10~19mm。
强阳性(+++):硬结直径≥20mm或虽不足20mm但局部皮肤出现双圈、水疱、坏死及淋巴管炎。
异常情况指标阳性提示机体可能既往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目前存在活动性结核病。
指标阴性多提示机体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但对于处于结核感染早期的患者,PPD试验也表现为阴性,有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注意事项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到患者病情、精神状态、检查操作等因素的影响。
检查期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检查前检查前注意保持前臂内侧皮肤的清洁,不要涂抹化妆品。
检查前不需要空腹。
如有任何已知的过敏症状(尤其对蛋白质),受过结核疫苗接种,或者曾经被诊断为结核病,都应该及时告诉医生。
检查中医生会在前臂内侧皮肤进行注射,注射时会有轻微的痛感,通常可以忍受。
晕针患者需要有家属陪同,并应提前告知医护人员。
检查后保持注射部位皮肤干燥,切勿挤压或刮擦试验部位。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标准
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判定标准是根据皮试局部硬结直径的大小来判断。
如果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判定结果为阴性,提示没有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也没有接种过卡介苗,但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也可能为阴性如HIV感染、恶性肿瘤等等。
如果硬结直径在5~19毫米之间,判定结果为阳性,说明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者接种过卡介苗。
如果硬结直径大于或等于20毫米,或者局部出现水疱、坏死、淋巴管炎等,判定结果为强阳性。
如果是儿童提示有活动性结核,如果是成人提示有活动性结核可能。
P P D皮试操作及结果观察判定说明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结核菌素试验(tb test)是一种用于诊断结核病的方法。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定义,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定标准如下: 1. 阴性:杆菌阴性( culture negative):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或只有极少量的生长。
2. 弱阳性(Weakly positive):杆菌阳性( culture positive):在10^4-10^6 C灰尘培养基上生长出杆菌,但菌量小于10^5 CFU/mL。
3. 阳性( Positive):杆菌阳性并大于10^5 CFU/mL:在可培养灰尘或临床样本中生长出杆菌,且其数量至少为10^5 CFU/mL。
4. 强阳性(Strongly positive):杆菌阳性并大于10^6 CFU/mL:在可培养灰尘或临床样本中生长出杆菌,且其数量至少为10^6
CFU/mL。
5. 强阳性2(Strongly positive 2):杆菌阳性并大于10^7 CFU/mL:在可培养灰尘或临床样本中生长出杆菌,且其数量至少为
10^7 CFU/m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使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估结核菌素试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最好咨询当地的医生或卫生部门,了解试验的特定标准和解释。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 P 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结核菌素实验
一,皮试溶液的配制
取每 1ml 含 50IU 卡介菌蛋白衍化物( BCG-PPD )的稀释制剂一支。
二,试验方法
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每 1ml 含 50IU 卡介菌蛋白衍化物 (BCG-PPD )的稀释制剂 0.1ml (5IU ),48-72 小时观察结果。
三,结果观察
48-72 小时,以局部浸润纵横直径大小计算反映强度:
1. 不发红且硬结直径不超过 0.5cm 者,或仅发红而无硬结者为阴性( -) 0.5cm 以下者为可疑阳性( + - )
0.5-0.9cm 者为弱阳性( +)
1-1.9cm 者为阳性( ++)
6. 除红肿及硬结外,有水疱或坏死,或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为超强阳性( ++++) 四,注意事项
1. 阳性反应临床意义:出现于 3 岁以下且未曾接种过卡介苗的婴幼儿时,多表示近期有结 核感染,儿童呈阳性时,表示卡介苗接种后发生免疫反应,否则为受过自然感染,但不 一定有活动病灶,强阳性反应时都表示有潜在的活动病灶。
2.
阴性反应临床意义,多表示未感染过结核病,或表示接种卡介苗后免疫力已消失。
3.
凡有活动性结核病灶者,宜从低浓度做起或不做,以免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4.
正在发热或患其他疾病者,不宜做该实验。
5. 已稀释的溶液可在冰箱内保存 6 周,如发生沉淀或变黄时则不能用。
2.发红且硬结直径为 3. 发红且硬结直径在 5. 红肿且硬结直径在 2cm 以上者为强阳性 +++)。
结核杆菌试验结果判断方法结核病是一种影响全球范围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致病菌为结核杆菌。
为了诊断结核病患者,临床医生常常会进行结核杆菌试验。
然而,正确判断结核杆菌试验结果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结核病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结核杆菌试验结果判断的方法,以帮助医生准确解读患者的结核杆菌试验结果。
一、结核杆菌试验种类及原理结核杆菌试验包括常规结核菌素试验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所开发的分子检测试验。
常规结核菌素试验是通过皮肤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变化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结核菌。
而分子检测试验则通过检测患者体液、组织等样本中的结核菌DNA或RNA来快速确认结核菌感染情况。
二、常规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方法1. 通过直接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反应来判断常规结核菌素试验结果。
注射部位皮肤发生红斑或硬结反应通常表明患者免疫系统对结核菌素具有敏感性,可能已感染结核菌。
2. 量化测定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的大小,一般采用厚度或直径测量方法。
常用的计量方式包括银规、牛规等,测量结果可根据相关参考值进行判断。
3.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判断试验结果。
例如,患者有典型的结核病症状,并且CT、X光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典型结核病表现,则可以初步判断为结核菌感染。
三、分子检测试验结果判断方法1. 分子检测试验结果通常通过荧光信号或者DNA条带的出现与否来判断。
设备会输出分子检测结果的荧光信号或者电子数据,医生根据设备手册或者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解读。
2. 结合设备输出的数据进行定量判断。
通常,分子检测试验设备会提供一个参考范围,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数据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感染结核菌。
3.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分子检测试验结果为阳性,患者有结核病典型症状,且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肺部结核病表现,则可以初步判断为结核杆菌感染。
结核杆菌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结核病患者至关重要。
ppd试验阳性的判定标准PPD试验阳性的判定标准。
PPD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结核菌感染的常见方法,也称为结核菌素试验或结核菌素皮内试验。
阳性的PPD试验结果意味着个体可能感染了结核菌,但并不意味着一定患有结核病。
在进行PPD试验阳性判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准确判定结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PPD试验阳性并不等同于结核病的诊断。
PPD试验是一种筛查方法,用于发现潜在的结核菌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认是否患有活动性结核病。
因此,在进行阳性判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检测结果,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其次,阳性判定需要考虑个体的曝露史和风险因素。
结核菌感染的风险与个体的曝露史密切相关,如接触过结核病患者、居住在高结核病流行地区、长期暴露于结核菌感染源等,都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因此,在进行阳性判定时,需要了解个体的曝露史和风险因素,以更准确地评估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需要考虑个体的免疫状态和基础疾病。
免疫抑制状态会增加结核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在进行阳性判定时,需要考虑个体的免疫状态,如是否存在免疫抑制药物使用史、艾滋病病毒感染等。
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肺部疾病等,也会增加结核病的发生风险,需要在阳性判定时加以考虑。
最后,需要考虑个体的年龄和性别。
结核病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中的发病率有所差异,如儿童和老年人、女性和男性等,都存在不同的感染和发病风险。
因此,在进行阳性判定时,需要考虑个体的年龄和性别因素,以更准确地评估感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PPD试验阳性的判定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临床表现、曝露史和风险因素、免疫状态和基础疾病、年龄和性别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准确判定结果。
阳性判定并不等同于结核病的诊断,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测和评估,以明确个体的感染状态和疾病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判断方法 :
我国规定以 72 小时为观察反应时间, 48-96 小时内皆可测量反应,记录方法是将测得的硬结横径毫米数×纵径毫米数表示,如有水泡、硬结、坏死和淋巴结炎时,应作记录。
阴性反应 :
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 <5mm者。
阳性反应 :
硬结平均直径在 5mm或 5mm以上者为阳性。
5-9mm为一般阳性; 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 以上局部有水泡,出血、坏死及淋巴管炎者均为强阳性。
阳性
结素试验阳性反应仅表示结核感染,并不一定患病。
我国城市成年居民的结核感染率在 60%以上,故用 5IU 结素进行检查,其一般阳性结果意
义不大。
但如用高稀释度( 1IU)作皮试呈强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
结素试验对婴幼儿的诊断价值比成年人大,因为年龄越小,自然感染率越低; 3 岁以下强阳性反应者,应视为有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须给予治疗。
阴性
结素试验阴性反应除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外,还见于以下情况:
结核菌感染后需 4-8 周有变态反应充分建立;在这变态反应前期,结素试验可为阴性。
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或营养不良及麻疹、百日咳等病人,结素反应也可暂时消失。
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病人对结素无反应,或仅为弱阳性,这都是由于人体免疫力连同变态反应暂时受到抑制的结果;待病情好转,又会转为阳性反应。
其他如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缺陷(如淋巴瘤、白血病、结节病、艾滋病等)病人和老年人的
结素反应也常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