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皮试及结果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 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假设患者结核变态反响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响及可能的病灶反响。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响。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 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响的差异,结核菌素反响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响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响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响,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响。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响。
结核菌素反响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响等为强阳性反响〔++++〕结核菌素使用时考前须知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
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 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结核菌素纯卵白衍生物(PPD):之马矢奏春创作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 一般经常使用含5个结核菌素单元的纯卵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 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反常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 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 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元的PPD试验, 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 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 以免引起增进反应.)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 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 这个年夜小水平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 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 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动所呈现反应的分歧, 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呈现不同.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 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年夜.如果过深达皮下水平, 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呈现的反应就小.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需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 丈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年夜小为主, 不以红晕年夜小作为判断标准.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反常反应, 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年夜小一致.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 测外层的红润直径.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 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 也包括非典范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 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 不成作其它注射之用.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3、安瓿有裂纹, 制品内有异物者不成使用.4、结核菌素试剂应于2~8℃避光保管及运输.结核菌素试验的禁忌症1、各种沾染病的恢复期, 结素试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使病情加重.2、有器质性病变, 如心血管、肾脏病、胃肠病的急性期.3、有过敏反应史者, 特别是对其它预防注射有过敏史及免疫缺陷的婴儿.4、体弱及严重衰竭者.5、高热患者.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1、PPD试验阴性的临床意义(1)未受结核菌感染, 非结核病人;(2)已受结核菌感染但处于结核感染早期(4—8周);(3)老年人;(4)营养不良、HIV感染、尿毒症、恶性肿瘤接受放、化疗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系统受干扰);(5)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6)有发高热的急性沾染病(麻疹、猩红热、水痘)或粟粒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2、PPD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1)接种卡介苗后;(2)结核病病人;(3)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 暗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4)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 阳性反应多暗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 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年夜;(5)强阳性反应者, 暗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6)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 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10mm增至年夜于10mm, 且增幅超越6mm时, 暗示新近有感染.由于广泛推行卡介苗接种, 结核菌素试验的诊断价值受到一定限制.接种卡介苗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见表1;(7)技术误差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假阳性反应接种卡介苗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PPD 试验注意事项(1)有明显的活动的结核病灶或发热者, 不宜做此实验,以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或招致病情加重.(2)注射部位不能用手抓、擦, 以免感染;也不能涂抹任何药物, 包括花露水、风油精、肥皂等, 以免影响结果判断.(3)试验后在原地休息片刻, 无不适感觉再离开;特别是过敏体质者, 要注意有无过敏反应.(4)密切观察试验后反应.曾患过重度结核病或过敏体质者, 局部可能呈现水疱、浸润或溃疡, 有的呈现分歧水平的发热;一般能自行消退或自愈;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作局部消炎或退热处置.(5)试验后48-72小时看反应结果, 提前或推迟规按时间会影响结果判断的准确性.(6) 尽可能防止使用激素类的药物.。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关键词】结核菌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人口的1/3都感染有结核,每年约有800万人因感染结核而发病,其中每年有>25万名儿童死于结核病[1,2]。
根据我国结核病疫情状况,国家建立、健全和稳定各级防疫机制,制定防治规划,并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服务业、学校、托幼机构及儿童玩具工作人员定期健康检查,每1~2年1次。
疾控中心对我校新入校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其机制,也不明白反应结果,故本文给予探讨,以供参考。
结核菌素试验,是诊断结核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3,4]。
机制:结核菌素(结素)是结核菌的代谢产物,从液体培养基中长出的结核菌提炼而成,主要成分为结核蛋白,将其注入人体表皮内,如受测试者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则结核分枝杆菌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成超敏反应性炎症,出现红肿、硬结;若受测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则无局部超敏反应发生。
旧结素(OT)在人群中普查时,常用1∶2000的OT稀释液0.1ml(5U),在前臂屈侧做皮内注射,经48~72h测量皮肤硬结直径,如<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提示结核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0~19mm为阳性反应(++),≥20mm或局部出现水泡与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
常常作为卡介苗接种与筛选对象、质量监测及临床辅助的诊断。
由于OT抗原不纯,可能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故现已少用。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结核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其制剂有50u/ml和20u/ml两种制剂,每1U效价是一致的[5]。
我国推广国际通用的皮内注射法(Mantoux法)将PPD剂5U(0.1ml)注入前臂内侧上中1/3交界处皮内,使局部形成皮丘。
经48~96h(一般为72h)观察反应,结果判断以局部硬结直径为依据: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反应(+++),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为极强阳性反应(++++)。
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3、安瓿有裂纹,制品内有异物者不可使用。
肺结核皮试结果判断标准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结核皮试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通过皮肤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情况来判断个体对结核菌的感染情况。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肺结核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肺结核皮试的操作方法。
肺结核皮试是通过将结核菌素注射到皮下,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来判断个体对结核菌的敏感程度。
通常情况下,皮试的结果需要在48-72小时后进行判断。
在进行皮试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询问,包括是否有结核病接触史、是否有相关症状等,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结果。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肺结核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皮试结果分为阴性、阳性和可疑三种情况。
阴性表示个体对结核菌素没有免疫反应,通常情况下,注射部位不会出现明显的红肿或硬结。
阳性表示个体对结核菌素有免疫反应,注射部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红肿或硬结。
可疑则表示注射部位出现不典型的反应,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在判断肺结核皮试结果时,需要考虑个体的免疫状态、曾经的结核菌暴露史、其他相关疾病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注射部位的反应大小、硬度等情况。
在判断阳性结果时,还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肺结核皮试结果只是初步筛查方法,不能作为诊断肺结核的唯一依据。
对于阳性结果的个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包括X光胸片、痰涂片检查等,以确定是否患有肺结核病。
对于阴性结果的个体,也不能完全排除肺结核的可能性,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肺结核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确判断个体对结核菌的感染情况,可以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措施,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因此,在进行肺结核皮试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同时对结果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估,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肺结核皮试结果判断标准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主要侵袭肺部,但也可能波及其他器官。
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肺结核皮试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它通过检测患者对结核菌抗原的过敏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本文将介绍肺结核皮试的结果判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
一、肺结核皮试方法。
肺结核皮试是通过皮下注射结核菌素进行的,通常在前臂内侧皮下注射。
注射后24-72小时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通过测量皮肤硬结的直径来判断患者对结核菌抗原的过敏反应程度。
一般来说,硬结直径越大,表示患者对结核菌抗原的过敏反应越强,可能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二、肺结核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1. 阴性反应,硬结直径小于5mm。
这种情况下,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也可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假阴性反应,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2. 弱阳性反应,硬结直径在5-9mm之间。
这种情况下,患者对结核菌抗原的过敏反应较弱,可能是由于感染时间短或免疫力较弱所致。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诊断。
3. 强阳性反应,硬结直径大于10mm。
这种情况下,患者对结核菌抗原的过敏反应明显,可能是由于长期感染或免疫力较强所致。
需要进一步进行肺结核相关检查,如胸部X光、痰涂片检查等,以明确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三、注意事项。
1. 肺结核皮试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不能单独依靠皮试结果作出诊断。
2. 皮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免疫状态、年龄、疫苗接种史等,需要谨慎解读。
3. 在进行肺结核皮试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免疫状态,以避免误诊。
四、结语。
肺结核皮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筛查方法,但其结果需要谨慎解读,不能孤立地作为诊断肺结核的依据。
临床医生在进行肺结核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 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 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