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7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为规定阿苯达唑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操作要求,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阿苯达唑片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生产部经理、检验员、生产人员四、正文:质量标准:见阿苯达唑片(成品)内控质量标准1.技术要求1.1物理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片.1.2该产品应符合以下标准2.鉴别2.1仪器与用具水浴锅、紫外线-可见光分光光度仪、2.2操作方法(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苯达唑0.2g),加乙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使阿苯达唑溶解,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阿苯达唑项下的鉴别(1)、(2)项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在295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77nm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3.检查3.1仪器与用具崩解时限检测仪、脆碎度测试仪。
3.2操作方法(1)崩解时限:取供试品6片,分别置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
(2)脆碎度测试:取供试品10片,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如减失重量超过1%时,应复检2次,3次的平均减失重不得过1%,并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4.含量测定4.1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4.2操作方法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苯达唑20mg),置100 ml量瓶中,加冰醋酸10ml,振摇使阿苯达唑溶解,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9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12H15N3O2S吸收系数(E1%1㎝)为444计算,即得。
4.3结果计算A=E﹡C﹡LA为吸光度E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E1%1㎝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时的吸光度数值;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L为液层厚度,cm。
成品巡检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成品巡检工的安全生产,并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成品巡检工作的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在成品巡检工作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牺牲安全来追求其他目标。
2. 预防为主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防护工作,严防事故的发生。
3. 综合施策在成品巡检工作中,注意全面、系统、综合施策,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作业前准备1. 穿戴防护用品作业前必须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包括头盔、安全鞋、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确保自身安全。
2. 了解作业环境在进入作业现场之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了解,包括地洞结构、通风情况、气温等,做好相应的准备。
3. 查验作业设备对作业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坏、无异响等异常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设备。
四、作业操作规程1. 严格遵守作业程序成品巡检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更改或跳过任何步骤。
2. 注意仪器使用方法在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巡检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仪器操作不当造成安全隐患。
3. 注意安全标识在作业过程中,要留意安全标识的规定,注意有无安全隐患,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 遵守操作要求在进行作业操作时,必须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或违反操作规程。
五、应急措施1. 熟悉应急预案成品巡检工必须熟悉应急预案,了解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妥善应对。
2. 建立逃生通道保持作业现场的通道畅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现场。
3. 灭火器材准备保持灭火器材的完好,随时保持灭火器材的可用性,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灭火。
4. 协助救援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必须积极配合救援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XXXXXXX有限公司维生素C片成品检验操作规程1. 性状取本品,外观检查应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完整光洁、色泽均匀。
2. 鉴别2.1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感量1mg),研钵,50ml量瓶,10ml烧杯,5ml刻度吸管,1ml刻度吸管,25ml量筒,滴管,玻璃漏斗,玻璃搅棒,滤纸等。
2.2 试液与试剂硝酸银试液,二氯靛酚钠试液等。
2.3 操作步骤与结果判定2.3.1 取本品研细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0.4g),置50ml量瓶中,加水20ml,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滤过。
2.3.2 取滤液10ml,分成二等份,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0.5ml,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另一份中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3. 检查3.1 溶液的颜色3.1.1 仪器与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感量1mg),25ml量瓶,20ml移液管,玻璃漏斗,玻璃搅棒,滤纸等。
3.1.2 操作步骤与结果判定3.1.2.1 供试液的制备取本品研细的细粉适量(相当于维生素1.0g),置25ml量瓶中,加水20ml,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滤过。
3.1.2.2 按紫外分光光度计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接通仪器电源,选择钨灯光源,调节测定波长为440nm处,预热30分钟。
3.1.2.3 照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的方法,对仪器进行校正,并分别用溶剂对所用的吸收池进行配对或校正。
3.1.2.4 取上述滤液分别在440nm处测定吸收度,取吸收度最大值为测定波长测定,吸收度不得过0.07。
3.1.3 注意事项3.1.3.1 紫外分光光法用于盛装样品、参比及空白溶液的吸收池必须洁净,当装入同一溶剂时,在规定波长测定吸收池的透光率,如在0.3%以下者可配对使用,否则必须加以校正。
3.1.3.2 取吸收池时,手指应拿毛玻璃的两侧,装盛样品溶液以4/5为度,使用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
3.1.3.3每次测定时应采用同一厂批号,混合均匀的1批溶剂。
3.2 重量差异3.2.1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感量0. 1mg),称量瓶。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1.操作目的成品检验是为了检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要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2.负责人和人员成品检验的负责人是质量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其下属人员为成品检验员。
成品检验员需接受相关培训,具备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
3.检验设备和工具成品检验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测量尺、卡尺、量角器、各类测试仪器、试验设备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需要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检验标准和方法成品检验需要按照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
检验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标准等。
检验方法包括目测、计量、试验等。
检验标准和方法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并告知相关人员。
5.检验流程(1)接受成品:负责人在成品到达后,及时将成品送至检验区域;(2)检验收货:检验员进行检查,包括外观、尺寸、重量等;(3)检验记录: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时间、成品编号、检验员等;(4)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验标准和方法,判定成品是否合格;(5)不合格处理:如成品不合格,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返修、退货等;(6)合格品上线:合格的成品按照相关要求送至下一个环节。
6.文件记录成品检验需要进行详细的文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检验报告、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这些记录需要保存一定期限,以备日后查询和证明。
检验报告需要签字确认,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7.风险控制成品检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确保成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和工具的校准、人员培训、操作规程的落实等。
8.审核和改进成品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确保产品的合格性和可靠性,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保证公司的长期发展。
因此,质量控制部门需要落实成品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成品检验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成品检验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障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检验范围1. 外观检验:包括产品表面的平整度、色泽、印刷质量等。
2. 尺寸检验:产品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的验收。
3. 功能检测:对产品所具备的功能进行检验,如电子产品的电池续航能力、机械产品的动力性能等。
4. 化学成分检验:对产品的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5. 物理性能检验:包括产品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的评估。
三、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目视检查、对比检查、使用特定工具进行测量。
2. 尺寸检验:使用测尺、卡尺、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3. 功能检测: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功能测试。
4. 化学成分检验:使用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成分检测。
5. 物理性能检验:使用力学试验机、硬度计等设备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四、检验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检验方法和工具。
2. 检验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灰尘、杂物等影响检验结果。
3. 检验设备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可靠。
4. 检验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五、检验流程1. 接到检验任务后,检验人员应仔细阅读产品标准和客户要求,确定检验范围和方法。
2. 按照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 若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4. 对合格产品进行包装、标签等整理工作。
六、检验结果处理1. 合格产品应及时放行并做好标识。
2. 不合格产品应进行退货或者重新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
3. 对于连续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进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七、检验记录保存1.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作为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
2. 检验记录应分类、整理,并定期进行归档。
八、附则1. 对于特殊产品的检验,应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2. 对于检验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提出改善意见。
成品巡检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成品巡检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规范成品巡检工的安全生产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质量。
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成品巡检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所有参与成品巡检工作的人员应熟悉并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
第四条成品巡检工作应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人员和设备的绝对安全。
第五条公司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成品巡检工作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章工作前准备第六条成品巡检工在开始工作之前应先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检查工作装备是否完好,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并确保其使用符合相关标准;2. 检查工作区域是否清洁整齐,无明显安全隐患;3. 检查所需工具和器材是否完好,如电子仪器、绝缘工具等,必要时进行检修或更换;4. 熟悉工作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了解相关安全要求和紧急情况处理方法。
第七条如果工作需要使用电源或其他能源,成品巡检工应确保电源的安全可靠,并使用防护设备进行操作。
第八条在工作前,成品巡检工应向工作区域负责人了解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并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
第三章工作过程第九条成品巡检工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注意以下事项:1. 在巡检过程中,成品巡检工应密切关注设备工作状态,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2. 进行巡检时,成品巡检工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并定期清理工作区域,保持整洁;3. 在使用电器设备时,成品巡检工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可靠,并避免使用不合格或老化的电器设备;4. 在使用化学药剂或其他有害物质时,成品巡检工应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并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以避免危险发生;5. 成品巡检工应严禁吸烟、饮食或玩手机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确保专注工作,保证工作质量。
第十条如果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成品巡检工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必要时暂停工作。
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为规定板青颗粒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操作要求,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板青颗粒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生产部经理、检验员、生产人员
四、正文:
【质量标准】见板青颗粒内控质量标准
【检验内容】
【性状】本品为浅黄色或黄褐色颗粒;味甜,微苦。
【鉴别】(1)取本品0.5 g,加水5ml,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细粉0.5 g,加稀乙醇20 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5:7: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
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1. 引言在现代生产制造过程中,成品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是指对成品进行检验时所需遵循的步骤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成品检验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
2. 背景成品检验操作规程的制定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成品质量,并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检验流程和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用户的满意度。
3. 检验前准备3.1 确定检验的基本要求:明确检验项目、标准和方法。
3.2 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3.3 培训和资质要求:经过培训后的检验员需持相关资质证书。
3.4 确定检验的时间和地点: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特性合理安排检验工作。
4. 检验过程4.1 取样: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样品的取样。
4.2 样品准备: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准备工作,如清洗、标记等。
4.3 检验项目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要求,确定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和相应的标准。
4.4 检验方法:选择适合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操作。
4.5 数据记录和分析:将检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
4.6 判定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对产品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4.7 处理不合格品: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处置,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5. 检验报告5.1 报告格式:制定标准的检验报告格式,确保信息的清晰和准确。
5.2 报告内容:包括被检产品的基本信息、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结果等。
5.3 报告存档:将检验报告进行存档和管理,以备后续审查和追溯。
6. 持续改进6.1 检验结果分析: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
6.2 审查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成品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和修订。
6.3 培训和提升:定期组织检验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7. 总结成品检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苦参片成品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苦参片成品的检验操作,保证成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苦参片成品的检验操作。
3、职责:3.1 QC质检人员严格执行本规程。
3.2 QC负责人监督执行4、内容:4.1 引用标准:《苦参片成品质量标准》(Q/SJ·js·ZG·158-03)。
4.2 质量指标:指标名称标准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味苦。
鉴别①、②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标准》YBZ00832009规定重量差异±5.0%崩解时限60分种内全部崩解并通过筛网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数≤10000个/g 霉菌、酵母菌≤100个/g 大肠菌群≤100个/g 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含量测定本品每片含苦参以苦参碱(C15H24N2O)和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的总量计,不得少于7.0mg。
4.3 试剂:三氯甲烷、氨水、氢氧化钠、硅胶G、乙醇、甲苯、钠、乙酸乙酯、甲醇、丙酮、亚硝酸钠、碘化铋钾、磷酸、无水乙醇、乙腈。
4.4 对照品: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
4.5 仪器和用具:硅胶G薄层板、高效液相色谱仪、显微镜、分析天平。
4.6 操作步骤:4.6.1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味苦。
4.6.2. 鉴别:4.6.2.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脐点裂缝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多为2—4分粒组成;纤维细长,平直或稍弯曲;壁甚厚,孔沟不明显,胞腔线形,纤维束周围的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淡黄色或黄色,一般较粗大;草酸钙方晶呈菱形或多面形。
4.6.2.2 取本品10片,研细,称取1g,加三氯甲烷25ml、浓氨试液0.3ml,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各2ul,分别点于同一以0.2%氢氧化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20:20: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编号: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成品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检验人员的检验操作过程,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订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所有质量检验人员对原辅料验收、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操作。
三、职责1. 公司所有检验人员负责按本规程的要求进行各种质量检验操作活动。
2. 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按本规程的要求协助检验人员完成检验活动。
3. 质检主管负责监督检查本规程的正确执行和实施。
四、内容1. 进货验收1.1 聚偏氟乙烯1.1.1 请验:原料到库后,由仓管员负责通知质检部验收。
1.1.2 取样:质检部接到通知后,去现场抽样,质检员到现场按规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1.1.3 分样1.1.3 检验项目:。
1.1.5 检验方法1.1.6 检验结论按公司《原辅料验收标准》及《采购合同》进行合格判定,下检验结论。
1.1.7 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准确、清晰地填写检验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同时出具检验报告,经质检主管审核、质保部经理批准后报送仓库、采购部和制造总监。
1.2 PE1.2.1 请验1.2.2 取样:质检部接到通知后,去现场抽样,质检员到现场按规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1.2.3 分样:将抽取的样品按规定的方法分取一定的数量用于检验。
1.2.4 检验项目:1.2.5 检验方法1.2.5.1 取样、分样按GB/T 的规定执行。
1.2.5.2按GB/T 的规定执行。
1.2.5.3 水分按GB/T 的规定执行。
1.2.5.4按GB/T 的规定执行1.2.5.5按GB/T 的规定执行1.2.6 检验结论按公司《原辅料验收标准》及《采购合同》进行合格判定,下检验结论。
1.2.7 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准确、清晰地填写检验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同时出具检验报告,经质检主管审核、质保部经理批准后报送仓库、采购部和制造总监。
1.3 N,N二甲基甲酰胺1.3.1 请验:外购成品油到库后,由仓管员负责通知质保部验收。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活性小麦谷朊粉的取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作食品原、辅料或饲料添加剂用的活性小麦谷朊粉的出口检验,也适用于经高温干燥的无活性小麦谷朊粉的质量检验。
2、引用标准
GB 5009.4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
GB 5009.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GB 5009.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
3、取样用具:
3.1用具 a.扦样器、b.样品袋、
3.2取样步骤
从来货时的不同部位逐车取样,即:在车的上部及边缘部位用扦样器插入包
装内取样;卸车时从车内中间及底部多点取样,样品量不少于1KG,分开保存500g/份,并注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带回实验室进行一份供检验分析用,另一份作为备查样品保存。
4、检验方法
4.1气味鉴别:打开样品袋,立即嗅辨气味是否正常或取3~5g试样装入具塞试管中密闭放入60~70℃水浴中保温2~3min后,取出马上开塞嗅辨气味是否正常。
4.2色泽及杂质鉴定:将试样30~50g置于白瓷盘中,于自然光下用肉眼鉴别其颜色和光泽是否正常。
检查有无生虫或霉变现象。
4.3弹性检验
4.3.1仪器用具
a.天平:感量0.01g。
b.电热恒温水浴锅:恒温范围30~100℃。
4.3.2测定方法
称取均匀谷朊粉样品5.0g,放入150mL洁净烧杯中,加入15mL无CO2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调和成面筋团,拭净玻璃棒。
将面筋团连同烧杯放入30~40℃水浴中保温15min。
取出面筋团置于洁净玻璃板上,立即用手指按压面筋团,看压下的凹陷能否恢复原状。
用双手沿玻璃板面将面筋团拉长,松手后看其是否恢复原状。
4.4延伸性检验
4.4.1用具
直尺:分度值0.1cm。
4.4.2测定方法
在玻璃板上用双手将4.3.2中的面筋团搓成长度为5.0cm的均匀的圆柱形长条,将直尺平放在玻璃板上与面筋条平行的位置,用两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捏住面筋条的两端约1.0cm处,均匀用力将面筋条沿直尺边沿拉长,直至中断为止(约20s左右),记录中断时面筋条的长度,确定其延伸性。
4.5水分检验
4.5.1仪器及用具
a.电热鼓风干燥箱:具有调节装置,能自动控制温度在土2℃范围内,附有0~200℃温度计。
b.天平:感量0.001g。
c.玻璃干燥器;内装有效干燥剂。
d.铝制皿盒:直径6.0~7.0cm,高2.0cm,盒及盒盖均有相同编号。
4.5.2测定方法
4.5.2.1105℃恒重法(仲裁法)
准确称取样品5g左右(精确至0.001 g),均匀平铺在预先干燥至恒重的铝皿盒内。
打开干燥箱电源,扭转温度调节器,待箱内温度升至105℃时,将盛有样品的铝盒放入箱内中层隔板上,将铝盒皿盖打开置于旁边,以105℃烘烤120min,盖上皿盖,取出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记重量。
再放入干燥箱烘烤30min,取出冷却并称记重量。
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大于0.002g为止,如后一次重量高于前一次重量,以前一次重量计算,按式(2)计
算水分百分率。
式中:M-水分含量,%;
G-试样烘失重量,g;
W-试样重量,g。
4.5.2. 120℃、30min法(常用法)
称取5g(精确至0.001g)试样均匀平铺于预先干燥至恒重的铝皿盒中。
盖上皿盖,当干燥箱温度升至120℃时,将盛样皿盒放入中层隔板上,打开皿盖置于旁边,关好箱门,待温度复升至120℃时开始记时,烘烤30min取出,盖上皿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立即称重,按式(2)计算水分百分率。
以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数值为评定结果,平行试验允许误差为0.2%,超过时应重做实验。
4.6灰分检验
按GB 5009.4检验。
以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数值为评定结果,平行试验允许
误差不超过0.02%。
4.7蛋白质检验
按GB 5009.5检验。
以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数值为评定结果,平行试验允许误差不超过0.5%。
4.8脂肪检验
按GB 5009.6“第一法,索氏抽提法”检验。
以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数值为评定结果,平行试验允许误差不超过其算术平均数值的5%。
4.11细度检验
4.11.1仪器设备
a.标准筛:80目(带筛底及筛盖)。
b.天平;感量0.1g。
4.11.2测定方法
称取均匀样品50g(精确至0.1g),倒入标准筛,盖上筛盖,均匀地摇(振)动,直至筛分不下为止。
小心将分样筛上剩余物倒出称重,精确至0.1g,按
式(3)计算细度。
式中:X-细度,%;
W0-样品重,g,
W1-筛上剩余物重,g。
4.12吸水率检验
4.12.1仪器设备
a.天平:感量0.01g。
b.离心机:最高转速>3000r/rain。
c.离心管;50mL圆底。
4.12.2测定方法
4.12.2.1称取均匀试样5g(精确到0.01g)放入已知重量的50mL离心管内。
4.12.2.2加温蒸馏水(30~40℃)10mL,用洁净的玻璃棒搅拌均匀,小心将玻璃棒上的沾附物刮入管中,将离心管放入30~40℃水浴中保温20min。
4.12.2.3取出离心管并拭干外壁,以2000r/min离心5min,取出离心管,细心将上清液倒净,称重,按式(4)计算whc值。
式中,whc-吸水能力近似值;
wl-离心管重+w0,g,
w2-离心管重+沉淀物重,g,
wo-试样重量(原样),g。
4.12.2.4分别向四支编号分别为1、2、3、4的离心管中加入均匀试样,试样的重量S按式(5)计算。
式中:S-试样重量,g;
15-样品和水的预计量,g;
1-常数。
4.12.2.5依次分别向1、2、3、4号离心管中加入15-S+1.5mL,15-S+0.5mL,15-S-0.5mL,15-S-1.5mL的温蒸馏水(30~40℃)。
注;1.5、0.5分别为预计多加和少加水的毫升数。
4.12.2.6用玻璃棒搅拌离心管中之混合物2min后于30~40℃水浴中保温
20min,取出拭干外壁以2000r/min离心5min。
4.12.2.7待离心机自然停转后,取出离心管,按1、2、3、4号管的顺序排列观察各管有无上清液出现,然后倾斜第一支没有上清液的离心管,在1min 内若有一滴液体流下,则视之为有上清液产生,以这支离心管和与其相邻
的没有上清液出现的另一支离心管加所加蒸馏水的体积,按式(6)计算吸水率。
式中:V1-产生上清液的离心管中加水的体积,mL;
V2-未出现上清液的离心管中加水的体积,mL;
M-试样水分含量,%;
S-试样重量,g;
WHC-吸水率(干基),%。
5重量检验
将3.3.2步骤中所拣取的整袋样品直接称重,先称毛重,后称皮重,按式(7)计算净重。
式中:w-净重,kg;
w1-毛重,kg;
w2-皮重,kg。
6包装检验
6.1检验内外包装和缝口处是否清洁卫生、完整牢固、适合长途运输。
6.2检验外包装袋上商品名称、重量等标志是否与内容物相符,标志是否清晰,批次是否分清。
7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7.1检验结果数值修约规定
a.延伸性0.1cm:
b.水分0.1%;
c.灰分0.01%;
d.蛋白质0.1%,
e.脂肪0.01%;
f.砷0.1 mg/kg:
g.铅0.1 mg/kg;
h.细度0.1%,
i.吸水率1%;
j.重量0.01kg。
7.2检验结果数字的修约,除另有规定外,一律按GB 8170处理。
8结果判定
8.1按本规程检验后,对照合同、信用证中的质量条款进行综合评定,凡合同、信用证规定不明确的,可
按工贸协议判定。
8.2检验结果,理化项目中一项不符合质量规定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复验后仍不合格,即整批商品作为不合格品。
卫生项目不复验,发现一项不合格,即整批商品为不合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