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视频导入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大家认真的观看。
看完视频,教师组织大家交流和观看的视频有关的内容。
大家知道哪些和这次演讲有关的知识,背景、内容都可以说一说。
生回答:演讲者是闻一多。
(板书“闻一多”)背景是在1946年,发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
在这一次演讲中,闻一多这样说“我们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是什么意思?生答:他从容就义的表现。
问:你说的不错,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当时是李公朴的追悼会,会场里有国民党的特务在闹事。
事实上在这之前,大家已经知道闻一多先生和李公朴先生一样。
都在国民党的黑名单上,李先生遭暗杀,有人已经暗示了闻一多先生要注意保护自己,但他还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李先生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之后在随即的游行中,只听到两声枪响,闻一多和他的儿子倒在了血泊中,他的儿子受了伤,闻先生牺牲了,所以这次演讲叫《最后一次讲演》。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说和做——记闻一多言行片段(在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问:老师有没有漏掉什么?回答:“先生”二字(教师补充板书)问为什么要加先生?本文作者臧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
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经常到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曾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
文章通过描写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本篇文章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坚定信念、崇高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3.对闻一多先生的了解和学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文章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相关资料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介绍。
3.投影仪或白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语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读文章,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
3.操练(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对文章进行简要概括。
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巩固(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拓展(10分钟)教师分享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学者。
学生就闻一多先生的品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文本细读梳理出闻先生身为革命家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通过对他的言谈行动的解析树立闻先生的高大形象;让学生联系自身,谈谈自己身为学生该如何说如何做。
教学重点: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教学难点: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当时中国国情离学生比较遥远,要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在国家危难关头闻先生挺身而出为了自由民主而呼喊甚至牺牲了自己生命的英雄精神;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希沃白板5,手机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
从两方面来谈闻先生的说和做。
一方面是从他身为学者的角度来谈(1-7),另一方面是从他身为革命家的角度来谈(8-20)。
身为学者的闻先生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分别举了哪些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三本书具有典型性,着重刻画的是闻先生对待学问秉持着什么样的态度?——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三个例子告诉我们,身为学者的闻先生潜心学术的目的何在?——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今天我们就要了解闻一多先生另一个方面——身为革命家的他又是如何对待说和做的呢?二、课文解析【问1】哪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民主战士“说和做”的高度概括?【答1】“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段12)【问2】在这个部分当中又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闻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答2】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问3】身为革命者的闻先生所说所做目的是?【答3】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段14)【问】为什么闻先生此时要提出这个论调?当时中国社会背景如何?【补充背景资料】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但国民党政府却一意孤行,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国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镇压百姓,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整个中国依旧陷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之下。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通过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展示了他严谨治学、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崇高精神,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上的名人还不够了解,对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学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感悟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风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激发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照片、事迹等资料。
2.教材:准备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理解他的思想、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2. 学习如何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掌握其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涵。
2. 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闻一多先生的文章。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进行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的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1.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有哪些?你对他的言行有何感想?2. 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Step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 你认为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中有哪些语言表达技巧?2. 你如何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3. 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请与小组成员分享。
Step 4:展示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Step 5: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闻一多先生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学习的决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范文,帮助学生展开思路。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和践行。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教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学习者分析(1)七年级的中学生,是从小学进入中学最重要的转型时期;其言行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2)本文不但要教会学生像闻老那样做一个“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同时也要学习他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2.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难点: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资源闻一多先生画像范读录音《最后一次讲演》录音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一、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许人往往是还没有做就说,说了也不一定做,可是同学们知道“说”和“做”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活动,感性地引导学生做一个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人即进入课文)教学活动2 了解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都有着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3.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较弱,阅读量较少。
但是他们的表现欲,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
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学习名人应该通过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来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此资源,针对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先通过“走进闻一多”“理解闻一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基于以上信息,制定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根据课文的内容,说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的不同。
2.勾画关键语句,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说出闻一多的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目标1:查阅相关资料。
为本文再补充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目标2:小练笔:我心目中的闻一多。
《说和做》教学设计
课文是从哪
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
明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