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概论(1)
- 格式:ppt
- 大小:896.50 KB
- 文档页数:24
1、现代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一部著作是()。
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B.大卫·李嘉图的《赋税原理》C.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D.凯恩斯的《通论》正确答案:D2、宏观经济学理论或模型是()。
A.数学等式B.对经济活动的预测C.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政府政策建议D.若干假设以及由这些假设推导出来的结论正确答案:D3、萨伊定律表明,在宏观经济中()。
A.总供给总会调整到等于总需求B.总供给会自动创造总需求C.总需求会自动创造总供给D.市场上总供给总是不等于总需求正确答案:B4、凯恩斯学派信奉的经济思想是()。
A.让经济自由放任B.政府干预经济C.从供给角度管理经济D.以上都是错误的5、凯恩斯学派所重视的政策工具属于()。
A.供给管理B.需求管理C.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D.以上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B6、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不同在于()A.宏观经济学关注大问题,微观经济学关注小问题B.宏观经济学只关注经济体总体层面的问题,而微观经济学则关注的是个人、企业等个体问题C.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的,微观是研究企业的D.微观只见森林,宏观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正确答案:B7、下列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是()。
A.桔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B.一般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C.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消费的决策D.民航公司是否降低飞机票价格的决策正确答案:B8、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萧条的发生,预示着()理论的破产A.古典学派B.凯恩斯主义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正确答案:A9、宏观经济学不使用的分析方法是()。
A.总量分析B.均衡分析C.动态分析D.个量分析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些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A.稳定、持续、合理增速的经济增长B.低水平物价水平C.低失业率水平D.世界上各经济大国间保持密切贸易关系正确答案:D二、判断题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那些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研究反映整个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影响。
又称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是最基本的总量,其他总量都与国民收入的水平及其变动相关。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注意:合成谬误——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基本问题①物价与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②就业与失业问题③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一、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避免重复计算[Double-Count],只计算附加值[Value Added]。
生产与销售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能计算过去生产的在这一时期内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流量与存量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宏观经济学大纲一、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的原理和规律。
它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的演变趋势,以及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
它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指标,研究经济增长、通胀、失业以及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现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企业、个人等不同。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等。
2.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常见的失业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自然失业率理论和结构性失业理论等。
3.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著名的通货膨胀理论有货币供应量理论、成本推动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等。
4.国际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速度,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4.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衡量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数量,通常包括货币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宏观经济学概论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消费水平等。
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消费、投资和出口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 总需求和总供给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总供给由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决定。
当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存在失衡时,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波动。
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关键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国家经济产出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本投资等方式实现。
3. 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学还关注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普遍上涨现象,而失业则是指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这两个问题通常被认为是相互关联的,政府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
三、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府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
例如,在经济波动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减少失业和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应用还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企业需要借助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把握经济环境变化,预测市场需求,以便制定合理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提高竞争力。
总之,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国家整体经济现象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营策略,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
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一般研究四个层次的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模型主要包括各个流派建立的基本模型及其数理形式,如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展、开放经济模型等。
(3)宏观经济问题包括在总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三大宏观经济问题:通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失业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运用。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GDP-折旧=NDPNDP-间接税=N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因此,同样的最终产品量按不同的价格会计算出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第一,支出法。
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第二,收入法。
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