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指导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古诗里的数字(国学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含有数字的诗,感受简单的数字,构成的美妙诗作。
2.体会数字入古诗的情趣和魅力。
3.初步培养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数字入诗的多样美。
教学准备:群文文本《咏雪》《望庐山瀑布》《秋浦歌》《题秋江独钓图》《百鸟归巢图》《早发白帝城》《一去二三里》教学过程:一、梳理已知,导引视角1.回顾已知。
看图吟诵。
2.导引视角。
数字在数学的天地里无穷无尽,它进入诗海,便构成了巧妙的数字诗。
二、群诗共读,品味数字入诗的多样美。
1. 童诗引入,初品数字情趣。
咏雪[清] 郑板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1)齐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强调重音。
师范读,生趣读。
(2)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指名汇报。
师适时点评、小结数字的趣味美。
2.赏析李(白)诗,感悟诗中夸张美。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生自由朗读,齐读,师指导读,男女生赛读。
(2)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诵读《秋浦歌》,再次感悟诗中数字的修辞美。
3.再赏题画诗,领悟数字的别样意境。
(1)观察秋江独钓图,你看到了什么。
(2)师范读诗,生自读,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迁移阅读,强化数字入诗的妙趣和魅力。
1.出示三首诗,齐读。
出示表格,明确要求。
2.学生自读《一去二三里》《早发白帝城》《百鸟归巢图》三首诗,。
品读经典古诗:古诗三首教案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我们身体力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古诗进行解读和鉴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今天,我将就古诗三首教案进行介绍,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教授古诗有所帮助。
一、《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古诗中的经典之作,不仅立意深刻,表达方式简单易懂,而且影响深远,被后人广为传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首诗作为学习唐诗的起点,由此引出唐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此诗感受到李白诗歌所蕴含的豁达豪迈和超凡脱俗。
二、《登高》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富有意蕴的卷帙大作,描绘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景象的准确描述,同时表达了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首诗了解到杜甫的独到思想和诗歌技巧,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境界,进一步提高其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三、《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是一首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江南春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生动描述,打出一幅人与自然的美好画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感悟杜牧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共处的呼唤,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和启示,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以上三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配合古诗赏析视频、古诗手抄和古诗报告等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学习这些精美的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审美观念,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教育是一项充满责任和使命感的事业,教师作为传达学问、塑造人格的重要角色,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示范引导,用饱满的热情和耐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精神,将我们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初中古诗伴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作者背景、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句子翻译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古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参考资料,理解古诗的字词、句子,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古诗中的难点问题,如关键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讲解古诗中的难点问题。
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诗的字词填空、翻译和赏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古诗背诵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古诗。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古诗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学习反思:收集学生的学习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进需求。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指定需要学习的古诗。
2. 参考资料: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注释、译文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内容1. 古诗文本的学习和理解。
幼儿古诗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古诗课本、音响设备。
2. 教师准备:熟悉古诗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引导幼儿欣赏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2. 学习古诗的基本特点(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古诗的基本特点,如古诗的韵律、格律和意境等,让幼儿初步了解古诗的特点。
3. 学习古诗《静夜思》(1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带领幼儿一起朗读《静夜思》,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语。
4. 学习古诗《咏鹅》(1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咏鹅》的内容和意境,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咏鹅》,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语。
5. 学习古诗《春晓》(1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春晓》的内容和意境,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春晓》,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语。
6. 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古诗,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7.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多读古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增加了对古诗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古诗意境的讲解和引导。
同时,也需要多组织幼儿朗读古诗,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能力。
初三语文教案二:古诗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文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读古诗文,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久远和文学的美妙,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本篇文章就来探讨初三语文教案二:古诗文阅读。
一、教学目标1.了解、熟悉唐宋诗词的特点和魅力,能够默读、朗读、理解、分析、赏析唐宋诗词。
2.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创作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古诗可分为五言、七言和律诗,古文则可分为散文和骈文。
2.唐诗唐诗是指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创作的诗歌。
唐诗的特点是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最著名的唐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3.宋词宋词是指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创作的诗歌。
宋词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构思精巧。
宋代的词人很多,如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讲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使学生对古诗文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默读朗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古诗文文本的默读和朗读。
默读不仅可以增强对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朗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调不准确、音律不协调等问题,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3.赏析分析在学习每首古诗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词汇、表现手法、意境构建等方面对古诗文进行赏析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魅力。
四、教学建议1.注重学科交叉古诗文既是语文教育的内容,也是文化教育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历史学科、美术学科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学习古诗文。
2.增强实践性教学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强实践性教学。
1.阅读古诗词,大体把握古诗词的意思。
2.想象古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一 学习《采薇(节选)》1.了解题目。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薇(节选)》就选自《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根据内容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板书:风 雅 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采薇(节选)》。
[板书:采薇(节选)]你们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你们见过“薇”吗?(出示课件1)2.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雨:多音字,解释为“下(雨、雪)”,在这里应该读yù。
(3)齐读,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品味出其中的韵味。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2)“杨柳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们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表达)(2)理解“昔我往矣”。
(教师提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戍边返乡的战士)回想“我”离开家乡时,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即将出征的“我”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呢?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回家吗?兵役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3)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家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地走在归乡的路上。
同学们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战士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的情感)(4)理解后四句诗的意思。
诗的后四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戍边战士,在回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
古诗阅读试讲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情感表达。
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静夜思》这首古诗。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习。
讲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3)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悟。
(4)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5. 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感悟文。
二、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
通过对古诗《静夜思》的讲解和学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只围绕一首古诗展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古诗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古诗的不同魅力。
其次,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在感悟环节,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差,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口头表达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作业布置可以更加灵活多样。
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写一篇感悟文,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绘画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
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理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初中现代文古诗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古诗文阅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材: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作品,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2. 阅读技巧:字词理解、句子翻译、意境感悟、作者情感分析等。
3. 文化传承:介绍古诗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文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逐句理解古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意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古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文化传承:教师讲解古诗文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拓展训练:教师提供与所学古诗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阅读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以具体的古诗文作品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古诗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 启发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练习、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古诗文背后文化的了解: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古诗文背后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绘画等作品,评估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文选材:选用经典古诗文作品,如《春晓》、《静夜思》等。
2. 参考资料:古诗文注释、译文、背景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古诗三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能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由本诗加以拓展,积累同类题材的古诗,加深对国学的积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古诗中的字词读准,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进而联想珍惜春光,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激发情感。
1、课前欣赏《春天在哪里》。
2、刚才那首歌唱的是什么季节?大家喜欢春天吗?跟大家一样,古往今来,很多诗人也喜爱春天,他们用自己的才华把春天写进了诗里,用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他们,看看他们是如何描写春天,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的。
二、欣赏古诗,总结学法。
(一)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春日》。
1、多媒体出示《春日》,教师范读。
2、指名读。
3、指导学生读资料,了解古诗作者。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1130——1200),汉族,字元晦,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人尊称为朱子。
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著作。
作品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再读古诗,联系注释,理解诗意。
读后讨论交流。
5、指导学生体会诗歌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指导学生诵读。
自由读、指名配乐朗读、齐读。
学生试背。
(二)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城东早春》《晚春》。
1、总结学法,指导学诗。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阅读古诗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读后汇报交流(说作者、诗意、表达的情感和表达的方式),教师点拨。
3、配乐诵读两首诗。
三、佳句欣赏,深化感情。
1、同学们平时还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佳句?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配乐朗诵。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继续搜集描写春天的诗词,或者其它季节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