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摄影复习资料.doc

基础摄影复习资料.doc

基础摄影复习资料.doc
基础摄影复习资料.doc

基础摄影复习资料09新闻雷册渊

第一章概说

1、世界第一张照片:《窗外景物》(1826法国尼埃普斯)

世界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1842德国比鸥乌

2、1839年8月19 B,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正式发表、承认“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从此,摄影术正式诞生。

摄影术:主要通过照相机这样一种独特装置,在很短的时间(2)视觉差异性(3)有选择性地记录(必须突出事物特征)

(4)瞬间性与永恒性

4、好照片的三条原则:主题鲜明、主体突出、画面简洁

5、对摄影术的考察,必须从照相机的发展和感光材料的发展这样两条路径来进行

6、“小孔成像”:早在儿千年前,中、西方文明均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墨子》《梦溪笔谈》亚里士多德

原理:只有当孔径相当小时,才能成像(孔径过大,不能成像),成像和原物的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

小孔成像致命缺陷:它不能解决影像清晰度和亮度之间的矛盾

即,当孔太小,则进入暗室的光线太弱,影像不清晰;

如果放大孔径以增强光线亮度,但此举又将导致小孔不能成像

7、1888年,美国人George Eastman制造出第一台轻便的、能够拿在手中拍摄的“柯达”小型相机

第二章照相机

1、光圈:又称为“相对口径”,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位于镜头f/1.4 f72 f/2.8 f74 f/5.6 f78 f711 f716 f/22 f732 f745 f/64 等一只镜头的f 系数通常只具备其中连续的7?8档

'、f系赢=镜头焦距+光孔直径(系数大小与光圈直径成反比)

对任何两档光圈进光量的倍率关系,均可用2的n次方来计算(n为两档光圈之间相差的级数)

光圈的作用:

(1)控制进光量的大小(与快门配合)

(2)控制景深大小(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3)影响成像质量(任何一个镜头都只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这档光圈被称为“最佳光圈气一般来说,最佳光圈位于该镜头最大光圈缩小2 — 3档处。)2、快门:快门是照相机控制曝光时间的机构(相当于窗帘),通过它可以控制光

线投射到胶片上的时间长短(如同水龙头,开启肘,光线就进到胶片上,关闭

时,光线就被阻止)

快门速度常见标记有1、2、4、8、15、30、60、125、250、500、1000 等, 这些数字是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秒,即相当于1秒、1/2、1/4、1/8、1/15、1/30、

1/60> 1/125、1/250、1/500、1/1000秒。标识的数字越大,速度越快,进光量就越少。

每相邻的两级快门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也是用2的n次方来计算)

门:按下快门钮,快门一?直打开(曝光);松开快门按钮,快门关闭(停止曝光)

门:按下快门按钮,快门一直开启;要关闭快门,必须再按一次快门钮。

方便长时曝光操作

快门的作用:控制进光时间(与光圈配合使用)

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A、面对相同速度的运动物体,选用相对高速的快门可以清晰结像,选用低速快门可以达到虚化的效果;

B、快门速度过慢,端不稳相机

快门的种类,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认识:

镜间快门、焦平面快门

机械快门、电子快门和程序快门

镜间快门(叶片快门):位于镜头中间,由若干片金属叶片组成,借助弹簧的张力,使叶片从中心开启,孔洞由小到大,全开启后,再由大到小而闭合

以叶片开合的快慢来控制速度:

叶片从中心同时开合,画面同肘曝光

坚固耐用,不易引起振动

受机械力限制,速度难以高过1/500秒,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受到限制

闪光摄影无闪光同步限制

焦平面快门(帘幕快门):紧贴于相机焦平面(胶片)处,由前后两块帘幕组成,

通过两块帘幕先后启动产生的裂缝大小来决定不同的快门速度:

优势是能轻易达到1 / 1 0 0 0秒以上

缺陷是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必须考虑闪光同步问题(快门速度必须低于同步速度以下)

目前最快的快门可以达到1/12000秒

机械快门:通过机械的方式来调节快门速度:

只能以手动方式来调节

只能实现定级变化(即,拍摄时,快门速度只能定在相应的速度档位上,而不能定在两级速度之间的位置上,否则容易出机械故障)

电子快门:通过电子延时电路装置来控制快门速度

特点:A、快门与测光系统相连结,可以根据测光系统测定的曝光值,自动地调节快门速度

B、可对快门速度实现的无级别调节,因此曝光更准确

常见于“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相机

程序快门:将光圈与快门速度按照一定程序事先组合好,固定下来,存储在相机电脑芯片中。当照相机对被摄体测光时,每一亮度值可以对应着一?组光圈与快门的组合。

3、取景装置:

(1 )作用:

取景构图:用于观察和确定把哪些景物摄入画面

验证聚焦:对聚焦精确与否进行验证

查看多项拍摄信息:在取景框边缘显示光圈值、快门速度、曝光指示、拍摄张数等

分类:根据看的方式,可分为:平视取景与俯视取景

根据取景的光学主轴与镜头的光学主轴的关系,可分为:同轴取景和旁轴取景两种

同轴取景:

取景和成像都是通过同一个镜头来完成

即,镜头除了拍摄(成像)的功能外,还兼有取景的功能

所有单镜头反光相机都属于同轴取景方式

优点:从取景器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与胶片所记录的景物范围完全一致,不存在视差。

缺点:

曝光时主反光板被抬起,取景框被反光镜遮挡,此时不能进行观察。

反光板抬起肘噪音大,容易引起相机振动,对影像清晰度有影响

偷拍时容易干扰被摄对象

机械及电子性能比较复杂精密,容易损坏

价格相对较高

旁轴取景:取景和拍摄不是通过同一?镜头来完成,取景器是一?个独立系统,位于镜头的左上侧或正上方

缺陷:从取景器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与胶片实际所记录的景物范围不完全一致,会产生一?定的视。视差的大小与拍摄距离成反比,即近距离拍摄时,视差更明显。

优势: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非常明亮,有助于在弱光场合取景聚焦

噪音小,不易干扰被摄对象

不容易损坏

超声波式和红外线式(主动式):

原理:相机主动发射.出红外线或超声波,到认景物后反射回相机,由此来计算距离优势:在低反差及弱光情况下也能自动聚焦

劣势: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就难于自动聚焦

通过玻璃等障碍物时自动聚焦能力很弱

对亮度很大的远距离物体聚焦能力差

4、和机的分类:

1、根据胶片的规格来区别:135、120、110、散页片相机

2、根据镜头和取景方式来区别:单反相机、双反相机、取景器式相机

3、根据相机自动化程度来区别:手动相机、自动相机

4、根据对影像记录的方式来区别:传统相机、一次成像相机、数码相机135

相机:因使用135型胶卷而命名;底片画幅为36mmx24mm

一般地,一卷胶卷可拍摄36张照片

画幅相对较小,但相机体积也小,重量轻,是市面上最为流行的相机类型120 相机:使用120胶卷,胶片画幅大,且有多种规格,可作不同选择,如:60x45mm> 60x60mm、60x90mm 等

体积偏大,较重;操作、携带不方便

5、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传统相机:镜头??>感光片

数码相机:镜头?->感光器件(CCD/CMOS)..>A/D (模数转换器)—-> MPU (微处理器)—->记忆卡

数码相机的优势:(1)即拍即现一一LCD;(2)影像处理方便(删除、校正、调节、编辑);(3)传输便捷

6、持稳速度:“持稳速度”指手持相机拍摄时能拿稳相机的快门速度。任何人都

无法用手绝对持稳相机拍摄,但使用的快门速度越快,相机抖动的影响就越小一般地,能够拿稳相机的快门速度是镜头焦距的倒数

第三章镜头

1、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会聚透镜)

按其形状不同,又可分为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凹凸透镜三种

2、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根据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双凹透镜、平凹透镜、凸凹透镜三种

3、透镜片组:单片凸透镜,甚至“针孔”就能结像,但这种结像的质量差,存在严重的“像差”

像差:指镜头不能准确地按比例再现被摄体的影像。也就是,影像度差或有“失真”现象

因此,现代相机镜头都采用多片凸、凹透镜组合而成,利用各种透镜的性能互相配合,减少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对于同样性能的镜头,一般认为,透镜片数多,成像质量就越好

4、镜头的镀膜:镜头表面往往呈蓝紫色、微红色、暗绿色等,这是镀了膜的原故

作用:A、提高透光能力B、提高影像质量

镀膜原理:在透镜表面涂上某一色光波长1/4厚度的薄膜,这样,就可将该波长的光的反射率减小到最低限度。

单层镀膜只能对某一种波长的色光起作用,多层镀膜则能对多种色光起作用

“MC”一一多层镀膜

镀膜质量的检测:开足光圈,找开B门,面对镜头正面,在镜头中能看到人的脸部影像越淡,说明镀膜质量越好;反之,说明镀膜质量较差

5、焦距(f ):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焦点(胶片)间的距离

划分镜头类型的依据:广角、标准、长焦镜头等就是按照镜头的焦距来划分的当镜头焦距同画幅对角线大致相等时,我们就把它定为标准镜头,大于或小于画幅对角线,就分别是长焦和广角镜头

现代相机镜头焦距的变化幅度已经短至6mm,长至2000mm

对画幅相同的相机来说,焦距变化所带来的成像效果变化可以归纳为两点:

A、焦距与视角成反比(焦距越长,视角小;焦距短,视角大)

B、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5、镜头的种类:

(1)标准镜头

焦距与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相接近

不同片幅的相机所对应的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一样(135相机一50mm;120 相机一75mm)

视角为45度左右

成像效果与人眼观看效果相似(范围、大小、透视感)

成像质量相对于其他焦距的镜头更好

(2)广角镜头:

焦距小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

视角大

景深大

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收缩比例强烈,带来很强的画面透视感

影像畸变大,有明显的失真变形感。尤其在画面边缘部分(3)长焦镜头

焦距大于而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

视角小

景深小,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影像

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更紧凑,压缩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影像畸变像差小,适合肖像拍摄

6、变焦镜头的选择:

变焦范围:

变焦倍率(最长+最短)

如果配备一只变焦镜头,通常宜选择包含广角、标准与中长焦的镜头(28 —70、35 — 70、28—135、35—135、28-200 )

7、镜头标识完全解析:有些标识是所有镜头厂家通用的,譬如AF表示自动对焦、F 表示光圈、Fisheye表示鱼眼镜头、mm表示焦距、Zoom表示变焦镜头等等佳能:

AL: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其作用是减少镜片的数量,在降低重量和减小体积的同时,能提供更好的光学性能。非球面镜片一?般用来解决广角和变焦镜头中的眩光和边缘变形等问题。另外在长焦镜头中也能提高光学素质

EF: Electronic Focus电子对?焦,佳能EOS相机的卡口名称,也是佳能原厂镜头的系列名称

IS: Image Stabilizer影像稳定器,即镜头防抖系统。

L: Luxury豪华,佳能高档专业镜头的标志,其标志为镜头前端的红色标线

USM:Ultra Sonic Motor超声波马达,它分环形超声波马达(Ring?USM)和微型超声波马达(https://www.doczj.com/doc/5917106617.html,M)两种

实例说明:EF70-200mm F4L IS USM镜头表示采用佳能EF卡口、焦距为70.200mm、最大光圈恒定F4、具备IS防抖系统和USM超声波马达的L级别专业镜头

尼康

AF-S: S即代表Silent Wave Motor静音马达,等同于佳能的超声波马达,可高精确和宁静地快速聚焦

ASP:非球面镜片,英文全称Aspherical 0尼康的这个“ASP”和佳能的“AL ” 所表达的是同样意思

ED: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镜片,拥有此标识的尼康镜头采用了复消色散设计和采用特殊低色散玻璃镜片,用于减少彩色像差,从而提高长焦镜头像质, 改善反差和提高清晰度

D:Distance焦点距离数据传递技术。D型镜头与非D型镜头的最大区别在于D型镜头支持3D矩阵测光

G:G型镜头与D型镜头的最大不同是G型镜头无光圈环设计,光圈调整必须中机身来完成,同时支持3D矩阵测光。这样的设计减轻了镜头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IF: Internal Focusing 胶片

1、感光度(片速)

含义: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

是胶片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

同一光线下,感光度高的,光圈可小些,快门速度可快些;感光度低的,光圈要大些,快门速度要慢些。

胶片感光度的高低对曝光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2、曝光量=光圈+快门+胶片感光度

3、宽容度:指胶片能够按比例记录被摄物体明暗范围的能力:所谓按比例记

录,是指胶片接受曝光量与金属银密度的增加成正比;按比例记录被摄景物明暗变化范围越大,就表示宽容度越大,反之,就越小在摄影实践中,宽容度的大小往往意味着该胶片可允许曝光误差的能力即曝光在多大的误差黑白胶片的宽容度是1:128 彩色负片的宽容度是1:32?64

彩色反转片的宽容度是1:16?32 彩色相纸的宽容度是1:30

4、胶片内在规律:

感光度高一一反差性小、宽容度大、颗粒度大、

解像力小、灰雾度大、保存性差

感光度低一一反差性大、宽容度小、颗粒度小

解像力大、灰雾度小、保存性好

5、黑白胶片的成像原理:

当按下快门,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感光片

感光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晶体遇到光线后,化学分子会发生结构性变化,产生黑色金属银

并与邻近也受到光线照射的卤化银晶体相互聚结起来,形成“潜影”

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到胶片上,胶片乳剂层卤化银晶体转化为黑色金属银的数量和相互聚结的情况是不同的:

光线越强的地方,卤化银晶体聚集得就越多,底片就越厚;

光线越弱的地方,卤化银晶体聚集得就越少,底片就越薄;

没有受到光线的部位,在底片上则是全透明的

6、“日光型”和“灯光型”彩色胶片:

日光型(daylight):平衡色温为5500K

“灯光型” (tungsten) : 3200K

如果把灯光型片直接用于阳光下拍摄,影像色彩会偏蓝

第五章景深与超焦距

1、清晰度的标准一一模糊圈

模糊圈的含义:一幅画面上影像看上去清晰或不清晰,直接原因在于眼睛对于画面上各部分细节的分辨能力:能分辨则清晰,不能完全分辨则不大清晰,完全不能分辨则虚糊

为什么眼睛对有细节能分辨而对另一些细节却又不能分辨?

原因: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构成影像的光点越小,影像清晰度也就越高

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点,该点在胶片上即是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光点非聚焦点前、后的其他景物,其焦点或落在焦平面之前、或落在焦平面之后。因而在胶片上成像的圆圈(光点)都比焦点上的圆圈(光点)大

离聚焦点距离越远的景物,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光点)也越大。

模糊圈:在摄影上,把那种能在视觉效果上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

(光点)称为“模糊圈

构成影像的圆圈(光点)只要小于模糊圈,就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构成影像的圆圈(光点)大于模糊圈时,就产生不清晰的虚糊影像

模糊圈的实用价值:

模糊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影像的清晰度,进而影响到景深的大小

当制作相同大小的照片时,小底片上的影像就要比大底片要有更小的模糊圈(即要有更高的清晰度),否则,画面会不清晰

2、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1)光圈与景深成反比(2)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3)摄距与景深成正比(4)放大倍率与景深成反比

3、最小景深=最大光圈+长焦镜头+最近距鬲拍摄

最大景深=最小光圈+短焦镜头+超焦点距离

第六章曝光于测光

1、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

(1)光线(光质、光强、光位);(2)被摄体的表面性质及受光情况

(3)胶片的感光度(片速);(3)光圈、快门与测光系统的准确性

(4)互易律失效

2、—?般景物反射面的反射系数为18%

3、“宁多勿少”的曝光原则:当对曝光量估计没有把握时,宁可把曝光量估计得多一些,让其曝光过度也不要估计少了而导致曝光不足

原因:

1)人眼的视觉适应性很强,即便在昏暗的光线下也能看得清物体,但胶片却不行2)胶片曝光宽容度所能允许曝光过度的能力显著地大于曝光不足的能力

3)即使曝光严重过度,只不过是导致影像质量下降,你总还能得到影像,而当曝光不足时,往往是使你失去了影像

注意:仅适用于负片,如果是反转片,则应该“宁少勿多”

3、测光系统:

反射式:测量被摄对象的反射光亮度

方法:从照相机位置指向被摄物体

最为普遍,所有的原理:以1 8 %的中灰色调再现景物亮度(即,不

管你把测光系统对准什么色调的物体进行测光,它总是根据测光对象的亮度,然后告诉你把这种亮度再现为1 8 %的中灰色调需要怎样的曝光值)。要想用测光表准确测量曝光量,前提是必须找准测光对象-------------------- 必须寻找接近1 8 %的中灰

色调的物体进行测光。

为什么是1 8 %的中灰色调,而不是其它?

这是因为,一般景物的反射率为18% (测光应该兼顾大多数而非少数物体的反射率)

入射式:测量入射光线的亮度

方法:从被摄物位置指向照相机

缺陷:不会将被摄物体本身的明暗反差因素考虑进去,也不会考虑景物的表面状况(反射能力)

4、曝光值(EV值)

用数值来表示拍摄某一景物时胶片所需要的曝光量

对于同一被摄物体,在同一曝光量下可以有不同的光圈与快门组合,如: F5.6+ l/250=F8+l/125=F4+l/500

为方便,人们把同一曝光量用同一个数值来表示,这个数值就是“曝光值"(即, EV=AV+TV )

EVO=fl+tl (ISO=100)

以EVO为基准,曝光量每减少一档,EV值就增加1;曝光量每增加一档,EV值就减少1

5、相机内测光系统的测光方式

(1)平均测光:

曝光量取决于画面的平均亮度

当这种平均亮度等于或接近于18%的中灰时,能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

否则,会导致明显的曝光不足或过度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测光读数是以取景画面“一定面积''的景物亮度为主,其余部分景物的亮度为辅测光重点多在画面'I'央或中央偏下

其准确性要大于平均测光

单反相机内测光多属于此测光方式

(3)局域测光与点测光:

仅仅测量画面中央很小部分的景物亮度

测光区域面积一?般只占整个画面的3 — 10%

是一?种精确测光模式

可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对被摄主体进行测光

但使用时需小心,稍一疏忽就会偏离被摄主体而指向其他景物

可与“亮部法”和“暗部法''的测光技巧相配合

点测光:精准度非常高,因为他在整个取景范围中仅截取了1%—5%的狭小区域作为采光源,是一种绝对突出主体而“漠视"环境的测光方式

点测光通常在三种光照环境下使用:

一是逆光摄影时,可以紧扣被摄主体而排除杂乱环境光源的干扰;

二是在取景视野光比较大时■,点测光能够忠实地按照18%的基准灰调来采光取样,从rfn最大程度避免高反差影像的影调丧失

三是在风光、建筑、夜景等大场景摄影时,可以用点测光进行多点测量,以便最后综合权衡找到一个最精准的曝光组合

(4)多点测光(多区域测光、矩阵测光、蜂巢测光)

是目前最先进的测光模式,1983年首先问世于尼康FA相机

将画面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各个区域都对应使用一个测光元件,相应地得出若干个测光数据,然后输入相机的电脑进行运算,最终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曝光值

(1)外测光

测光不通过相机镜头,光敏元件在相机外表上就能看到,有的在相机镜头筒上, 有的在镜头上方的机身上

其测光方式均为“平均测光

缺点是测光范围与成像范围不一致,因而比④景深优先式:

是一种精确控制景深效果的程序式自动曝光

先把相机的自动聚焦区域对准你所需要的景深范围的最远点景物,半按快门钮,等出现“DEP1”的指示灯时松开手指;

再把相机的自动聚焦区域对准你所需要的景深范围的最近点的景物,半按快门钮,待出现“DEP2”时松开手指。

可在不改变拍摄位置情况下,重新取景构图

7、曝光补偿:18%的中性灰调光照环境是我们视觉最舒适、最明锐的视野环境,同时这也是所有相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标准光线测量基准,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理想的光照环境并不多见。于是,曝光补偿功能作为一种有效的二次光源校准措施,就显得十分可贵了

曝光补偿分为正补偿(增加曝光量)和负补偿(减少曝光量)两种

多数DSLR机型都可以按照1/3EV、1/2EV、1.0EV的步长值进行正负2.0EV 范围的曝光量增减

需要增加曝光补偿的场合:亮背景(逆光人物摄影、大面积天空、水面、雪地)需要减少曝光补偿的场合:暗背景、7、自动曝光锁(AEL):

是一项极为便利的曝光组合先期记忆功能。能够在复杂混乱的光照环境下,按

照您的意图存储住被摄主体正确的曝光数值,然后再进行二次构图并完成拍摄

先测光,然后锁定测光值,再重新构图,此时曝光值将不会变化

“AEL+点测”是一种既实用又好用的拍摄方式

8、连续对焦方式:M:手动对?焦AF-S:单次自动对?焦)

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

第七章闪光摄影

1、闪光的发光特性:

发光强度大

能耗少,产生的热量低

发光持续时间短(从几百分之一秒到几千分之一?秒,可高速“凝固''动体,

但无法观察用光效果)

发光色温高且稳定(5500—6000K)

2、闪光指数(GN):闪光灯的额定发光强度

GN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鉴别闪光灯功率的大小

%1当采用手动方式闪光拍摄时,供计算、确定闪光曝光下的光圈大小。基本公式是:光圈系数=闪光指数+拍摄距离

注意一:片速与闪光指数

GN是以ISO 100的感光度为前提的

如果不是ISO 100,就必须换算,公式如下:

新闪光指数=原闪光指数引新片速的ISO数-ISO 100

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一定要进行复杂计算,可以按所使用胶片的感光度比

ISO 100变化多少倍就相应开大或缩小多少级光圈进行曝光就行

注意二:摄距单位与闪光指数

“米,,与“英尺,,之间的换算:

“闪光指数(英尺)xo.3 =闪光指数(米)”

“闪光指数(米)x3.3 =闪光指数(英尺)”

注意三:现场光照与闪光指数

光源照度与摄距成平方反比(光线削弱的程度,随着距离增加一倍,照度会减少到原来的1/4,而不是我们所以为的1/2)

注意四:输出光量与闪光指数

有些闪光灯可以手动调节输出光量,如全光、半光、1/4光、1/8光等额定的闪光指数是针对全光输出而言的

使用不同的输出光量时,闪光指数的调整可用以下公式:

%光的指数=全光指数X 0.7

%光的指数=全光指数x0.5

1/8光的指数=全光指数xO.36

3、闪光同步:含义:指“闪光灯正好在快门完全开启的瞬间点亮,从而使整幅画面均感受到闪光"

它直接关系到快门速度的选择

这是由于,闪光灯闪光持续时间极短,如果不是在快门完全开启时触发闪光,就会造成部分画面受到闪光,而另一■部分没有受到闪光,拍摄出来的照片半黑半亮。这利惜况称为“闪光不同步”

同步与快门速度:

能取得同步的快门速度,因快门的各类不同而不尽相同:

A、镜间快门

没有同步速度限制,闪光灯可以在任何一档快门中使用

原因:叶片快门的运动方式是从中心向外张开,至完全开启后再向里闭合快门速度是以叶片完全开启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而叶片快门最高速度(1/500秒)是慢于电子闪光的持续时间(1/1000秒以上)的

因而,叶片快门的任何速度都能达到同步效果

B、帘幕式快门

进行闪光摄影时,快门速度的选择通常要受到限制

原因:帘幕式快门采用逐段曝光的方式(前后两块帘幕先后启动,并根据第二块帘幕启动迟早而产生进光宽度的大小来制定快门速度)

只有快门速度比较慢时,才有一个瞬间,在第一快帘幕开启后,第二快帘幕还没移动时进行闪光,从而让整个画面同时曝光

横向运动的帘幕快门,同步速度通常为1/60秒

纵向运动的帘幕快门,同步速度通常为1/125秒(有的可达1/250秒)同步速度在快门速度盘上以“X”表示或红颜色标识

在使用闪光灯时,快门速度只能等于或低于但不能高于最高同步速度第九章感光片的冲洗

1、黑白胶片的冲洗:冲洗流程

显影一一停显/水洗一一定影一一水洗一一干燥

%1显影

显影的作用是把那些己经感光的那些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

那些未感光的卤化银在显影过程中则不发生任何反应

显影液的配方通常包括: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抑制剂等,由不同化学药品组成

常用的配方有:D—76、D—25、D—23、D-11等

%1停显

停显是紧随显影之后的一?道工艺

作用是中和残留在感光片上的碱性显影液,使这些显影液立即停止作用

此外,它还可以防止残留的显影液被带到定影液中,从而避免对定影液造成污染。

停显可以使用专门的停显液,也可以用水洗来代替

%1定影

定影的作用就是把这些未感光、未还原为金属银的卤化银溶解掉,从而使胶片上仅留下黑色金属银影像

实际上就是将影像固定下来

定影必须彻底,定影不彻底会缩短影像的保存性

我的摄影学习笔记

摄影笔记 1.首先我要提出的几种拍摄场景的问题 (1) 突出被摄主体,虚化背景,怎么拍? (2) 突出细致景物,色调艳丽,背景适中,怎么拍? (3) 夜景无支架,怎样表达无颤抖和夜色效果 (4) 夜景有支架,怎么拍 (5) 微距特写怎么拍 (6) 全景怎么拍,怎么连接? (7) 如何拍光束? 2.拍摄主体是什么? 从室外的风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以人物以中心。绝大多数摄影属于此列。我们到风景点旅游或是到公园闲庭信步,拍照留影主要作为日后的美好回忆,可选择代表性的建筑、花丛、草地、湖水等等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应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若能进一步通过表情、动作等内容生动再现人物的内在气质,那必将使其值得永久珍藏! (2)以风景为中心,用人物作点缀。多用于表现特别的景致。如拍大佛像,以画面中占了很小比例的人来反衬佛像之大,以表现古代文明之伟大成就;再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春天草坪养护期间,圈起保护的大片大片嫩绿的草地连绵至远处墨绿的青山,再加上孩子们吹的泡泡随风飘逝,形成绝妙的人造自然景观,在构图中把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点缀其生机,以展现那种人间天堂的美景。 阴阳脸与大黑脸“阴阳脸”是指人像面部受到90度侧光的照射,一半黑,一半白,这种方式的拍摄往往表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若作为生活摄影就不太合适。大黑脸是指逆光人像曝光不足的后果。若拍摄人物背影或侧面,倒是可以达到剪影效果。而拍摄正面人像,最好是适当加以补光,比如用闪光灯或是反光板之类的工具加以弥补。初学者往往不注意光线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或者总是习惯性地使用一成不变的某种光线,所以难以提高。先了解光线的基本知识,再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才能跨越自己。头上长树由于照片的平面造型特点,一不小心,很容易把远处的树枝、电线杆“嫁接”到主体人物上,仿佛从头上长出来一样,使原先可能很好的照片美中不足。其实只要在拍摄的时候,稍加留意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免。 3.拍摄主体与景深 通俗的说,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光圈大小,镜头焦距长短,拍摄距离远近。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主要)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糊 镜头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次要)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背景越糊(所以要拍长焦) 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摄影基础知识-考试题

第一题:填空题.〔共十小题,每小题三分、共计三十分〕 1.一幅摄影作品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2.装配在镜头中间,由几片金属片组成的,用来控制镜头进 光量的装置称为_________。 3.无论是在胶片摄影时代还是目前的数码摄影时代,全画幅 相机的感光元件的尺寸为____ mm ×___mm 。 4.摄影术的基本原理来自小孔成像这种光学现象。小孔成像 的光学现象在古代东西方都已经被发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_______的著作《_______》中就已经有关于小孔成像的文字记载。 5.达盖尔在法兰西学院公布了他的发明,一般而言,摄影史以达盖尔公布发明 _____年 ___月___日为摄影术发明之年。 6. _________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出很强的光线,是照相机感光的摄影配件。 7.______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常见的感光度参数:ISO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等。当然有的专业数码相机会有ISO 50的出现。 8.____________ 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就是有意识地变更相机自动演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

的拍摄手法。 9.“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这种设置被称为_________。 10.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照射到被摄体,被摄体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而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被称为_______。 第二题:选择题〔共十小题,每小题二分,共计二十分〕 1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快门的种类〔〕。 A.电子快门 B.机械快门 C.自动快门 D.手控快门、 12. 下面选项中哪个选项不是我们常见的测光模式〔〕。 A.评价测光 B .局部测光 C. 点测光 D. 自动测光 13.影响景深的因素不包括〔〕。 A.焦距 B. 物距 C. 快门 D. 光圈 14.下列对焦模式中不属于自动对焦方式的是〔〕。 A. 单次自动对焦模式 B. 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模式 C. 跟踪对焦模式 D. 多次自动对焦模式 15.下列选项中属于长焦镜头的是〔〕。 A. 35mm 定焦镜头 B.24~70mm变焦镜头 C. 300mm 定焦镜头 D.800mm 定焦镜头 16.在拍摄中,以成年人的身体为例,画面截取被摄者膝盖

纪录片创作期末考试笔记总结.doc

4 辨析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异同:相同:1都是取材真实的现实生活,都以真实性、现实感作为创作生命(只内容和拍摄方法)2表现手法,纪实特质,都采用纪实主义拍摄手法 区别:1反应生活方式不同:纪录片以事信人,专题片以理服人 2表现手法不同:纪录片采用新闻镜头属于新闻范畴,专题片表现生活需要,多采用艺术镜头。 3时空处理不同:纪录片采用进行时来再现生活,专题片则可以灵活运用。 4镜头运用方式不同:纪录片采用头牌、隐性拍摄,专题片用艺术表现 5结构形态不同:纪录片一般以时间变化纵向结构,专题片采用空间变化横向结构 6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思维立足展现生活,专题片则是在展现生活的基础上表达思想 7纪录片的内涵: 1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2纪录片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3纪录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8 纪录片的片种属性:(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a纪录片艺术的影像本性:再现物象原貌,照相本性,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b纪录片艺术的永恒主题:人,以人为主表现对象c纪录片的照相本性与思辨性共存,通过主观意识反应客观现实。(二)内容领域的丰富性a纪录片的选题范围是非常广泛、丰富的,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题材,这些都可以纳入纪录片创作者的视野。b我国目前的纪录片题材多集中于社会生活层面,对资源题材。科技题材历史题材等方面涉及较少。C扩宽题材的范围,一方面需要有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纪录片工作者随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唯有这样,纪录片的发展才会出现一片更广阔的前景。(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产物(四)语言元素的综合性字幕(说明画面、抒发导演情感,调节影片节奏甚至确定影片风格、激发观众好奇心调动气氛,转场)镜头语言(长镜头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增强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画面语言(叙事和表意)、音响语言(也叫同期声)、文学语言(指解说词)、音乐语言 9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一)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反应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用等,也存在社会功利性。(二)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记录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由于他真实,所以具有文献性。(三)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纪录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到了传播真实的信息,扩宽人们的视野,交流和宣泄人们情感、启迪人的智慧,引导人们去思索的作用。(四)给人以愉悦的功能优秀的纪录片是艺术创造,他真实,因而具有真实美,它万巨额人们熟悉但熟视无睹的情况,因而产生陌生的距离美。 10 纪录片的分类:(我国)(一)纪实型专题节目:指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反应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专题节目。(二)创意型节目: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的电视纪实节目 11纪录片使用电影艺术的母体,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中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动画片等不同片种。电视普及后,纪录片在电视上空前发展,出现了“电视纪录片”。 12外国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 (一)卢米埃尔简单纪实的原始电影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被称为活动照片。代表着纪录电影的开端。坚持“影片是再现真实生活《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二)弗拉哈迪(美国)和《北方的纳努克》 (1)纪录片之父是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始人。《北方的纳努克》是第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2)《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有人物、有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他是写实传统与技术主义的矛盾产物。弗拉哈迪的创作主题:赞扬现代文明入侵以前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弗拉哈迪的重要贡献:坚持非虚构的原则下,积极介入生活、真实性生活场景和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结合。利用搬演,某些东西与事实不符。

摄影基础知识试题库与答案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 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 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5. 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 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13.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6.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8.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9.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1. 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3.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 光圈大,景深(小)。 25. 光圈小,景深(大)。 26.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8. 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9. 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 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31. 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2. 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3. 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4. 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5. 焦距短,视角(大)。 36. 焦距长,视角(小)。 37. 光圈大,通光量(多)。 38. 相机内侧光系统,通过镜头的主要有(TTL)(TTL-OTF)通过取镜器的有(TTF)。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 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 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5. 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 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13.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6.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8.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9.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1. 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3.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 光圈大,景深(小)。 25. 光圈小,景深(大)。 26.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8. 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9. 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 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31. 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2. 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3. 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4. 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5. 焦距短,视角(大)。 36. 焦距长,视角(小)。 37. 光圈大,通光量(多)。 38. 相机内侧光系统,通过镜头的主要有(TTL)(TTL-OTF)通过取镜器的有(TTF)。 39. 用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会使色彩偏(红),偏(黄)产生(暖调)效果。 40. 正透镜是中间(厚)周边(薄)的透镜,起到使光线(汇聚)的作用。 41. (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用三棱镜将白光进行分解,就能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例如,同一个白色的物体,在白光的照明下,显示出的物体固有色即白色物体变成了绿色;在红光照明下,白色物体变成了红色…… 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只有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例如,白光照射到黄色物体上所色光的波长,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白光照射到红色物体上反射的光波长相当于红色光的波长,看上去呈红色…… 3.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三种原色。红、绿、蓝三光,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红、绿、蓝光的混合 4.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也可以说,从白光(由三原色光等量相加的光)中减去任何一种原色光,余下的色光即为被减去的色光的补光。如:白光-绿光=品红光(红光+蓝光) 白光-红光=青光(绿光+蓝光) 白光-蓝光=黄光(红光+绿光) 因此,品红、青色、黄色又称减色法中的三原色。彩色胶片、彩色印刷的染料和油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5.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1)色别:色别是指彩色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波长)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橙、 色别。 (2)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决于照明光源的亮度和物体的固有色。例如,当照明光源发射出的光不是纯白光,而含有蓝色成分,照射到白色的物面呈现出一种蓝色调。在相同的照明下,不同的色别明度不同。假定白色的明度为100,黑色的明度为 0,各种色 白色 100黄色 78.9橙色 69.85绿色30.33红色 4.93

摄影入门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第一课: 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 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 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 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快门: 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这点我们以后将要向大家重点介绍的。 下面讲一下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达到照片

摄影知识入门(经典入门级教程)

摄影知识入门 傅春山刘文健 第一章一张好照片的三个基本原则 摄影家的眼力 我们在书籍中,网络上常常能看到让我们拍手叫好的美丽的照片,我们也渴望自己能拍出这样的照片来,在摄影论坛上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摄影初学者看到一幅好照片时问,是什么相机拍的,什么镜头拍的,光圈快门多少?其实这些都只是技术细节,即使知道了这些也无助于拍摄出佳作来。就像尽管知道了达·芬奇用的是什么颜料和画笔,却无法画不出《蒙娜丽莎》。 对于每个初学摄影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拍摄照片时应当追求什么。在通过照片逐步理解这些指导原则的过程中,你会培养出自己的一种意识,懂得在周围世界该追求什么。这种能在周围世界中发现和捕捉到美好画面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摄影家的眼力"。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几条简明的指导原则告诉你应当追求什么。 三条基本原则 现在我们在看一幅照片时,只集中讨论三条基本原则。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2.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3.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剔除或者虚化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只要根据这三条基本原则开始思考,你就会发现你作为摄影者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你会用新的标准去观赏一幅美丽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你会用全新的方式去观察这大千世界,运用摄影家的眼力通过取景器捕捉画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发现、选取周围世界各种主题的能力。 三条基本原则的运用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打算按下快门,必须提醒自己的第一问题是: 第一、这张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举一张普通的日常生活照来举例,这幅作品 的主题是什么呢?它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寓意--这 完全取决于你对这个主角的看法了。就拿哈姆雷 特这个角色来说吧,人们对他就争论了几百年, 一百个人心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幅成功的 照片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换句话说,一幅照片的寓意取决于观赏者对它的 理解。这和作者的意图可能一致,也可能相左。 第二,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到被摄主体身上? 市上的照片,熙熙攘 攘的人群中,我们的 一下子注意到这位 背着缝纫机的妇女, 她背着并不轻的缝 纫机穿过集市,靠手 工挣点辛苦钱,但她

摄影吴师自通笔记整理课件资料

一、基础一 1、测光 画面反差不是很大,受光反差不大——评价测光 背光照片。光线反差极大,停电点燃一根蜡烛——局部测光、点测光 局部测光、点测光的精确度 中庸的测光方式——中央重点,主题和环境存在不大的反差 2、白平衡 固有色的还原 条件色的还原 自动白平衡 色温——光线的颜色,光线的颜色越冷越偏蓝,色温越高,光线的颜色越偏暖越低,色温越低。 阳光的色温——5200到5500 闪光灯——5500 阴影——7000 阴天——6300 阴天光线偏蓝 钨丝灯——3200 以5000多为界,高于5000多,就偏蓝,低于,就偏暖 3、自动对焦测距 连续对焦——运动的物体,跟拍。 三四岁的小孩,无法预知其动静 4、ISO——相对感光度感光度越低,较多的光线 天气晴朗的室外 100——400 阴天到傍晚 400——1600 黑暗的室内到夜间 1600——6400 只要光线允许,光线够强,使用最低的ISO,让更多的光线进来。 抖了糊了 闪光补偿控制相机的闪光灯 自动闪光灯系统。非常暗的室外,估计错误,多补光,使用闪光补偿,设置低一点的值。负补偿。 内置闪光灯有效距离 4米多一点

5、测光——调节光圈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专业标尺显示游离的光标内置测光表。 使得游离的光标在正中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准备曝光。 尼康 LV 及时显示 lock 游离的光标受到大致的位置 6、入门级照相机 只有一个拨盘通过屏幕菜单控制 中端左边键有两项功能 二、基础四快门光圈与各种曝光模式 1、视觉的产生 眼球凸透镜瞳孔视网膜(传感器) 猫眼高感光度 2、曝光 光圈、快门、感光媒体的感光度 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糊了与快门的关系 准备的曝光——亮度无异 快门控制着进光时间曝光量画面的效果 快门速度高的时候,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 快门速度低的时候,一个运动的过程被记录下来了 高速快门捕捉瞬间低速快门记录运动的轨迹 慢速快门相机相对静止三脚架动静结合 慢速快门拍摄水流 低速快门拍摄静止的物体比较抽象的效果 3、数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 光圈与景深 景深——景物纵向上清晰的深度 小景深照片,前景清晰背景模糊——大光圈,虚实对比很强烈的照片合影小光圈大家都清晰焦点是群体 快门与光圈的成级变化 T: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F:1、1.4、2、2.8、4、5.6、8、11、16、22…… 1.4相比于1 进光量减少了一倍 A或Av 光圈优先光圈先决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教学提纲

摄影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选出您认为正确的答案,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使用数码相机日光白平衡拍摄时,雪地中的阴影在照片上呈现出微微的 □ A、蓝色 □ B、黄色 □ C、高感光度时偏蓝,低感光度时偏黄 2、用日光型反转片不加任何滤光镜在白炽灯条件下拍摄,影像的色调将 □ A、偏蓝 □ B、偏红黄 □ C、高感光度反转片偏蓝,低感光度反转片偏红黄 3、色温是 □ A、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属性之一 □ B、光源的属性之一 □ C、两者都是 4、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日落时的景象,如果想获得日落时分的色彩感觉,应当将白平衡设置到 □ A、自动白平衡 □ B、日光白平衡 □ C、白炽灯白平衡 5、使用自动对焦镜头拍摄照片时,除微距镜头外,用自动对焦功能 □ A、没有手动对焦精确 □ B、比手动对焦精确 □ C、没有手动对焦专业 6、为了把一个沿胶片平行方向轻快行走的人(1.3米/秒)满画面定格,快门速度最慢可以设置在 □ A、1/250秒 □ B、1/500秒 □ C、1/1000秒 7、数码照片的噪点主要表现在 □ A、高光影调压暗时 □ B、暗部影调提亮时 □ C、两者都是 8、拍摄顺光雪景时,应当参照测光表读数 □ A、减曝光 □ B、加曝光 □ C、不加也不减 9、应用“向右曝光”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A、准确曝光 □ B、后期降噪 □ C、增加对比度 10、造成机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快门震动

□ B、反光板震动 □ C、没拿稳相机 11、哪种方法可以使机震的影响降至最低 □ A、提高快门速度 □ B、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 □ C、使用三脚架 12、其他条件不变,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将 □ A、越大 □ B、越小 □ C、取决于能见度 13、光圈f/2时,镜头接纳的光量是光圈f/8时的 □ A、4倍 □ B、16倍 □ C、1/4 14、我想让以40公里时速行驶的汽车满格定格在照片中,但是光线条件需要我在最大光圈时使用1/500秒的快门速度。我应该使自己置身于汽车 □ A、水平从我眼前穿过的位置 □ B、向我迎面开来的位置 □ C、以上都可以 15、在高光和阴影处测得的曝光表读数显示的光圈范围是f/16-f/2,那么如果用数码相机,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光圈应设置为 □ A、f/11 □ B、f/8 □ C、f/2.8 16、如果将感光度从ISO400换到ISO100,为了获得相同的曝光量,曝光需要增加 □ A、1档 □ B、2档 □ C、4档 17、偏振镜可以用来削弱 □ A、金属反光 □ B、树叶反光 □ C、以上都是 18、逆光是 □ A、从被摄者身后照射的光线 □ B、从镜头前方照射的光线 □ C、以上都是 19、超焦距指的是 □ A、镜头的焦距 □ B、特定的对焦距离 □ C、最大的景深 20、暗影溢出是指 □ A、暗部细节多得记录不下 □ B、太暗导致不足以被记录下来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1.器材使用 a)站位: 两脚前后45度,支撑臂靠近身体,留出一只眼睛(建议左眼)观察整体动向(比如在拍摄足球运动中,右眼盯住长焦镜的图像,左眼观察传球的动向);善于使用现场的物体作为支撑架。 b)术语解释与应用 i.Iso,曝光度,iso越高,曝光率越高,适合高速运动和黑暗条件下的拍摄,同时噪 点也越多;相反,iso越低,图像颗粒越细腻,色彩越逼真,可以放大较高倍数而不失真。 ii.Aps-c:数码相机的焦距补正系数,cannon 1.6,nikkon1.5,olympus2 iii.景深:以对焦点位中心能够清晰成像的区域。景深与光圈大小成反比、与焦距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iv.半快门(快门按到一半会卡一下的那个状态):曝光的实际开始时间从半快门开始算起、半快门阶段保持曝光补偿、定焦等参数不变;把握抓拍与半快门的权衡,长按半快门可以增加抓拍的曝光时间,但是会牺牲对于曝光补偿和定焦的修正程度。 v.快门优先vs光圈优先;前者能够在短时间连续拍摄,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后者曝光时间较长,画面色彩好,适合拍较静止的物体 c)常见的问题与解决 i.画面虚:成因,跑焦、抖动。应对: 跑焦,在纯色背景下对焦,要对准有清晰线条和色彩分界线的地方(比如人的五官、色彩变化的边界),然后用半快门转移;延长曝光时间或者增加进光量;收缩光圈。 抖动,增加iso,用支架,增加进光量 ii.主体不突出:靠近主体,注意选择陪体(简洁、少量、得体) iii.画面过暗:增加曝光补偿(开阔地形闪光灯的效果会削弱) 2.场景摄影技巧 a)会议摄影: 需要拍摄全景照、发言照以及穿插的重要内容或典礼仪式 i.全景照的注意事项: 1)四平八稳,画面不要倾斜; 2)中心突出(摄影事件、出席人员); 3)主要内容要形成封闭图形(即尽量拍全会场正面,比如说百年纪念讲堂的 舞台边框); 4)宁可让主席台过度曝光也要排出条幅内容(需要手动正向修正曝光补偿); ii.发言照的注意事项: 1)跟开口音(或者发言人停顿的瞬间),否则容易出现奇怪的表情; 2)要在发言人抬头的时候拍; 3)发言人身高与讲台不协调的时候,或者纵向改变俯仰角,或者横向变化拍 摄角度(注意麦克风不要挡在脸前) iii.穿插活动: 1)快门优先,曝光时间过长容易拉出“鬼影”; 2)授奖仪式要注意抓拍向台下示意的瞬间,特别注意要选好角度,不要让证

摄影基础知识测试题(卷)

1、单反相机的全称是?×(正确答案A) A.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B.单镜头反射照相机 C.单镜头反射取景照相机 D.单镜头反转照相机 2、按快门的正确动作是?×(正确答案D) A.轻轻按下去 B.均匀缓慢按下去 C.迅速稳定按下去 D.分两步进行 3、使用三脚架,正确的方法是?×(正确答案A) A.先放粗腿,再放细腿,最后升起升降杆 B.将架腿放得尽量低 C.将升降杆尽量升高 D.升起升降杆,然后先放粗腿,再放细腿 4、焦点是指?×(正确答案B) A.照片中最清晰的一个小点 B.到相机成像清晰的整个平面 C.照片中清晰景物的纵深围 D.照片中相对清晰的部分 5、相机的单次自动对焦功能?×(正确答案B) A.适用于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 B.如果对焦不实,快门无法动作

C.效果没有连续自动对焦好 D.相机自动伺服被摄体进行对焦 6、相机的连续自动对焦功能?×(正确答案A) A.不保证将被摄体拍摄清晰 B.保证将被摄体拍摄清晰 C.成像质量优于单次对焦 D.成像质量劣于单次对焦 7、画面中的焦点?×(正确答案B) A.由相机的焦点选择模式确定 B.在拍摄前就已确定 C.由主体的分布状况确定 D.由相机的自动对焦模式确定 8、同一厂商同一品牌的CCD 像素越大的?×(正确答案C) A.成像质量越好 B.色彩饱和度越好 C.文件量越大 D.清晰度越好 9、拍摄4排人物的大合影时,对焦点选择?×(正确答案B) A.第一排 B.第二排 C.第三排 D.第四排

10、相机的景深预测按钮?×(正确答案A) A.在相机设置为最大光圈时不起作用 B.相机设置为最大和最小光圈时不起作用 C.设置为最小光圈时不起作用 D.设置为中间值光圈时不起作用 11、大景深是指?×(正确答案B) A.画面中景物的纵深清晰围小 B.画面中景物的纵深清晰围大 C.画面中的主体被拍摄得清晰 D.照片中有多个焦点 12、拍摄旅游纪念照,一般是?×(正确答案A) A.大景深模式 B.小景深模式 C.人像模式 D.运动模式 13、超焦距是指?×(正确答案D) A.超过焦距围以外的焦距 B.焦距的一种 C.能够将远处的物体拍摄清晰 D.最大景深围的应用 14、标准镜头是指?×(正确答案B) A.景深围接近于人眼的镜头 B.视角为43度左右的镜头

佳能单反相机摄影技巧入门笔记

1. 阳光16法则 口诀: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具体步骤 第一步:把快门设为感光度的数字,比如ISO 50就设快门为1/60 , ISO 100就设为1/125 左右,总之让快门速度尽可能接近感光度。 第二步:如果天气晴朗就把光圈设为f16,如果稍有一点阴就把光圈设为f11,如果天 阴就把光圈设为f8,如果天气非常阴沉就把光圈设为f5.6 2. 感光度(ISO)数值设定 ISO设置通常不能超过400,画质一般都不错。光线较好的情况下100就可以,在光线暗或者黄昏拍人,ISO设置200、300,但不能超过400,否则会导致画面粗糙.ISO800 已经是600D的极限值,切记! 3. 特写、微距拍摄技巧 在拍摄特写或者是微距时,诸如花草、虫鸟之类时,在不善于使用全手动档时可以将相机调节到Av档 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如果光线好的话,感光度ISO100;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ISO最好400以内。通常用侧逆光来拍摄。 拍摄昆虫,使用TV档并适当增加快门速度(1 /250)和ISO值;昆虫占画面比例比较大可适当降低曝光,反之亦然。 6.测光模式 评价测光,通常用于光线比较平均的时候如阴天 中央重点测光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 点测光也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明暗对比更强烈,对焦点对在哪里就曝哪里,可用于特写但不适用大型场景拍摄。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 局部测光模式非常适合各种画面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位置或环境光线反差不大的风景照片的拍摄时使用 8.户外照片人物镜头冲光和黑脸现象 避免冲光:调整镜头位置,利用正面光和侧面光进行拍摄避免逆光造成黑脸:闪光灯补光(强制闪光灯) 闪光灯使用技巧:闪光灯直接补光(注:闪光灯并非只能在夜晚使用,可阴天、晴天补 光);闪光灯反射补光(通过调整闪光灯位置,将光线打到主体人物脸部) 9. 安全快门速度的设定

基础摄影的知识点

基础摄影知识点--复习题纲 1、摄影术诞生时间;(1839年由巴黎的达盖尔发明) 2、机背取景式照相机;机背取景照相机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者对风光摄影的理解,充分体现对图片最终效果的控制。从镜头的应用、变形的处理、景深的控制,到胶片的选择,取景控制,以致图片的最终效果 3、直视取景式照相机;它是35mm相机最早的样式,该相机也象旁视相机一样,通过取景窗进行对焦,虽然会产生视差,但是它也能象单反相机那样更换镜头。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它采用双镜头结构,两个镜头上下排列,固定在镜头架上,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下面的镜头用于拍摄。观察被摄体时,必须竖起遮光罩,俯视照相机。 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利用同一个镜头进行取景和拍摄 6、数码照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7、镜头;透镜单元组成的整体 8、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9、光圈系数;光圈系数即"相对孔径"的倒数。控制镜头进光量,需要由镜头所谓"孔径光阑"来控制 10、快门;照相机常见快门速度分别为:1/1000、1/500、1/250、1/125、l/60、/30、1/15、1/8、1/4、1/2和1秒; 11、B门或T门;相机的B门和T门是一种能够进行长时间曝光的功能,利用该功能够获得长达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的曝光,是天体摄影、烟花夜景拍摄必备的一种快门功能 12、取景器;摄影者可以通过取景器观察影像,对焦和构图。 13、正确的持相机姿势; 14、焦距与影像放大率,镜头焦距与影像放大率成正比关系; 15、焦距与透视的关系; 16、镜头口径;又称有效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量,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 17、定焦镜头;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只有一个焦段,或者说只有一个视野。定焦镜头没有变焦功能。 18、标准镜头;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19、广角和鱼眼镜头;(鱼眼:一种焦距极短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度的镜头;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广角镜头。 20、远摄和超远摄镜头;远摄与超远摄镜头是指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对于135相机,焦距在200mm左右、视角在12°左右的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以下的称为"超远摄镜头"。 远摄镜头的焦距 21、变焦镜头;(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焦距进行调节的镜头) 22、微距镜头;(一种非常接近被摄物体进行聚焦的镜头,成像与物体本身大致相似,复制比特率大致为1:1) 23、增距镜;增距镜也称远摄变距镜,它是一个安装在镜头和照相机机身之间的光学附件,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 1、小孔成像得原理就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得。 2、(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得影调就是(基调)。 5、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景物得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色光得三原色就是红、( 绿)、蓝。 9、电子闪光灯发光得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 发光时间( 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大口径镜头得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得景深,便于使用( 较高得快门)速度。 11、相机得聚焦装置作用就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 清晰地结像)。 12、镜头得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与、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 13、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得摄距、不同得( 方向)、不同得高度。 14、遮光罩就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得一个附件。 15、摄影镜头得视角得(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得长短与(底片对角线)得长度。 16、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快门得主要作用(控制胶片得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得清晰度)。 18、强烈得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与(灰雾),使影像得(反差)与(清晰度)受到影响。 19、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数字相机就是用各种类型得(存储卡)存储影像得。 21、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CCD或CMOS就是数字相机得(影像传感器)。 23、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光圈大,景深(小)。 25、光圈小,景深(大)。 26、自拍器主要用途就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8、数字相机就是不使用(胶卷)得相机。 29、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马米亚RB67相机就是(120)相机。 31、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2、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3、摄影光源有(自然光)与(人造光)两种。 34、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5、焦距短,视角(大)。 36、焦距长,视角(小)。 37、光圈大,通光量(多)。 38、相机内侧光系统,通过镜头得主要有(TTL)(TTL-OTF)通过取镜器得有(TTF)。

摄影基础笔记(3)

555201916020721龙恒旭 摄影课笔记 考勤互动+期中作业考核+期末考试(期末作业拍一组专题作品,并有封面的上交,还要设计排版,报名,日期,说明,底色,线条,标题) 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被摄物·经尽头传递给感光物,最终可视。 旁袖相机直射,单反相机为折射。 小孔成像图片: 放大机的镜头前放底片,木板上放相纸,且放大机的镜头是用来控制光的聚焦程度的。 银是不太稳定的化学物质,它极其感光,且易氧化 阿尔哈赞研究的是黑盒子并记录了小孔成像的变化。

卡尔法诺首次使用凸透镜,从而取代了小孔。 波尔塔成功将理论运用在了黑盒子里 底片发黑或者发白是曝光没有控制好,欠曝(发黑,由于光圈过小或者快门过快)或者过曝(发白,光圈过大或者快门过慢)。既有剥光原因,也有显影原因。 镜间快门由一系列薄钢叶片组成,放置在镜头的单元之间。快门释放按钮触发一根弹簧使叶片在曝光期间开启,然后闭合。这种类型的快门又叫做叶片快门。 放大机波光时间不长会发黑,波光时间过长会发白。 焦影像会不会模糊?放大机需不需要调焦? 放大镜头的焦距长短应该与底片的尺寸配合,放大镜头焦距的长度应和底片对角线长度大致相同,即底片尺寸大时,要用长焦放大镜头,底片小时则应换用短焦放大镜头。 放大机的光是一直亮着的吗? 是 放大机的高低能影响照片的大小吗? 能 影响放大机曝光的因素有哪些? 光源强度,底片密度,放大倍率的大小,放大纸的感光速度,光圈的大小等 影响显影的因素有: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搅动的影响、显影液

活度的影响。 相片反白原因:相片曝光过度,底片显影过度,相纸曝光不足,相纸显影不足,拍摄白色的物体。平面快门位于照相机里,正好在胶片的前面。由于它就在焦点平面,也就是胶片位置的前面,因此而得名。 比较起来焦平面快门具有如下两个优点:首先,因为焦平面快门是装在相机机身里,而不是装在镜头里,这样可互换的镜头往往并不是太昂贵。但对于叶片快门来说,快门就是镜头的一部分,因此包含叶片快门的镜头会比较昂贵。 其次,焦平面快门能够具有更快的曝光速度,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必要知道一点焦平面快门的工作原理,焦平面快门的运转有些像一对卷轴式的窗帘。首先,第一副帘拉起,快门打开并允许光线照射胶片。然后,当预定的曝光结束之后,第二副帘跟随第一副帘运动并阻挡住光线。这就是焦平面快门工作时幕帘越过胶片的速度具有上限的原因。 相机镜头无论结构多么复杂,实际上都可以被视为一片凸透镜,从基本的光学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凸透镜轴心以外无论什么方向来的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后,都会被折射,而交汇于一点,这些光线的交会点被称为焦点,通常将能够清晰成像位置上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叫做焦平面. 通常可选择裂像、微菱、磨砂三合一屏。裂变对焦 答:能够同时测距和对焦的取景器,在取景器窗内可以看到被摄

基础摄影入门技巧大全

基础摄影入门技巧大全 背景很重要 当你拍摄照片时,一定会有一个主体。但是主体却很少处于孤独状态,同时也会有背景等着你去解决。从你的取景器中,你会首先发现你的主体,此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按下快门按钮,而是同时注意你的背景。 对于背景你需要二选一:1、把他作为你作品中的一部分,给你作品增加看点;2、摒弃掉他,将他排除在你取景框之外。假设你正在和一个朋友谈话,你不想让别人的声音来使得自己分心,对吗?那么为什么要让背景给你的主体分心呢? 这个家伙是我在公交车上遇到的,非常有趣,在进行一些谈话后(说了太多,他喝醉了,整个巴士的人都在看)我告诉他,我将给他拍摄一个肖像。我一边准备拍摄一边在想如何从照片中能看出大家都在关注着他,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左边的家伙,但是他改变了坐姿,后背靠在了椅背上,进一步增加我了的主体,所以我很开心的把他也加入到了我的画面。 光线很重要 你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注意到了你的模特或者其他要拍摄的物体?恩,这很好,但是如果这接触到了摄影,那么就必然会使用到光,所以,你要训练你使用光线的能力。 你有没有注意到屋内光线忽然变化是因为有人打开了灯?有没有注意到同一个风景拍出不同的感觉是因为阴天或者黎明?当你看到模特脸上强硬的光线是否是在正午直射的太阳下? 这些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但是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强迫自己去注意周围的光线。这张照片是我去银行的路上,当时是阴天,虽然我并不是在银行拍的这张照片,但是我知道会发生什么。光线柔和,漂亮的云层反射,只是抬起头,拍下这张照片。

用心拍摄 你知道你的器材,你知道你的器材拥有什么样的光圈与焦距,什么时候该调节ISO,你知道如何将他们正确的分配。当你看到你的照片,你应该感觉到你在哪里没有做到最好。 摄影并不只是拍出他的外在,更重要的是拍出他的内容,用心拍出属于自己的感觉。 好的照片 某些好的照片来源于运气,甚至你没有注意到它。你最好的作品也许是明天的那一张,但你的旧作一样可能会像黄金一样发光。 随身携带相机 有多少次的情况是,本来还挺希望把相机放入包里,但最终因为带着太多东西,而最终放弃?甚至是因为数码单反相机本身过于沉重而不这样做呢? 这是可以理解的,非要人在哪单反久一定要在身边?谁愿意到处背着那么沉重的东西到处游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更加理解到,照片是不会等你的,因为我经历过太多“早知道这样我就背着我相机过来”这样的状况。 作为一个摄影师让自己口袋里有相机是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我有一台便携的卡片机,并且每天都随身携带。这使我找到更多拍摄的乐趣,并开始寻找新的摄影乐趣,用摄影记录下更多的生活。 打破常规 想象一下,有一辆很漂亮的面包车开在路上,舒缓的声音代表了车的性能很好,AC,GPS和窗户,小孩子在后座上笑着。一切都是多么的美好,突然车子转弯的时候,恼人的事故发生了,车子撞到墙上了。 一切发生的那么的突然,没有人预料得到事故的到来。车上有一句标志语写着:你无法预料它来了。现在这并不只是面包车的商业广告语,也是人们脑中的安全标志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