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酶制剂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5
蛋禽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效果评估近年来,随着禽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饲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禽类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益,许多养殖户开始将酶制剂添加到蛋禽饲料中。
然而,是否添加酶制剂真的能够提高蛋禽的生产性能和效益?本文将对蛋禽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效果进行评估。
首先,添加酶制剂能够提高蛋禽饲料的消化能力。
酶制剂可以分解蛋禽饲料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使其更易于被禽类消化吸收。
例如,添加纤维酶可以有效降解饲料中的纤维素,提高纤维素对禽类的消化利用率。
另外,添加蛋白酶和脂肪酶可以降低蛋禽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增加蛋禽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率。
通过提高饲料的消化能力,酶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蛋禽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从而提高蛋禽的生产性能和效益。
其次,添加酶制剂能够改善蛋禽的肠道健康。
禽类的肠道是消化和吸收养分的关键器官,良好的肠道健康能够提高蛋禽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酶制剂通过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减少有害菌的生长,增加有益菌的数量,从而改善蛋禽的肠道微生态环境。
同时,酶制剂还能够增加肠道黏膜细胞的生长和更新速度,增加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因此,添加酶制剂不仅可以提高蛋禽的健康水平,还能降低蛋禽的疾病发生率,减少用药量,降低养殖成本。
此外,添加酶制剂能够改善蛋禽产品的质量。
酶制剂可以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降解和合成速度,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蛋禽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
同时,酶制剂还能够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禽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研究表明,添加酶制剂的蛋禽蛋品质更佳,蛋黄色泽鲜艳,蛋白质含量更高,口感更好。
此外,添加酶制剂还可以减少蛋禽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提高产品的食品安全性,符合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意识。
当然,蛋禽饲料中添加酶制剂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酶制剂的添加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方和用量进行,否则可能导致酶活性不高或过高,影响蛋禽的饲料消化和健康。
因此,在添加酶制剂前,需要进行饲料成分分析和酶制剂活性测定,以确保添加的酶制剂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酶制剂是近年来在饲料中广泛应用的一类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应用的酶制剂多为消化酶类。
酶制剂由于能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饲料原料资源,且无副作用,不存在药物添加剂的药物残留和产生耐药性等不良影响,因而是一种环保和绿色的饲料添加剂,有着较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潜力。
一、酶制剂类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1、淀粉酶。
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和糖化酶。
α-淀粉酶能将淀粉大分子分解为易被吸收的中、低分子物质。
糖化酶能将α-淀粉酶分解的中、低分子物质进一步水分解为葡萄糖,被动物吸收利用。
2、蛋白酶。
蛋白酶是降解蛋白质肽链的水解酶,主要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酶等。
3、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能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将纤维素大分子水解为低聚糖片断,和将低聚糖物质分解为葡萄糖。
4、β-葡聚糖酶。
β-葡聚糖酶能水解葡聚糖等大分子,降低消化道中物质的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β-葡聚糖酶是酶制剂饲料添加剂中较为重要和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酶。
5、果胶酶。
果胶酶能有效破坏果胶质,促进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
果胶酶也是较常用的一种饲料酶制剂。
6、复合酶。
复合酶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酶混合而成的产品。
复合酶根据不同动物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配制,有较好的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饲料添加剂。
二、酶制剂饲料添加剂的作用1、直接分解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
一些大分子物质,动物本身难于分解和吸收,添加酶制剂,可促进饲料中营养的分解和消化,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2、消除抗营养分子,改善消化机能。
酶制剂中多种酶特别是β-葡聚糖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能将植物性原料中一些非淀粉多糖等聚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降低消化道中物质的粘度,有效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改善动物的消化性能。
3、激活内源酶的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浓度。
由于酶制剂可提供多种酶的基质,激活动物体内多种消化酶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有效含量,加速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加速动物的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生长。
国产酶制剂与进口酶制剂饲喂效果比较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合理利用酶制剂不仅提高饲料消化率,而且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当前,国产酶制剂的价格比进口酶制剂每kg平均低20~40元,但在使用效果上相比还有多大差异,这需要饲料生产厂家及养殖朋友的生产实践来证明。
本文旨在探讨使用添加了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国产酶制剂和进口酶制剂的饲粮对生长肥育猪育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 木聚糖酶酶制剂作用机理饲料中存在大量的抗营养因子,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不良作用可通过添加复合酶制剂等方法予以分解破坏(冯定远,2000)。
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存在抗营养因子问题,主要是非淀粉粘多糖(NSP)、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果胶、抗原蛋白等。
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一定程度降低了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所以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要选择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
木聚糖酶是专一降解木聚糖的复合酶,主要由β-1,4-D-内切木聚糖酶和β-1,4-D-外切木糖甘酶组成,此外,还有一些脱支链酶。
木聚糖酶破坏木聚糖分子中的共价交联(阿拉伯糖残基取代区)及通过氢键形成的连接区(主链上的非取代区),使木聚糖的水溶性及粘性大大下降,从而降低对肠道的负作用。
所以添加了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能降低胃肠道食糜的粘性,提高食糜的排空速度,降低了小肠内的发酵,抑制了厌氧微生物菌落的生长,从而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在3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代瘦肉型生长肥育猪32头,常规免疫、驱虫,经过7d的预饲期后于试验当日清晨进行空腹称量单个体重,随机分为A、B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两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试验猪,分别饲喂添加两种不同酶制剂的饲粮(A 组饲喂A092酶制剂200g、B组饲喂某进口酶制剂400g,基础日粮相同)。
2.2 试验场地河南宏展集团养殖试验基地。
2.3 试验时间2004年11月23日至12月28日,试验期35d。
饲用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在养猪生产中,饲用酶制剂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酶制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够促进猪对饲料的消化与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粪便中的污染物排泄量。
酶制剂主要分为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在猪饲料中添加这些酶制剂,可以促进猪对饲料的消化与吸收。
特别是对于幼猪和早期断奶的仔猪,在其开食的配合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增加它们的食欲,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转化率。
此外,酶制剂的使用还能提高猪对饲料的消化率,减少粪便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泄量。
这对于环境保护和猪的健康生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酶制剂时,需要注意影响酶活力的各种因素,如环境最适pH值、环境温度等,以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同时,酶制剂的种类和用量也需要根据猪的种类、年龄、日粮类型等因素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总的来说,饲用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高猪的饲料利用率和生长性能,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
益生素、酶制剂在饲料添加剂中的作用本文为大家介绍益生素、酶制剂之饲料添加剂作用的原理,供养殖户参考学习。
1.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使肠内菌群保持正常
抑制和阻止肠内有害菌的发生,使有益菌增加,恢复维持健康的肠内菌群。
主要的抑制病原大肠菌、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β溶血性类细菌等的繁殖。
2.产生消化酶,合成维生素
可以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以及维生素B群,另外维生素A的合成也已被证实。
3.增强免疫作用
通过刺激肠道内免疫系细胞,增加局部抗体的形成,从而增力。
巨噬细胞活性。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使肝脏内大量蓄集有增强免疫作用的维生素A。
4.产生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对几种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均有损害作用,它是由一些特殊的物质在一些基质上形成的。
5.优化生态环境
网友介绍,益生素、酶制剂在动物肠道代谢过程中,分解了不易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粗蛋白质、植酸酶及抗营养因子,明显防治了蝇蛆的滋生,有效切断了氨气、臭气的来源,使动物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得到了有效降低,改善了饲养环境,降低了氨气对人体的侵害,预
防了畜禽呼吸道及肠道疾病的发生。
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研究进展及应用酶制剂是一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家禽养殖中应用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生产性能,减少环境污染。
文章综述酶制剂在家禽养殖中的研究进展,提出酶制剂的未来发展趋势,为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动物饲料中主要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和部分微量元素。
饲料中大量的营养物质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尤其是幼龄动物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原因主要是畜禽本身不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
家禽养殖中的消化酶类可以将不被肠道消化吸收的大分子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物质进行预消化,变成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物质。
一些功能性酶类可以替代抗生素消除饲料原料中细菌污染。
功能性酶制剂具有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参与动物内分泌调节、提高家禽体内激素代谢水平的优势。
因此,在家禽养殖中应根据不同家禽不同基础日粮严格控制酶制剂的添加时间、添加种类及添加量。
文章主要介绍酶制剂的种类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为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酶制剂的种类饲用酶制剂可以分为以助消化为目的消化类酶制剂和以降解单一及多组分的抗营养因子为目的的功性能酶制剂。
消化酶可以显著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摄食,降低料重比,帮助动物将饲料中大分子物质消化,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动物肠道黏度。
饲用酶制剂可分为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
单一酶制剂一般均是采用微生物液态发酵法生产而成的纯酶制剂;复合酶制剂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复配方法按照不同畜禽生长需求将单一酶制剂进行配制,另一种是通过固态发酵法将单菌株或混合菌接种在固态物料培养基上发酵获得。
单一酶制剂在家禽中作用有限,因此研制复合酶产品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1.1 消化类酶制剂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唾液、胰脏等)、植物(麦芽、山萮菜)及微生物中。
玉米是动物饲料中重要的能量来源,玉米中富含淀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
但是,Liu等研究发现,鸡对玉米淀粉的消化率并不高,鸡回肠末端玉米淀粉的消化率低于 82%。
动物生产季节应每天施加增氧剂,防止出现泛塘、倒藻等现象。
但因为长时间的养殖,导致池底淤泥不断堆积,而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分解时需要大量氧气,同时会产生有害物质,造成水质下降,水体受损,进而使海参质量严重降低,承受高温能力减弱,所以应该尽早使用挖掘机进行彻底清淤处理。
池底礁体的形状和材质严重影响着高温期海参的成活率,尤其是当池底缺氧时,适宜的栖息环境能够提高海参的成活率。
因此,应从多个方面考虑来选择礁体,形状和高度利于海参顺利上行;应由硬质材料构成,利于海参栖息;遮阴面积充足,避免阳光直射,有足够的空问供海参附着。
大多数海参池塘采用敞口地笼做礁体,因其安装简便且价格便宜,但很难应对高温天气。
推荐使用热传导性差的材料做成堆状礁体,即使在高温时期温度依旧上升缓慢,自然而然能够提供海参阴凉的摄食、栖息场所。
经过调查发现,采用热传导性差的礁体池塘海参成活率达到50%以上。
3 结语在养殖海参过程中,不仅要从多个角度考虑全面,还要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做好监测和预报工作,遇到极端高温天气,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记住一句话——宁可防而不来,不可来而无防。
进而全面提升海参养殖技术进,保障海参健康度夏及海参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近几年来,饲用酶制剂已经慢慢运用到畜牧行业,但是因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饲用酶制剂的使用。
如饲用酶制剂中包含酶的种类、酶的活性、动物品种等,因为这些方面的因素会对饲用酶制剂造成一定的影响。
酶制剂是一种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中酶制剂在畜禽养殖领域中的应用最广泛,且最具有潜力。
酶制剂作为具有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双重特性的饲料添加剂,不仅可以提高营养消化利用率,还有调节动物肠道健康、杀菌抑菌等功能,在节约饲料资源、减少养殖排放、替代抗生素方面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1 基本概念及其种类酶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不耐高温的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度特异性,一种酶只对一类或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催化作用。
饲用酶制剂的种类
用作饲料添加剂的饲用酶制剂包括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
用作饲料添加剂的饲用酶制剂包括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
1.1单一酶制剂
单一酶制剂是指具有特定分解能力的单一菌种(或菌株)培养物经浓缩等处理制成的酶制剂。
主要含有催化分解某种饲料成分(如纤维素)的多种相关酶系。
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具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且生产成本低。
猪日粮中多使用单一酶制剂。
1.2复合酶制剂
是由多种来源酶配制而的产品,是由一种或几种单一酶制剂为主体,加上其他单一酶制剂混合而成,或经过一种或几种微生物发酵而成。
复合酶制剂可以同时降解饲粮中多种底物(多种抗营养因子和营养物质),可协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效果优于单一酶制剂。
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饲用酶制剂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以蛋白酶、淀粉酶为主的,主要用于补充猪内源酶的不足;二是以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为主的,主要用于小麦、燕麦、大麦和黑麦为主要原料的饲料,消除非淀粉多糖(NSP)的抗营养作用;三是以纤维素酶、果胶酶为主的,主要用于破坏植物细胞壁,使细胞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易于被消化酶接触,并能消除饲粮中的抗营养因子,降低胃肠内容物粘稠度,促进消化吸收;四是述各种酶得到的复合酶制剂,综合了各酶系的作用,具有更优的饲用效果。
酶,原称酵素,是生物体内各种物质化学变化的催化剂,也是生物体自身所产生的一种活性物质。
酶对高温很敏感,高温能使多种酶遭到破坏,甚至完全失去活性。
通过各种特殊微生物发酵而获得的生物化学产品为酶制剂。
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目的是促进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对消化机能尚不完全的幼畜,特别是早期断奶的仔猪和犊牛,在其开食的配合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增加它们的食欲,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转化率。
饲料中添加的酶主要是消化酶类。
单一酶制剂主要有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淀粉酶等。
复合酶是上述某几种酶的合剂,从整体上提高畜禽对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酶类饲料添加剂用于家畜比用于家禽效果要好,用于幼畜、病老弱畜比健康畜效果好。
微量元素,抗生素与酶制剂的联合应用可加强饲料添加剂的联合效应。
我们复合酶,可按说明书使用,也可根据猪场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用量。
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概述,为什么在饲料中使用酶制剂?动物通过酶来消化食物,这些酶来自于动物自身及肠道内的微生物。
但是,动物的消化过程并非是100%高效的,猪和家禽饲料中有15-25%不能被动物消化利用,因为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会阻碍整个消化过程,动物自身缺乏降解某些饲料成分的酶。
在畜禽生产中,饲料是最主要的成本,养殖场的盈利能力主要依赖于相对成本和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利用率。
如果饲料没有被高效的利用,那么生产者和环境管控的成本上就要付出代价。
在饲料中添加特定的酶制剂可以提高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增加消化利用率。
饲用酶制剂能够降解很多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这些抗营养因子阻碍动物对饲料的正常消化,导致肉和蛋的产量下降、饲料利用率下降及动物消化障碍。
酶制剂的应用能够提高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的利用率。
另外还能够补充幼龄动物内源酶的不足,因为幼龄动物消化道未发育成熟,导致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
酶作为一种蛋白质最终被动物消化或排泄掉,并不会残留在肉及蛋中。
饲用酶制剂的主要作用:•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饲料的价值;••保护环境-通过提高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率,减少粪便的排泄量,降低氮和磷的排放;••提高均匀性-降低饲料原料间的营养差异性,使饲料质量保持稳定,保证产肉及产蛋性能的均匀性;••维护肠道健康-通过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减少了肠道内潜在致病菌的营养供给,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
•在饲料中使用哪些类型的酶制剂?具有营养功能的酶制剂按其功能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直接水解营养底物,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第二类是去除抗营养因子,包括植酸酶和第二代饲料酶如非淀粉多糖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以及第三代饲料酶的特异碳水化合物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甲壳素酶、壳聚糖酶等)。
目前用于饲料中的酶制剂主要目的是降解植酸,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的酶,下面的文字会依次分析。
酶制剂在饲料配方设计中的应用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减少排泄物的污染,同时也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本文就饲料酶制剂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技术作一介绍。
1.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应用酶的技术1.1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可提高饲料的能量、蛋白质的利用率。
大量研究证明,饲料配方按照理想氨基酸平衡原理,可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质代替动物性蛋白质,保持畜禽正常的生产性能。
但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存在抗营养因子问题,其中主要是非淀粉粘多糖(NSP)、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果胶、抗原蛋白等,这些抗营养因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研究证明,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的消化利用率。
Siversides等(1999)报道了巴西圣保罗和维克萨大学所作实验,采用回肠消化率测定法,在玉米豆粕型饲料添加酶制剂,结果提高了饲料的代谢能值(P<0.05)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p<0.05)。
肉鸡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圣保罗大学试验中代谢能值提高2.5%,蛋白质消化率提高3.6%;维克萨大学试验两者分别显著提高2.2%和2.2%,差异显著,玉米在饲料中的用量一般在50%~70%,玉米的消化利用率与饲料的转化率直接相关。
Noy等(1994)对4~21日龄的肉鸡测定了玉米淀粉回肠消化率,仅为82%~89%,远低于公认的95%,氨的消化在小肠中亦不完全,4日龄消化率为78%,21日龄时为 92%,而添加淀粉酶等酶制剂后显著提高了小肠中养分的消化率。
Summers(2001 )报道,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淀粉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后,能量利用率可提高2%~5%。
因此添加酶制剂可提高养分在小肠中的消化吸收率,同时提高了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表观代谢能(AME)和蛋白质利用率,从而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1.2添加饲料酶制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合理利用酶制剂可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降低饲料和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