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第2章..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68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2章思考题2.1 分析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的异同点,重点阐述σ-π和p-π共轭。
2.2 请举例说明同分异构体中各种异构体的定义及其异同点。
2.3解释甲烷氯化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1)(1)甲烷和氯⽓的混合物于室温下在⿊暗中可以长期保存⽽不起反应。
(2)(2)将氯⽓先⽤光照射,然后迅速在⿊暗中与甲烷混合,可以得到氯化产物。
(3)(3)将氯⽓⽤光照射后在⿊暗中放⼀段时期,再与甲烷混合,不发⽣氯化反应。
(4)(4)将甲烷先⽤光照射后,在⿊暗中与氯⽓混合,不发⽣氯化反应。
(5)(5)甲烷和氯⽓在光照下起反应时,每吸收⼀个光⼦产⽣许多氯化甲烷分⼦。
2.4 3-氯-1,2-⼆溴丙烷是⼀种杀根瘤线⾍的农药,试问⽤什么原料,怎样合成?2.5 写出烯烃C5H10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命名之,并指出哪些有顺反异构体。
2.6 找出下列化合物的对称中⼼.(1)⼄烷的交叉式构象(2)丁烷的反交叉式构象(3)反-1,4-⼆甲基环已烷(椅式构象)(4)写出1,2,3,4,5,6-六氯环已烷有对称中⼼的异构体的构象式(椅式)。
2.7 ⼀个化合物的氯仿溶液的旋光度为+10o, 如果把溶液稀释⼀倍, 其旋光度是多少? 如化合物的旋光度为-350o, 溶液稀释⼀倍后旋光度是多少?2.8 ⼄烯、丙烯、异丁烯在酸催化下与⽔加成,⽣成的活性中间体分别为、、,其稳定性>>, 所以反应速度是>>。
解答2.1 答:在离域体系中,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使分⼦稳定性增加。
共轭体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效应叫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分为π-π共轭体系和p-π共轭体系。
超共轭效应是当C—H键与相邻的π键处于能重叠位置时,C—H键的轨道与π轨道也有⼀定程度的重叠,发⽣电⼦的离域现象,此时,键向π键提供电⼦,使体系稳定性提⾼。
它分为-p 和-π超共轭。
超共轭效应⽐共轭效应⼩。
异构现象异同点举例构造异构分了中原互相联结的⽅式和次序不同1. 碳链异构碳链不同2. 位置异构取代基在碳链或环上的位置不同3.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体异构分⼦中原⼦在空间2.3 答:(1)⽆引发剂⾃由基产⽣(2)光照射,产⽣Cl·,氯⾃由基⾮常活泼与甲烷⽴即反应。
第二章 脂烃思考与练习2-1同系列和同系物有什么不同?丁烷的两种构造异构体是同系物吗?同系列和同系物含义不同。
同系列是指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 2基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同系物则是指同一系列中的具体化合物。
如:烷烃是同系列,烷烃中的甲烷和乙烷互称为同系物。
丁烷的两种构造异构体不是同系物。
2-2推导烷烃的构造异构体应采用什么方法和步骤?试写出C 6H 14的所有构造异构体。
推导烷烃的构造异构体时,应抓住“碳链异构”这一关键。
首先写出符合分子式的最长碳链式,然后依次缩减最长碳链(将此作为主链),将少写的碳原子作为支链依次连在主链碳原子上。
如:C 6H 14存在以下5种构造异构体。
2-3脂烃的涵义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烃类?分别写出它们的通式。
脂烃涵盖脂肪烃和脂环烃。
2-4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同系物?哪些是同分异构体?哪些是同一化合物?同系物:⑴和⑻;⑵、⑶和⑸ 同分异构体:⑴和⑷;⑹和⑺ 同一化合物:⑵和⑶ 2-5 写出下列烃或烃基的构造式。
⑴ (CH 3)3C — ⑵ ⑶ CH 3CH=CH — ⑷ CH 2=CHCH 2—⑸ ⑹ ⑺CH 3 CH 2 CH2 CH 2 CH 2 CH3 CH 3CH CH 2CH 2CH 3CH 3CH 3 CH 2 CH CH 2 CH3CH 3CH 3 CH CH CH3CH 3CH 3 CH 3CCH CH 3CH 3CH 3(环烯烃、环炔烃、环二烯烃等)(环烷烃)不饱和脂环烃饱和脂环烃二烯烃炔烃烯烃(烷烃)不饱和烃饱和烃脂环烃脂肪烃脂烃C n H 2n+2C n H 2nC n H 2n-2C n H 2n-2C n H 2nCH 3CHCH 2CH 3CH 3CHCH 2CH 3CH 3CH 3CCH 2CH 3CH 3CH 3CH 2CCH 3CH 3⑻ ⑼ ⑽ 2-6给下列烷烃命名,用1°、2°、3°、4°标出下列烷烃分子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第1章绪论1.1精细化学品的释义关于精细化学品的释义,国际上有三种说法:传统释义:产量小、纯度高的化工产品。
日本的释义:具有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设备投资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
我国原则上采用日本对精细化学品的释义。
1.5 精细有机合成的原料资源精细有机合成的原料资源是煤、石油、天然气和动植物。
第2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2.1.2. 环上已有取代基的定位规律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第一类定位基):-O-, -N(CH3)2, - NH2, -OH, -OCH3, -NHCOCH3, -OCOCH3,-F, -Cl, -Br, -I, -CH3, -CH2Cl, -CH2COOH, -CH2F等。
间位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N+(CH3)3, -CF3, -NO2, -CN, -SO3H, -COOH, -CHO,-COOCH3, -COCH3, -CONH2, -N+H3, -CCl3等。
2.1.3 苯环上取代定位规律2.1.3.1 已有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I):由电负性大小决定。
共轭效应(T):包括π-π共轭和p-π共轭。
有+I,无T:2.1.4 苯环上已有两个取代基时的定位规律2.1.4.1 两个已有取代基的定位作用一致两个已有取代基为同一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间位。
两个已有取代基为不同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邻、对位。
2.1.4.2 两个已有取代基的定位作用不一致两个已有取代基为不同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间位。
——取决于第一类定位基两个已有取代基为同一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邻、对位。
——取决于定位能力的强弱2.4 精细有机合成中的溶剂效应(3)溶剂极性的本质——溶剂化作用每一个被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或几层溶剂分子或松或紧地包围的现象,叫做溶剂化作用,它包括溶剂与溶质之间所有专一性和非专一性相互作用的总和。
按Lewis酸碱理论分类按起氢键给体的作用分类按专一性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分类无机溶剂与有机溶剂;极性溶剂(电子对受体(EPA)溶剂与电子对给体(EPD)溶剂)与非极性溶剂。
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章:引论1.1 有机合成的概念和意义有机合成是指人们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有机合成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农药开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1.2 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包括: - 化学反应的顺序性和高立体选择性 - 高效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绿色化 - 利用合成策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率第二章:现代有机合成方法概论2.1 核磁共振波谱(NMR)的应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是一种无损检测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技术。
通过对样品施加外部磁场,测量样品中氢、碳等核自旋共振现象,可以得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2.2 质谱(MS)的应用质谱(MS)是一种利用质谱仪测量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离子质量和相对丰度的技术。
质谱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以及分析探测。
第三章:碳-碳键的构建3.1 化合物的合成与转化有机合成中,一种常用的策略是通过将一个化合物转化为另一种化合物来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这种转化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步骤来完成。
3.2 碳-碳键的构建方法碳-碳键的构建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构建方法包括: - 烷基金属试剂的加成反应,如Grignard反应 - 烷基碱金属试剂和卤代烃的偶联反应,如Negishi偶联反应 - 碳碳键的自由基反应,如微波辐射下的自由基反应第四章:碳-氢键的活化与功能化4.1 碳-氢键的活化碳-氢键的活化是指将碳-氢键上的氢原子替换成其他基团。
常用的碳-氢键活化方法包括: - 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进行的活化反应,如C-H键的氧化4.2 碳-氢键的功能化碳-氢键的功能化是指在化合物中的碳-氢键上引入新的官能团。
常用的功能化方法包括: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应用 - 纳米粒子催化反应的应用第五章:其他碳键的构建5.1 碳-氮键的构建碳-氮键的构建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构建方法包括: - 亲电取代反应,如亲电氟化反应 - 过渡金属的催化反应,如钯催化的还原脱氧反应5.2 碳-氧键的构建碳-氧键的构建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