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引种与驯化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第四章 引种驯化一、名词解释1.引种驯化:指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2.简单引种:是指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3.驯化引种:是指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二、问答题1.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是引种,即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不同点:(1)简单引种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驯化引种是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2)引种驯化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引入植物对引入地由不是适应到适应的一个过程,在时间上比简单引种要长些。
(3)简单引种一般引入接穗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而驯化引种必须采用种子(或实生苗)。
2.引种驯化对我国的园艺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1)丰富并改变了品种结构(2)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3.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1)引种材料的品种试验(2)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的观测(3)适生优良品种的选择(4)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与总结(5)引进材料的繁殖试验等成功标准: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通行的繁殖方法能正常繁殖,产品质量或经济价值没有降低。
第四章引种与驯化
一学时数:1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引种的作用、基本原理和主要作物引种的一般规律;
三教学重点:引种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难点:作物引种的规律。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复习种质资源内容,阐明从本章开始,课程进入育种途径的部分。
2min.
2.阐述广义和狭义引种的概念;进而讲述引种材料的类别。
1min.
3. 在以引种概念的基础上,以具体引种新作物、新品种的实例阐述引种的作用: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发展农业生产;充实种质资源;利用作物异地种植提高产量。
2min.
4. 以引种成功与失败的实例说明引种应遵循一定的原理,由此阐明气候相似论、作物生态型和光温敏感性理论是引种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进而详述3个理论包含的具体内容。
并讲述作物生态型与主导生态因素的关系。
10min.
5. 从引种的基本原理出发,总结出引种的一般规律。
15min.
6. 在引种的一般规律基础上,讲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引种规律;在此过程中,讲述水稻的“三性一期”、小麦冬春性划分标准、不同国家小麦品种引入我国的适应区域等知识。
5min.
7.介绍引种程序,包括:引种材料的收集;检疫和隔离种植;引种试验;栽培试验;引种与选择相结合,不断防杂保纯和选育新品种等环节。
5min.
8.以引种与驯化的联系区别引入对驯化概念的解释,介绍植物驯化的原理与方法。
8min.
9. 小结,布置思考题。
2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