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牧草良种繁育及品种审定
- 格式:ppt
- 大小:15.91 MB
- 文档页数:56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以下简称部门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等规定,结合部门项目特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部门项目是指为了发挥部门行业技术优势,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供示范、服务、保障作用,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准,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供销总社(以下简称中央农口部门)组织实施、地方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
未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机构和财政部门,下同)参与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三条部门项目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项目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第四条部门项目分为两类:(一)土地治理类项目,主要是为提高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实施的项目,包括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土地复垦,水利部组织实施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土保持,农业部组织实施的良种繁育,林业局组织实施的林业生态示范。
(二)产业化经营类项目,包括农业部组织实施的优势特色示范,林业局组织实施的名优经济林等示范,供销总社组织实施的新型合作示范。
第五条部门项目应坚持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择优选项,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并实行自下而上联合申报项目。
土地治理类项目应突出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
产业化经营类项目应体现公平性、示范性、引导性.第六条地方各级农口部门应与同级农发机构建立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合作机制,共同做好部门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农口部门以组织项目实施为主,应与农发机构主动沟通协调;农发机构以资金管理为主,应把部门项目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成部分,主动配合和参与。
第二章扶持重点第七条部门项目主要扶持农业主产区,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
河南省畜牧业条例(2005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5.03.31•【字号】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6号•【施行日期】2002.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河南省畜牧业条例(2001年11月29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3月31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南省畜牧业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畜牧业生产者、经营者、畜禽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和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的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以及畜禽产品的检疫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逐步提高对畜牧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业发展。
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应向畜牧业倾斜,每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
第四条建立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畜牧市场体系。
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到我省从事畜牧业科研、生产、加工、经营活动。
畜牧业科研、生产、加工、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县级以上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牧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畜牧业工作。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畜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服务等具体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对畜牧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县级以上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畜牧职业技能鉴定,逐步实行畜牧技术人员持证上岗。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发展畜牧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牧草种子经营许可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牧草种子经营活动,保障牧草种子质量,保护种植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牧草种子经营许可,是指对从事牧草种子生产、销售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许可。
第三条国家对牧草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生产、销售牧草种子。
第四条牧草种子经营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原则。
第五条农业农村部负责全国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许可条件第六条申请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三)有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专职或者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四)有完善的牧草种子质量管理和种子质量检验制度;(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三章许可程序第八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许可的决定。
第九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审查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申请时,可以要求申请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材料,并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或者个人颁发、送达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
第四章许可证管理第十一条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牧草种子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延续许可。
第十三条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牧草种子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可以对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持有情况进行检查,牧草种子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
《中国畜牧业年鉴》2009卷编纂大纲一、发展概况畜牧业发展综述(农业部畜牧业司)畜禽养殖与生产(农业部畜牧业司)【猪】【牛(奶牛)】【羊】【家禽】【特种养殖】(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展政策【扶持生猪生产】(农业部畜牧业司)能繁母猪补贴母猪保险标准化规模养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养殖大县奖励【扶持奶业生产】(农业部畜牧业司)后备奶牛补贴奶牛保险扶持标准化养殖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养殖小区建设】(全国畜牧总站体系推广处)【畜禽良种工程】(农业部畜牧业司)【良种繁育及推广】(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退牧还草工程】(农业部畜牧业司)【秸秆养畜】(农业部畜牧业司)饲料业生产(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保护与建设(农业部畜牧业司)兽医事业发展概况(农业部兽医局)兽药生产(农业部兽医局)畜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业部畜牧业司)兽医国际合作与交流(农业部兽医局)畜牧业科技推广(全国畜牧总站体系推广处)畜产品市场(农业部畜牧业司)【畜产品价格】(全国畜牧总站行业统计分析处)【畜产品国际贸易】(全国畜牧总站行业统计分析处)二、行业管理法制建设【畜牧法制建设】(农业部畜牧业司)《畜牧法》贯彻与实施【兽医法制建设】(农业部兽医局)《动物防疫法》贯彻与实施【草原法制建设】(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农业部兽医局)行业监管【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农业部兽医局)【草原执法监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草原行政许可】(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畜禽资源保护】(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饲料安全监管】(农业部畜牧业司)【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农业部兽医局)【兽药质量与药物残留监督管理】(农业部兽医局)结构调整【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行动计划】(农业部畜牧业司)【畜牧行业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及规模化生产】(农业部畜牧业司)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建设】(全国畜牧总站质量标准域认证处)【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全国畜牧总站质量标准与认证处)动物卫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业部兽医局)确保免疫质量加强疫情监测完善应急机制强化人畜共患病防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农业部兽医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农业部兽医局)【兽医科技发展概况】(农业部兽医局)生态建设与监督管理【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牧草品种审定】(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飞播牧草】(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草原自然灾害】(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草原鼠害防治】(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草原虫害防治】(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草原防火】(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畜牧业生产环境治理】(农业部畜牧业司)三、各地畜牧业(各地特约编辑负责组织撰写)内容参照第一、二栏目,同时提供第八栏目的相关内容四、统计资料(全国畜牧总站行业统计分析处)国家统计局有关畜牧生产统计全国畜牧业行业统计主要畜产品进出口统计全国主要畜产品及相关产品价格月报畜产品人均占有量五、政策法规(全国畜牧总站)国家法规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政令及相关政策规定各省人大颁布的法规及省政府令(各地特约编辑)六、领导论坛(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兽医局)农业部以及有关单位领导就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与讲话摘编七、专题介绍(主要反映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省级领导和两院院士的专文与调研报告(多渠道征集)八、大事记(农业部畜牧业司、兽医局以及各地提供)九、附录(全国畜牧总站行业统计分析处)世界各国主要畜禽及其产品生产情况世界主要畜产品贸易概况十、业绩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一、索引附件2.各地编委、特约编辑和具体负责人情况表备注:请各单位在收到文件5个工作日内,将此表反馈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最新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农作物种子包括粮、棉、油、麻、桑、茶、糖、菜、烟、果、药、花卉、牧草、绿肥及其他种用的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等繁殖材料。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实施细则。
第四条农作物种子衽以计划供应为主,使用者选留为辅,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定期更新更换生产用种。
第五条种子类别分为育种家种子、原种、良种。
育种家种子: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
原种:指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良种:指用常规原种繁殖第一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工作,其执行机构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设置的种子管理机构。
第七条种子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种子法规和方针、政策;(二) 制定并组织实施种子发展建设规划;(三) 负责种子计划、生产、经营和品种及种子质量的管理;(四) 签发和管理《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五) 会同有关部门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六) 培训种子技术和管理人员。
种子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持有《中国种子管理员证》和佩戴《中国种子管理》胸章。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聘请兼职种子管理员,接受种子管理机构委托行使种子检查、监督职能。
第八条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公司是种子生产经营的主渠道,负责按计划生产供应良种。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扶持种子事业发展,在资金、贷款、税收及化肥、柴油等物质供应上给予优惠。
第十条国营原(良)种场是国家种子生产的主要基地,应坚持以繁殖原(良)种为主。
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
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是指对草种进行审定的技术规范。
草种是指用于草地、草坪、草原、牧草等用途的各种植物。
草种的品种审定是为了确保草地、草坪、草原、牧草等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草地、草坪、草原、牧草等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主要包括草种的品种特性、品种分类、品种鉴定方法、品种命名、品种登记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草种的品种特性是指草种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生态适应性和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特点。
草种的品种分类是按照草种的系统分类和经济分类进行的。
草种的品种鉴定方法是指通过对草种的形态、生理和分子特征进行鉴定,确定其品种的方法。
草种的品种命名是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定进行的。
草种的品种登记是指将经过鉴定和命名的草种登记到草种登记簿中,确保其品种的来源、鉴定和识别。
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草业的发展,促进草地、草坪、草原、牧草等的生产和利用,提高草地、草坪、草原、牧草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 1 -。
中国牧草品种审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牧草作为畜牧业的重要饲料资源,对于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牧草品种的质量和适应性,中国牧草品种审定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牧草品种审定的意义、流程以及一些优良的牧草品种。
一、中国牧草品种审定的意义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各异,不同地区的牧草品种适应性也不同。
牧草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
牧草品种审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牧草品种的质量。
通过审定程序,可以对牧草品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确保其具备优良的生产性能和质量。
2. 促进牧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牧草品种审定,可以推广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产业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优良的牧草品种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饲料,从而提高畜牧业的养殖效益,增加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中国牧草品种审定的流程中国牧草品种审定主要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
具体流程如下:1. 品种申报。
品种推荐者提交品种申报书和相关资料,包括品种的起源、特性、生产性能等。
2. 田间试验。
对于申报的牧草品种,需要在不同地区进行田间试验,评估其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3. 产地试验。
在通过田间试验后,将牧草品种推广至具体的产地进行试验,进一步评估其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4. 品种审定。
根据田间试验和产地试验的结果,由相关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是否通过品种审定。
5. 发布和推广。
通过品种审定的优良牧草品种,将在相关的牧草推广机构进行发布和推广,供养殖户使用。
三、优良的牧草品种中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了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牧草品种。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典型例子:1. 苜蓿。
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具有高蛋白、高纤维和高矿物质的特点,适宜生长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
2. 狗牙根。
狗牙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强,耐旱抗寒能力较强,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牧草之一。
牧草育种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利用杂种优势应依据以下原则:答案:提高亲本的纯合度_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_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组合2.轮回选择中的多次连续轮回是一个的过程。
答案:有利基因累积3.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方式有答案:孤雄生殖_二倍配子体_孤雌生殖_不定胚4.自交可育牧草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其活力会逐渐趋于平衡稳定。
答案:正确5.温度的急骤改变,尤其是高温,常能引起染色体的加倍。
答案:正确6.把野生植物变成栽培植物的过程,称作。
答案:驯化##%_YZPRLFH_%##引种驯化7.植物的抗虫性表示为某一品种在相同的下比其他品种高产、优质的能力。
答案:虫口密度8.自交系品种是通过联系自交获得的异质结合群体。
答案:错误9.牧草种质资源主要观察鉴定的农艺性状主要有()。
答案:再生性_品质_持续性_叶量10.群体品种具有以下特点:答案:遗传基础复杂_群体内基因型杂合或异质性11.无融合生殖植物,自然变异率低于其他繁殖方式的植物,()是增加这一类植物变异的有效方法。
答案:诱变12.苜蓿的是影响产草量的主要因素。
答案:单株分枝数13.紫花苜蓿主要起源于()中心。
答案:西部亚洲14.是指植物在低温寒害及越冬过程中,对冬春季节复杂逆境的综合抗性。
答案:越冬性15.是牧草及饲料作物的主要利用形式。
答案:放牧和生产干草16.是影响玉米稳产的重要因素。
答案:抗病虫性17.在方面应着重培养茎叶和籽实兼高的燕麦品种类型。
答案:丰产性18.我国为弱冬性燕麦分布区。
答案:西南地区19.牧草及饲料作物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性状有:答案:有毒有害成分_营养价值_消化率_适口性20.牧草品质评定主要是研究其物理组成及含量。
答案:正确21.1940年王栋教授从英国引进了。
答案:红豆草22.诱导形成的单倍体需要进行,以确定其染色体数或倍性。
答案:倍性鉴定23.利用单倍体植株的特性控制的分离,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教案
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学时:40
班级:草业科学2003级
教师:曲善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1.06.24•【文号】农业部令7号•【施行日期】1991.06.24•【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其他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第39号)》(发布日期:1997年12月25日实施日期:1997年12月25日)修改*注:本篇法规已被《农业部关于废止部门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1年12月28日实施日期:2001年12月28日)废止(原因:其立法依据《种子管理条例》已被2000年7月5日发布的《种子法》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1991年6月24日农业部令7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农作物种子包括粮、棉、油、麻、桑、茶、糖、菜、烟、果、药、花卉、牧草、绿肥及其他种用的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等繁殖材料。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实施细则。
第四条农作物种子实行以计划供应为主,使用者选留为辅,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定期更新更换生产用种。
第五条种子类别分为育种家种子、原种、良种。
育种家种子: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
原种:指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良种:指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工作,其执行机构是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设置的种子管理机构。
第七条种子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种子法规和方针、政策;(二)制定并组织实施种子发展建设规划;(三)负责种子计划、生产、经营和品种及种子质量的管理;(四)签发和管理《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五)会同有关部门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六)培训种子技术和管理人员。
大力发展中国草种业刘加文【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2页(P56-57)【作者】刘加文【作者单位】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国是草原大国和草种利用大国,但却是草种业弱国。
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促进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草原保护、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草牧业,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有发达的草种业作为坚实的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好难得的机遇,加快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要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现代草种业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草原保护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在牧草良种繁育推广、良种基地建设、良种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看,草种业水平仍很落后,已成为制约生态建设、草产业进步、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1.国产良种供给不足。
我国草种生产主要分为专业种子田和天然采种田。
2015年我国专业草种田面积约200万亩,种子年产量约9万吨,较十年前均减少约40%。
天然采种田每年采种在1万吨左右。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年商品草种的需求量大约15万吨,而其中1/3以上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口。
紫花苜蓿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人工牧草,其用种量的80%以上来自进口。
我国草坪草种子基本上依靠进口。
大量进口不仅持续加剧国产草种业发展的压力,也造成对国外草种的严重依赖。
进口草种虽然总体上质量比国产的好,但也存在着引发生物多样性灾害和国外病原侵入的高风险。
此外,进口草种往往生态适应性相对较差、抗逆性弱、栽培管理要求高,容易发生“水土不服”,如:内蒙古一些地区近年来种植的进口苜蓿品种出现了越冬性差、病虫害多发等现象。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1987年开始进行牧草新品种审定工作,至2015年共审定通过育成品种184个、野生栽培种105个,平均每年不到10个,而同期美国每年仅育成的苜蓿新品种就在30个以上。
草种管理办法⽬录第⼀章总则第⼆章草种质资源保护第三章草品种选育与审定第四章草种⽣产第五章草种经营第六章草种质量第七章进出⼝管理第⼋章附则第⼀章总则第⼀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草种管理,提⾼草种质量,维护草品种选育者和草种⽣产者、经营者、使⽤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草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民共和国种⼦法》和《中华⼈民共和国草原法》,制定本办法。
第⼆条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草品种选育和草种⽣产、经营、使⽤、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草种,是指⽤于动物饲养、⽣态建设、绿化美化等⽤途的草本植物及饲⽤灌⽊的籽粒、果实、根、茎、苗、叶、芽等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草种管理⼯作。
县级以上地⽅⼈民政府草原⾏政主管部门主管本⾏政区域内的草种管理⼯作。
第五条草原⾏政主管部门及其⼯作⼈员不得参与和从事草种⽣产、经营活动;草种⽣产经营机构不得参与和从事草种⾏政管理⼯作。
草种的⾏政主管部门与⽣产经营机构在⼈员和财务上必须分开。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民政府草原⾏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草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产、更新、推⼴⼯作,⿎励选育、⽣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草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推⼴等⼯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
第⼆章草种质资源保护第七条国家保护草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不得侵占和破坏。
第⼋条农业部根据需要编制国家重点保护草种质资源名录。
第九条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草种质资源,建⽴草种质资源库,并定期公布可供利⽤的草种质资源名录。
第⼗条农业部和省级⼈民政府草原⾏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建⽴国家和地⽅草种质资源保护区或者保护地。
第⼗⼀条禁⽌采集、采挖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草种质资源。
确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采挖的,应当经省级⼈民政府草原⾏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农业部审批。
第⼗⼆条从境外引进的草种质资源,应当依法进⾏检疫。
对⾸次引进的草种,应当进⾏隔离试种,并进⾏风险评估,经确认安全后⽅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