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单元训练第九单元 语言文字综合之选择题 B卷 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112.71 KB
- 文档页数:11
[题组一图表类转换]1.(2014年杭州二中模拟)分析下面的表格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不同阶段孩子教育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人更侧重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中国人侧重于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答案:(1)从小就参与家务劳动或者从小就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更专注于学业和各种艺术培训,基本上不需要做家务。
(3)(示例)认可美国的教育方式,因为美国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人学会生存的基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2.(2014年济南五区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两项调查,结论也应有两项。
【精品】人教版高三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统训九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宛然意气用事道貌暗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斑驳哀兵必胜事得其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C.陡峭韦编三绝举棋不定水能载舟,亦能复舟D.涅槃无则加勉无可置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横亘云霄不能自己殒身不恤B.噩梦和蔼瑕不掩瑜阴谋鬼计C.保姆蹒跚慷慨激昂直抒胸臆D.杀戮契约桀骜锋利暗然失色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蕴藉炒鱿鱼陈词烂调明火执仗B.坐阵哈密瓜居间调停迷天大谎C.渲泄流水帐扬长而去震古铄今D.告罄候车室大有裨益厉行节约4.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无耐兑奖券指手画脚川流不息B.凑合雷震雨掉以轻心睡眼惺松C.蛰伏号码簿唇枪舌箭并行不悖D.打蜡敲门砖顾盼神飞缘木求鱼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股份公司份内份外省份年份一份文件B.反应灵活反映情况强烈反应反映真实C.致命一击致关重要闲情逸致专心致志D.理屈词穷曲突徒薪能曲能申屈打成招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弹劾梦寐已求涵养断章取义B.缥渺恣意妄为蹊跷望风披靡C.贸然缘木求鱼兑现良辰美景D.觊觎望文生意戏谑滥竽充数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暴涨辨驳被水一战争闯名牌B.牟利葱茏崭露头脚感情不合C.爆满泊位性格不和既往不究D.赡养彩排姗姗来迟故伎重演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美仑美奂前倨后恭接踵而来寻根究底B.郑重其事团花簇锦直截了当行踪诡密C.焕然一新煞费心机声势赫奕病入膏肓D.耳濡目染相儒以沫欲壑难填恰如其分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了望重叠竭泽而鱼名列前茅B.陷井沉湎要言不繁各行其是C.罗嗦锤炼事必躬亲不计其数D.诀窍宣泄越俎代庖墨守成规10.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日落是一种优雅,一如婉转的作别,从容的放手,没有春风骀荡般的欢畅,却有一种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九)(新课标)【参考答案】1.A【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是因为互联网文艺评论出现了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等倾向”与原文意思不符,强加因果;语境是说“当前,互联网文艺评论出现了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碎片化、割裂化等倾向,这是对传统文艺评论严重脱离网络文艺发展的解构与叛逆”,可知“互联网文艺评论出现了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等倾向”是表象,并不是传统文艺评论严重脱离网络文艺发展的原因。
C项,“与传统小说稍显不同”分析有误,原文为“与传统小说完全不同”。
D项,“正在形成”已然、未然错误,原文为“网络中已经形成不同的文艺评论圈子”。
故选A。
2.A【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A项,“逐层深入”有误,文章主体部分为并列结构。
故选A。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C项,“只要……就”前后句之间关系判断不当。
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为“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文艺评论,首先要读懂这个网络时代,在此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创新文艺理论,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的文艺评论形式。
”可知懂网络时代和不断继承并创新文艺理论是创造出与时代相契合的新的文艺评论形式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只要做了这两点就一定能创出新的文艺评论形式。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九)(北京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华裔物理学家王中林和其博士生宋金会成功地在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下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纳米发电机。
这一最新成果开启了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新篇章。
近十年来,纳米科学界对纳米材料合成和应月的研究方兴未艾....。
尺寸微小、功耗低、反应灵敏的纳米器件和纳米机器人,一直是纳米学术界的前沿,因为它们可以完成微观医疗以及遥感等普通人力难以启及....的使命。
但对于全球众多的研究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不管纳米器做到多小,仍然不得不依赖庞大的外接电源。
如果真正让这些微小器件工作起来,保持纳米系统微小而且体内可植入等特性,小型化的供电系统必不可少。
只有实现了自带电源的纳米器件才可视为真正的纳米系统,也才能在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王中林和宋金会巧妙地利用竖直结构的氧化锌纳米线的独特性质,在原子力显微镜的帮下,研制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世界上最小的发电装置——纳米发电机。
他们充分利了氧化锌纳米线的半导体性能和医电效应:通过外界环境震动,无论是超声波,还是人的行走、潮汐的运动,甚至心脏跳动(如果被植入人体内部的话),使得纳米线因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动能传导,而产生微小的共振、摆动、变形,从而在表面积累起电荷..,再使纳米线所附着..的电板输出电流,从而完美地实现纳米尺度的发电功能。
据测算,当时这一的米发电机竟然能达到17%—30%的发电效率,为自发电的纳米器件奠定了物理基础。
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09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绯.闻菲.薄蜚.短流长烟霏.云敛B.窠.臼苛.责溘.然长逝恪.尽职守C.缉.拿舟楫.图书编辑.嫉.恶如仇D.拮据.狙.击白驹.过隙笑容可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告罄股份制劳燕分飞骨鲠在喉B.编纂笔杆子小荷尖角竭泽而鱼C.狂燥露马脚前倨后躬唉声叹气D.赝品摄相机耍言不烦磕磕绊绊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土涨的速度”,电视剧《蜗居》里这句台词道出了都市无房族的与无奈。
②足球界的混乱无序,根植于大的社会背景。
社会上的浮躁情绪早己到了足坛的各个领域。
③在这惜别时刻,无一处不是友谊的诗,感人的诗。
人们编成许多诗歌来赞颂这珍贵的友谊。
A.出惑侵蚀简直 B.困惑侵袭简直C. 疑惑便蚀似乎D.疑惑侵袭似乎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洁通人俗,平易近人。
B.中央电视台“对话”栏乱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雅俗共赏,广受观众喜爱。
C.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工作开展得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快人心,在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中,交出满意答卷的有百余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遭到禽流感和甲型流感的侵袭之后,荷兰又发现新型流感——"羊流感",这种流感的侵袭对象为绵羊和山羊,并能够通过牲畜传染给人类。
B.从2010年起,山东省将在高考中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并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做好特殊类型考生的资格审查工作。
C.在市政府的帮助下,这群农民工终于往今年春节前向施工单位讨回了工资利利息两万多元,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去了。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9)李仕才一、古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①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
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
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做铺垫。
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的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了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2.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参考答案】1.CD [C项“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理解有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插上篱笆防范她。
D项“借景抒情”错,应是“缘事议论”或“即事抒情”。
]2.①同情弱小,悲天悯人。
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②劝告亲戚,与人为善。
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
③关注社会,忧国忧民。
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
④评议时政,反对战乱。
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专题九强化演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这30年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评论。
最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
此后有许多评论把“北京共识”称为“中国模式”,进而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定义和评论“中国模式”的文章和专著,他们的解释并不相同,评论也相差甚大,许多相当客观,但也有“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威胁论”,甚至提出要警惕“中国模式”的输出。
有西方的评论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是海上霸主;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是军事和经济霸主;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
如果这是指在21世纪,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会复兴,那将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如果是指21世纪中国会具有当年英国式或当今美国式的霸权,则是错误的推断。
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
有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做法,正如中国愿意参考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做法一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自然的事情。
输出“中国模式”违反了中国坚持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政策的原则。
我们认为,不只中国,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
也即,“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
说到普适性时,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
如“博爱”“自由”“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
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无优劣之分。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认定,当今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是最后的制度,几近完美,所以历史已经终结。
他不单没有给西方创造新模式留下余地,更没有给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和以后可能产生的新社会模式留下任何余地。
(每小题6分,满分:78分测试时间:45分钟)1.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连贯、语序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序号)①它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了珍贵资料②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③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优良艺术传统的基础上④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⑤吸收、融合了外来的表现手法⑥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和精神财富敦煌石窟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②③⑤④①⑥2. “春蕾文学社”要举办一场“读名著,谈感受”报告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则开场白。
要求:彰显主题,巧用修辞,语言有文采。
开场白的思路要求是:名著是……名著是……读名著……读名著……(1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名著是历史天空中璀璨的星辰,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光芒;名著是岁月长河中晶莹的水滴,折射着时代动人的光彩。
读名著是和渊博的智者交谈,读名著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
春蕾文学社“读名著,谈感受”报告会正式开始!3.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2020年高考冲刺模拟卷(九)(全国I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7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
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
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
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放大,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九)(新高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
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
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