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语言与文学(20200806104844)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9
高三语文教案:《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语言与文学的重要关系,喜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理解词汇、语音、语法与文学的几个详细关系,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会从几个详细的角度,分析古诗和现代诗的语言。
【教学重点】1.形象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2.语言的抑扬美。
3.语言的整齐美。
【教学难点】1.文中引用的古诗文与所证观点的关系。
2.古代声韵如何构成诗句抑扬的美。
3.不完全句、使动用法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自学与串讲相结合。
2.通过解析一首古诗来分析语言的抑扬美、回环美和整齐美。
3.精细讨论课文的几个片断。
媒体设计电脑教学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针对一般同学的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南朝时期,刘勰写了本书叫《文心雕龙》,20世纪有个叫王力的人太喜爱这本书了,他为自己的书斋起名为"龙虫并雕斋',这个人就是我国有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
1987年香港出版的《王力先生纪念文集》的"前言'中,尊王力为"用世纪来计算时间'的文化名人。
这个称号形象地显示了王力先生毕生从事学术讨论的成就和他科学的治学精神所凝聚起来的生命之光。
他从事了逾半个世纪的汉语讨论,讨论几十个世纪的汉语,而由他融会中西、贯穿古今开创的汉语现代讨论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他培育的后人的讨论成果,将持续和保留到以后无尽的世纪。
我们今日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语言和文学》。
二、解题怎样运用语言来描写事物,是文学的重大课题。
高尔基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讨论语言,由于语言是一切著作,特殊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
人类社会一天也离不开语言,文学作品也是一刻也少不了语言。
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同样,没有语言,也决不会有文学作品。
王力先生就是抓住语言进行了一生的讨论。
他于1962年发表的《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略论语言形式美》两篇论文,就是对语言讨论的重要成果。
高中语文:《语言与文学》今天我讲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分为四个问题来讲: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二、词汇与文学;三、语音与文学;四、语法与文学。
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
最好的文学作品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写成的。
语言修养是文学家的起码条件。
我们要学好现代汉语。
现代文学作品都是用现代汉语写成的。
文字不通顺,就写不出好的小说、剧本、诗歌、散文来。
不知道有多少青年文艺工作者,只因文字不通顺,他们的作品被扔进文艺杂志编辑部的字纸篓里。
我们要学习人民的语言。
工人的语言,农民的语言,小市民的语言,我们都要学。
学生腔是用不上的。
我们说文学家要深入生活。
我认为,学习人民的语言也是深入生活的一方面。
惟有用人民的语言描写人民的生活,才能使作品有生活气息。
赵树理熟悉农民的语言,老舍熟悉小市民的语言,所以他们描写的农民、小市民才那样生动、传神。
我们要学好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有许多修辞手段,我们今天还用得上。
其次,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史,更不能不学好古代汉语。
否则,我们连古文、古诗都看不懂,怎能研究文学史呢?二、词汇与文学这里讲的主要是形象思维的问题。
形象思维是文学问题,也是语言问题。
形象思维是用具体形象来构思,表现为语言则是多用具体名词,少用抽象名词。
《诗经》的比兴,是形象思维的实践。
后来“兴”发展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托情于景。
抒情诗如果没有形象,就是最坏的抒情诗。
诗的意境,也靠具体形象来表现。
杜甫《秋兴》诗:“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就是以丛菊和孤舟这两个景物寄托他的思乡之情。
假如他简单地说:“离家两年多了,我很想家”一类的话,就味同嚼蜡了。
甚至讲哲理的诗也离不开形象思维。
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里有池塘,有镜子(鉴),有天光,有云影,有源头活水,而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每天看书都领会到许多新的道理,好像有源头活水的清池,照得心里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