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画蹦蹦床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蹦蹦床律动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蹦蹦床律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蹦蹦床。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幼儿园室内或室外空间。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幼儿解释蹦蹦床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 引导幼儿围坐在蹦蹦床旁边,观察并讨论蹦蹦床的特点和功能。
3. 激发幼儿对蹦蹦床的兴趣,提出如何在蹦蹦床上进行律动活动的问题。
律动活动:1. 播放活泼的音乐,引导幼儿一起上蹦蹦床。
2. 教师示范一些基本的蹦蹦动作,如跳跃、弹跳、转圈等,并让幼儿模仿。
3. 引导幼儿在蹦蹦床上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如双手挥动、踢腿、摆臂等。
4. 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尝试更复杂的动作,如单脚跳、双脚交叉跳等。
5.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跳跃,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6.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轮流在蹦蹦床上表演一段律动动作,其他组员进行观察和评价。
活动总结:1. 引导幼儿围坐在蹦蹦床旁边,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幼儿总结蹦蹦床律动活动对身体的好处,如锻炼肌肉、提高平衡能力等。
3. 鼓励幼儿互相表扬和鼓励,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延伸:1. 在其他课程中引入蹦蹦床律动元素,如语言游戏、数学游戏等。
2. 鼓励幼儿在家中或户外继续进行蹦蹦床律动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和娱乐。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蹦蹦床上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 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对蹦蹦床律动活动的理解和喜好程度。
教学反思:1. 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教案的有效性和可改进之处。
2.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1. 确保蹦蹦床的安全性,定期检查设备的稳固性和使用寿命。
2.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碰撞和摔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一、活动目标:1. 了解蹦蹦床的基本特点和玩法,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 通过参与蹦蹦床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4.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蹦蹦床一个,可折叠的椅子四把。
2. 音乐播放设备,准备适合幼儿活动的音乐。
3. 纸张若干,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4. 计时器一个。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b. 邀请幼儿上蹦蹦床进行自由跳跃,熟悉蹦蹦床的弹性和玩法。
2. 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a. 教师示范如何在蹦蹦床上进行简单的跳跃、翻滚等动作,并指导幼儿模仿。
b. 设置障碍物,引导幼儿通过蹦蹦床完成穿越障碍的任务。
c. 开展“蹦蹦床接力”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创意活动(10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在蹦蹦床上创造自己的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
b. 邀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蹦蹦床上的感受和看到的景象。
4. 放松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四、活动总结: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在蹦蹦床上的感受。
2. 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3. 针对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五、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蹦蹦床的兴趣较高,参与度较好。
2. 在基本技能训练环节,幼儿通过完成任务,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 在创意活动环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了有趣的舞蹈动作。
4. 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与同伴合作,完成了接力任务。
5. 下次活动可以尝试增加难度,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提高幼儿的挑战意识。
6. 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蹦蹦床游戏活动教案大班教案标题:蹦蹦床游戏活动教案(大班)教案概述:这个教案旨在为大班幼儿设计一堂有趣且富有互动的蹦蹦床游戏活动课程。
通过该活动,幼儿将能够培养协作精神、增强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提高幼儿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蹦蹦床游戏的基本规则以及注意事项。
2.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大肌肉动作。
3.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身体意识。
教学准备:1. 蹦蹦床(确保安全可靠,表面没有尖锐物体)。
2. 手持喇叭或其他音响设备。
3. 室内或室外的开阔场地。
4. 蹦蹦床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向幼儿们介绍蹦蹦床游戏活动,并解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蹦蹦床的了解和体验。
活动开展(25分钟):1. 介绍蹦蹦床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并重申游戏中的安全性。
2. 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先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跃、转身和伸展等。
3. 引导幼儿轮流上蹦蹦床,跳跃的同时进行各种动作,如高抬腿、翻滚、弹跳等,鼓励他们展示自己最酷的动作。
4. 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游戏,如跳跃过“河流”、追逐互相之间的彩球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5. 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在游戏中彼此激励和支持。
活动总结(5分钟):1. 让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最喜欢的动作或游戏。
2. 总结活动中的学习和收获,引导幼儿讨论他们通过这个活动学到了什么。
3. 表扬幼儿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努力,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参与。
教案延伸活动:1. 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尝试蹦蹦床游戏,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他们的经历和动作。
2. 安排定期的蹦蹦床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此教案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有趣和互动的蹦蹦床游戏体验。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规模,确保安全和参与度。
欢乐蹦床美术教案小班下学期教案标题:欢乐蹦床美术教案(小班下学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蹦床的兴趣和热爱,并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蹦床的乐趣。
2. 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蹦床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学内容:1. 蹦床的基本知识介绍:蹦床的起源、种类、用途等。
2. 观察蹦床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学习捕捉运动的姿势和动态。
3.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4.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明暗等。
5. 创作欢乐蹦床主题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拼贴等形式。
教学步骤:第一课:蹦床的基本知识介绍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蹦床,并简要介绍其起源和用途。
2. 引导学生观察蹦床的形状、颜色和材质,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对蹦床的感受和想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蹦床的认识和想法。
第二课:观察蹦床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1. 展示蹦床运动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动作和表情。
2. 让学生模仿蹦床运动员的姿势,进行简单的身体表达活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达蹦床运动的动作和乐趣。
第三课:学习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1. 介绍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特点和效果。
第四课:学习绘画基本技巧1. 引导学生学习线条的运用,如直线、曲线、粗细等。
2. 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的运用,如明暗对比、色彩搭配等。
3.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如绘制蹦床的形状和颜色。
第五课:创作欢乐蹦床主题的艺术作品1.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蹦床主题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并确定他们的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表现形式。
3. 指导学生运用之前学习的绘画技巧和工具,完成他们的艺术作品。
《磞磞床真好玩》活动目标1、能分辩冬季裤子与前后面,学习自己穿裤子。
2、学会自己有序地、整齐地穿着裤子。
3、体会到自己穿裤子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1、重点:分清不同款式裤子的前后面,用正确的方法穿裤子。
2、难点:男孩的裤前拉链的使用(易将里面内裤卡在拉链上),以及能整齐地穿上裤。
活动准备长约6米、宽约3米的大块长方形绸布,音乐。
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动物模仿动作2、游戏:《袋鼠妈妈》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四队,每一队排头的幼儿系上大口袋当袋鼠妈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走过平衡木,跳到呼拉圈里,再跳回来把口袋交给下一名幼儿;规则:当袋鼠妈妈必须要跳着完成游戏;没跳的幼儿要重新开始。
3、分散活动:提供大口袋,指导幼儿带着大口袋模仿袋鼠妈妈的动作,扮演角色进行袋鼠妈妈跳跳跳的游戏。
活动反思这是小班上学期的体育游戏。
小班上学期幼儿的情感上处于个体向集体的过渡期,交往意识较弱,同伴之间的关系不稳定。
(来源屈老师教案)双脚并拢行进跳是本园小班本学期幼儿体能测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经常会出现双脚分开,双绞先后落地不正确的跳,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设计游戏化的故事情景,让幼儿以小动物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意识。
跳的动作选择小兔子,呼啦圈作为道具贯穿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的角色中,进行动作的练习。
游戏简单、有趣,适宜小班幼儿掌握。
教师在活动中以兔妈妈的角色扮演,带领幼儿参与到活动中,融入幼儿当中,成为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不同的音乐背景的衬托下,时而有趣、生动,时而紧张、惊险,时而又快乐、轻松,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幼儿有节奏的进行动作的练习。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体现体育教育活动学科本身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感知了体育和情感的共进,达到了设计本次活动的初衷。
活动准备课件;餐巾纸、手帕等。
活动过程1稳定幼儿情绪,做手指操。
2出示各种查体仪器,了解用途,让幼儿初步体验。
蹦床新玩法儿童版教案大班教案标题:蹦床新玩法儿童版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蹦床运动,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准备:1. 蹦床设备。
2. 安全垫。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蹦床运动的技巧和动作。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们介绍蹦床运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一些蹦床运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了解蹦床的基本技巧和动作。
活动一:热身运动1. 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摇摆手臂、踮脚尖、跳跃等,以准备身体进行蹦床运动。
活动二:基本技巧练习1. 分组让学生们轮流进行蹦床的基本技巧练习,如单脚跳、双脚跳、转体跳等。
2.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技巧,鼓励他们互相观察、学习和分享。
活动三:合作游戏1.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游戏。
例如,一个学生蹦床跳跃时,其他队友在旁边拍手或喊口号来增加气氛。
2. 鼓励学生们相互合作、协调动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四:自由创作1.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展示他们的个人风格和创造力。
2. 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动作和技巧,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安全保护。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蹦床运动对身体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和探索蹦床运动。
扩展活动:1. 邀请专业的蹦床教练来学校进行示范和指导。
2. 组织蹦床比赛或表演,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学到的技巧和动作。
注意事项:1. 确保蹦床设备和安全垫的安全性能。
2. 严格遵守蹦床运动的安全规则,确保学生们的安全。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时间安排。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快乐的蹦蹦床》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理解《快乐的蹦蹦床》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2.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教材及教具1.教材:《快乐的蹦蹦床》故事书。
2.教具:绘画纸、颜料、彩色纸片、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让孩子们自由谈论自己对蹦蹦床的认知和感受,在引导的过程中渐渐引出故事的主题。
步骤二:故事朗读1.教师先朗读《快乐的蹦蹦床》故事,重点朗读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主要内容。
2.由孩子们轮流朗读故事,加强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了解和记忆。
步骤三:情景再现1.请一个孩子扮演故事中的小女孩,其他孩子轮流扮演蹦蹦床、老爷爷等角色,通过游戏再现故事情节。
2.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加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并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步骤四:情感倾诉1.让孩子们自由发表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孩子们形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小集体,协助孩子们分析和调适情感,让孩子们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步骤五:手工制作1.让孩子们利用绘画纸、颜料、彩色纸片、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与故事相关的手工制品。
2.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鼓励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通过游戏和情景再现,检验孩子对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
2.通过情感倾诉和手工制作,评价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发展情况。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且通过手工制作增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也应该随时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美术教案
—画蹦蹦床
活动目标:
1.学会简单的绘画蹦蹦床。
2.学习和掌握画长直线,锻炼幼儿小手肌肉对笔的控制能力。
3.让幼儿感受绘画带来的快乐,真心的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1.绘画本每人一个。
2.水彩笔或者油画棒至少每组一套。
3.蹦蹦床的图片。
重点难点:
在画蹦蹦床的网的时候,幼儿画的不标准。
活动过程:这堂课主要以讲述法、演示法、观察法、以及谈话法进行。
1.由图片导出: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小礼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
“看!这是什么?”
2.用提问的方式引出绘画课的内容,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恩!对了,是画的蹦蹦床。
小朋友们有玩过蹦蹦床吗?”
“那我请玩过蹦蹦床的小朋友,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他玩蹦蹦是都是怎样的。
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一说?”
“你玩的蹦蹦床是什么样的?跟老师刚才画的一样吗?”
3.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蹦蹦床的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幅图片上的蹦蹦床是什么样的啊?”
“它能让小朋友在上面蹦起来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注意小朋友在跳跃时蹦蹦床的变化)
4.引导幼儿画蹦蹦床:
“那小朋友们想要一个这样的蹦蹦床吗?”
“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画蹦蹦床,然后我们一起来画蹦蹦床好不好?”
5.老师讲解画蹦蹦床的方法:
老师在黑板上画蹦蹦床,同时向幼儿讲解:“蹦蹦床的长方形的,中间有很多一条一条的横着的线,和很多一条一条的竖着的线,他们在长方形的里面合成了一张网。
”
“看,老师的蹦蹦床画好了。
小朋友们来跟着老师一起画!”
老师再领着幼儿多画几遍。
之后老师便让幼儿自己再在纸上画,老师巡回指导。
6.综合指导幼儿的绘画:
“小朋友们都画好,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的呢?”
“恩,来,你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一副怎样的蹦蹦床?”
“看,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朋友画的蹦蹦床,他们也想让老师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分析小朋友的画,注意要予以表扬、鼓励。
7.课堂结束:
“好了!小朋友们今天都画得很好,进步都很大,老师在你们画本上又加了一个笑脸。
你要把今天自己画的画收好,回家拿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看了一定会表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