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肺炎型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李萍;许玲华;刘立【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01(014)006【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咳嗽占93.33%(14/15),咳痰占80%(12/15),咯血占53.33%(8/15),胸痛占46.67%(7/15),发热占26.67%(4/15).X 线胸片:两肺下叶片絮状浸润33.33%(5/15),右肺中叶左肺下叶20%(3/15),左肺舌叶右肺下叶20%(3/15),右肺下叶13.33%(2/15),左肺下叶6.67%(1/15),右肺上叶6.67%(1/15).斑片状密度不均匀阴影60%(9/15),肺叶肺段实变并有支气管充气征40%(6/15).CT:斑片状阴影33.33%(5/15),斑片状阴影中有小结节密集26.67%(4/15),肺叶肺段实变中充气支气管管壁增厚20%(3/15),支气管管壁有附壁结节13.33%(2/15),近端支气管狭窄6.67%(1/15).病理分型:腺癌53.33%(8/15),支气管肺泡癌40%(6/15),鳞癌6.67%(1/15).结论高分辨率CT对肺炎型肺癌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长期治疗不吸收的肺炎应行肺活检以排除肺癌.【总页数】2页(P438-439)【作者】李萍;许玲华;刘立【作者单位】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徐州,221009;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徐州,221009;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徐州,221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R730.44【相关文献】1.肺炎型肺癌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J], 邱其良;刘辉如;刘奕仕2.肺炎型肺癌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J], 张淑荣3.肺炎型肺癌影像学表现 [J], 李清瑶;单爱萍4.肺炎型肺癌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J], 陆大军;袁为标;马超;李海峰5.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J], 蓝海龙;柏妞;朱林;肖叶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炎、症结核、肿瘤在CT及胸片上的区别在医学影像学中,肺部疾病常采用胸部CT和胸片检查。
其中,肺炎、症结核和肿瘤是比较常见的疾病。
本文将对于这三种疾病在CT及胸片上的区别进行简单介绍。
肺炎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部感染。
在CT上,肺炎表现为肺部密实影,且一般为多发性病灶。
在胸片上,肺炎表现为肺部浸润影,且密度较肺实质高,边缘模糊。
此外,肺炎病灶常常会呈现斑点状或片状病灶,也可出现大片实变。
在肺炎的早期,胸片上可能只有轻微的肺部纹理模糊和减少,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肺部炎症明显增多,密实度增加,甚至可能形成空洞。
症结核症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在CT上,症结核表现为肺部多发结节、局限性病灶和钙化灶,以及肺纹理增加和纤维化改变。
在胸片上,症结核的表现可能比较类似于肺炎,但是病灶较小,边缘清晰。
在症结核早期,胸片上病灶通常为斑片状浸润及肺纹理增加,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肺部结节和钙化部分会增加,甚至可能形成肺门多发性或广泛性肺纤维化。
肿瘤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在CT 上,肺癌表现为肺部实性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并可伴有胸膜肥厚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在胸片上,虽然肺癌灶密度较肺实质高,但是由于其生长缓慢,在早期可能难以被发现。
一般而言,胸片上肿瘤灶边缘比较模糊,但也有一些肿瘤会呈现为较清晰的肿块。
对于一些比较明显的肿瘤,其存在可以导致肺部产生阴影,甚至会压迫肺叶或支气管。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CT和胸片上,肺炎、症结核和肿瘤有着不同的表现。
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部密实影,而症结核表现为结节、局限性病灶和钙化灶,并可伴随肺部纹理增加和纤维化改变。
肺癌一般呈现为边缘不规则的实物或肿块。
通过对比这三种疾病在影像学上的不同表现,医生可以对病情加以判断,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听从专业医师的建议。
肺炎型肺癌的名词解释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在肺癌的各种亚型中,肺炎型肺癌是一种较为特殊且罕见的亚型。
本文将对肺炎型肺癌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1. 肺炎型肺癌的定义与背景肺炎型肺癌,是指肺部出现类似肺炎表现的一种肺癌亚型。
这种亚型的肺癌具有独特的影像学表现,使其易被误诊为肺炎而延误治疗。
在过去,肺炎型肺癌的认识和了解相对较少,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其研究逐渐加深。
2. 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特征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特征与传统肺癌亚型有所不同。
病人常出现干咳、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与肺炎非常接近。
此外,病人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咯血或胸痛等症状,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肺炎型肺癌的诊断方法尽管肺炎型肺癌与肺炎的表现相似,但通过一些特定的诊断手段可以辅助鉴别。
例如,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胸部CT检查,可以观察到肺部深部结节或肿块,肺炎表现与炎性病灶有所不同。
此外,肺炎型肺癌也可通过痰液细胞学、肺活检、胸腔镜检查等方法进行确诊。
4. 肺炎型肺癌的治疗措施针对肺炎型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整体状况以及肿瘤的发展程度。
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手术切除可能是首选治疗方式。
然而,由于肺炎型肺癌在临床诊断上较为困难,手术治疗可能较晚实施,从而降低了治愈率。
对于晚期或身体状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放化疗则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肺炎型肺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也备受关注。
例如,中草药融合于西药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此外,一些肺炎型肺癌的患者也会尝试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以改善症状和增强免疫力。
5. 预防与健康提醒肺炎型肺癌的发生与一些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高污染环境下的居住、有害气体暴露等。
因此,为了预防肺炎型肺癌的发生,需要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暴露。
对于已经确诊为肺炎型肺癌的患者,积极治疗和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调整身体机能。
肺癌与肺炎在肺CT和增强C特征性表现肺癌根据解剖位置不同,可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现主要讲一讲周围型肺癌的一般表现:肺平扫CT特征性表现1.分叶征:肿瘤边缘较为明显的凹凸不平的多个弧形表现,以分叶部分的弧度为标准,主要用纵隔窗观察。
CT图像上周围性肺癌边缘呈分叶状,甚至形成较深的脐样切迹。
此征虽然不是肺癌的绝对特异性表现,但边缘呈分叶状的良性肺结节仅占少数。
此种征象系肿瘤在各个方向上生长速度不均或受支气管、血管阻挡所致。
2.毛刺:肿块边缘不同程度棘状或毛刺状凸起,仅见于肿块和肺实质交界面。
宜用肺窗观察。
粗毛刺:一般较长,粗细不均,数目较少,可有扭曲。
病理上除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外,多可见到癌组织沿支气管、血管或小叶间的浸润生长。
细毛刺:数目较多,短而直,围绕肿瘤呈放射状排列。
近端略粗浓而清晰,远侧逐渐变细并模糊以至消失。
3.棘状突起:介于分叶和毛刺中间的一种较粗大而钝的杵状结构,显示于纵隔窗。
表现为自肿瘤边缘向肺野内伸出的尖角状软组织密度阴影。
数目不一,密集排列者可呈锯齿状外观,变换成肺窗可见由棘状突起向外延伸为毛刺,可见此棘状突起即为毛刺的根基部,系肺泡间隔与肿瘤表面重叠构成,其意义与毛刺相同。
4.胸膜凹陷征: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成三角形影像,发生率约50%,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形成条件:瘤体方向的纤维化收缩,胸膜无增厚粘连,瘤体内纤维化是根本动力,瘤体与壁层胸膜的距离是影响因素。
4.空泡征:结节内小灶透光区,直径小于5 mm,多见于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CT 检查发生率约 24%-48%。
空泡形成的病理基础:未被肿瘤组织占据的肺组织,未闭合细支气管,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腔隙,未闭或溶解、破坏、扩大的肺泡腔。
5.细支气管充气征:细条状、直径约 1 mm 的空气密度影,发生率约 33.3% 左右,病理基础:扩张的细支气管。
7.钙化:发生率约 6% -7%。
表现为细砂粒状、小结节状,偶有大块,分布弥漫或偏于一侧。
肺炎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赵建;童伦兵;方永昆;张巍;马万辉;张毅【摘要】目的分析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并探讨需要与肺炎型肺癌鉴别的相关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皮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手术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结果 17例肺炎型肺癌中腺癌14例,腺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CT表现包括磨玻璃密度13例,小结节影15例,实变影17例,支气管充气征16例,枯枝征14例,血管造影征12例,胸膜牵拉增厚或叶间裂膨隆16例,空泡征13例,蜂窝征5例,铺路石征9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大13例,骨质破坏4例,胸腔积液11例.12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7例呈明显强化(CT值增加大于30 Hu),5例呈轻度强化.结论当CT表现有磨玻璃征、多发结节、枯枝征、空泡及蜂窝征、铺路石征、临近纵隔胸膜增厚,增强后实变区较明显强化和轻度强化并见血管造影征,呈外周分布,结合临床有刺激性咳嗽、咳大量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以及肿瘤标志物升高时,高度提示肺炎型肺癌.%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pneumonia-type carcinoma of the lung(PTCL) and to discuss related diseases that need to be identified together withPTCL.Methods CT manifestations of 17 patients with PTCL confirmed by percutaneous biopsy,fiberoptic bronchoscopy and sputum exfoliated cytology examination and surge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mong the 17 cases of PTCL,there were 14 cases of adenocarcinoma,2 cases of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and 1 case of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CT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ground-glass density(13 cases),small nodular shadows(15 cases),consolidation shadows(17 cases),air bronchogram (16 cases),dead branch signs(14 cases),angiogram signs(12cases),pleural thickening(16 cases),cavitation(13 cases),honeycomb signs(5 cases),crazy paving signs(9cases),lymphadenectasis in the mediastinum and/or hilus pulmonis (13 cases),bone destruction(4 cases),and hydrothorax(11 cases).Among the 12 cases who had undergone CT enhancement scan,7 cases were obviously enhanced and 5 cases were slightly enhanced.Conclusions PTCL is likely when CT manifestations include ground glass density signs,multiple nodules,dead branch signs,cavitation and honeycomb signs,crazy paving,pleura thickening near the mediastinal pleura,or when the consolidation areas of the lung are obviously or slightly enhanced after CT enhancement scan and there are angiography signs or peripheral distribution,or when the above symptoms are accompanied by irritating cough,white mucus,blood in phlegm,and an increase of tumor markers.【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7(028)012【总页数】4页(P1236-1239)【关键词】肺炎型肺癌;肺部占位;肺癌;CT;磨玻璃密度【作者】赵建;童伦兵;方永昆;张巍;马万辉;张毅【作者单位】614000 乐山,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放射科;614000 乐山,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放射科;614000 乐山,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放射科;614000 乐山,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放射科;614000 乐山,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放射科;614000 乐山,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R814.42肺炎型肺癌(pneumonia type carcinoma of lung,PT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胸闷气短等,影像学表现(X线片、CT)为斑片状、大片状模糊影。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概述肺部疾病是指影响肺部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肺癌、肺炎、肺纤维化等。
准确评估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于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一、肺癌1. 影像学表现在胸片上,早期肺癌可能呈现为小结节或斑点样阴影。
随着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肿块逐渐增大,并可见边界模糊、毛刺或分叶。
进一步检查CT扫描可以明确其大小、位置和其他特征。
高度恶性的肿块可能呈现为不规则形态、锯齿边缘,并可发生空洞或胸膜侵蚀。
2. 鉴别诊断方法(1)组织活检:通过经皮穿刺活检或内镜下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确诊肺癌。
(2)术前淋巴结评估:通过淋巴结活检和PET-CT扫描评估肺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二、肺炎1. 影像学表现最常见的细菌性肺炎表现为局部实变影或斑片状渗透影。
多呈现为边界清晰、密度增高的灶,可伴有支气管扩张和肺门淋巴结增大。
病毒性肺炎多呈网状或斑点样分布。
真菌感染常呈现为圆形阴影,并可发生空洞。
2. 鉴别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发热等以及血液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来判断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真菌感染。
(2)抗生素敏感试验:通过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敏感试验来确定抗生素治疗方案。
三、肺纤维化1. 影像学表现在胸片上,早期肺纤维化可能只表现为少量线状阴影或条索状模糊阴影。
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可出现广泛地增多、加粗的肺间质纹理。
在CT扫描上,可见明显的线样条带状改变和蜂窝样结构。
2. 鉴别诊断方法(1)肺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等指标来评估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2)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显示更加详细的肺间质纹理改变及其分布情况,有助于确定诊断。
四、肺栓塞1. 影像学表现常见的肺栓塞表现为梗死灶周围楔形实变或圆形投影区域密度增高。
梗死灶可呈网格状分布,伴有胸腔积液或胸膜反应。
2. 鉴别诊断方法(1)血流动态显像: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对肺部进行显像,以确定异常血流区域。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方法:纳入
27例肺炎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27
例入组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局灶性分布常见,分布范围位于不同肺段,病变基本无跨肺段现象。
影像学表现为可分不同的类型,包括肺组织纤维化和边缘模糊的云絮块状影,以及不同征象
混合影等。
结论:肺炎型肺癌经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相对局限于肺段,并存在一定的特征,
包括空泡、肿块等改变,可与肺炎进行区分。
【关键词】肺炎型肺癌;影像学;诊断
引言:
肺炎型肺癌属于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症状,缺乏特
异性特征,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影响到临床治疗[1]。
为此,本文对肺炎型肺癌的临床
影像学表现情况进行研究,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27例肺炎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均为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
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6 ~ 71岁,平均年龄(45.12±12.25 )岁。
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等症状。
1.2方法
入组患者均接受胸部正侧位片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采用平扫加增强方式完成检查。
X线检查使用美国GE 公司DR机进行检查,CT检查使用16排螺旋CT机。
检查结束之
后,由3名资深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负责进行读片,分析不同患者的影像表现情况,得出最终
的影像学特点。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与范围,并对不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病变部位及范围
27例入组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局灶性分布常见,分布范围位于不同肺段,病变基本无跨
肺段现象。
2.2影像学表现
经胸部平片检查,可观察到患者某一肺野存在片状或大片状边缘模糊的的均匀高密度
影,其内可观察到存在空气支气管征。
一些患者病灶边缘可观察到钙化影,并呈斑点状。
经
CT检查,可观察到存在局限性高密度影,主要局限于肺段。
病灶内可观察到空气支气管征。
本次研究中,18例患者经检查病变肺段存在片状高密度影,其中1例存在支气管充气征,
7例合并有结节影。
2.3影像表现分型
对27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包括肺组织纤维化和边缘模
糊的云絮块状影,以及不同征象混合影等。
27例肺炎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主要包括6
种类型,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7例患者影像表现分型情况
分型表现例
单纯磨玻璃影肺段实变影存在大片边缘模糊的状云絮状密度增高影,在肺段局限性分布,
内可观察到血管或支气管存在高密度影,且边缘模糊;
出现肺段片状高密度影,体积存在轻度缩小;
8
3
磨玻璃肿块影伴结节肺组织纤维化
肺段片状高密度模糊影存在云絮状密度增高影,并合并结节;
肺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
肺段存在片状高密度模糊影,并合并有蜂窝状影与空泡等;
7
6
4
肺炎型肺癌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肺炎型肺癌的早、中期,肿瘤组织虽然存在浸润现象,但仅仅局限在气道内,未对段支气管、肺泡表面或支气管壁等结构产生侵袭[1]。
为此,在进行早期诊断的时候,经影像学检查,大多可观察到存在局部斑片状、片状高密度模糊影等现象。
上述影像学检查结果与肺部炎症十分接近。
经影像学检查大多表现为炎性病灶,极易诊断为肺炎和结核等,导致误诊的出现。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肺炎型肺癌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相应的影像学特点与肺炎十分接近。
但是,肺炎型肺癌依然存在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部位以局灶性分布常见,分布范围位于不同肺段,病变基本无跨肺段现象。
且影像学表现为可分不同的类型,包括肺组织纤维化和边缘模糊的云絮块状影,以及不同征象混合影等。
在本次研究中,7例患者因病程较长,并存在特征性改变,经CT检查之后,考虑可能为肺炎型肺癌。
而其余20例患者均检查经诊断为肺炎或结核,最终在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炎型肺癌。
由此可见,肺炎型肺癌极易出现误诊现象。
在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要注意与常规肺炎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那些经抗炎、抗结核治疗等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患者,要提高对肺炎型肺癌的怀疑程度,并积极的实施进一步检查,以减少误诊的出现。
综上所述,肺炎型肺癌经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相对局限于肺段,并存在一定的特征,包括空泡、肿块等改变,可与肺炎进行区分。
对于病程较长且疑诊为肺炎对患者,可及时实施胸片或CT 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实施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曾琼,王志明.MSCT对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5,(3):429-431.
[2] 孟庆成,张风光,魏晓燕等.不同年龄段肺炎型肺癌患者的高分辨率CT表现及病理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9):706-70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