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第十二讲
- 格式:ppt
- 大小:6.22 MB
- 文档页数:77
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一)教学活动的内涵(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第一职能)广义上讲,凡是涉及知识传递和经验获得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活动;狭义上讲,教学活动特指发生在学校教育领域之内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围绕共同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展开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理解教学活动,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过程:①师生间的教学交往主要指向于学生的发展;②师生交往媒介是以教材为主所承载的知识,师生交往的内容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而进行;③师生间的交往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经过严密的组织和设计,服务于共同的目的;“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教学活动是由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换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不断拓展。
课程资源是富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教学活动从文本走向师生的体验,消除误解、统一认识,达到视域融合的目标;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的策划。
教学活动的预设应课程目标、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
但是教学活动又是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的,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教学活动也是生成的、开放的。
而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必须考虑预设性提供的基本路向。
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与教师的预设过程一致;二是与教师的预设过程不一致,但是正确的;三是与教师的预设过程不一致,且不正确;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
没有预设的教学活动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教学活动必定是僵化而低效的。
因此,有效的教学活动既要精心预设,又不能完全拘泥于预设。
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科学讲求精确和遵循客观的逻辑。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基本原理篇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三、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第二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科学研究篇第九讲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一、高校科研的地位与作用二、我国高校科研现状与发展三、高校科研的类型四、高校科研的原则第十讲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一、高校科研的步骤与方法二、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三、高校科研中的学术失范社会服务篇第十一讲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概述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三、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第十二讲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一、高校教师对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二、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
教学活动篇第四讲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一、高等学校的教师二、高等学校的学生三、高校中的师生关系第五讲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一、教学内容概述二、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三、高校课程的组织四、高校课程的改革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二、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三、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四、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第七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二、教学评价的原则与类型三、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四、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第八讲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一、备课、说课的艺术二、上课的艺术三、听课评课的艺术基本原理篇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内涵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内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
2、我们通常所称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
3、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与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