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第7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 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636.28 KB
- 文档页数:4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备课人新授课上课时间课题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知道眼睛的光学原理;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3.了解显微镜、望远镜;能力方面知道照相机、投影仪的原理和使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爱护眼睛,科学用眼的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知道怎样矫正和保护视力;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构造和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备注【前置学习】1.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眼球中的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后部的相当于光屏。
2.近视眼就是看不清处的物体,可佩戴镜矫正,远视眼是看不清处的物体,可佩戴镜矫正。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光线经镜头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
4.显微镜、望远镜都是由一个镜和一个镜组成,它们都是镜。
【研讨分享】一、小组交流1.研究近视眼和远视眼A.调查本班同学近视眼情况,并让近视眼的同学介绍因近视带来的不便。
B.讨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要如何才能矫正?如图2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
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2. 小组讨论,阅读课文活动3和活动4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A.照相机是哪些基本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B.用照相机拍照时,为什么被测物总要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显微镜和普通望远镜分别由什么组成?其作用如何?二、展示分享请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三、拓展提升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近视人群的急剧低龄化和扩大的趋势,令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倍感担忧.图6表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或近视眼折射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惊醒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第图;表示对近视眼进行矫正的是第图。
3.7眼睛与光学仪器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光现象”的7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具体内容涵盖:1. 眼睛的结构及其功能。
2.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3.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 眼睛的保护与视力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凸透镜,玻璃板,尺子,粉笔。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光屏、蜡烛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眼睛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美丽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眼睛和学习光学仪器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眼睛的结构,展示眼睛各部分的图示和功能简介。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实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实例,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让学生结合理论理解实践。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光学仪器,促进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6. 课堂练习:随堂发布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7. 眼睛保护教育:强调眼睛保护的重要性,教授基本的眼睛保护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展示眼睛的结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绘制眼睛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功能。
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学仪器。
3. 解释生活中至少两个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学生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方面的表现,针对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一线教师倾情奉献】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导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目标、难重点和教具学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我还将注重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我根据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的内容,为您精心设计的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7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眼睛的构造与视觉形成原理2.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 照相机和望远镜的原理及构造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能解释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掌握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这些光学仪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与视觉形成原理,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难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睛、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和望远镜。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猜测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
2. 知识讲解:(1) 介绍眼睛的构造,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 讲解视觉形成原理,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位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象,由视网膜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用模型眼睛直观展示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近视、远视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方法。
5. 光学仪器展示与实践:(1) 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实际操作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显微镜:讲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让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标本。
(3) 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实践拍摄照片。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眼睛和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了解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眼球模型、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 实践:让学生用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用PPT展示讨论结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眼睛和光学仪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查阅资料了解光学仪器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或者进行小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眼球模型的使用:我将准备一个眼球模型,这个模型将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构造。
在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眼球模型,并解释各个部分的作用。
这个模型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一线教师倾情奉献】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导学案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设计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并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手工技巧。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珍惜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难点: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如何让幼儿在手工制作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环保教育课件。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环保教育手册。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环保教育课件,引导幼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到资源浪费对环境的影响。
2. 手工制作(10分钟):发给每个孩子一份手工制作材料,指导他们完成指定的手工任务。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出独特的手工作品。
3. 作品展示(5分钟):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4. 环保教育手册学习(5分钟):让幼儿通过环保教育手册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难点: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如何让幼儿在手工制作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孩子们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活动结束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环保的重要性。
今后,我将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手工制作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第2课时)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眼睛的构造与功能:了解眼球的结构,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 眼睛的保护与保健:学习预防近视的方法,了解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眼睛的构造与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能够解释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与功能,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光学仪器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眼睛与光学仪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 眼球的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眼球各部位的折射,形成倒置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物体放大成像,便于观察。
3. 例题讲解:示例1:根据眼球的结构,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倒立看世界。
示例2: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如何调整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4. 随堂练习:练习1: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解释为什么我们在看远处的物体时,需要眯着眼。
练习2: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如何调整显微镜的镜头才能得到清晰的像?5. 眼睛的保护与保健:讲解预防近视的方法,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做眼保健操等。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4. 眼睛的保护与保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描述眼球的结构,并说明各部位的功能。
沪粤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7. 眼睛与光学仪器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我设计的这节课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眼睛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2. 学具:实验报告册、凸透镜、光屏、蜡烛。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2. 实验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3. 实验二: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根据实验一的结果,设计并完成一个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例;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报告,深入思考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 活动重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实验引入,让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和反思环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拓展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设计:我选择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的实验,因为这两个实验既能够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又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物理学的乐趣。
在实验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7眼睛与光学仪器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为他们提供一个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关于眼睛与光学仪器的,旨在帮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知道眼睛的构造和功能;2. 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3. 培养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难点:光学仪器的制作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放大镜、望远镜等;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孩子们对眼睛的思考,“哪个器官最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在孩子们回答后,我会展示眼球模型,引导他们观察眼球的形状和结构。
2. 探究眼睛的构造: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人拿着一张眼球图,观察并讨论眼球的各个部分,然后用彩色笔标出眼球的构造。
3. 了解光学仪器:我会向孩子们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并演示如何使用它们。
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并观察其中的图像。
4. 活动重难点:在制作放大镜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掌握镜头与物体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在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时的感受。
我还会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家长们参与进来,共同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次课程,我相信孩子们对眼睛和光学仪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关于眼睛与光学仪器的课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第7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学习目标】
1.观察人眼剖视图,了解眼睛成像,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2.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3.养成注意用眼卫生、自觉保护视力的习惯。
【学习重点】
眼睛和照相机
【学习难点】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自主学习】
知识点1.人眼是怎么样看物体的
1.人眼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2.来自物体的光线经在上成一个、的像,再通过
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3.近视眼是怎样成像的?应该如何矫正?。
4.远视眼是怎样成像的?应该如何矫正?。
5.眼镜的度数等于。
请你计算一个焦距是0.5 m的老花眼镜片(凸透镜)的度数。
知识点2.影像的保存
1.同学们都看过照相机,则:
①像比物体大还是比物体小?。
②像是倒立还是正立?。
③物距大还是像距大?。
由此可知:照相机的原理是。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胶片相当于,它主要由、、
和组成。
因此,拍照时被摄景物应在镜头的,调节的距离,使物体在胶片上成一个、的
像。
拍近景时镜头应往(选填“前伸”或“后缩”)。
知识点3.眼睛的好帮手
1.(1)显微镜主要由和组成,通过它们可形成物体的虚像。
(2)显微镜成像原理是被观测的物体在,经物镜折射后,在目镜的成,这一实像又经目镜成。
2.(1)望远镜主要也是由和组成的,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
像,看起来物体好像被移近了。
(2)望远镜成像原理是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折射后,成像,这个实像成在,再经目镜作用成像。
【典型例题】
1. 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
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
A.大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反馈检测】
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近视人群的急剧低龄化和扩大趋势,令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倍感担忧。
下图表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或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第_____图;表示对近视眼进行矫正做法的是第_______图。
2、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mm,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80mm(填“大于”或“小于”),所成的像为缩小、的像。
3、小宝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移近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像将变_______。
(选填“大”或“小”)
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学习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将你的收获和反思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