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变形杆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变形杆菌属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变形杆菌属是肠杆菌科成员,现有5个种,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黏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和豪氏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常见菌种,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为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和腹部术后切口感染,引起肺炎少见。
变形杆菌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广,水、泥土、阴沟及各种腐败的动、植物中最多,也存在于健康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它们是条件致病菌,在特殊情况下对人致病。
如食物中毒、尿路感染、夏季腹泻或其他混合感染。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我国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引起食物中毒的变形杆菌主要是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工作人员的手部及器械是常见的传播方式。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大小(0.4~0.6)μm×(1.0~3.0)μm,两端钝圆,形态呈明显的多形性,可为杆状、球杆状、球形、丝状等有明显多形性。
无荚膜,不形成芽孢。
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
有菌毛,可粘附于真菌等细胞表面。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在湿润的固体琼脂平板上常呈扩散生长,肉汤培养物均匀浑浊且有菌膜。
如接种于平板中心部位,培养24小时形成以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的波纹状菌苔,称为迁徙生长现象。
为本属细菌的特征。
此现象可被苯酚或胆盐等抑制。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现象。
三、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具有尿素酶,能迅速分解尿素,是本菌重要生化反应特征。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个别菌株发酵乳糖,多数能产生吲哚和H2S。
本属细菌的生化特征是:硫化氢阳性,苯丙氨酸脱氢酶阳性,脲酶阳性。
变形杆菌属种间鉴别注:S:敏感;R:耐药;V:不定四、细菌的防治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患者,病情较轻者,不经治疗可自行恢复。
患者的治疗一般不必用抗生素,仅需补液、解痉等对症处理。
重症患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氯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及时对症治疗。
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食用前彻底加热杀灭病原菌是预防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三个主要环节。
变形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变形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其基本形态呈现为长条状,类似杆状。
变形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鞭毛和细胞壁。
下面将详细介绍变形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变形杆菌的基本形态是长条状,这是由于细胞的形态特征所决定的。
细菌细胞呈现出杆状或长条状的形态,与其生长和分裂方式有关。
变形杆菌的细胞通常较长,呈现出杆状,但也有一些变形杆菌具有较短的细胞,呈现出类似球状的形态。
除了基本的杆状形态,变形杆菌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鞭毛。
鞭毛是一种细菌细胞表面的纤毛状结构,主要用于细菌的运动。
变形杆菌通常具有数根鞭毛,分布在细菌细胞的一端或两端。
鞭毛的摆动可以使细菌产生游动的能力,从而在液体环境中自由移动。
变形杆菌的细胞壁也是其特殊的结构之一。
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细胞外部的一层结构,具有保护细胞、保持细胞形态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功能。
变形杆菌的细胞壁由多种不同的化合物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肽聚糖和脂质。
肽聚糖是一种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物,它们通过脂质连接在一起形成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影响细菌的生长和分裂过程,因此对于变形杆菌来说,细胞壁的特殊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起来,变形杆菌的基本形态是长条状,具有杆状或类似球状的形态。
其特殊结构包括鞭毛和细胞壁。
鞭毛用于细菌的运动,而细胞壁则具有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
变形杆菌的这些特殊结构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对变形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类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行为。
变形杆菌分离鉴定标准(一)变形杆菌分离鉴定标准引言变形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其形状呈现为弯曲状或螺旋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
由于其特殊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变形杆菌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准确分离和鉴定变形杆菌,一套规范的实验方法和标准被广泛应用。
变形杆菌分离鉴定标准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样品采集:从目标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体、动物肠道等。
2.预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并提取变形杆菌。
–用适当的缓冲液将样品悬浮并混合均匀。
–利用离心等方法将悬浮液离心,以获得细菌沉淀。
–通过适当的水洗和稀释方法,去除干扰物质并浓缩变形杆菌。
3.培养: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选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Czapek培养基。
–调整pH值和温度,提供适宜的培养环境。
–培养时间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纯化:从培养液中筛选出单一的变形杆菌菌落。
–用不同浓度的培养基进行稀释,以筛选出单一菌落。
–利用传代培养的方法,使菌落变纯。
5.形态观察:观察和描述变形杆菌的形态特征。
–使用显微镜对菌落进行观察。
–描述变形杆菌的长度、形状、弯曲度等特征。
6.生理特征鉴定:通过多种生理特征判断菌株的身份。
–进行生化试验,如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蛋白质水解能力等。
–进行氧需求试验,如需氧菌或耐气菌。
–进行其它适合的鉴定试验。
7.分子鉴定: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提取变形杆菌的DNA。
–利用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
–进行测序和比对,鉴定菌株的身份。
结论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步骤。
遵循规范的实验方法和鉴定标准,可以准确鉴定变形杆菌并获取可靠的实验结果。
各个步骤的严格操作和结果的准确判断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变形杆菌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
变形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变形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其细胞形态呈细长的弯曲杆状,故得名。
下面将介绍变形杆菌的基本形态以及其特殊结构。
变形杆菌细胞形态呈细长的弯曲杆状,通常有一定的长度和直径。
根据菌体末端形态的不同,变形杆菌可分为两类:单极变形杆菌和双极变形杆菌。
1.单极变形杆菌:单极变形杆菌具有一个明显的细菌体和一个钳状的极毛,细菌体末端相对较钝。
其极毛推动菌体进行游动,同时还有定向感受性,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刺激,以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
2.双极变形杆菌:双极变形杆菌具有两个极毛,细菌体末端较尖。
其极毛可以相互协调运动,使细菌体呈螺旋状旋转,从而推动菌体进行游动。
特殊结构:除了基本形态外,变形杆菌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对于它们的生存与繁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类胞壁:变形杆菌具有一个类胞壁结构,即多层的脂质外膜和肽聚糖层。
这一结构能够保护菌体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同时也起到了与其它细菌的粘附作用,有助于形成菌群。
2.鞭毛:变形杆菌具有鞭毛结构,鞭毛位于细菌的极毛上。
鞭毛的摆动能够推动菌体游动,使其在液体中较远距离地传播。
鞭毛还在生物膜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黏附物质:变形杆菌菌体表面还有一些黏附物质,如聚糖和蛋白质。
这些黏附物质可以与环境中的其它物质结合,形成一个黏附层,有助于变形杆菌附着在特定的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4.附属细胞结构:总结:变形杆菌具有细长的弯曲杆状形态,可以根据极毛的数量分为单极变形杆菌和双极变形杆菌。
除了基本形态外,变形杆菌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类胞壁、鞭毛、黏附物质和附属细胞结构等。
这些结构赋予了变形杆菌适应不同环境并进行游动、附着和繁殖的能力。
第五节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 Proteus , Providencia , Morgannella )为一群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亦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变形杆菌属包括4个种: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又分为生物2群和生物3群)、奇异变形杆菌( P.mirabilis)、潘氏变形杆菌(P.penneri) 、产粘变形杆菌( P.myxofaciens )。
广泛存在于泥土、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物质中。
与人类致病有关是前3种,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能引起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还常引起伤口、呼吸道、新生儿脐带感染等,此外还能引起食物中毒,奇异变形杆菌是婴儿肠炎的病原菌之一。
潘氏变形杆菌是新近发现命名的,是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
生物学性状:G-杆菌,呈多形性,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呈迁徙生长现象(可被石碳酸或胆盐等抑制),产硫化氢、苯丙氨酸和脲酶均阳性,KIA 呈K(不发酵乳糖)/A++。
抗原构造;本属菌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用这些菌株替代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可作为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称外-斐反应。
普罗威登菌属包括5种:产碱普罗威登菌(P.alcalifaciens)、斯氏普罗威登菌(P.stuartii)、雷氏普罗威登菌(P.rettgeri)、拉氏普罗威登菌(P.rustigianii)和海氏普罗威登菌(P.heimbochae).与人类致病有关常见前3种,有碱化尿液的作用,促使尿结晶形成,与泌尿系统结石形成有关。
斯氏普罗威登菌和雷氏普罗威登菌可致泌尿道感染和其他肠外感染,并引起许多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种间鉴定见书P174表17-16摩根菌属只有摩根摩根菌一个种,可致泌尿道和伤口感染,并与腹泻有关。
种属间鉴别如下:总鉴定见表17-17(P176)第六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它包括7个种,与人类致病关系较大的有3种,即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
变形杆菌迁徙生长原因引言变形杆菌(Myxococcus xanth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具有明显的群体行为和迁徙生长特性。
通过紧密协作,变形杆菌能够形成大规模的团体,在土壤中迁移和寻找营养。
本文将探讨变形杆菌迁徙生长的原因,包括环境影响、化学信号和基因调控等方面。
环境影响变形杆菌的迁徙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环境因素:1. 土壤质地变形杆菌对土壤质地有一定的选择性,更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有机质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培养基,使得变形杆菌能够更好地生长和繁殖。
2. pH值pH值对变形杆菌的迁徙生长也有影响。
适宜的pH范围可以提供适宜的酶活性和代谢环境,促进细菌的生长。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变形杆菌的繁殖,对其迁徙生长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3. 温度温度是细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变形杆菌的细胞分裂和迁徙行为。
高温或低温都会限制细菌的生长和迁移能力。
化学信号变形杆菌的迁徙生长受到细菌之间的化学信号的调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信号和其作用:1. C信号分子C信号分子是变形杆菌中最早被发现的一种化学信号。
C信号分子的分泌具有时序性,能够协调细菌的运动和群体行为。
通过分泌C信号分子,变形杆菌能够实现有序的集体迁徙和生长。
2. CsgA蛋白CsgA蛋白是C信号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CsgA蛋白发生变异或缺失时,细菌的迁徙生长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CsgA蛋白通过与细菌表面的胶囊结合,促进变形杆菌的聚集和迁移。
3. 拉美氏体受体蛋白拉美氏体受体蛋白是变形杆菌中关键的接受化学信号的蛋白。
它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并转导信号进入细胞内部。
拉美氏体受体蛋白的活性调控了变形杆菌的迁徙和生长行为。
基因调控变形杆菌的迁徙生长通过基因调控实现。
以下是一些涉及迁徙生长的关键基因和其作用:1. pilA基因pilA基因编码毛发蛋白,是细菌表面的附着结构。
毛发蛋白的存在和表达水平会影响细菌的附着能力和迁移能力。
第三章常见病原菌第三节弧菌属第四节厌氧性细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第二节肠道杆菌第五节分枝杆菌属第六节其他病原性细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三、链球菌一、化脓性球菌概述二、葡萄球菌六、淋病奈瑟菌四、肺炎链球菌五、脑膜炎奈瑟菌1.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说出血浆凝固酶、抗O试验的临床意义;3.了解其他化脓性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病原性球菌因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称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见图1-3-1)。
图1-3-1 化脓性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菌体呈球形,平均直径1µm,典型排列呈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
2.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的有色菌落。
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可形成透明溶血环。
3.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的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4.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耐盐性强;对龙胆紫敏感;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但本菌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包括: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根据不同疾病,可采集脓汁、渗出液、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等。
根据镜下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作出初步诊断。
再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点、凝固酶试验等鉴定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四)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创伤应及时消毒处理。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三、链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或卵圆形,常呈链状排列。
2.营养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不同菌株表现不同的溶血现象,据此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原则1. 引言变形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动植物及人体等环境中。
它们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抗干扰能力,并且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原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变形杆菌的特性、传播途径、主要毒素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原则。
2. 变形杆菌的特性变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芽孢杆菌科。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形态:呈长短不一的直杆状;•芽孢:能够产生耐高温和化学处理的芽孢;•呼吸方式:非性厌氧;•生长条件:适应广泛的温度范围和pH值,能够在低温(5℃)下繁殖。
3. 传播途径变形杆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3.1 食物污染变形杆菌可以通过食物的不洁处理和保存而污染食物。
常见的污染源包括:•生肉和禽肉:未经彻底加热处理的生肉或禽肉可能携带变形杆菌;•米饭和面食:长时间保存或不当存储的米饭和面食易受到变形杆菌的污染;•奶制品:未经过高温灭菌处理的奶制品容易成为变形杆菌滋生的场所。
3.2 环境污染变形杆菌可以从环境中传播给食物,主要包括:•土壤:由于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种植、采集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将土壤中的细菌带入食物;•水源:受到污染的水源也可能是变形杆菌传播给食物的途径之一;•空气:变形杆菌能够以芽孢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因此空气也可能是食物污染的来源。
4. 主要毒素及其作用机制变形杆菌产生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主要毒素包括:4.1 肉毒杆菌肉毒杆菌(Botulinum toxin)是变形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主要通过食物中毒途径进入人体。
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肌肉无法收缩,引起瘫痪和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4.2 溶血素溶血素(Hemolysin)是变形杆菌产生的一种细胞毒素,主要通过破坏红细胞膜而引起细胞溶解。
肠杆菌科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随人与动物的粪便排出,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者腐物中,种类繁多。
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核酸杂交和序列分析进行分类,目前肠杆菌科有 44 个菌属。
与医学有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椽酸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耶尔森菌属等 10 个菌属,包括 25 个菌种。
其中大多数是肠道的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者细菌移位至肠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仅少数为病原菌,例如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及少数大肠埃希菌等。
1 .形态结构相似均为(0.3~1.0) ×(1~6)µm 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和菌毛,少数有荚膜。
2 .培养要求不高为需氧或者兼性厌氧菌,培养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光滑、湿润的中等大小菌落;有些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可浮现溶血环,在液体培养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3 .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常用来作菌属和菌种的鉴别。
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致病菌普通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多数能分解乳糖。
4 .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菌体( O )抗原、鞭毛( H )抗原和荚膜( K)抗原或者包膜抗原。
其他尚有菌毛抗原。
( 1 ) O 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 LPS )层,具有属、种特异性。
其特异性取决于 LPS 份子末端重复结构的多糖链的糖残基种类的罗列。
O 抗原耐热,100℃不被破坏。
从病人新分离菌株的菌落大多呈光滑( S)型,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移种保存日久后, LPS 失去外层 O 特异性侧链,此时菌落变成粗糙( R)型,称为 S-R 型变异。
R 型菌株的毒力显著低于 S 菌株。
( 2 )H 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
不耐热,60℃30 分钟即被破坏。
H 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罗列序列和空间结构。
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现象一、引言动力试验变形杆菌(retractile test rod bacteria)是一类常见于土壤和水体中的细菌,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在动力试验中,变形杆菌展示出了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本文将对动力试验变形杆菌的实验现象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根据实验过程进行分类和分析。
二、实验现象分类和分析2.1 实验现象分类根据变形杆菌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可以将实验现象分为以下几类:1.移动性变化2.形态变化3.生长速率变化2.2 移动性变化在动力试验中,变形杆菌的移动性会发生显著变化。
一般情况下,变形杆菌呈现出蠕动的方式进行移动。
然而,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它们的移动性能够发生显著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表现为速度的增加或减慢,甚至形成聚集体等。
2.3 形态变化动力试验中的变形杆菌在形态上也会发生变化。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形状的改变,包括长度的变化、体积的变化和触角的发育。
有时候,变形杆菌甚至会出现分裂现象,形成更多的个体。
2.4 生长速率变化动力试验中,变形杆菌的生长速率也会受到一些试验条件的影响。
一些条件可能促进其生长,加快其繁殖速度,而其他条件则可能抑制其生长或使其生长速度变慢。
三、实验过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过程:1.准备培养基和试验用菌种。
2.在培养皿中均匀涂抹一层培养基。
3.用接种环或接种棒,在培养皿的一边划一条细而直的线。
4.在线的一侧,接种变形杆菌。
在线的另一侧,不接种菌种作为对照组。
5.盖上培养皿盖,放置在恰当的环境条件下孵育。
6.观察和记录变形杆菌的运动、形态和生长状况。
7.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动力试验的实验过程和所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变形杆菌的移动性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有明显的变化。
速度的增加和减慢可能与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例如温度、pH值等。
2.变形杆菌在形态上的变化可以说明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第五节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Proteus species)广泛存在于水、土壤腐败的有机物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为条件致病菌,多为继发感染,如慢性中耳炎、创伤感染等,也可引起膀胱炎、婴儿腹泻、食物中毒等。
变形杆菌属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莫根变形杆菌、雷极变形杆菌和无恒变形杆菌。
其中以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与临床关系较密切。
特别是奇异变形杆菌可引起败血症,病死率较高。
变形杆菌呈明显的多形性,有球形和丝状形,为周鞭毛菌,运动活泼。
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生长,形成迁徒生长现象。
若在培养基中加入0.1%石碳酸或0.4%硼酸可以抑制其扩散生长,形成一般的单个菌落。
在SS平板上可以形成圆形、扁薄、半透明的菌落,易与其它肠道致病菌混淆。
培养物有特殊臭味,在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现象。
能迅速分解尿素。
根据菌体抗原分群,再以鞭毛抗原分型。
此属细菌X19、XK、X2的O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的部分抗原有交叉,可替代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此反应称为外斐试验(Weil-Felix test),用于某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