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杆菌属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
变形杆菌属、摩根氏菌属和普雷威登氏菌属细菌的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变形菌属、摩根菌属和普雷威登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及污水中,为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变形菌属、莫根菌属、普雷威登菌属的致病力不强,为条件致病菌,往往在患有原发疾病的病人中引起各种感染,其中以尿路感染最常见,主要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常发生于尿路阻塞性病变的基础上。
由于其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产氨,使尿液pH增高,碱性环境有利于变形杆菌生长,并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而易于形成结石。
此外,细菌的菌毛可增强其在肾盂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细菌鞭毛促使细菌在尿路中扩散。
其他吲哚阳性菌属包括莫根菌属、普雷威登菌属等则可引起伤口感染、肺炎、败血症等医院内感染;斯氏普雷威登菌则是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病人发生菌血症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变形菌属还可引起皮肤、耳、乳突等部位的感染,亦可为与其他细菌的混合感染。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变形菌属、摩根菌属和普雷威登菌属都属于肠杆菌科。
具有肠杆菌科的共同特点: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兼性厌氧,可以在普通培养基和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能发酵乳糖,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可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O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抵抗力不强,加热60℃30min可被杀死,不耐干燥,对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但对低温和胆盐以及染料有耐受力。
但它们还具有各自的特点。
变形杆菌属分成4个种: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粘变形杆菌和潘氏变形杆菌。
其形态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呈球形或丝状,有周身的鞭毛,运动极为活泼。
因此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时可蔓延成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成为迁徙现象,可作为本属的特征,但这一特性可被石炭酸或胆盐抑制。
而产粘变形杆菌能形成很粘的薄膜层,且能溶血。
此外本菌属的细菌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圆形、扁平、无色半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能产生硫化氢的菌种在SS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我院呈黑色。
变形杆菌属摩根氏菌属和普雷威登氏菌属细菌的危害评估报告一、变形杆菌属:1.对人类的危害:变形杆菌感染可引起食物中毒,其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呕吐和发热等。
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和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对老年人、婴儿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特别危险。
2.对环境的危害:变形杆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大量繁殖,对水质和土壤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水体中,变形杆菌的繁殖可能使其它水生动物生存环境变差,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
二、摩根氏菌属:摩根氏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常见的有肺摩根菌和结核摩根菌。
1.对人类的危害:肺摩根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因菌之一,特别对于患有慢性肺病、免疫系统较弱和长期吸烟的个体更危险。
结核摩根菌是引起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对环境的危害:摩根氏菌在环境中较为常见,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氮循环有一定影响。
另外,在医疗机构和养殖场等环境中,摩根氏菌的存在和传播也可能成为细菌污染和传播的源头。
三、普雷威登氏菌属:普雷威登氏菌属中的普雷威登氏菌是一类厌氧革兰氏阴性菌,常常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
1.对人类的危害:普雷威登氏菌是一类人类病原菌,可引起多种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伤口感染等。
其中,普雷威登氏菌感染对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对环境的危害:普雷威登氏菌的存在和繁殖对土壤和水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医疗废弃物处理和养殖业等领域,对普雷威登氏菌的控制和预防是十分重要的,以防止细菌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变形杆菌属、摩根氏菌属和普雷威登氏菌属细菌对人类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饮食的安全性,以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同时,对于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等环境,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这些细菌的传播。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原则1. 引言变形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动植物及人体等环境中。
它们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抗干扰能力,并且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原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变形杆菌的特性、传播途径、主要毒素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原则。
2. 变形杆菌的特性变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芽孢杆菌科。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形态:呈长短不一的直杆状;•芽孢:能够产生耐高温和化学处理的芽孢;•呼吸方式:非性厌氧;•生长条件:适应广泛的温度范围和pH值,能够在低温(5℃)下繁殖。
3. 传播途径变形杆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3.1 食物污染变形杆菌可以通过食物的不洁处理和保存而污染食物。
常见的污染源包括:•生肉和禽肉:未经彻底加热处理的生肉或禽肉可能携带变形杆菌;•米饭和面食:长时间保存或不当存储的米饭和面食易受到变形杆菌的污染;•奶制品:未经过高温灭菌处理的奶制品容易成为变形杆菌滋生的场所。
3.2 环境污染变形杆菌可以从环境中传播给食物,主要包括:•土壤:由于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种植、采集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将土壤中的细菌带入食物;•水源:受到污染的水源也可能是变形杆菌传播给食物的途径之一;•空气:变形杆菌能够以芽孢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因此空气也可能是食物污染的来源。
4. 主要毒素及其作用机制变形杆菌产生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主要毒素包括:4.1 肉毒杆菌肉毒杆菌(Botulinum toxin)是变形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主要通过食物中毒途径进入人体。
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肌肉无法收缩,引起瘫痪和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4.2 溶血素溶血素(Hemolysin)是变形杆菌产生的一种细胞毒素,主要通过破坏红细胞膜而引起细胞溶解。
变形杆菌检验变形杆菌(Proteus)在自然界分布极广,人和动物的粪便带菌很高,各类食品及用具等均可检出,虽是常见的腐生细菌,但在严重污染的食物中,通过生长繁殖后,可使食物含有大量此菌,食入后亦易引起食物中毒。
对此菌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别,也可以用血清学分型,但目前变形杆菌因子血清在国内应用尚不普遍,其检验程序一般是按肠道细菌检验方法进行。
一、检验方法(一)操作步骤1. 取被检样品25g,加225mL灭菌盐水,用均质器打碎或用乳钵磨碎,接种在SS琼脂平板和EMB琼脂平板上,经37℃、培养18~24h,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在弱选择性的固体培养基上可出现菌落蔓延生长的特点,SS琼脂能抑制其蔓延生长,呈单个菌落。
其他变形杆菌呈半透明圆形菌落。
2. 挑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斜面培养基,经37℃、24h培养后,斜面产碱不变,底层产酸变黄,多数产少量气体,有的产硫化氢或不产硫化氢者均为可疑反应。
3. 将三糖铁斜面上可疑反应的培养物做尿素酶试验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4. 对尿素酶阳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生化特性进行分型鉴定。
必要时做血清分型。
(二)检验程序表9-1变形杆菌检验程序二、结果分析判定(一)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形态大小很不一致,有明显的多形性,约为1~2μm×0.1-0.5um,有周身鞭毛,不产生芽胞,无荚膜。
(二)培养特性生长条件与其他肠道细菌相同,一般培养基都能生长,有动力,运动活泼,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形杆菌在湿润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和血琼脂平板上都能蔓延生长(或称游散生长),在选择性较弱的如EMB培养基,不能抑制其蔓延生长,在选择性较强的SS琼脂和DC琼脂培养基上能受到抑制,呈现单个菌落。
莫尔根变形杆菌和雷极变形杆菌呈半透明、圆形、光滑菌落,如果在1%琼脂上或经多次移种之后,莫尔根变形杆菌也可看到蔓延生长现象。
(三)生化特性根据变形杆菌属的生化学性状分为: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a)、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莫尔根变形杆菌(P.morganii)和雷极变形杆菌(P.rettgeri),共同的生化学性状为:均能迅速水解尿素,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精氨酸阴性,不利用丙二酸盐,能在含氰化钾(KCN)的肉汤内生长,均不分解乳糖、棉子糖、纤维二糖、阿拉伯糖、卫矛醇、山梨醇。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知识
变形杆菌属由变形杆菌家族组成,其中普通、奇异、莫根3种变形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水、食物、动物和人的肠道里均可检出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人的抵抗力低下时或一次食入的菌量十分大时,才会使人发病。
因此,又称其为条件性致病菌。
可引起变形杆菌中毒的食物很广泛,以肉类食品为多见,其次为水产品、豆制品、凉拌菜等。
常因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案板、刀墩、容器上的变形杆菌大量繁殖,致使多种食物受到污染。
因此,此种食物中毒发生后,常常找不到一个单一中毒食物的线索。
当大量的变形杆菌被食入人体后,最短的2小时的潜伏期,就可以发病。
主要中毒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尤以腹痛明显,有时有刀割样痛,体温升高。
病程一般1~2天。
某些变形杆菌,如莫根变形杆菌,可引起过敏性中毒反应。
莫根变形杆菌在鲐巴鱼等靖科鱼中,可产生大量的组胺(过敏原物质),食入含有污染变形杆菌的鱼后,短时间内,使人产生皮肤潮红、头晕、头痛、荨麻疹等一系列过敏症状。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简介来源:易生物实验浏览次数:285 网友评论 0 条变形杆菌属包括四个种,即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粘变形杆菌和潘氏变性杆菌。
普罗威登斯菌属有四个种:即产碱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雷极普罗威登斯菌和P.rustigianii.摩根菌属只有一个种,即摩根摩根菌。
这三个属的细菌为肠道寄居的正常菌...关键词:变形杆菌培养普罗阴性阳性变形杆菌属包括四个种,即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粘变形杆菌和潘氏变性杆菌。
普罗威登斯菌属有四个种:即产碱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雷极普罗威登斯菌和P.rustigianii.摩根菌属只有一个种,即摩根摩根菌。
这三个属的细菌为肠道寄居的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各种感染,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为革兰阴性杆菌。
两端钝圆,有明显的多形性,呈球状或丝状,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摩根菌属的部分菌株在30℃以上培养条件下不形成鞭毛,无芽孢,无荚膜。
2.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对营养无特殊要求,生长温度10℃~43℃。
在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呈迁徙扩散生长现象,即迅速形成波纹状薄膜而布满整个平板培养基表面。
普罗威登斯菌和摩根菌无迁徙生长现象。
在含有胆盐的培养基表面菌落呈扁平、圆形、半透明。
在含有铁或铅离子的培养基中产硫化氢菌株的菌落中心呈黑色。
SS培养基上有与沙门菌、志贺菌相似的菌落特征。
在液体培养基中迅速生长,早期培养物呈混浊,可有部分沉淀。
3.生化反应:三属菌共同特点是氧化酶阴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
变形杆菌属的种鉴别:普通变形杆菌靛基质和麦芽糖均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奇异变形杆菌靛基质和麦芽糖均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产粘变形杆菌靛基质和鸟氨酸脱羧酶均阴性,麦芽糖阳性。
普罗威登斯菌属的种鉴别: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尿素和蕈糖均阴性,侧金盏花醇阳性;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尿素可阴性可阳性,蕈糖阳性,侧金盏花醇阴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尿素和侧金盏花醇均阳性,蕈糖阴性。
变形杆菌类及其检验变形杆菌类为有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属和摩根氏菌属。
变形杆菌属分为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奇异变形菌(P.mirabilis)、产粘液变形杆菌(P.myxofaciens.)和潘氏变形杆菌(P.pennea)。
普罗菲登斯菌属共有5个种。
摩根氏菌属只有一个种,即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
变形杆菌类是腐物寄生菌,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水、土壤、腐败有机物中以及动物肠中都有存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这种活菌在肉品上大量繁殖,被人摄食后进人人体,在条件适合时,就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所以只从样品中检出变形杆菌并无实际意义,只有变形杆菌类严重污染的食品被人摄食后,才能引起食物中毒。
检验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时,不仅要分离鉴定变形杆菌而且还要检验变形杆菌在每克食品中的最近似数。
4起中毒事件概况1.1 2003年4月18日,康乐县苏集乡古洞沟村一村民在家举行宗教活动,参加活动的66人就餐后发生食物中毒。
经及时救治,未发生死亡。
对所食鸡肉和烩菜进行检验,检出变形杆菌;1.2 2003年4月18日,广河县阿里麻土乡古城村一村民在家举行宗教活动,参加活动的90人就餐后有62人发生食物中毒。
经及时救治,未发生死亡。
对所食羊肉进行检验,检出变形杆菌;1.3 2003年5月16日,康乐县白王乡老树村一村民宰杀病畜分食,30人发生食物中毒,未发生死亡。
经采样检验,检出变形杆菌;1.4 2003年5月26日,和政县梁家寺乡宋家沟村一清真寺举行宗教活动,参加活动者集体就餐,115人发生食物中毒,无死亡。
经采样检验,检出变形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特性变形杆菌是一类大小、形态不一的细菌,有时球形,有时丝状,呈明显的多形性,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荚膜,革兰氏阴性。
2.培养特性1)需氧及兼性厌氧。
2)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
3)在固体培养基上普通和奇异变形杆菌常扩散生长,形成一层波纹薄膜,叫做迁徙生长现象。
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现象一、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现象在进行动力试验时,会发现试件表面出现了一些白色斑点,这些斑点是由变形杆菌所引起的。
这种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在环境中自然生长繁殖。
当试件表面存在微小的裂纹或缺陷时,变形杆菌会侵入其中并在表面形成白色粘液状物质。
二、变形杆菌的特性1. 革兰氏阴性: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于细菌分类的方法,根据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变形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2. 好氧:好氧细菌需要氧气才能进行代谢和生长。
变形杆菌也属于好氧细菌。
3. 能产生粘液:变形杆菌能够产生粘液状物质,这种物质有助于其在试件表面附着并生长繁殖。
4. 能够侵入裂纹和缺陷:由于变形杆菌体积较小,可以侵入试件表面微小的裂纹和缺陷中生长繁殖。
三、变形杆菌实验的意义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金属表面裂纹和缺陷。
由于变形杆菌能够侵入微小的裂纹和缺陷中生长繁殖,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试件表面出现的白色斑点来确定试件是否存在裂纹或缺陷。
这种实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灵敏度高:由于变形杆菌能够侵入微小的裂纹和缺陷中生长繁殖,因此对于微小的裂纹和缺陷也能够进行有效检测。
2. 非破坏性: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不会对试件造成任何损伤。
3. 易操作:这种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四、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金属试件表面清洁干净,并确保表面没有任何油脂或污垢。
2. 培养变形杆菌:将变形杆菌培养在适当的富营养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温度在25-30℃,通气良好。
3. 涂布变形杆菌:将培养好的变形杆菌涂布在金属试件表面,涂布后放置在恒温箱中,在适当的时间内让细菌生长繁殖。
4. 观察实验现象:观察试件表面是否出现白色斑点,如果出现则说明试件存在裂纹或缺陷。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变形杆菌对环境要求较高,应该注意保持实验室的卫生和通风。
变形杆菌属
概述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内
●为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各种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
●原先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黏变形杆菌和潘氏变形杆菌4个种,2000年又命名豪氏变形杆菌,取代了以前的普通变形杆菌生物3群。
所以现在为5种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G–杆菌
两端钝圆,多形性,可为球状或丝状
●周身鞭毛:运动活泼
●无芽胞
●无荚膜
●有菌毛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在营养琼脂和BAP上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呈迁徙生长
☺迁徙生长现象: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
☺易受0.1%石炭酸、5~6%琼脂、同型抗血清或胆盐所抑制
●SS、MAC:不发酵乳糖而形成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菌落;产H2S的菌落,在SS上菌落中心呈黑色
●产粘变形杆菌:产黏液状薄膜层及溶血
生化反应
●氧化酶阴性
●硝酸盐还原阳性
●不发酵乳糖
●苯丙氨酸脱羧酶阳性
●脲酶阳性
●KIA:KA++/-
●MIU:+-/+-
●IMViC:-/++--
抗原构造
●主要有O、H、K三类抗原
●O抗原较为复杂,血清分型的主要依据
●特殊抗原
变形杆菌X19、X2、X K的O抗原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可发生交叉反应,提取上述类型变形杆菌的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的抗原,与疑为立克次体病患者的血清进行凝集反试验,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为外斐试验
外斐试验
立克次氏体:
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G-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相对接近于细菌)。
一般呈球杆状或杆状,
临床意义
●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是仅次于大肠杆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脲酶可分解尿素产氨,使尿液pH增高,碱性环境有利于变形杆菌的生长,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变形杆菌感染有关
●食物中毒、婴幼儿肠炎
食物中毒(胃肠炎):潜伏期3~20 h ,起病急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泻为水样,带黏液、恶臭,无脓血,一日数次至十余次
●烧伤、创伤和呼吸道等多种感染,是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
●变形杆菌对磺胺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和四环素等耐药率较高
●对喹诺酮类、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敏感率较高,但须对奇异变形杆菌进行ESBLs 监测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采集: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如中段尿、脓液及分泌物、婴幼儿粪便、可疑食物
检验方法与鉴定
①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查见革兰阴性杆菌
②分离培养
培养基:BAP、MAC或SS等
大多数普通、奇异变形杆菌在BAP上呈迁徙生长
③初步鉴定:可疑菌落接种KIA、MIU及苯丙氨酸琼脂作初筛试验
④最后鉴定:种间鉴定
⑤食物中毒的检验
除分离到变形杆菌外,还需做下列试验确定
可疑食物细菌计数、菌株同一性试验、动物试验、特异性抗体测定
思考题
●迁徙生长现象
●外斐试验
●尿液标本检查变形杆菌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