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2014年专升本 公共课考试大纲(高等数学和综合文科)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试大纲《数学分析》课程性质:数学分析是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数学专业和应用数学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许多后继课程,如复变函数论,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实变函数论等课程的必要的基础知识。
也为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中学数学的相关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
考核方式:专业课试卷数学分析部分占60%,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内容:第一章函数考核内容:函数定义,函数的四则运算;四类特殊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反函数的概念。
第二章极限考核内容:定义证明一些数列极限;收敛数列的三个性质、四则运算和两边夹法则;Cauchy收敛准则;两边夹定理的应用;函数极限定义;函数极限的三个性质,四则运算法则,两类重要极限;等价无穷小在计算极限中的应用。
第三章函数连续考核内容:函数连续概念;间断点的定义及分类;函数的左连续与右连续;连续函数的运算及其性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三个性质。
第四章导数与微分考核内容:导数定义及几何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求导法则及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求导方法;微分的定义;初等函数的高阶导数。
第五章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考核内容:Lagrange中值定理, Rolle中值定理,Lagrange中值定理及其应用;洛必达法则;Taylor公式及其应用;导数在研究函数上的应用。
第六章不定积分考核内容:不定积分的性质,不定积分公式表;分部积分法与换元积分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法;简单无理函数与三角函数的不定积分。
第七章定积分考核内容:定积分的定义,可积准则;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与换元积分法;定积分的应用(求面积旋转体体积)。
第八章级数考核内容:数值级数及其敛散性以及判别,收敛级数的性质,条件收敛与绝对收敛,绝对收敛级数的性质;函数级数,函数级数一致收敛的概念及其判别,函数级数一致收敛时和函数的分析性质,函数列的一致收敛及其性质;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幂级数和函数的分析性质,泰勒级数及其基本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2014专接本考试大纲2014年专接本考试大纲主要针对的是专科生升本科的考试,它涵盖了考试的科目、内容、形式和要求等方面。
以下是2014年专接本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一、考试科目2014年专接本考试的科目一般包括:1. 语文: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 数学:分为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两部分,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英语:考查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
4. 专业课: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1. 语文: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文言文阅读则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翻译和理解能力;写作部分则考查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数学:高等数学部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线性代数部分则主要考查矩阵运算、向量空间等基础知识。
3. 英语:包括听力、阅读、完形填空、翻译和写作等部分。
听力部分考查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阅读部分考查学生的快速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完形填空考查学生的语境分析和词汇运用能力;翻译部分考查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写作部分考查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4. 专业课:根据专业不同,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案例分析等。
三、考试形式1. 笔试:大部分科目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
2. 口试:部分科目如英语口语,可能采用口试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实践操作:对于某些专业课程,可能需要进行实践操作考试,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考试要求1. 掌握基础知识:考生需要对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 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注重实践应用:考生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安徽专升本高数大纲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安徽专升本高数大纲的完整内容。
大纲是根据相关考试机构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是为了规范考试内容和范围,以及考试要求而设立的框架。
根据大纲,考生可以了解到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的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安徽专升本高数大纲包括以下内容:一、数的概念和性质:1. 数的性质及运算性质;2. 数的分类及数系的扩充;3. 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积等概念。
二、函数与极限: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 函数的表示和构造;3. 函数的运算及函数的图像;4. 极限的概念和性质;5. 极限的基本运算法则;6. 极限的计算方法。
三、微分学:1. 导数的概念和性质;2. 常用函数的导数和应用;3. 高阶导数和隐函数求导;4. 微分中值定理和泰勒公式;5.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四、积分学:1.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2. 常用函数的不定积分;3. 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4.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五、微分方程: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3. 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4. 分离变量法、齐次方程和非齐次方程。
六、级数与微积分应用:1. 数列和级数的概念和性质;2. 数列极限和级数判断;3.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4. 函数项级数的求和。
以上仅是对安徽专升本高数大纲的一个大致描述,具体的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
希望这些简要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学概论》考试大纲《西方经济学》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X行为;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X, 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2、运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我院经济管理类各专科专业。
计划学时数为54学时。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公司跨国营销等更高层次的经济学课程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4、推荐教材与参考书:推荐教材:《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XX编,大学。
参考书目:《经济学》(微观和宏观)P·A·萨缪尔森、W·D·诺德豪斯著第16版,华夏。
《经济学》,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XX人民。
正文部分第一章导言【教学重点和难点】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X经济学的区别【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要求掌握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定义;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假设和基本内容;掌握实证分析方法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二、经济学的定义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1、定义2、基本假设3、基本内容二、宏观经济学:1、定义2、基本假设3、基本内容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与规X经济学的定义二、均衡分析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价格政策;需求弹性理论【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要求掌握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掌握价格政策在经济中的使用;掌握需求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三、需求定理四、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第二节供给理论一、供给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三、供给定理四、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一、均衡价格二、需求变动、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三、供求定理第四节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一、价格机制与其对经济的调节二、价格机制的缺陷三、价格政策第五节需求弹性理论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分类二、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要求熟练运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解释消费者均衡第一节欲望与效用一、欲望与效用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第二节消费者均衡(一)——基数效用论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三、消费者均衡(一)四、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第三节消费者均衡(二)——序数效用论一、无差异曲线二、边际替代率三、消费可能线四、消费者均衡(二)五、消费者均衡的变动第四节消费政策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局限性二、保护消费者的政策三、消费外在化的干预政策第四章生产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与特征;规模经济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公式与图形【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要求熟练分析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第一节生产概论一、生产与生产要素二、生产函数与技术系数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三、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四、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收入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长期生产函数)一、等产量曲线:1、含义2、特征3、边际技术替代率二、等成本曲线三、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第四节规模经济一、规模经济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四、适度规模第五章成本与收益【教学重点与难点】机会成本的含义;各短期成本变动的关系与规律;利润最大化原则【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各类短期成本变动关系图;有关利润问题的计算第一节成本分析一、成本的概念二、短期成本分析:1、短期的三种成本2、各短期成本变动的规律与关系三、长期成本分析:1、长期的三种成本2、各长期成本变动的规律与关系第二节收益与利润最大化一、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的概念二、利润最大化原则第六章厂商均衡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特征与各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和均衡条件【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掌握各类市场的含义与特征;熟练画出各类市场厂商的均衡图形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完全竞争的含义和条件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三、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四、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完全垄断含义与条件二、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1、短期均衡2、长期均衡三、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价格歧视四、对完全垄断的评论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二、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1、短期均衡2、长期均衡三、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论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寡头垄断的含义、条件、特征二、寡头市场上产量的决定三、寡头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四、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论第七章分配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工资的决定;利率的决定;准租金与经济租金的含义;超额利润的来源;洛伦斯曲线和基层系数的含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掌握工资、利率的决定;准租金与经济租金的含义;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第一节工资理论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1、劳动的需求;2、劳动的供给;3、工资的决定二、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第二节利息理论一、资本市场的基本概念二、资本的需求与供给三、利率的决定第三节地租理论一、地租的决定二、经济租金与准租金第四节利润理论一、正常利润二、超额利润三、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第五节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二、平等与效率的矛盾三、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重点与难点】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熟练运用三种方法核算国民收入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一、生产法二、支出法三、收人法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教学重点与难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运用【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掌握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国家经济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二、内在稳定器三、赤字财政政策第三节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二、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货币金融学概论》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制度的形成,掌握使用利息、利率的基本理论。
高等数学A(2)考试大纲(教材《高等数学》下册,同济大学,第七版)一、填空题范围: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的运算;单位向量、方向余弦的计算;会写出曲面的交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会求坐标平面上的曲线绕着所在平面上的坐标轴旋转所得到的曲面方程;求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梯度;简单的二元函数求极限;会用几何意义计算曲顶柱体的体积;会算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二、计算、解答、证明题范围: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的求法,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复合函数求一阶偏导数;抽象复合函数求一阶、二阶偏导数;求隐函数(由单个方程确定的隐函数)的偏导数;求空间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法平面方程;求空间曲面上一点处的切平面、法线方程;求二元函数的极值;处理实际应用中的条件极值问题。
第十章.重积分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交换积分次序;直角坐标系、柱坐标系下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用重积分计算曲面面积与立体体积。
第十一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计算第一类、第二类曲线积分;会判断曲线积分与路径是否相关;会验证是否存在函数u, 使得du=Pdx+Qdy,并在存在的情况下会求函数u.;会用格林公式(包括添加辅助线后使用格林公式);计算第一类、第二类曲面积分;会用高斯公式(包括添加辅助面后使用高斯公式)。
第十二章.无穷级数用比值、比较或根值判别法判断正项级数的敛散性;用莱布尼兹定理判断交错级数的敛散性;判断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掌握重要的参考级数,即几何级数、p—级数和调和级数的敛散性;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和收敛域;会求幂级数的和函数;会将周期函数(选用计算简单的)展开成傅里叶级数(用基本公式直接计算)。
试卷结构与题型一、试卷分数满分100分。
二、试题类型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证明题。
三、题型比例填空题(5题,总分值15分)计算解答证明题(12~13题,总分值85分)(一)试题难度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其分值比例约为7∶2∶1。
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2023年考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
而专升本考试成为了许多人提高学历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一所重要的教育机构,合肥师范学院的专升本考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考试科目、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全面介绍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2023年考纲。
一、考试科目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考试的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他科目为选考科目。
考试科目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能力水平。
二、考试形式合肥师范学院专升本考试的形式主要有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
其中,笔试为必考形式,面试为选考形式。
笔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面试则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考试形式的设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能力水平。
三、考试内容1.语文语文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等。
考试难度逐渐加大,旨在考察考生的语文能力水平。
2.数学数学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数与式、函数与方程、几何与三角、概率与统计等。
考试难度逐渐加大,旨在考察考生的数学能力水平。
3.外语外语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等。
考试难度逐渐加大,旨在考察考生的外语能力水平。
4.政治政治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理论和实践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经济等。
考试难度逐渐加大,旨在考察考生的政治能力水平。
5.历史历史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
考试难度逐渐加大,旨在考察考生的历史能力水平。
6.地理地理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
考试难度逐渐加大,旨在考察考生的地理能力水平。
合肥学院2016年“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数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非各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一元函数微积分学;2)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
高等数学课程在传授以上五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1)一元函数微积分学;2)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具有抽象性与科学性、较强的逻辑性及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为学习后继课程(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管理与经济理论等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等)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四、课程的考试主要内容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主要内容:1.函数的概念(定义、表示法),函数的几种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2. 数列极限的概念,函数极限的概念(x→xo与x→∞时函数的极限),函数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无穷小性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两个重要极限的结果:limx→0sin xx=1,limx→∞()11+xx=e,无穷小量的比较。
3. 连续函数的概念,函数的间断点,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叙述)。
考核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
3.会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专升本高等数学复习资料一、函数、极限和连续 1.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 )A .变量x 的取值范围B .使函数)(x f y =的表达式有意义的变量x 的取值范围C .全体实数D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是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个奇函数之和为奇函数B .两个奇函数之积为偶函数C .奇函数与偶函数之积为偶函数D .两个偶函数之和为偶函数 3.两函数相同则( )A .两函数表达式相同B .两函数定义域相同C .两函数表达式相同且定义域相同D .两函数值域相同4.函数y =的定义域为( )A .(2,4)B .[2,4]C .(2,4]D .[2,4) 5.函数3()23sin f x x x =-的奇偶性为(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非奇非偶D .无法判断6.设,121)1(-+=-x xx f 则)(x f 等于( )A .12-x xB .x x 212--C .121-+x xD .xx212--7. 分段函数是( )A .几个函数B .可导函数C .连续函数D .几个分析式和起来表示的一个函数 8.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e y -= B .)ln(x y -= C .x x y cos 3= D .x y ln =9.以下各对函数是相同函数的有( ) A .x x g x x f -==)()(与 B .x x g x x f cos )(sin 1)(2=-=与C .1)()(==x g x xx f 与 D .⎩⎨⎧<->-=-=2222)(2)(x xx x x g x x f 与10.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A .)3cos(π+=x y B .x x y sin = C .2xx e e y --=D .23x x y +=11.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0,1],则)1(+x f 的定义域是( )A .]1,2[--B .]0,1[- C .[0,1] D . [1,2]12.函数⎪⎩⎪⎨⎧≤<+=<<-+=20200022)(2x x x x x x f 的定义域是( )A .)2,2(-B .]0,2(-C .]2,2(-D . (0,2]13.若=---+-=)1(,23321)(f xx x x x f 则( )A .3-B .3C .1-D .1 14.若)(x f 在),(+∞-∞内是偶函数,则)(x f -在),(+∞-∞内是(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非奇非偶函数D .0)(≡x f15.设)(x f 为定义在),(+∞-∞内的任意不恒等于零的函数,则)()()(x f x f x F -+=必是(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非奇非偶函数D .0)(≡x F16. 设⎪⎩⎪⎨⎧<<≤<-≤<--=42,021,1211,1)(2x x x x x x f 则)2(πf 等于 ( ) A .12-π B .182-π C . 0 D .无意义17.函数x x y sin 2=的图形( )A .关于ox 轴对称B .关于oy 轴对称C .关于原点对称D .关于直线x y =对称18.下列函数中,图形关于y 轴对称的有( )A .x x y cos = B .13++=x x yC .2xx e e y -+=D .2xx e e y --=19.函数)(x f 与其反函数)(1x f -的图形对称于直线( )A .0=y B .0=x C .x y = D .x y -= 20. 曲线)1,0(log ≠>==a a x y a y a x 与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它们的图形( )A .关于x 轴对称B .关于y 轴对称C .关于直线x y =轴对称D .关于原点对称21.对于极限)(limx f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极限)(lim 0x f x →存在,则此极限是唯一的 B .若极限)(limx f x →存在,则此极限并不唯一C .极限)(limx f x →一定存在D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22.若极限A )(lim 0=→x f x 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左极限)(lim 0x f x -→不存在 B .右极限)(lim 0x f x +→不存在C .左极限)(lim 0x f x -→和右极限)(lim 0x f x +→存在,但不相等D .A )(lim )(lim )(lim 00===→→→-+x f x f x f x x x23.极限ln 1limx e x x e→--的值是( )A .1B .1eC .0D .e24.极限ln cot lim ln x xx→+0的值是( ).A . 0B . 1C .∞D . 1-25.已知2sin lim20=+→xx bax x ,则( ) A .0,2==b aB .1,1==b aC .1,2==b aD .0,2=-=b a26.设b a<<0,则数列极限l i m n n n n a b →+∞+是A .aB .bC .1D .b a + 27.极限xx 1321lim+→的结果是A .0B .21C .51D .不存在28.∞→x lim xx 21sin 为( )A .2B .21C .1D .无穷大量29. n m nxmxx ,(sin sin lim0→为正整数)等于( ) A .nm B .mn C .n m nm --)1( D .mn m n --)1( 30.已知1tan lim230=+→xx bax x ,则( ) A .0,2==b aB .0,1==b aC .0,6==b aD .1,1==b a31.极限xx xx x cos cos lim+-∞→( )A .等于1B .等于0C .为无穷大D .不存在32.设函数⎪⎩⎪⎨⎧>-=<+=010001sin )(x e x x x x f x 则=→)(limx f x ( )A .1B .0C .1-D .不存在 33.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e x x x =+→10)41(lim B .410)41(lim e xx x =+→ C .410)41(lim --→=+e x x x D .4110)41(lim e x x x =+→34.极限x x xtan 0)1(lim +→等于( ) A . 1 B .∞ C .0 D .21 35.极限⎪⎭⎫⎝⎛-→x x x x x sin 11sinlim 0的结果是 A .1- B .1 C .0 D .不存在36.()01sinlim≠∞→k kxx x 为 ( )A .kB .k1C .1D .无穷大量37.极限xx sin lim 2π-→=( )A .0B .1C .1-D .2π- 38.当∞→x时,函数x x)11(+的极限是( )A .eB .e -C .1D .1-39.设函数⎪⎩⎪⎨⎧>-=<+=01cos 001sin )(x x x x x x f ,则=→)(lim 0x f xA .1B .0C .1-D .不存在40.已知a xax x x 则,516lim21=-++→的值是( ) A .7 B .7- C . 2 D .341.设⎪⎩⎪⎨⎧≥+<=020tan )(x x x xaxx f ,且)(limx f x →存在,则a 的值是( )A .1B .1-C .2D .2- 42.无穷小量就是( )A .比任何数都小的数B .零C .以零为极限的函数D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是43.当0→x 时,)2sin(3x x +与x 比较是( )A .高阶无穷小B .等价无穷小C .同阶无穷小 ,但不是等价无穷小D .低阶无穷小 44.当0→x 时,与x 等价的无穷小是( ) A .xx sin B .)1ln(x + C .)11(2x x -++ D .)1(2+x x45.当0→x 时,)3tan(3x x +与x 比较是( )A .高阶无穷小B .等价无穷小C .同阶无穷小 ,但不是等价无穷小D .低阶无穷小 46.设,1)(,)1(21)(x x g x xx f -=+-=则当1→x 时( )A .)(x f 是比)(x g 高阶的无穷小B .)(x f 是比)(x g 低阶的无穷小C .)(x f 与)(x g 为同阶的无穷小 D .)(x f 与)(x g 为等价无穷小47.当+→0x 时, 11)(-+=a x x f 是比x 高阶的无穷小,则( )A .1>aB .0>aC .a 为任一实常数D .1≥a48.当0→x 时,x 2tan 与2x 比较是( )A .高阶无穷小B .等价无穷小C .同阶无穷小 ,但不是等价无穷小D .低阶无穷小 49.“当0x x→,A x f -)(为无穷小”是“A x f x x =→)(lim 0”的( )A .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B .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C .充分且必要条件D .既不是充分也不是必要条件 50. 下列变量中是无穷小量的有( ) A .)1ln(1lim0+→x x B .)1)(2()1)(1(lim 1-+-+→x x x x xC .x x x 1cos 1lim ∞→D .x x x 1sin cos lim 0→ 51.设时则当0,232)(→-+=x x f x x ( )A .)(x f 与x 是等价无穷小量B .)(x f 与x 是同阶但非等价无穷小量C .)(x f 是比x 较高阶的无穷小量 D .)(x f 是比x 较低阶的无穷小量 52. 当+→0x时,下列函数为无穷小的是( )A .x x 1sinB .x e 1C .x lnD .x xsin 153. 当0→x 时,与2sin x 等价的无穷小量是 ( ) A .)1ln(x +B .x tanC .()x cos 12-D .1-x e54. 函数,1sin )(xx x f y ==当∞→x 时)(x f ( )A .有界变量B .无界变量C .无穷小量D .无穷大量55. 当0→x 时,下列变量是无穷小量的有( )A .xx 3B .xx cos C .x ln D .xe - 56. 当0→x 时,函数xxy sec 1sin +=是( )A .不存在极限的B .存在极限的C .无穷小量D .无意义的量 57.若0x x→时, )(x f 与)(x g 都趋于零,且为同阶无穷小,则( )A .0)()(lim=→x g x f x x B .∞=→)()(lim 0x g x f x xC .)1,0()()(lim≠=→c c x g x f x x D .)()(lim 0x g x f x x →不存在58.当0→x 时,将下列函数与x 进行比较,与x 是等价无穷小的为( )A .x 3tan B .112-+x C .x x cot csc - D .xx x 1sin2+ 59.函数)(x f 在点0x 有定义是)(x f 在点0x 连续的( )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即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60.若点0x 为函数的间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极限A )(lim 0=→x f x x 存在,但)(x f 在0x 处无定义,或者虽然)(x f 在0x 处有定义,但)(A 0x f ≠,则0x 称为)(x f 的可去间断点B .若极限)(lim 0x f x x +→与极限)(lim 0x f x x -→都存在但不相等,则0x 称为)(x f 的跳跃间断点C .跳跃间断点与可去间断点合称为第二类的间断点D .跳跃间断点与可去间断点合称为第一类的间断点 61.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连续的为( )A .x x x f sin ln )(+= B .⎩⎨⎧>≤=00sin )(x ex xx f xC .⎪⎩⎪⎨⎧>-=<+=01011)(x x x x x x f D .⎪⎩⎪⎨⎧=≠=001)(x x xx f62.下列函数在其定义域内连续的有( ) A .x x f 1)(= B .⎩⎨⎧>≤=0cos 0sin )(x xx x x fC .⎪⎩⎪⎨⎧>-=<+=01001)(x x x x x x f D .⎪⎩⎪⎨⎧=≠=001)(x x xx f63.设函数⎪⎩⎪⎨⎧=-≠=021arctan )(x x x x f π 则)(x f 在点0=x 处( )A .连续B .左连续C .右连续D .既非左连续,也非右连续 64.下列函数在0=x处不连续的有( )A .⎪⎩⎪⎨⎧=≠=-00)(2x x e x f xB .⎪⎩⎪⎨⎧=≠=010sin )(21x x xx x f C .⎩⎨⎧≥<-=00)(2x xx xx f D .⎩⎨⎧≤->+=00)1ln()(2x xx x x f65.设函数⎪⎩⎪⎨⎧=≠--=12111)(2x x x x x f , 则在点)(1x f x 处函数=( ) A .不连续 B .连续但不可导 C .可导,但导数不连续 D .可导,且导数连续 66.设分段函数⎩⎨⎧<+≥+=011)(2x x x x x f ,则)(x f 在0=x 点( )A .不连续B .连续且可导C .不可导D .极限不存在 67.设函数)(x f y =,当自变量x 由0x 变到y x x ∆∆+相应函数的改变量时,0=( )A .)(0x x f ∆+ B .x x f ∆)('0 C .)()(00x f x x f -∆+ D .x x f ∆)(068.已知函数⎪⎩⎪⎨⎧>+=<=01200)(x x x x e x f x ,则函数)(x f ( ) A .当0→x 时,极限不存在 B .当0→x 时,极限存在 C .在0=x 处连续 D .在0=x 处可导69.函数)1ln(1-=x y 的连续区间是( )A .),2[]2,1[+∞⋃B .),2()2,1(+∞⋃C .),1(+∞D .),1[+∞ 70.设nxnxx f x -=∞→13lim)(,则它的连续区间是( )A .),(+∞-∞B .处为正整数)(1n nx ≠C .)0()0,(∞+⋃-∞D .处及n x x 10≠≠71.设函数⎪⎪⎩⎪⎪⎨⎧=≠-+=031011)(x x x x x f , 则函数在0=x 处( )A .不连续B .连续不可导C .连续有一阶导数D .连续有二阶导数72.设函数⎪⎩⎪⎨⎧=≠=00x x xx y ,则)(x f 在点0=x 处( )A .连续B .极限存在C .左右极限存在但极限不存在D .左右极限不存在 73.设11cot)(2-+=x arc x x f ,则1=x 是)(x f 的( )A .可去间断点B .跳跃间断点C .无穷间断点D .振荡间断点74.函数2x y e x z y-+=的间断点是( )A .)1,1(),1,1(),0,1(--B .是曲线y e y -=上的任意点C .)1,1(),1,1(),0,0(-D .曲线2x y =上的任意点75.设2)1(42-+=xx y ,则曲线( ) A .只有水平渐近线2-=y B .只有垂直渐近线0=x C .既有水平渐近线2-=y ,又有垂直渐近线0=x D .无水平,垂直渐近线76.当0>x时, xx y 1sin=( ) A .有且仅有水平渐近线 B .有且仅有铅直渐近线C .既有水平渐近线,也有铅直渐近线D .既无水平渐近线,也无铅直渐近线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77.设函数)(x f 在点0x 处可导,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 .x yx f x ∆∆=→∆00lim)(' B .xx f x x f x f x ∆-∆+=→∆)()(lim )('0000C .00)()(lim)('0x x x f x f x f x x --=→ D .hx f h x f x f h )()21(lim)('0000--=→ 78.若e cos x y x =,则'(0)y =( )A .0B .1C .1-D .2 79.设x x g e x f x sin )(,)(==,则=)]('[x g f ( )A .xe sin B .xecos - C .xecos D .xesin -80.设函数)(x f 在点0x 处可导,且2)('0=x f ,则h x f h x f h )()21(lim 000--→等于( )A .1-B .2C .1D .21-81.设)(x f 在a x =处可导,则xx a f x a f x )()(lim 0--+→=( )A .)('a fB .)('2a fC .0D .)2('a f82.设)(x f 在2=x 处可导,且2)2('=f ,则=--+→hh f h f h )2()2(lim( )A .4B .0C .2D .3 83.设函数)3)(2)(1()(---=x x x x x f ,则)0('f 等于( )A .0B .6-C .1D .3 84.设)(x f 在0=x 处可导,且1)0('=f ,则=--→hh f h f h )()(lim( )A .1B .0C .2D .385.设函数)(x f 在0x 处可导,则0lim→h hx f f )()h - x (00-( )A .与0x ,h 都有关B .仅与0x 有关,而与h 无关C .仅与h 有关,而与0x 无关D .与0x ,h 都无关 86.设)(x f 在1=x 处可导,且21)1()21(lim0=--→h f h f h ,则=)1('f ( )A .21B . 21-C . 41D .41-87.设==-)0('')(2f e x f x 则( )A .1-B .1C .2-D .2 88.导数)'(log x a等于( )A .a x ln 1B .a x ln 1C .x x a log 1D .x 189.若),1()2(249102+-++=x x x x y 则)29(y =( )A .30B .29!C .0D .30×20×10 90.设',)(',)()(y x f e e f y x f x 则存在且==( )A .)()()()('x f x x f x e e f e e f +B .)(')(')(x f e e f x f x ⋅C .)(')()(')()(x f e e f e e f x f x x f x x ⋅++D .)()('x f x e e f91.设=---=)0('),100()2)(1()(f x x x x x f 则 ( )A .100B .100!C .!100- D .100-92.若==',y x y x 则( )A .1-⋅x x x B .x xxln C .不可导 D .)ln 1(x x x +93.处的导数是在点22)(=-=x x x f ( )A .1B .0C .1-D .不存在 94.设==-',)2(y x y x 则( )A .)1()2(x x x +--B .2ln )2(x x -C .)2ln 21()2(x x x+- D .)2ln 1()2(x x x +-- 95.设函数)(x f 在区间],[b a 上连续,且,0)()(<b f a f 则 ( )A .)(x f 在),(b a 内必有最大值或最小值B .)(x f 在),(b a 内存在唯一的0)(,=ξξf 使C .)(x f 在),(b a 内至少存在一个0)(,=ξξf 使D .)(x f 在),(b a 内存在唯一的0)(',=ξξf 使96.设,)()(x g x f y =则=dx dy ( ) A .])()(')()('[2x g x g x f x f y - B .])(1)(1[2x g x f y - C .)()('21x g x f y ⋅ D .)()('2x g x f y ⋅ 97.若函数)(x f 在区间)b a,(内可导,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 .若在)b a,(内0)('>x f ,则)(x f 在)b a,(内单调增加B .若在)b a,(内0)('<x f ,则)(x f 在)b a,(内单调减少C .若在)b a,(内0)('≥x f ,则)(x f 在)b a,(内单调增加D .)(x f 在区间)b a,(内每一点处的导数都存在98.若)(y x f =在点0x 处导数存在,则函数曲线在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A .)('0x f B .)(0x f C .0 D .199.设函数)(yx f =为可导函数,其曲线的切线方程的斜率为1k ,法线方程的斜率为2k ,则1k 与2k 的关系为( ) A .211k k =B .121-=⋅k k C .121=⋅k k D .021=⋅k k100.设0x 为函数)(x f 在区间()b a ,上的一个极小值点,则对于区间()b a ,上的任何点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x f x f >B .)()(0x f x f <C .)()(0x f x f -> D .)()(0x f x f -<101.设函数)(x f 在点0x 的一个邻域内可导且0)('0=x f (或)('0x f 不存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0x x <时, 0)('>x f ;而0x x >时, 0)('<x f ,那么函数)(x f 在0x 处取得极大值 B .若0x x <时, 0)('<x f ;而0x x >时, 0)('>x f ,那么函数)(x f 在0x 处取得极小值 C .若0x x<时, 0)('<x f ;而0x x >时, 0)('>x f ,那么函数)(x f 在0x 处取得极大值D .如果当x 在0x 左右两侧邻近取值时, )('x f 不改变符号,那么函数)(x f 在0x 处没有极值102.0)('0=x f ,0)(''0≠x f ,若0)(''0>x f ,则函数)(x f 在0x 处取得( )A .极大值B .极小值C .极值点D .驻点 103.b x a <<时,恒有0)(>''x f ,则曲线)(x f y =在()b a ,内( )A .单调增加B .单调减少C .上凹D .下凹 104.数()e x f x x =-的单调区间是( ) .A .在),(+∞-∞上单增B .在),(+∞-∞上单减C .在(,0)-∞上单增,在(0,)+∞上单减D .在(,0)-∞上单减,在(0,)+∞上单增 105.数43()2f x x x =-的极值为( ).A .有极小值为(3)fB .有极小值为(0)fC .有极大值为(1)fD .有极大值为(1)f -106.x e y =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为( )A .x y +=1 B .x y +-=1 C .x y -=1 D .x y --=1107.函数x x x x x f 处的切线与的图形在点)1,0(162131)(23+++=轴交点的坐标是( ) A .)0,61(- B .)0,1(- C .)0,61( D .)0,1(108.抛物线xy =在横坐标4=x的切线方程为 ( )A .044=+-y xB .044=++y xC .0184=+-y xD .0184=-+y x109.线)0,1()1(2在-=x y 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A .1+-=x y B .1--=x y C .1+=x y D .1-=x y110.曲线)(x f y =在点x 处的切线斜率为,21)('x x f -=且过点(1,1),则该曲线的方程是( ) A .12++-=x x y B .12-+-=x x y C .12++=x x y D .12-+=x x y111.线22)121(++=x e y x 上的横坐标的点0=x 处的切线与法线方程( )A .063023=-+=+-y x y x 与B .063023=--=++-y x y x 与C .063023=++=--y x y x 与D .063023=+-=++y x y x 与112.函数处在点则0)(,)(3==x x f x x f ( )A .可微B .不连续C .有切线,但该切线的斜率为无穷D .无切线 113.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导数不存在的点一定不是极值点B .驻点肯定是极值点C .导数不存在的点处切线一定不存在D .0)('0=x f 是可微函数)(x f 在0x 点处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114.若函数)(x f 在0=x 处的导数,0)0('=f 则0=x 称为)(x f 的( )A .极大值点B .极小值点C .极值点D .驻点 115.曲线)1ln()(2+=x x f 的拐点是( )A .)1ln ,1(与)1ln ,1(-B .)2ln ,1(与)2ln ,1(-C .)1,2(ln 与)1,2(ln -D .)2ln ,1(-与)2ln ,1(-- 116.线弧向上凹与向下凹的分界点是曲线的( )A .驻点B .极值点C .切线不存在的点D .拐点 117.数)(x f y =在区间[a,b]上连续,则该函数在区间[a,b]上( )A .一定有最大值无最小值B .一定有最小值无最大值C .没有最大值也无最小值D .既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 118.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0x 是)(x f 的驻点,则一定是)(x f 的极值点B .0x 是)(x f 的极值点,则一定是)(x f 的驻点C .)(x f 在0x 处可导,则一定在0x 处连续D .)(x f 在0x 处连续,则一定在0x 处可导119.由方程y x e xy+=确定的隐函数)(x y y ==dxdy( )A .)1()1(x y y x -- B .)1()1(y x x y -- C .)1()1(-+y x x y D .)1()1(-+x y y x120.=+=x y y xe y ',1则( )A .yy xe e -1 B .1-y y xe e C .yyxe e -+11 D .y e x )1(+121.设x x g e x f x sin )(,)(==,则=)]('[x g f ( )A .xe sin B .xecos - C .xecos D .xesin -122.设x x g e x f x cos )(,)(-==,则=)]('[x g fA .xe sin B .xecos - C .xecos D .xesin -123.设)(),(x t t f y φ==都可微,则=dyA .dt t f )(' B .)('x φdx C .)('t f )('x φdt D .)('t f dx124.设,2sin x e y =则=dy ( )A .xd e x2sin B .x d ex2sin sin 2C .xxd e x sin 2sin 2sin D .x d e x sin 2sin125.若函数)(x f y =有dy x x x x f 处的微分该函数在时则当00,0,21)('=→∆=是( ) A .与x ∆等价的无穷小量 B .与x ∆同阶的无穷小量 C .比x ∆低阶的无穷小量 D .比x ∆高阶的无穷小量126.给微分式21xxdx -,下面凑微分正确的是( )A .221)1(xx d ---B .221)1(xx d -- C .2212)1(xx d ---D .2212)1(xx d --127.下面等式正确的有( ) A .)(sin sin x x x xe d e dx e e= B .)(1x d dx x=-C .)(222x d edx xe x x -=-- D .)(cos sin cos cos x d e xdx e x x =128.设)(sin x f y =,则=dy ( )A .dx x f )(sin ' B .x x f cos )(sin ' C .xdx x f cos )(sin ' D .xdx x f cos )(sin '-129.设,2sin x e y =则=dyA .xd e x 2sin B .x d ex2sinsin 2C .x xd e xsin 2sin 2sinD .x d e x sin 2sin三、一元函数积分学130.可导函数)(F x 为连续函数)(x f 的原函数,则( )A .0)('=x f B .)()(F'x f x = C .0)(F'=x D .0)(=x f131.若函数)(F x 和函数)(x Φ都是函数)(x f 在区间I 上的原函数,则有( )A .I x x x ∈∀=Φ),(F )('B .I x x x ∈∀Φ=),()(FC .I x x x ∈∀Φ=),()(F' D .I x C x x ∈∀=Φ-,)()(F132.有理函数不定积分2d 1x x x⎰+等于( ). A .2ln 12x x x C ++++ B .2ln 12x x x C --++ C .2ln 12x x x C -+++ D .2ln 122x xx C -+++ 133.不定积分x 等于( ).A .2arcsin x C +B .2arccos xC + C .2arctan x C +D .2cot arc x C +134.不定积分2e e (1)d xxx x-⎰-等于( ).A .1exC x -++ B .1e x C x -+ C .1e x C x ++ D .1e xC x--+135.函数x e x f 2)(=的原函数是( )A .4212+x e B .x e 22 C .3312+x e D .x e 231136.⎰xdx 2sin 等于( )A .c x +2sin 21 B .c x +2sin C .c x +-2cos2 D .c x +2cos 21137.若⎰⎰-=xdx x x dx x xf sin sin )(,则)(x f 等于( )A .x sinB .xx sin C .x cos D .x xcos138. 设x e -是)(x f 的一个原函数,则⎰=dx x xf )('( )A .c x e x+--)1( B .c x e x ++--)1( C .c x e x +--)1( D . c x e x ++-)1(139.设,)(x e x f -= 则⎰=dx xx f )(ln ' ( ) A .c x +-1 B .c x+1C .c x +-lnD .c x +ln140.设)(x f 是可导函数,则()')(⎰dx x f 为( )A .)(x f B .c x f +)( C .)('x f D .c x f +)('141. 以下各题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x x dxarctan 12B .c xdx x +=⎰21 C .⎰+-=c x xdx cos sin D .⎰+=c x xdx 2sec tan 142. 在积分曲线族⎰dx x x中,过点(0,1)的积分曲线方程为( )A .12+x B .1)(525+x C .x 2 D .1)(255+x143.⎰dx x 31=( )A .c x +--43 B .c x+-221 C . c x +-221 D . c x +-221 144.设)(x f 有原函数x x ln ,则⎰dx x xf )(=( )A .c x x ++)ln 4121(2B .c x x ++)ln 2141(2 C .c x x +-)ln 2141(2D .c x x +-)ln 4121(2 145.⎰=xdx x cos sin ( )A .c x +-2cos 41 B .c x +2cos 41 C .c x +-2sin 21 D .c x +2cos 21146.积分=+⎰dx x ]'11[2( ) A .211x + B .c x ++211 C .x tan arg D .c x +arctan147.下列等式计算正确的是( )A .⎰+-=c x xdx cos sin B .c x dx x +=---⎰43)4(C .c x dx x +=⎰32 D .c dx xx +=⎰22 148.极限⎰⎰→xxx xdxtdt000sin lim的值为( )A .1-B .0C .2D .1149.极限⎰⎰→x xx dx x tdt 0202sin lim的值为( )A .1-B .0C .2D .1150.极限4030sin limx dt t xx ⎰→=( )A .41 B .31 C .21D .1 151.=⎰+2ln 01x t dt e dxd( ) A .)1(2+xe B .ex C .ex 2 D .12+xe152.若⎰=xtdt dx d x f 0sin )(,则( )A .x x f sin )(=B .x x f cos 1)(+-=C .c x x f +=sin )( D .x x f sin 1)(-=153.函数()⎰+-=xdt t t tx 0213φ在区间]10[,上的最小值为( )A .21 B .31C .41D .0 154.若()⎰+==xtxc dt t e x f e x x g 02122213)(,)(,且23)(')('lim=+∞→x g x f x 则必有( )A .0=cB .1=cC .1-=cD .2=c155.⎰=+xdt t dx d14)1(( )A .21x + B .41x + C .2121x x+ D .x x+121 156.=⎰]sin [02dt t dx d x( ) A .2cos x B .2cos 2x x C .2sin x D .2cos t157.设函数⎪⎪⎩⎪⎪⎨⎧=≠=⎰00sin )(20x ax x tdt x f x在0=x 点处连续,则a 等于( )A .2B .21C .1D .2- 158.设)(x f 在区间],[b a 连续, ),()()(b x a dt t f x F x a≤≤=⎰则)(x F 是)(x f 的( )A .不定积分B .一个原函数C .全体原函数D .在],[b a 上的定积分159.设则为连续函数其中,)(,)()(2x f dt t f a x x x F xa⎰-=)(lim x F a x →=( ) A .2a B .)(2a f a C . 0 D .不存在160.函数x2sin 1的原函数是( )A .c x +tanB .c x +cotC .c x +-cotD . xsin 1-161.函数)(x f 在[a,b]上连续, ⎰=xadt t f x )()(ϕ,则( )A .)(x ϕ是)(x f 在[a,b]上的一个原函数B .)(x f 是)(x ϕ的一个原函数C .)(x ϕ是)(x f 在[a,b]上唯一的原函数 D . )(x f 是)(x ϕ在[a,b]上唯一的原函数162.广义积分=⎰+∞-0dx e x ( )A .0B .2C .1D .发散 163.=+⎰dx x π2cos 1( )A .0B . 2C .22D .2164.设)(x f 为偶函数且连续,又有等于则)(,)()(0x F dt t f x F x -=⎰( )A .)(x FB .)(x F -C . 0D . 2)(x F165.下列广义积分收敛的是( )A .⎰+∞1xdx B .⎰+∞1xxdx C .dx x ⎰+∞1D .⎰+∞132xdx166.下列广义积分收敛的是( )A .⎰+∞13x dx B .⎰+∞1cos xdx C .dx x ⎰+∞1ln D .⎰+∞1dx e x167.⎰+∞->apxp dx e )0(等于( )A .pae- B .pae a-1 C .pa e p -1 D .)1(1pa e p --168.=⎰∞+ex x dx2)(ln ( ) A .1 B .e1C .eD .∞+(发散) 169.积分dx e kx-+∞⎰收敛的条件为( )A .0>kB .0<kC .0≥kD .0≤k170.下列无穷限积分中,积分收敛的有( ) A .⎰∞-0dx e x B .⎰+∞1xdxC .⎰∞--0dx e x D .⎰∞-0cos xdx171.广义积分⎰∞+edx xxln 为( ) A .1 B .发散 C .21D .2 172.下列广义积分为收敛的是( )A .⎰+∞e dx x xln B .⎰+∞e x x dx lnC .⎰∞+e dx x x 2)(ln 1 D .⎰+∞e dx x x 21)(ln 1173.下列积分中不是广义积分的是( ) A .⎰+∞+0)1ln(dx x B .⎰-42211dx x C .⎰11-21dx x D .⎰+03-11dx x174.函数()f x 在闭区间[a,b]上连续是定积分⎰badx x f )(在区间[a,b]上可积的( ).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非充分又飞必要条件 175.定积分121sin 1xdx x -+⎰等于( ). A .0 B .1 C .2 D .1- 176.定积分⎰-122d ||x x x 等于( ). A .0 B . 1 C .174 D .174- 177.定积分x x x d e )15(405⎰+等于( ). A .0 B .5e C .5-e D .52e178.设)(x f 连续函数,则=⎰22)(dx x xf ( )A .⎰40)(21dx x f B .⎰2)(21dx x f C .⎰40)(2dx x f D .⎰4)(dx x f179.积分⎰--=-11sin 2xdx x e e xx ( )A .0B .1C .2D .3 180.设)(x f 是以T 为周期的连续函数,则定积分⎰+=Tl ldx x f I )(的值( )A .与l 有关B .与T 有关C .与l ,T 均有关D .与l ,T 均无关 181.设)(x f 连续函数,则=⎰2)(dx xx f ( ) A .⎰+210)(21dx x f B .⎰+210)(2dx x f C .⎰2)(dx x f D .⎰2)(2dx x f182.设)(x f 为连续函数,则⎰1)2('dx x f 等于( )A .)0()2(f f - B .[])0()1(21f f - C .[])0()2(21f f - D .)0()1(f f - 183.C 数)(x f 在区间[a,b]上连续,且没有零点,则定积分⎰b adx x f )(的值必定( )A .大于零B .大于等于零C .小于零D .不等于零 184.下列定积分中,积分结果正确的有( ) A .c x f dx x f ba+=⎰)()(' B .)()()('a f b f dx x f ba+=⎰C .)]2()2([21)2('a f b f dx x f ba-=⎰D .)2()2()2('a f b f dx x f b a -=⎰185.以下定积分结果正确的是( ) A .2111=⎰-dx x B .21112=⎰-dx x C .211=⎰-dx D .211=⎰-xdx 186.⎰=adx x 0)'(arccos ( ) A .211x-- B .c x+--211 C .c a +-2arccos πD .0arccos arccos -a187.下列等式成立的有( ) A .0sin 11=⎰-xdx x B .011=⎰-dx e xC .a b xdx abtan tan ]'tan [-=⎰D .xdx xdx d xsin sin 0=⎰188.比较两个定积分的大小( ) A .⎰⎰<213212dx x dx x B .⎰⎰≤213212dx x dx xC .⎰⎰>213212dx x dx x D .⎰⎰≥213212dx x dx x189.定积分⎰-+22221sin dx x xx 等于( ) A .1 B .-1 C .2 D .0 190.⎰=11-x dx ( )A .2B .2-C .1D .1- 191.下列定积分中,其值为零的是( ) A .⎰22-sin xdx x B .⎰2cos xdx xC .⎰+22-)(dx x e xD .⎰+22-)sin (dx x x192.积分⎰-=21dx x ( )A .0B .21 C .23 D .25 193.下列积分中,值最大的是( ) A .⎰12dx xB .⎰13dx x C .⎰14dx x D .⎰15dx x194.曲线x y -=42与y 轴所围部分的面积为()A .[]⎰--2224dy y B .[]⎰-224dy y C .⎰-44dx x D .⎰--444dx x195.曲线x e y =与该曲线过原点的切线及y 轴所围形的为面积( )A .()⎰-exxdx xe e1 B .()⎰-1ln ln dy y y yC .()⎰-1dx ex exD .()⎰-edy y y y 1ln ln196.曲线2x y x y ==与所围成平面图形的面积( )A .31B .31- C .1 D .-1四、常微分方程 197.函数y c x =-(其中c 为任意常数)是微分方程1x y y '+-=的( ). A .通解 B .特解 C .是解,但不是通解,也不是特解 D .不是解 198.函数23x y e =是微分方程40y y ''-=的( ).A .通解B .特解C .是解,但不是通解,也不是特解D .不是解 199.2()sin y y x y x '''++=是( ).A .四阶非线性微分方程B .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C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D .四阶线性微分方程 200.下列函数中是方程0y y '''+=的通解的是( ). A .12sin cos y C x C x =+ B .x y Ce -=C .y C =D .12x y C e C -=+专升本高等数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1.B 2.C 3.C4.B 在偶次根式中,被开方式必须大于等于零,所以有40x -≥且20x -≥,解得24x ≤≤,即定义域为[2,4].5.A 由奇偶性定义,因为33()2()3sin()23sin ()f x x x x x f x -=---=-+=-,所以3()23sin f x x x =-是奇函数.6.解:令t x-=1,则t t t t t f 21212211)(--=---+=,所以xx x f 212)(--= ,故选D 7.解:选D 8. 解:选D 9. 解:选B 10.解:选C 11. 解:110≤+≤x ,所以01≤≤-x ,故选B 12. 解:选C 13. 解:选B 14. 解:选B 15.解:选B 16. 解:)(x f 的定义域为)4,1[-,选D17.解:根据奇函数的定义知选C 18. 解:选C 19. 解:选C 20.解:因为函数)1,0(log ≠>==a a x y a y a x 与互为反函数,故它们的图形关于直线x y =轴对称,选C 21.A 22.D23.解:这是00型未定式ln 1l 1lim lim x e x e x x e x e →→-==-,故选B .24.解:这是∞∞型未定式 22csc ln cot sin cot lim lim lim lim 11ln sin cos sin cos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x→→→→-==-⋅=-=-++++0000 故选D .25.解:因为2sin lim20=+→x x b ax x 所以0)(lim 2=+→b ax x ,得0=b ,2sin lim 20=→x x ax x 所以2=a ,故选A 26.解:b b b b b a b b n n n n n n n nn ==+≤+≤=2选B27.解:选D28.解:因为∞→x lim2121lim 21sin==∞→x x x x x ,故选B 29.解:nmnx mx nx mx x x ==→→00lim sin sin lim 故选A30.解:因为1tan lim230=+→x x b ax x 所以0)(lim 2=+→b ax x ,得0=b ,1tan lim 230=→x x ax x ,所以1=a ,故选B31.解:1cos 1cos 1lim cos cos lim=+-=+-∞→∞→xxx xx x x x x x ,选A32.解:因为01lim )(lim 0=-=++→→)(xx x e x f ,11sin lim )(lim 00=+=--→→)(x x f x x 所以)(limx f x →不存在,故选D33.解:41414010])41(lim [)41(lim e xx x x x x =+=+→→,选D34.解:极限0sin lim cotx lnx - lim )1(lim 200tan 0===+++→→→xxx x x x x ,选C 35.解:110sin 11sinlim 0-=-=⎪⎭⎫⎝⎛-→x x x x x ,选A 36.解:kkx x kx x x x 11lim 1sinlim ==∞→∞→选B 37.解:1sin lim 2=-→x x π,选B 38.解:选A 39. 解:选D40.解:06lim21=++→ax x x ,7-=a ,选B41.解:2),2(lim tan lim 00=+=-+→→a x xaxx x ,选C 42.解:根据无穷小量的定义知:以零为极限的函数是无穷小量,故选C43.解:因为22lim )2sin(lim2020=+=+→→xx x x x x x x ,故选C 44.解:因为11ln(lim0=+→xx x ),故选B45.解:因为33lim )3tan(lim2020=+=+→→xx x x x x x x ,故选C 46.解:因为21)1(21lim1)1(21lim11=++=-+-→→x x xx xx x ,故选C47.解:因为021lim 11lim 00==-+++→→xxx x ax ax ,所以1>a ,故选A48.解:因为02tan lim 20=→xxx ,故选D 49.解:由书中定理知选C 50.解:因为01cos 1lim=∞→xx x ,故选C51.解:因为6ln 13ln 32ln 2lim 232lim00=+=-+→→x x x x x x x ,选B 52.解:选A 53.解:1sin )cos 1(2lim20=-→x x x ,选C54.解:因为1)(lim =+∞→x f x ,选A55.解:选A 56.解:0sec 1sin lim0=+→xxx ,选C57.解:选C58.解:,11sinlim20=+→xx x x x 选D59.解:根据连续的定义知选B 60.C 61.解:选A 62.解:选A 63.解:)0(2)(lim 0f x f x ≠=+→π, )0(2)(lim 0f x f x =-=-→π,选B64.解:选A65.解:因为21)1)(1(lim 11lim 21=-+-=--++→→x x x x x x x ,21)1)(1(lim 11lim 21-=-+--=----→→x x x x x x x ,选A66.解:因为)0(1)(lim 0f x f x ==+→,又)0(1)(lim 0f x f x ==-→,所以)(x f 在0=x 点连续,但111lim )0()(lim )0('00=-+=-=--→→-xx x f x f f x x ,011lim )0()(lim )0('200=-+=-=++→→+xx x f x f f x x 所以)(x f 在0=x 点不可导,选C67.解:选C 68.解:因为)0(1)(lim 0f x f x ≠=+→,又)0(1)(lim 0f x f x ≠=-→,所以)(x f 在0=x 点不连续,从而在0=x 处不可导,但当0→x 时,极限存在,选B69.解:选B 70.解:313lim)(-=-=∞→nxnxx f x ,选A71.解:)0(2111limf x x x ≠=-+→,选A72.解:选C 73.解:因为0)11cot(lim )(lim211=-+=++→→x arc x x f x x , π=-+=--→→)11cot(lim )(lim 211x arc x x f x x 故选B74.解:选D 75.解:因为2lim ,lim-=∞=∞→→y y x x ,曲线既有水平渐近线2-=y ,又有垂直渐近线0=x ,选C76.解:因为11sinlim =+∞→xx x ,所以有水平渐近线1=y ,但无铅直渐近线,选A 77.D 78.C 解:e cos e sin x x y x x '=-,(0)101y '=-=.选C .79.C 解:x x g cos )('=,所以x e x g f cos )]('[=,故选C .80.解:=--→h x f h x f h )()21(lim 000 1)('21)21(21)()21(lim 0000-=-=----→x f h x f h x f h ,选C81.解:)('2])()()()([lim )()(lim 00a f xa f x a f x a f x a f x x a f x a f x x =---+-+=--+→→,选B82.解:因为=--+→h h f h f h )2()2(lim 0 +-+→h f h f h )2()2([lim 0 ])2()2(hf h f ---=)2('2f ,故选A83.解:)0('f 6)3)(2)(1(lim )0()(lim 00-=---=-=→→x x x x x x f x f x x ,故选B84.解:因为=--→h h f h f h )()(lim 0 +-→h f h f h )0()([lim 0 ])0()(hf h f ---=)0('2f ,故选C85.解:因为0lim→h )(')()h - x (000x f hx f f -=-,故选B 86.解:因为=--→h f h f h )1()21(lim 021)1('222)1()21(lim 0=-=----→f h f h f h )( ,故选D87.解:222242)('',2)('xx x e x e x f xe x f ---+-=-=,2)0(''-=f 选C88.解:选B 89.解:01282829.....a x a x a x y ++++=,所以!29)29(=y ,选B90.解:)(')()('')()(x f e e f e e f y x f x x f x x ⋅+=+,选C91.解:!100)100()2)(1(lim )0()(lim)0('00=---=-=→→xx x x x x f x f f x x ,选B 92.解:)'('ln x x e y =)ln 1(x x x +=,选D93.解:,1202lim 2)2()(lim )2('22=---=--=++→→+x x x f x f f x x ,1202lim 2)2()(lim )2('22-=---=--=--→→-x x x f x f f x x 选D 94.解:[]]1)2ln([)2('')2ln(--==--x x e y x x x ,选D95.解:选C 96.解:])()(')()('[21,)](ln )([ln 21x g x g x f x f y y ey x g x f -⋅='=-,选A97.C 98.A 99.B 100.A 101. C 102.B 103.C。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高等数学(二)本大纲适用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六个一级学科的考生。
总要求本大纲内容包括“高等数学”及“概率论初步”两部分,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和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了解或理解“概率论”中古典概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国际要闻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地判断和证明,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大纲对内容的要求由低到高,对概念和理论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运算分为“会”、“掌握”和“熟练”三个层次。
复习考试内容一、极限和连续(一)极限1.知识范围(1)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数列数列极限的定义唯一性有界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定理(2)函数极限的概念和性质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χ趋于无穷(χ→∞,χ→+∞,χ→-∞)时函数的极限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唯一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逼定理(3)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的比较(4)两个重要极限1lim 0=→xx x sine x xx =⎪⎭⎫ ⎝⎛+∞→11l i m 2.要求 (1)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ε—N ”、“ε—δ”、“ε—M ”的描述不作要求)。
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以及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
2014专升本考试大纲2014年的专升本考试大纲是针对那些希望从专科学历提升到本科学历的学生而设计的。
专升本考试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专科生提供了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
以下是2014年专升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一、考试目的和性质专升本考试旨在测试学生是否具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基本能力和知识水平。
考试不仅是选拔学生的依据,也是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
#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专升本考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科目:1. 语文: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
2. 数学:根据专业不同,数学科目可能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3. 英语:测试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和翻译能力。
4. 专业课:根据学生报考的专业,考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三、考试形式和时间1. 笔试:大部分科目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
2. 口试:部分科目如英语可能会包含口试部分。
3. 实践操作:对于某些专业,如医学、工程等,可能需要进行实践操作考试。
4. 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春季,具体时间由各地教育考试院确定。
# 四、考试要求1. 知识掌握:考生需要对所学专业知识有系统的理解。
2. 应用能力:考生应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新思维:鼓励考生在答题时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见解。
# 五、考试评分标准1. 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等,根据标准答案评分。
2. 主观题:简答题、论述题、作文等,根据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评分。
3. 实践操作:根据操作的规范性、熟练度和效果评分。
# 六、备考建议1. 系统复习:考生应系统地复习所学专业知识,查漏补缺。
2. 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考试来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
3. 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复习和考试时间,避免临近考试时的紧张和焦虑。
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 七、考试纪律1. 诚信考试:考生应遵守考试规则,诚实应考。
2. 禁止作弊:严禁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一经发现将受到严厉处罚。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普通专升本面试要求项目:音乐、舞蹈、美术、语言等四项,考生任选一项。
时间:4分钟(其中1分钟自我介绍)。
总分:20分。
及格分数线:8分。
要求:1.音乐:包括声乐或器乐(自带伴奏)。
考试内容、具体要求如下:声乐要求——自选并完整演唱一首中外声乐作品,曲目内容健康,要求有表情演唱,音准、节奏、节拍准确。
器乐要求——器乐类型不限,除钢琴外其它乐器考生自备,要求能够熟练、完整演奏一段歌曲,节奏、节拍准确并富有感情。
主要测试考生:(1)演唱、演奏方法是否正确以及运用的熟练程度。
(2)音准、节奏、吐字及歌曲内容、风格的表达是否准确。
(3)演唱中呼吸是否自如及音色甜美清脆。
2.舞蹈:包括舞蹈表演或幼儿舞蹈创编,测试考生舞蹈基本素质和基本功。
考试内容、具体要求如下:舞蹈表演体裁包括民族舞、古典舞、幼儿舞蹈等,音乐自备,要求身体协调性灵活,能通过舞蹈表达一定情感与内容。
主要测试考生:(1)动作的协调性、韵律感;(2)舞蹈动作连贯,服装适宜;(3)表演能否体现出舞蹈风格,是否具有表现力。
3.美术:包括素描、简笔画或手工等,要求当场完成、自备材料。
主要测试考生:(1)作品生动形象;(2)解读作品内涵。
4.语言:包括有表情地讲述儿童故事、声情并茂地朗诵儿童诗歌等。
主要测试考生:(1)故事讲述的完整性;(2)讲述时生动有趣的语言、起伏变化的语气以及神态表情的变化;(3)讲述时注意语速、停顿;(4)讲述时按照故事情节带有相应的肢体语言和动作表演。
省2014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高等数学 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3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和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3.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标号涂黑)1.若是1x =函数224()32x x af x x x -+=-+的可去间断点,则常数a = ( )A. 1B. 2C. 3D. 4 2.曲线432y x x =-的凹凸区间为( )A. (,0],[1,)-∞+∞B. [0,1]C. 3(,]2-∞D. 3[,)2+∞ 3.若函数)(x f 的一个原函数为sin x x ,则()f x dx ''=⎰( )A. sin x x C +B. 2cos sin x x x C -+C. sin cos x x x C -+D. sin cos x x x C ++ 4.已知函数(,)z z x y =由方程33320z xyz x -+-=所确定,则10x y z x==∂=∂( )A. 1-B. 0C. 1D. 2 5.二次积分221(,)xdx f x y dy -⎰⎰交换积分次序后得( )A. 221(,)ydy f x y dx -⎰⎰B.1200(,)ydy f x y dx -⎰⎰C.122(,)ydy f x y dx -⎰⎰D.2201(,)ydy f x y dx -⎰⎰6.下列级数发散的是( )A. ∑∞=-1)1(n nn B.21sin n nn ∞=∑ C. 2111()2n n n ∞=+∑ D. 212nn n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7.曲线21xy x ⎛⎫=- ⎪⎝⎭的水平渐近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设函数32()912f x ax x x =-+在2x =处取得极小值,则()f x 的极大值为__________. 9.定积分11(x -+⎰的值为___________.10.函数arctanyz x=的全微分dz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向量(1,2,1),(1,0,1)a b →→==-,则a b →→+与a b →→-的夹角为__________.12.幂级数1nn ∞=的收敛域为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3.求极限2011lim()arcsin x x x x→-.14.设函数)(x y y =由参数方程2(1)ty x t ee ty e⎧=+⎪⎨+=⎪⎩所确定,求0t dy dx =.15.求不定积分2ln x xdx ⎰.16.计算定积分521223dx x +⎰ .17.求平行于x 轴且通过两点)3,2,1(M 与(2,3,4)N 的平面方程.18.设函数22(sin ,)z f x x y =-,其中函数f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yx z∂∂∂2.19.计算二重积分()Dx y dxdy +⎰⎰,其中D 是由三直线, 1.0y x y x =-==所围成的平面区域.20.求微分方程22xy y xe '''-=的通解.四、证明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1.证明:方程 ln 3x x =在区间(2,3)有且仅有一个实根.22.证明:当 0x >时,211ln(1)2xe x x ->++.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设平面面图形D 由抛物线21y x =-及其在点(1,0)处的切线以及y 轴所围成,试求: (1)平面图形D 的面积;(2)平面图形D 绕y 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的体积.24.设()x ϕ是定义在),(+∞-∞上的连续函数,且满足方程0()1()xt t dt x ϕϕ=-⎰,(1)求函数()x ϕ的表达式;(2)讨论函数2()1,0()1,02x x x f x x ϕ-⎧≠⎪⎪=⎨⎪-=⎪⎩ 在0=x 处的连续性与可导性.省2014年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高等数学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6:C B B A D D二、填空题、三、计算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文科)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脸)》(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和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 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高.3. 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 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迫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教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3个专题.(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致、幂函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④了解指数函y =a x 与对函数y =log a x 互为反函数(a >0,且a ≠1).(4)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 ②结合函数2132,1,,,x y x y x y x y x y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②根据其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立体几何初步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做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而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 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不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②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απααπ±±,的正弦、余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y =sin x ,y =cos x ,y =tan x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 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 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2,2(ππ-内的单调性 . 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x x +=,sin tan cos x x x = .⑤了解函数y=A sin(ωx+φ)的物理意义;能画出y=A sin (ωx+φ)的图像,了解参数A、ω、φ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向量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会用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①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1.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侧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2.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13.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 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0,(2≥≥+b a ab b a 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14.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①理解命题的概念 .②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你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①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15.圆锥曲线与方程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②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③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④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⑤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16.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①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 =C (C 为常数),y =x ,y =2x ,y =1x的导数 . ②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效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C =0(C 为常数);'()n x =n 1n x -,n ∈N *;'(sin )x =cos x ;'(cos )x =-sin x ;'(e )x =e x ;'()x a =x a ln a (a >0,且a ≠1);'(ln )x =1x ;'(log )a x =1log a e x(a >0,且a ≠1) . ●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1:[])(')('')()(x v x u x v x u ±=± .法则2:[]''()()()()()u x v x u x v x u x =+'().v x法则3:''''()()()()()(()0).()()u x v x u x v x u x v x v x v x ⎡⎤-=≠⎢⎥⎣⎦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①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17.统计案例。
合肥师范学院公共课
考试大纲(高等数学、综合文科)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一、《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一)微积分
1.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几种常见性态、反函数与复合函数、初等函数;2.极限与连续:极限的概念及运算、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函数的连续性;3.导数与微分:导数的概念、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隐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函数的微分;4.导数的应用:微分中值定理(Rolle 定理,Lagrange 中值定理)洛比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及其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5.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与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简单的有理函数积分;6.定积分及其应用: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关系、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7.多元函数微分法: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全微分、复合函数的微分法;8.二重积分: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直角坐标与极坐标);9.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阶微分方程(分离变量、齐次、线性);10.无穷级数: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及收敛域。
(二)线性代数
1.行列式与矩阵:行列式及其基本性质行列式的按行(列)展开定理、矩阵及其基本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方阵、方阵的逆矩阵、矩阵的秩;2.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解的研究、n元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
(三)概率论初步:
1.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概率的加法公式与乘法公式、事件的独立性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2.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几种常用的离散分布与连续分布、分布函数;3.一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
二、《综合文科》考试大纲
综合文科包括:《政治理论》(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语文》。
其中《政治理论》占40%,《大学语文》占60%。
A.政治理论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物质和意识;3.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4.认识和实践;5.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6.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7.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9.“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和运行;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7.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8.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9.刑法的基本原则、刑罚和犯罪;10.诉讼法的概念、种类和原则。
B.大学语文部分
(一)文学、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字号)、生活年代、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名篇的作者、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以及篇中的名言警句;著名作品集的成书年代、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中国文学史上重要流派的主要成员、创作特征、艺术成就与影响。
文体常识:诗、词、赋、戏曲、小说,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
其它应用类文体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二)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常用汉字的读音,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关联词、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识别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通感等)。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
侧重考查考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句意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文言实词:把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特别是古今意义的不同、词类的活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文言虚词: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其、而、以、于、乎、者、乃、则、为、所、易、则、何、诸、焉”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句式:辨识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
句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侧重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和表述,具有综合性特点。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古代文学作品篇目: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庄子《逍遥游》、《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战国策·唐且不辱使命》、屈原《渔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魏其武安侯列传》、王粲《登楼赋》、李密《陈情表》、江淹《别赋》、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韩愈《答李翊书》、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欧阳修《朋党论》、欧阳修《醉翁亭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前赤壁赋》、归有光《项脊轩志》、宗臣《报刘一丈书》、侯方域《马伶传》、张岱《西湖七月半》、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方苞《狱中杂记》、梁启超《论毅力》,《诗经·蒹葭》、《楚辞·湘夫人》、《陌上桑》(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曹操《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天门山》、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蜀相》、白居易《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李商隐《锦瑟》、孟郊《游子吟》、杜牧《江南春》、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陆游《书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睢景臣《高祖还乡》。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
考查范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及其它文学类文本。
文本材料不
限于教材和所附篇目。
考查内容:把握文本材料所属文体类别,归纳内容要点并概括主旨,把握结构特点和行文思路,分析主要写作特色,识别所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语境中的作用,理解、把握关键性词、句的含义和在结构、表达上的作用。
【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作品篇目: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郁达夫《故都的秋》、梁实秋《谈时间》、鲁迅《伤逝》、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余秋雨《道士塔》、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培根《论学问》、梭罗《湖光水色》、爱因斯坦《我的信仰》、R.卡逊《大自然在反抗》、东山魁夷《听泉》、霍金《我们的宇宙图像》。
(五)作文
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能写作论述类、应用类、文学类文章。
要求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包括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和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情感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标点恰当;书写工整,行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