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二大贸易伙伴
- 格式:docx
- 大小:431.76 KB
- 文档页数:3
TPP对中国的影响这个不带中国玩儿的“踢屁屁”游戏一但开始,将怎样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土安全?•TPP的深远意义•未来的国际社会将越来越呈现个人化趋势。
社交网络、谷歌眼镜、3D打印和众筹金融,将分别从四个方面动摇传统社会的根基:自媒体平台、自出版技术、自生产技术和碎片化金融整合平台使得每一个自由民都可能独立通过这四种新技术,来完成现在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才能完成的工作。
新的社会将更少地依赖政府的力量与智慧,更多地围绕个体中心来发展。
个人创新与个体创造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趋势,也许过不了二十年,人类社会将呈现出成熟的、与今天大不一样的,但更有利于人类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新模式。
TPP协议的签订,其最深远的意义就是:通过免除关税、国有企业私有化等相关内容,更大程度上从经济方面限制了缔约国政府的权力,更有效地激发了民间个体的活力。
TPP一但签署生效,未来数年内,政府的作用将越来越小,全球将更迅速地进入扁平化、多极化和自由化。
当然,除了中国等其他国家以外。
但前提是,到那个时候,中国与其他国家还能够存在。
•大规模失业潮带来政治动荡•美国和日本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一但TPP协议正式实施,这两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将消失,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一落千丈。
与从49年开始到90年代末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封锁不同的是,那时候中国还能够通过第三国与世界发生贸易,而TPP原产地原则则彻底地断了中国的这条后路。
2013年,中美贸易额为5821亿美元,中日贸易额为3127亿美元,两项总计8948亿美元。
而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全年进出口总额为41603亿美元,美日两国占去21%以上。
这还不包括通过第三国转道进出口的数据。
如果我们以2013年中国与美、日贸易额为基数,建立一个基准模型,综合GDP、就业、价格、工业产值等相关权重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然后假定TPP 十二成员国自2016年起一次性将关税降至为0,再测算上述相关权重指标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进出口贸易的严重受损(大约损失1/4到1/2左右),那么中国经济受损将超过5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课论文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姓名:尚孝明学号:0965139106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摘要欧洲联盟(英文:European Union;法文: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关键词欧盟欧洲共同体经济对外关系一欧盟简介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5亿,GDP16.106万亿美元。
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欧盟的盟旗是蓝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说法是因为欧盟一开始只有12个国家,代表了欧盟的开端。
实际上这个十二星旗代表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十二星冠,寓意圣母玛利亚将永远保佑欧洲联盟。
欧盟27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
欧洲联盟(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的27会员国,主要位于欧洲。
它成立于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加入新领域的政策,以现有的欧洲社会。
与5亿市民,欧盟相结合产生的估计有30 %的份额,世界各地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欧盟已经制定了一个单一市场,通过一个标准化的法律制度,其中适用于所有会员国,保证人,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迁徙自由。
它保持了一个共同的贸易政策,包括农业和渔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
15会员国已通过了一个共同的货币,欧元。
在对外政策上,代表其成员在世界贸易组织,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和在联合国的会议上发言,维护其成员国利益。
经济学与经济管理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研究日本与中国同为东亚最重要的经济体,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09年,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与美国。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额为2288.4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4%,同比减少14.2%;中国对日本出口979.1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1%,同比减少15.7%;中国从日本进口1309.38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3.0%,同比减少13.1%。
①一、中日贸易概况1.中日贸易对两国经贸关系十分重要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而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及对外经济交往的迅速扩大,使得中日经贸关[摘要]中日双边贸易无论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于进一步发展两国贸易非常必要。
本文试图通过一定的时间跨度,研究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情况,总结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并据此展望中日双边贸易的前景。
[关键词]中日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结构[作者简介]杨逢珉(1955-),女,甘肃兰州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周琳妲(1987-),女,上海人,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72(2011)04-0032-11杨逢珉周琳妲(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亚洲司:《2009年1-12月我国对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http :///aarticle/g/date/l/201002/20100206775934.html 。
系由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后的日方“单轮驱动”,逐步转变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日“双轮驱动”,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劣势地位逐步得到改观,开始出现贸易顺差。
近年来,中国在中日贸易中的顺差越来越大,这从图1可以看出。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国家经济体制,它反映了国际经济关系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也给当前国际关系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经济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同时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争端和摩擦接连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而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零和、输赢规则已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非零和及双输、双赢规则取代,要么一损俱损。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经济实力多么强大,都不能我行我素。
各国,尤其是各大国,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国际关系时客观要求相互沟通。
协调与合作正在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旋律。
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就与经济全球化这一因素密不可分。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
冷战结束之后两国关系麻烦不断,一度曾面临严重危机。
但是,由于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中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美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急需开拓国外市场,因而,中美间的经贸关系仍迅速发展。
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对中国的直接出口为美国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双边贸易至少为美国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上百万个工作岗位。
经济上的互惠互利推动着两国间的接触、对话不断发展,双方搁置分歧,增进了解,加强协调,扩大合作。
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2022中国十六大贸易伙伴排名海关总署在2022年1月10日发布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2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22年同期(下同)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
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
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
其中,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57%,比2022年的16.1%略有下降;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26%,比2022年的13%略有下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22年的9.8%上升到9.96%。
2022年全年中国10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2.5%,比2022年的75.8%下降3.3%。
2022年中国在全球的十六大贸易伙伴排名:第一位: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2022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到5672.1亿美元创新高,同比增长18.3%。
2022年中欧贸易额4797亿美元。
欧洲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其中,中国与德国这两个世界最大出口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2022年1-9月达到1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全年有望达到1700亿美元;2010年,中国与德国的双边贸易额达1424亿美元,中国与英国双边贸易额约为600亿美元,中国与荷兰双边贸易额达到562亿美元,中国与法国双边贸易额448亿美元。
第二位: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4467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22年中美贸易额是4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创历史新高。
中国从美国进口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如果中美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政治信任关系,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2022年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达到7500亿美元;2022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超过美欧双边贸易总额,中国将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
国际贸易常用英语trade term / price term 价格术语world /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 国际市场价格FOB (free on board) 离岸价C&F (cost and freight) 成本加运费价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到岸价一)工厂交货( EXW) 本术语英文为“EX Works(… named place)”卖方承担最小风险,即“工厂交货(……指定地点)”。
它指卖方负有在其所在地即车间、工厂、仓库等把备妥的货物交付给买方的责任,但通常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准备的车辆上或办理货物结关。
买方承担自卖方的所在地将货物运至预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费用和风险。
(二)货交承运人(FCA)本术语英文为“Free Carrier(… named place)”,即“货物交承运人(……指定地点)”。
它指卖方应负责将其移交的货物,办理出关后,在指定的地点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入照管。
根据商业惯例,当卖方被要求与承运人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协作时,在买方承担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照此办理。
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三)船边交货(FAS)本术语英文为“Free Alongside ship(…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
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码头或驳船上把货物交至船边,从这时起买方须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另外买方须办理出口结关手续。
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四)船上交货(FOB)本术语英文为“ Free on Boar d(…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把货物送过船舷后交付,货过船舷后买方须承担货物的全部费用、风险、灭失或损坏,另外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出口结关手续。
入世十年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入世十年来,中国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对外贸易成长空间,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完成了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参与者到推动者的角色转变,站在新高度的中国以自己的努力重塑了世界的关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仅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也为各国投资者提供了广阔而稳定的市场,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可以预见,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对未来全球经济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入世十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大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并积极促进双向投资,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全球货物贸易大国的兴起入世十年是中国货物贸易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中国贸易额约为5100亿美元,占世界总贸易额的4.4%,是世界上第六大出口国。
在此后的十年间,中国出口和进口分别以年均18.3%和17.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8.9%和9.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也远远快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
十年来中国货物出口额比入世之初增长了4.9倍,货物进口额增长了4.7倍,如今中国已经跃居成为全球GDP第二大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十年间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中的份额上升了约5.5个百分点。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货物贸易大国兴起于世界舞台,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自身经济实力也与日俱增。
入世十年来,中国的商品贸易结构得到了优化。
从出口商品看,2001年工业制成品在总货物出口的比重为90.1%,2007年达到约94.8%,并在最近四年维持了这一高水平,相应地,初级品在货物出口中的比重则在2001-2010年间从10%下降至5.2%。
在近年中国政府推动的结构转型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中,高能耗、高物耗,两高产品的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新的增长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