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永别了武器_中的象征_辛磊
- 格式:pdf
- 大小:100.80 KB
- 文档页数:2
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永别了,武器》是他创作生涯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向读者展示了战争的荒谬与无情。
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来深化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使小说充满了内涵和象征意味。
首先,小说中的雨水和天气象征着战争的无情和阴暗。
在小说中,战场上经常下雨,雨水不仅给士兵们带来了寒冷和不舒服的感觉,更重要的是雨水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避免的死亡。
在小说中,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Frederic Henry)经历了数次雨水的洗礼,每一次他都感到无助和迷茫。
同时,小说中也描写了阳光稀少的环境,这进一步加强了战争的荒谬和冷酷。
海明威通过这些气候描写,传递出了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人类命运的悲观态度。
其次,战争中的武器象征着残暴和毁灭的力量。
小说中的武器是战争的工具,它们不仅具有杀伤力,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战争中人类的贪婪和无情。
在小说中,弗雷德里克·亨利是一名意大利志愿军,他见证了战争的种种残酷和毁灭。
战争中的武器成为了主人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挥之不去,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士兵们的生命和安全。
海明威通过描写战争中的武器,象征性地表达了对战争及其破坏力量的反思和抵制。
再次,小说中的金发女性凯瑟琳(Catherine)象征着爱情和希望。
在小说中,凯瑟琳是弗雷德里克·亨利在战争中所遇见的女性,他们的相遇和相爱成为了小说的一个重要情节。
凯瑟琳代表了弗雷德里克在战争中寻找到的爱和心灵的归宿。
她的金发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在弗雷德里克的人生中,凯瑟琳的出现为他带来了温暖和勇气。
然而,在战争的阴影下,他们的爱情也变得脆弱而不稳定。
最终,凯瑟琳的死亡成为了小说的另一象征,它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弗雷德里克失去了爱和希望。
此外,小说中的鸟和动物也被用作象征元素。
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海明威作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简洁、生动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主义手法,以强化小说的意境、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为读者塑造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在世界。
首先,在《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利用了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来展示人物情感的变化。
小说中的战争场景通常是荒凉、残酷且残暴的,但在一些重要的情感时刻,作者却选择了以美丽自然景色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心情的起伏。
例如,在弗雷德里克和凯瑟琳的初次相遇中,作者描绘了一片美丽的花海,这个场景象征着两人瞬间唤起的爱情。
而当二人经历了磨难、丧失了许多,特别是在凯瑟琳难产死去的时候,作者又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垂死景象,如暴雨和枯萎的树木,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沉痛和失望。
其次,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使用的物体和物象也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比如,白色的马匹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它们代表了对军队中世界的逃离和渴望自由的欲望,象征了主人公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此外,雨水也是小说中重要的象征物。
雨水是洗刷、净化的象征,这在小说中是对战争和暴力的一种反思,同时也象征着主人公心中对和平与希望的渴求。
另外,海明威小说中的动作和行为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在小说中被描写成一个消极被动的形象,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总是被外部力量所驱使。
这种行为象征着人类在战争中所失去的自由和尊严。
而弗雷德里克观察到的许多景象和人物的举止,也通过小说情节和描写成为了对战争的讽刺与批判。
此外,还有一些细微的象征元素也在小说中被巧妙运用。
比如,情节之间的时间跳跃和弗雷德里克的内心独白,都为读者呈现了一种模糊、迷离的感觉,这象征了主人公内在的思想与情感的纷乱与矛盾。
同时,作者还将旅途和旅行作为一个主要的象征元素,弗雷德里克在历经了一系列的旅程,通过旅行来进行内心的探索和自我认知。
《永别了武器》中自然现象的象征意义《永别了,武器》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小说之一,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与英国护士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中,海明威巧妙地使用了自然现象来象征人物的心情、命运和社会背景,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情感深沉、令人深思的故事。
其次,风象征着不确定性与命运的捉弄。
小说中多次出现风的描写,形容了风如何在战争中肆意吹动,卷走人们的希望和梦想。
风实际上是无形的,人无法掌控它的方向和力度。
它代表着不确定性和命运的捉弄。
弗雷德里克和凯瑟琳的爱情与战争、暴风雨相伴随,风成为两人命运的象征。
正如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风轻轻地吹,它像烟一样穿过战地进了瓦伦迪尼。
”这句话暗示着命运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弗雷德里克和凯瑟琳的命运。
此外,小说中的日落象征着死亡与结束。
在小说的结尾,弗雷德里克和凯瑟琳在山上度过了最后一夜,观看着远处的日落。
日落是一天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
弗雷德里克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达到了高潮,同时也走向了终点。
日落和黄昏的描写带有一种悲伤的氛围,预示着不可避免的死亡和离别。
它象征着人们的生命终将走向终点,以及所有美好事物的消逝。
最后,小说中的水象征着生命和重生。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象征着希望和重生的力量。
在小说中,弗雷德里克和凯瑟琳在意大利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他们常常游泳或者沐浴在明亮的阳光下。
水成为了他们逃离战争和现实的避难所,也是他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和重生的象征。
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水越冷,我就越忘记一切别的事情。
”水充满了情感的洗礼,帮助弗雷德里克抵抗内心的痛苦。
综上所述,《永别了,武器》中自然现象的象征意义是多样而深刻的。
雨象征着死亡与毁灭,风象征着不确定性与命运的捉弄,日落象征着死亡与结束,水象征着生命和重生。
通过运用这些自然象征,海明威成功地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这种象征手法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让读者更深入地反思战争的意义和人类选择的道路。
《《永别了,武器》中的动物原型分析》篇一一、引言《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主题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在众多作品中,作者不仅关注人类的命运和情感,也以独特的视角对动物进行描写。
本文将深入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动物原型,探究其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价值。
二、动物原型的分类与特点1. 自然界的野生动物在《永别了,武器》中,作者描绘了多种自然界的野生动物,如猫、狗、鸟等。
这些动物往往具有自由、野性、无拘无束的特点,与作品中的战争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动物形象的出现,为作品增添了生动、真实的氛围。
2. 战争背景下的动物形象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些与战争紧密相关的动物形象,如战马、猎物等。
这些动物在战争中遭受着痛苦和磨难,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这些形象进一步突显了战争的残酷性,也使读者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动物原型的象征意义1. 自然界的野生动物象征着自由与生命在作品中,野生动物往往被赋予了自由、生命等象征意义。
这些动物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
这种自由的生命状态与战争背景下的束缚和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加珍惜生命和自由。
2. 战争背景下的动物形象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性作品中出现的战马、猎物等形象,不仅揭示了战争对动物的残忍和摧残,也象征着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和影响。
这些动物形象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也引发了对和平的渴望。
四、文学价值与启示通过对《永别了,武器》中动物原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动物的关注和描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性,还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主题和意义。
这些动物形象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自由和和平的关注和思考。
这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空间。
同时,《永别了,武器》中的动物原型也启示我们要关注动物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与动物和谐共处。
语用视角下《永别了,武器》中的会话含义分析
永别了,武器!这是一首生动的歌曲,由多名艺术家共同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创造的。
歌曲歌词凝结着和平守护人类的精神,以激动人心的歌声抒发出爱国主义、和谐平安、和平幸福以及友爱友谊的崇高心愿。
以下是歌曲中遗留下的一段经典会话:
“最后一次,我们发誓用拥抱来抚摩同情,
最后一次,我们用友谊来换取真诚。
最后一次,我们用爱心来代替战争。
最后一次,永别了,武器!”
在这段经典会话中,创作者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无需武器的世界的向往。
他们希望用相互拥抱的温暖来守护人类的思想,替代战争的残害间接赋予世界一片美好的太平。
他们在“最后一次”发出爱心的号召,用友谊的温暖证明友谊的可贵,用真情的诚恳诉说勇敢的追求。
“最后一次, 我们发誓用拥抱来抚摩同情”,这里拥抱承载着对世界对和平的祈祷,象征着看到世界充满善良,抹去冷暖的唯一方式,把握时间,实现和平。
“最后一次,我们用友谊来换取真诚”,友谊一词从来就象征着可贵而重要的事情。
它将坚定信赖,忠实耐心友爱包裹起来,在爱的指引下拨开生命的谜底,用心投入,来寻求更多的美好。
“最后一次,我们用爱心来代替战争”,爱心在这里代表着人们抛弃武器,以友谊为武器去驯服困扰和磨难,用友爱感化冲突,用坚守和平去面对一切灾难,去催生一片属于人类的幸福天地。
最后,“永别了,武器!”这首歌的歌词激励着人们,去拒绝战争的起义,去抛弃暴力的争吵,以友谊的伞盖,去警戒和胁迫,让世界不再因武器战乱而遭受痛苦。
只有当和平的持久维持者身影变得最强的时候,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文_学术探讨298摘要:海明威在小说《永别了,武器》中大量使用了象征意义的手法,对雨,雪,高山和平原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丰富了小说的主题,也使小说中的人物更加的具体生动。
关键词:象征意义;雨雪;高山平原海明威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永别了,武器》被公认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他在书中大量使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充实了小说的内容,也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的具体生动。
一、雨的象征意义小说从开始到结束,雨总是与负面的事物相关。
通读小说,不难发现,只要下雨,不幸的事情就会发生。
“冬季一开始,雨便下个不停,而霍乱也跟着雨来了。
瘟疫得到了控制,结果部队里只死了七千人。
”雨第一次被提到,就定了其基本的调子,死亡与疾病。
而这随后也得到了证实,小说中只要下雨,便伴随着灾难和死亡。
凯瑟琳说道:“我怕雨,因为我有时看见自己在雨中死去。
还有,有时我看见你也在雨中死去。
”“她哭着……外边的雨还是漫漫地下着。
”读到这里,雨的象征意义已经很清楚,是灾难和死亡。
大撤退时,雨不停地下,永不停歇。
战士们为了一个座位可以互殴对方。
警察不用调查,只要怀疑,就可以枪击任何人。
“那时整天暴风雨。
风刮着雨,到处积水,到处泥泞。
”“正当大雨倾盆直泻的当儿,敌人发炮轰击。
……在一阵阵风雨中,我们仍听得见北面远远地有强烈的炮轰声。
”雨在这象征着战争对人性的毁灭、对战士身心的摧残。
很明显,雨是恐怖和死亡的预兆。
预示着亨利的厄运、死亡。
在小说的结尾,“那简直像是在跟石像告别。
过了一会儿,我走出去,离开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
”句子很简单,走在雨中的亨利虽然没有痛哭,但能感到他的悲痛,孤单,绝望。
雨水象征着分离,死亡及绝望。
爱人、孩子走了,只留下心如死灰的自己。
二、雪的象征意义雪在小说中和雨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他们所代表的事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雨象征着疾病,死亡和毁灭,而雪则代表着安全,和平,总是与和平安详的画面相伴出现。
《永别了,武器》战争背后的人性学习心得提起战争,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场景,是残酷的杀戮和无尽的破坏。
然而,当我深入研读《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时,才真正意识到战争远不止这些表面的恐怖,其背后所深藏的人性的挣扎与扭曲,才更令人痛心疾首。
书里的主人公亨利,原本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却被战争无情地卷入了漩涡。
他在战场上目睹了太多的死亡和伤痛,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瞬间就化作了冰冷的尸体。
这种景象,让他的内心逐渐变得麻木和绝望。
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战争的纪录片。
画面中,一个被战火摧残得破败不堪的小镇,房屋倒塌,街道上布满了瓦砾和弹坑。
一位老人,满脸泪痕,在废墟中拼命地寻找着什么。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悲伤和绝望,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亲人的名字。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我仿佛看到了《永别了,武器》中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的人们,他们的痛苦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令人心碎。
战争,让人们失去了太多太多。
它不仅夺走了生命,还摧毁了人们的心灵。
在书中,亨利与凯瑟琳的爱情,在战争的阴影下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助。
他们渴望着和平,渴望着能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可战争却残酷地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就像我身边的一位长辈,曾经参加过战争。
他每次回忆起那段经历,眼中总是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他说,在战场上,每天都要面临着生死的考验,根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活着。
那种恐惧和压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他看到过战友在自己面前倒下,那种痛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而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里。
可以每天安心地工作、学习,可以和家人朋友相聚,可以享受着阳光和微风。
但我们不能忘记,这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永别了,武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它带来的只有破坏和伤痛,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和平,努力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同时,我们也要从战争中汲取教训,反思人性的弱点。
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主义摘要《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也是一部现代主义的悲剧作品。
本文通过对作者海明威以及其生活的社会背景的介绍,解读其主要作品的不同特点及相似性,简单回顾《永别了,武器》的内容,重点针对小说的主人公亨利、凯瑟琳、小说中的两组自然现象雨和高山以及隐藏在小说题目中的“武器”进行分析,研究其表现出的象征含义,进一步揭示象征主体在小说中新的暗示。
这篇论文旨在使读者更了解《永别了,武器》体现的象征主义手法,领悟小说中的永恒魅力,真正了解海明威的写作目的。
关键词:海明威;自然现象;象征主义The Analysis of the Symbolism in A Farewell To ArmsABSTRACTA farewell to Arms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s written by Hemingway. The novel is a great masterpiece in doom as well as a tragedy in modern sense. This thesis is written to study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 and reveal the new insinuation of symbolic objects by firstly introducing Hemingway and his living backgrounds, then analysing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similarities of his works, reviewing the contents of A Farewell to Arms, and especially focusing on analysing Henry, Catherine, the rain, the mountain, and the arms.The thesis is written to enable reader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ymbolism presented in this novel and to comprehend the eternal charm of this novel, knowing the genuine purpose of Hemingway's writing.Keywords:Hemingway; arms; symbolismCONTENTS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吉林工商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名称:《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主义的分析院系:外语分院英语系专业:英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年月日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主义分析摘要:海明威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作品主要以象征主义手法见长。
在他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在不同的场景下,对雨,雪,高山,平原,和人物赋予各种不同的含义,来渲染出战争的无情,悲凉,凄惨,萧条的气氛,衬托了战争背景下的人们郁闷,无助和绝望的种种情绪。
书中,天气,景物仍是小说不可或缺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却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作为暗示主人公遭遇的象征.人物的象征意义也特别的强烈。
本论文详细分析了其中的高山、平原、雨、雪和人物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并解读其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象征主义;地点;天气;象征性的人物Symbolism in a farewell to armsAbstract:Hemingway,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novelis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literature, is famous for his symbolism. In the novel A Farewell to Arms, he applied the symbolism under different scenes, which endows rain, snow, mountain, plain, and water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implication to highlight the ruthless, sad, miserable and desolate atmosphere of the war and discloses the people's depression, helplessness and desperation in the war.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s also have the strong symbolic mean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mountain,plain,rain,snow and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and interprets their significance and value i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novel.Key words: symbolism; landscapes; weather; emblematic people目录一、内容简介 (XX)(一)《永别了,武器》故事梗概 (XX)(二)象征主义的含义 (XX)二、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 (XX)(一)高山的象征意义 (XX)(二)平原的象征意义 (XX)三、天气象征意义 (XX)(一)“雨”的象征意义 (XX)(二)“雪”的象征意义 (XX)四、人物的象征意义 (XX)(一)凯瑟琳的象征意义 (XX)(二)神父和雷纳第的象征意义 (XX)五、结论·························································· ()参考文献 (XX)一、内容简介(一)《永别了,武器》,故事梗概《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又译《战地春梦》,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29年写成的半自传体小说。
探寻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写作特点与象征作用
其次,海明威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隐喻和象征物来传递深层次的
主题和意义。
在《永别了,武器》中,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象征。
在小说
开篇,亨利提到:“不论正午或午夜,不论雨天或晴天,我都在劳动。
”
这里的雨象征着战争的无情和摧残,意味着无辜生命的流逝和颓废的环境。
另外,雨还暗示了亨利心灵的脆弱和痛苦,因为在战场上,他感受到了噩
梦般的恐怖与绝望。
除了雨之外,海明威还通过大炮和武器这类象征物来揭示战争的残酷
和荒谬。
在小说中,大炮被描绘成巨大而无情的生物,给士兵们带来了死
亡和痛苦。
此外,武器也象征着战争的虚假和破坏力量。
亨利之所以选择
抛弃手中的武器,是因为他认识到武器只会带来更多的杀戮和血腥,而不
会解决问题或带来和平。
总之,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象征手法成
为了一部文学经典。
他通过简练明快的语言和节奏感,将读者带入了战争
的残酷现实和士兵的心灵世界。
通过手法巧妙的象征,海明威探索了战争
的真相和人性的脆弱,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与生命的尊严。
这部小说以其深
刻的洞察力和文学价值,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思考和反思。
永别了,武器》中的意象《永别了,武器》是一部自传色彩浓烈的长篇小说。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创作该小说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
作者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两次婚姻后将自己对战争的反思和爱情的态度融入该小说的创作之中。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冰山原则”创作较为典型的作品。
通过意象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蕴藏在简洁的文字和鲜明的形象之下。
作者将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赋予在一系列的意象之中,使小说简洁有力,又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过对作品中意象的整体性把握和分析,从而把握小说情节的发展,展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
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永别了,武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明威在小说中运用独特的意象写作手法,以大自然为背景,主要形成了雨、雪、平原、高山、受难的动物和鸟六种意象。
这一系列意象成为贯穿小说情节和故事变幻发展的重要线索,也反映了海明威在经历了战争会对战争的反感,在经历了两次婚姻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小说的悲剧结尾也反映了海明威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无法抚平的创伤。
一.天气的意象及其象征意涵1. 雨象征痛苦、毁灭、死亡雨的出现往往暗示着厄运和悲剧的到来。
海明威赋予雨和灾难之间这种象征性联系,这与海明威自身对雨的感受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在海明威一生的信件中都充斥着对潮湿的、阴雨连绵的天气的抱怨。
阴冷潮湿的雨天会触及他心中的忧郁。
海明威在战争期间目睹过太多行军部队和难民在雨中见你前线的场面了。
雨的意象贯穿于整部小说,从战争前线阴雨连绵到最后女主角凯瑟琳在雨夜难产而死,都伴随着雨。
雨的反复出现也为小说奠定了沉重、伤感的基调,预示着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The rain beg ins to fall in the October …the leaves all fell from the trees and the branches were bare and the trunks black with rain … all the country wet and brown and dead with the autumn .....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描写了冬季来临,雨水没完没了的下着,霍乱也随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海明威式爱情的必然结局——浅析《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巴克利之死[摘要]《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标志着海明威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成就了海明威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地位。
在该书的最后,女主人公因难产而死,使全书的悲剧氛围达到了高潮。
本文尝试着从多个角度分析凯瑟琳·巴克利之死的必然性。
[关键词]主题升华;情感经历;精神世界《永别了,武器》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第一部战争小说,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涌现出来的众多反战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该书初稿用了八个月,修改用了五个月,而小说结尾则修改了三十九次之多。
这个屡经修改的结局却仍让许多读者不甚满意。
下面本文尝试着从三个角度探讨作者最终如此安排凯瑟琳命运的原因。
一、主题升华的要求《永别了,武器》原名A Farewell to Arms,“arms”既可译为“武器”,又可译为“怀抱”。
毫无疑问,战争和爱情是这部长篇小说的两个主题。
珀金斯曾这样评价该书的两个主题:“在我看来,这两者的结合,在凯瑟琳和亨利中尉到达瑞士之前一直比较完美。
可从那以后,他俩和读者几乎都忘记了战争……如果医生在那个可怕的夜晚随便只用一句话……整个故事就会回到战争的主题当中”。
①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无需挑明的事实是,战争和爱情始终紧紧连接在一起。
爱情的幻灭正是对反战主题的升华。
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和凯瑟琳·巴克利是两个饱受战争摧残的人。
亨利因为被炮弹击中而身受重伤,凯瑟琳的未婚夫死于战争。
他们都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战争的侵蚀。
只有当他们投身于爱情,才能短暂的忘却战争带给他们的恐惧和痛苦。
在故事发展前期,战争和爱情这两条线索明显是并行的。
亨利中尉是在意大利参战的美国人,他在战争期间结识了英国志愿救护队队员凯瑟琳。
一开始亨利对凯瑟琳并未付出真心,只是逢场作戏,后来他因为受伤到米兰疗养,巧遇凯瑟琳并真正爱上了她。
摘要:象征主义是海明威作品的重要艺术风格,《永别了武器》中大量运用了这一写作手法,其中对自然景物及人物的描写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在作者的笔下,书中的风雨、高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它们同时暗示着主人公遭遇,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
关键词:象征;雨;高山;人物的象征一、自然环境的象征在《永别了武器》中有许多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这些环境的描写不止是小说事件的叙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具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用来表现小说的主题。
例如:雨象征苦难、厄运,低地象征战争和死亡,高山象征幸福、和平和安宁等。
其中,大量使用的是的是雨的象征意义。
1.雨的象征意义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赋予“雨”特殊的象征意义,“雨”这个字眼伴随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为整部书的主题贯彻始终。
在小说中,“雨”是一切不幸和苦难的象征,同时也预示着主人公的悲剧性的命运,每一次“雨”的出现,都对预示着苦难和不幸,也预示着主人公悲剧的开始。
作品一开始就展示出一幅萧瑟凄惨的景象:漫天的尘土和枯黄的落叶,秋末的寒风和初冬的阴雨。
一切似乎在序幕中就预示着一个灾难的结局。
在小说的开篇写道“冬季一开始,就下起了绵绵不绝的雨,阴雨又带来了霍乱。
但是霍乱被制止了,军队里只有七千人死于霍乱。
”。
这是小说中第一次将“雨”和“死亡”联系在一起,连绵不断的阴雨一直伴随着灾难和不幸,在阴雨中霍乱继起,军队里一下子就死了七千多人。
战争未起先折兵马,不祥之兆给全篇奠定了低沉的格调。
此时的阴雨在整个作品中起着陪衬作用,在以后的章节中,作者无数次地提到了雨,雨几乎成了不可缺少的背景。
部队在雨中行进,亨利和其他三个战友在雨中艰难的撤退,亨利浅析《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辛磊(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利相信,如果军人像冻结的琥珀中的虫子一样,那么现在、将来永远都存在,死亡就只是外表上的事情了。
所以听到什么人死了,就可以耸耸肩说:“就那么回事”。
小说体现出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还以人道主义思想表达了对人类不幸事件的同情、讽刺了宗教的虚伪性。
作者常采用科幻小说形式,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冷嘲热讽,甚至故意夸大到荒谬程度的笔法来描写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
他在小说里创造了荒唐可笑而充满敌意的疯狂世界,也创造了荒唐可笑,玩世不恭的人物。
这些人物几乎个个得了精神分裂症,举止怪癖,满口狂言。
而作者正是在胡言乱语中,在荒诞不经中,在嬉笑怒骂中,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抨击,于诙谐夸张中饱含揶揄讽刺,在幽默中透露出忧郁绝望情绪。
约瑟夫·海勒跟库尔特·冯尼古特一样同属“黑色幽默”作家。
不过他的幽默较之冯尼古特更加尖酸刻薄。
海勒攻击的是整个社会体制,他小说里的主人公是一个社会牺牲品。
1961年,海勒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出版,在西方读者中,特别是在美国青年中间引起轰动,成为美国大学生必读的一部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上尉轰炸员,他是属于那些被大人物任意摆布的小人物,也是其中最怕死的一个。
他感觉周围的人都是敌人,处心积虑想杀害他;他经常问身边的人,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恨他,非要谋害他不可。
因此,大家断定他是个疯子。
根据第十二条军规,既然是疯子,就可以停止执行飞行任务。
但军医告诉他,按规定这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要求停止飞行就证明他不是疯子。
军规还规定,飞行满三十二次任务的,可以不再执行任务,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在停止执行任务之前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不得违抗。
可是,中队司令官在尤索林飞满规定次数后,便无休止地下令把任务增加到四十次、五十次……最后尤索林恍然大悟,原来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个骗局;而这个世界到处都是二十二条军规,它像一张天罗地网统治着整个世界。
他感到整个世界都疯了,最后他不得不逃往瑞典。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空军中队,实际上是作者眼中的战后美国社会。
在这里人们惟利是图,不择手段。
当权者以部下的鲜血作为发迹、取乐的工具,钻营者以同胞的生命作为生财的赌注,弱肉强食取得了公开合法的地位。
正如尤索林在最后一章所说:“我抬起头来,只见人们在大把地赚钱。
我却看不见天堂、圣人和天使”。
海勒的作品显示了黑色幽默在创作方法上的一些共同特点:众多的人物、场面、事物不是为了构成一个符合客观真实的宽容故事情节,而是为了拼凑出早已存在于作家思想中的那幅虚构的荒诞的“社会图像”;不是为了塑造符合客观真实的人物形象,而是捏造出各种存在主义的人物模式,追求各种奇特的表现方式来实现荒诞的内容。
这种黑色幽默创作倾向就是从黑色中看到幽默,又用幽默来对待黑色。
就是说,黑色幽默作家认为:宇宙、社会、人生不仅荒谬、丑恶、冷酷,而且滑稽可笑,神秘莫测;这种情况是永恒的,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它。
参考文献:[1]Carl Bode.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2]Peter B.High.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Long-man1986.82和凯瑟琳在凄风冷雨的夜晚逃向瑞士,凯瑟琳从难产到身亡,天一直下着雨。
所有一切的悲剧都是发生在雨中。
小说的第十九章中有一段天气变化的描写,此时的雨又象征着主人公心情的起伏变化。
“月亮本该上升了,可惜城市上还罩了一层雾,月亮没有露出来。
过了一会儿下起纷纷细雨来,我听见你回房间去。
外面的雾转成雨,一会儿雨大起来,人们听着雨打在屋顶上,仿佛擂鼓似的。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天气的细微变化,揭示了主人公令人难以预测的命运。
作者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从薄雾到细雨到大雨,将雨的象征意义很好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隐约可以感觉到了隐藏在雨后的主人公的心情起伏:由希望(月亮上升,象征希望)转变为失望(月亮没有升起来)最终变为不安和紧张,寥寥几句,主人公对前途的担忧就跃然纸上。
当亨利和凯瑟琳交谈时,凯瑟琳说到“因为我怕雨。
”亨利:“为什么呢?”凯瑟琳:“我不知道,亲爱的。
我一向是怕雨的。
”亨利“:我喜欢雨。
”凯瑟琳:“但是雨对于恋爱总是不利的。
”凯瑟琳告诉亨利“我怕雨,因为我有时看见自己在雨中死去。
还有,有时我看见你也在雨中死去。
”她于是就哭了起来。
亨利安慰她。
她停止了哭泣,“但是外面雨还是不停地下”。
毫无疑问,这里作者借凯瑟琳之口,赋予了雨这一自然现象更深的一层含义,雨又一次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此时的雨已不仅让人感到凄凉、压抑和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凯瑟琳的悲剧命运。
在小说的第三部分,由于奥军和德军的突破,意大利军队进行大规模撤退。
当时的天气是这样的“那时整天暴风雨。
风刮着雨,到处积水,到处泥泞。
”“正当大雨倾盆直泻的当儿,敌人发炮轰击。
……在一阵阵风雨中,我们仍听得见北面远远地有强烈的炮轰声。
”“天亮时还在刮狂风,雪倒停了,掉在湿地上的雪已融化,而现在又下起雨来。
”此时雨又是一种不祥的预兆,预示着亨利随后而来的厄运、死亡以及亨利在雨中求“生”的渴求。
小说的最后一部分,从凯瑟琳难产到身亡,天一直下着雨,所有的不幸都是在雨中。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但是我赶了她们出去,关了门,也没有什么好处。
那简直像是在跟石像告别。
过了一会儿,我走出去,离开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
”故事的结尾虽然只有寥寥几句,没有痛哭,没有流涕,但我们却能够感觉到亨利的悲痛欲绝,心如死灰,心中的泪水随着雨水在流淌。
在这里是雨最后一次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它象征这一对相爱的人永远分离,象征亨利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被无情地粉碎了。
这最后的雨带走了亨利的幸福和希望,留给他的只有无奈和幻灭感。
2.高山的象征意义小说中除了有许多雨的描写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现象,如高山、平原、河流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成为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中高山在作品中也多次出现,高山的出现象征着和平、宁静,象征着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小说的开篇这样描写到:“那年晚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
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
”故事的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告诉我们在高山上有着和平、宁静的美好生活,让人向往那美丽的高山,向往那幸福的生活。
只可惜这样的和平、宁静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战争破坏了这一切的幸福。
小说的第六章中亨利说:“我很想在太平时代到奥地利去一趟。
我想去黑森林。
我想上哈尔兹山。
”此时在主人公亨利的心中把高山当做是向往的地方,在他看来在高高的山象征着没有硝烟,没有战争,只拥有的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的一片“净土”。
而在小说的第三十八章中,我们又看到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在瑞士的高山上度过了一段犹如世外桃源一样的幸福生活。
此时作者又一次把幸福和高山联系到了一起。
只是每一次的幸福都是如此的短暂,高山的象征可以说很好的反映了作者反对战争的主题思想,使作品更加回味无穷。
二、人物的象征在小说中除了又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外,还有许多的人物的出现,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
军医雷那蒂一心一意的抢救伤员,最后反而被环境和疾病所污染。
善良淳朴的年轻的神父,虽然常常被军官们嘲笑,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军官吉诺是大公无私思想的象征。
他是位爱国者,愿为祖国驰骋疆场,杀敌立功,即使献上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小说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女主人公凯瑟琳,她可以说是海明威笔下最温柔、最善良、最浪漫而又勇敢的人物了。
1.女主人公的象征意义凯瑟琳是海明威笔下最温柔、最善良、最浪漫而又勇敢的女性。
其象征着理想的爱情。
凯瑟琳代表着世俗间男女的爱情,她愿为此而生,也愿为此而死,对恋人绝对是无私的奉献,她心里只装着“他”一个人,有时连她自己的那个席位也被占据了。
凯瑟琳对恋人非常忠诚,不注重到教堂举行婚礼这类形式主义的东西,只要彼此有一颗诚笃的爱心就足够了。
她不信宗教,而把她对亨利的爱情看成是自己唯一的信仰。
她曾说,“你就是我的宗教,你就是我的一切”。
凯瑟琳梦想着与亨利的完全结合,“我爱你爱得也要变成了你”,“哪里还有什么我。
我就是你。
别再分出一个独立的我”,即使在弥留之际,仍想为亨利做点什么,仍想为他们永恒的爱情奉献点什么。
凯瑟琳所表达的正是男女相爱的真谛,是真正的伟大的爱情。
在小说最后一章中,作为一名勇敢的女性,凯瑟琳临终前表现出来的那种勇气让人难以忘记。
在医院里,当亨利得知凯瑟琳难产而大出血有生命危险时,他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在绝望中他向上帝求助“我知道她就要死了,我祈祷要她别死。
别让她死。
哦,上帝啊,求求你别让她死。
只求你别让她死,我什么都答应……”。
而当面对死亡时,凯瑟琳却表现的非常的镇定平静,她说到:“我就要死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不害怕。
我只是憎恨死。
”“要不要找个教士或者什么人来看看你?”她说:“有你在就够了。
”凯瑟琳在生命即将结束时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