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的扬州 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44 KB
- 文档页数:3
2024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27分)1. 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7分)扬州民歌来源于民间,传.唱于市井。
东去的扬子江和南下的大运河孕育了扬州民歌的独特个性:既有大江的澎湃,也有运河的隽永;既展示了苏北平原的辽阔,又浸润着江南水乡的秀美。
民间小调、劳动号子,有许多是【甲】的曲调:《茉莉花》芳香四溢,《杨柳青》清新扑面,《拔根芦柴花》情趣盎然;宝应的《绣兜兜》蜿转,高邮的《数鸭蛋》轻快,仪征的《胥浦农歌》高亢……【乙】洋溢着泥土芳香的扬州民歌会被永久地传承并保护下去。
(1)给加点字注音:传.唱()(1分)(2)指出画波浪线词语中错别字并修改:“”应改为“”(2分)(3)填入【甲】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可歌可泣B.慷慨激昂C. 耳熟能详D. 如雷贯耳(4)【乙】处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2分)2. 在①—⑧处填写相应的名句。
(8分)经典古诗文滋养了我们的精神。
“学而不思则罔,①”,孔子教我们要“学”“思”结合;“富贵不能淫,②,③”,孟子认为外部因素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的人,才有资格叫大丈夫;“沉舟侧畔千帆过,④”,刘禹锡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启迪;“⑤,⑥”(《岳阳楼记》),范仲淹让我们领略了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用他的人生智慧启发我们顺境不骄,逆境不惧;“?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让我们理解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 学校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2分)(1)任务一:学校邀请神舟团队成员来做报告,作为活动主持人,听完他的发言,你如何总结?(4分)团队成员:“……我们神舟团队坚持‘一次做对’‘100分才是合格’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每次任务准备、每项判读、每个实验中。
”总结:(2)任务二:如把下面这句话扩展成通讯,凸显战士自强不息的精神,你会扣住哪些要点展开扩写?简述理由。
2025届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
19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
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后来氯喹失灵,问题就出在____________上。
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
(____________)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____________,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
从40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成功____________青蒿素,到研制出杀虫较彻底的、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____________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来的给人类生存的危险系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抗药性举无遗策汲取攻克B.抵抗力举无遗策提取攻占C.抗药性束手无策提取攻克D.抵抗力束手无策汲取攻占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A.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B.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C.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D.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B.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2024.06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
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
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
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
美人的美也是如此,和看者无关。
②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
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
可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③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
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
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
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
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
史可法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1. 求文言文阅读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的答案史可法,字宪之,大兴籍,祥符人。
世锦衣百户。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八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
其秋,*** 侍郎卢象升大举讨贼。
改可法副使,分巡安庆、池州,监江北诸军。
黄梅贼掠宿松、潜山、太湖,将犯安庆,可法追击之潜山天堂寨。
明年,祖宽破贼滁州,贼走河南。
十二月,贼马守应合罗汝才、李万庆自郧阳东下。
可法驰驻太湖,扼其冲。
十年正月,贼从间道突安庆石牌,寻移桐城。
参将潘可大击走贼,贼复为庐、风军所扼,回桐城,掠四境。
知县陈尔铭婴城守,可法与可大剿捕。
贼走庐江,犯潜山,可法与左良玉败之枫香驿,贼乃窜潜山、太湖山中。
三月,可大及副将程龙败殁于宿松。
贼分其党摇天动别为一营,而合八营二十余万众,分屯桐城之练潭、石井、陶冲。
总兵官牟文绶、刘良佐击败之挂车河。
当是时,陕寇聚漳、宁,分犯岷、洮、秦、楚、应、皖,群盗遍野。
*** 卢象升既改督宣、大,代以王家祯,祖宽关外兵亦北归。
未几,上复以熊文灿代家祯,专抚贼。
贼益狂逞,盘牙江北,南都震惊。
七月擢可法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之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之蕲州、广济、黄梅,江西之德化、湖口诸县,提督军务,设额兵万人。
贼已东陷和州、含山、定远、六合,犯天长、盱眙,趋河南。
可法奏免被灾田租。
冬,部将汪云凤败贼潜山,京军复连破老*** 舒城、庐江,贼遁入山。
时监军佥事汤开远善击贼,可法东西驰御,贼稍稍避其锋。
十一年夏,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2. 文言文翻译史可法《戴南山集》部分节选及光斗逮系,可法已举于乡矣。
可法知事不可为,乃衣青衣,携饭一盂,佯为左氏家奴纳橐饣者,贿狱卒而入,见光斗已裂,抱之而泣乃饭光斗。
光斗呼可法而字之曰:“道邻宜厚自爱,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史可法的扬州阅读以及答案史可法的扬州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
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
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
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
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
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
这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
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1X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
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
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题后)一、基础知识综合1. ①古城扬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文昌阁四望亭皆是明清建筑;银杏树石塔寺不失唐宋遗风。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人家;春有花养人冬有人养花,宜居城市。
文章太守平山送夕阳,坐花载月风流宛在;东坡学士江南问众侣,可上扬州一醉方休?②暖阳里的瘦西湖有一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静谧,小船上的恋人只想在这淡淡的湖光烟霭中执手相看。
大明寺悠悠的晚钟能让浮zào的心沉静下来,喝一杯清茶,悟一份真谛,感受生活的美好。
古运河穿越千年风烟而来,在扬州城内蜿蜒而过。
船桨拂过运河涟yī,摇曳出古城曾经的繁华,岁月斑驳着东关古渡口,晚风拂柳总有说不尽的温柔。
烟花三月已至,快来这座慢生活的小城逛逛吧……(1)给加点字注音。
静谧( ) 烟霭(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浮zào( ) 涟yī( )(3)下列对这段话的分析,哪一项正确?()A.底蕴静谧蜿蜒摇曳这四个词的词性各不相同。
B.历史悠久坐花载月宜居城市风流宛在这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人家;春有花养人冬有人养花,宜居城市”这副对联对仗工整,符合对联平仄要求。
D.“文昌阁四望亭皆是明清建筑;银杏树石塔寺不失唐宋遗风”这段话的标点符号是错误的。
二、选择题2.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使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
三、句子默写3. 默写。
(1)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2)__________,白露为霜。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扬州素有“巷城”之称,在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纵横阡陌,曲.折蜿蜒的巷子多达五百四十多条。
【A】古巷曾经是扬州人公共生活的空间,人们将它誉为“青砖雕刻的立体名片”“永不褪色的水墨画廊”。
扬州有首民谣这样唱:“扬州城,巷子深,户对户,门对门,门里门外一家人。
清晨开门问个早,小巷虽窄不碍人,来往行人礼三分。
”【B】无论是倚.门而坐纳着鞋底的家庭妇女,还是巷内玩耍的小孩,或是聚在巷口一起打牌、下棋的老人,巷子里的邻里关系平常且温xīn,让人想起“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
【C】鱼皮巷、地官第、粉妆巷、吃吃看巷……在扬州,一条街就是一段历史,一条巷就是一段故事。
【D】在社会发展标新立异的今天,面对拆和留、新与旧的抉择,多年来,扬州始终秉承“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全面保护、审shèn 更新、文化为魂、民生为本,稳步推进万“巷”更新,古城新韵,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之路。
(1)给加点字注音。
曲.折( ) 倚.门(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温xīn( ) 审shèn( )(3)关于语段内容,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砖雕刻的立体名片” “永不褪色的水墨画廊”解说:语段中这两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B.“鱼皮巷、地官第、粉妆巷、吃吃看巷……”解说: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C.“多年来,扬州始终秉承‘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D.“在社会发展标新立异的今天”解说:这句话中成语“标新立异”使用有误,应改为“日新月异”。
(4)联系上下文,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市井深巷,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A.【A】B.【B】C.【C】D.【D】2. 下列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是来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
扬州市树人学校 2019 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蝉蜕(tuì)倏忽(shū)殷红(yīn)鲜为人知(xiǎn)B.天堑(zhàn)褐色(hè)澎湃(bài)精神抖擞(sǒu)C.镌刻(juān)精髓(suǐ)逞能(chěnɡ)杳无音讯(yǎo)D.绯红(fěi)休憩(qī)跌宕(dànɡ)万恶不赦(shè)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 分)A.扬州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先的现代科技,既各显其美,又相得益彰。
.... B.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衣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为营造扬州学茶、懂茶、爱茶,扬州“陆羽茶堂”将开展茶文化“进机关”的活动。
B.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使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的结论。
C.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感受园林艺术的内在美,苏州园林却不该错过。
D.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4.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标语藤萝话题热词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B.七零八落亲密无间聚族而居高热病症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习惯、态度在我心中。
D.近 4 万字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是用正楷书法写出来的,这样的“壮举”是由扬州书法家储国天刚刚完成的。
解说:该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
廉信,与下均劳苦。
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二年夏,丁外艰去。
服阕..,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
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
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
”既朝,议战守。
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王唯唯。
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王嘉答之。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
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杰大感悟,奉约束。
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
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
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
”遂如徐州。
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
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
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
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
”遂杀之。
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
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B.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C.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D.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梅花岭记》追叙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热烈地歌颂了史可法慷慨死难的精神。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梅花岭记》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等诸将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②以兵解,文少保③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④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
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史可法的扬州阅读以及答案史可法的扬州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
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剧烈所燃烧。
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
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
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单独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
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仍然是杨柳依依,仍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仍然只有我一个人。
这样更好,可以单独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
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阔和幽静,也许正合适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出色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XX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
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
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
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
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宏伟。
扬州市邗江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九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2020.01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字音、字形(4分)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其发展历程中,无论是肃穆雄浑之美,还是灵动飘yì之美,都深受炎黄子孙的亲睐.。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书法艺术的熏táo之下提升文化品位,让这传统文化的光辉璀璨依然!1.请给加点字注音。
(2分)精髓.(▲)青睐.(▲)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飘yì(▲)熏táo(▲)(二)词语、语法(5分)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书法家。
唐代的李邕便是一位A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其官至北海太守,与书圣王羲之(王右军)齐名,世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明末舍生取义抵抗清兵的将领史可法,他的行书法度森严之外透露出铮铮铁骨的气概,那字似有B千钧之力....;清代书坛如雷贯耳的人物,“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诗书画印俱佳,书法作品不拘一格,如乱石铺街;近代林散之先生,以草书见长,被誉为“当代草圣”,他创作时,恣意挥洒,C一气呵成....,让观者击节叫好,D拍案而起....。
他们虽不在一个时代,但都体现了敬畏书法的人文情怀。
3.加点的A、B、C、D四个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们虽不在一个时代,但都体现了敬畏书法的人文情怀。
”是转折关系复句。
B.“他的行书法度森严之外透露出铮铮铁骨的气概”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透露出气概”。
C.“法度森严”“诗书画印”“当代草圣”“敬畏书法”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书法家。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三)文学常识、默写(11分)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 ) (2分)写美丽汉字,读经典诗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仅仅凭历史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历史学就是时间的科学。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在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上,时间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时候,历史学才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
社会中的任何存在都是历史性的存在,这为历史研究规定了时间界限。
历史学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变,文明有起源,仅就此而言,历史必然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
同时,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有无数的文明起起落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列举了21个具有文明发展过程的社会,而在他那个时代,已知的原始社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50个。
因此,凡历史性的存在,都有一个时间的终点。
不论是文明,还是更加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进程,在时间上都有开端和终结,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意味着时间。
所以,历史年代学就成为历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学科,它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目前流行的公元纪年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
有了这样一种方法,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条地被安放在这条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伸展的时间之线上。
而且,世界上不同地方在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纪年法上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转换到这一线性的时序中。
这种以数字标记的线性时间,看起来客观、中性,其实不然。
虽然每个以数字表现出来的年代,原本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历史学家在这些年代上开始编排历史事件的时候,这些年代就被赋予一定的意义。
例如,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这在西方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一年被认为对近代历史发展有深远意义。
这种被赋予了重要意义的年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几乎到处存在。
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倾向性,使一些数字化的时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2024.5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1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3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28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4)题。
(8分)扬州二分明月楼zuò落于扬州市广陵区广陵路,建于清代中叶,环境① (A.幽雅/B.优雅),风格清丽。
园中有山林一区、长楼7间,楼上悬清代钱咏书题“二分明月楼”匾额。
步入园门,有一平廊,廊壁是六方古朴的砖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徐凝的《忆扬州》等唐诗刻于其上,与园内的画意② (A.相辅相成/B.相得益彰)。
平廊中建一亭,集金农墨迹“伴月”悬横匾。
亭柱挂一联,曰“ ③”,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意境。
平廊尽头为爬廊,循之可登楼。
楼上悬有“迎月”匾额,此即为迎月楼。
楼前有一集句联“ ④ ”,意境优美而阔大。
登上明月楼,清风拂面,皓月当空,令人不由吟出“ ▲ , ▲ ”的古诗句。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zuò ( ▲ ) 落静谧( ▲ )(2)根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空缺处。
(2分)①处的词语是▲ ,②处的词语是▲ 。
(3)根据语境,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对联,将序号填在横线空缺处。
(2分)③处的对联是▲ ,④处的对联是▲ 。
A.留云笼竹叶,邀月伴梅花。
B.朗抱开晓月,高文激颓波。
(4)请你在文段末尾的空缺处默写两句符合情境的古诗句。
(2分)登上明月楼,清风拂面,皓月当空,令人不由吟出“ ▲ ,▲ ”的古诗句。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小人物”形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欧阳修的笔记小说《卖油翁》中的卖油翁和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中的愚公都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都启发我们“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的道理。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注意事项: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大家都热衷于讨论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转变,没有注意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后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中,大众传媒的覆盖面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又变得越来越小。
像“有线电视新闻网”这种新形态的传播媒介拥有更广大的观众和读者,其传播的辐射面变得更为宽广。
针对特定读者群的杂志则是窄播的例子,所迎合的是特定的较小人群的口味。
所以大众传媒在这段时间内变得既大又小。
在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
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
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其受众从大众到较小和更小的群体,最后只针对个人。
当传媒掌握了我的地址、年龄、收入、购物习惯等时,它也就掌握了“我”——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单位。
这种推理完全忽略了窄播和数字化之间的差异。
在数字化生存的情况下,我就是“我”,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
“我”包含了一些在人口学或统计学上不具丝毫意义的信息和事件。
你无法从我的岳母住在哪里、昨晚我和谁共进晚餐,以及今天下午我要搭乘几点的班机到弗吉尼亚州去这类事情中,找出关联性或统计学上的意义,并且从中发展出适当的窄播服务。
但是,这些与我有关的信息却决定着我想要的新闻服务可能和某个不知名的小镇有关。
人口统计学不会关注数字化的个人,假如你把后信息时代看成超微的人口统计学或高度集中化的窄播,那么这种个人化和汉堡王广告词中所标榜的“按你喜欢的方式享受汉堡”没什么两样。
史可法的扬州阅读答案
史可法的扬州
肖复兴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
”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
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
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
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
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
这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
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9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
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
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
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
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伟。
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杆拍遍的想象空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
这次来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说,看得更明白一些。
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古风盈袖,很是沉郁。
梅花仙馆外另一副今人的抱柱联:万年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长存。
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为镜像,做今古的借鉴,令人遐思。
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
墓前有石碑和牌坊,墓顶有草覆盖,被人们称之为“忠臣草”。
享堂西侧有晴雪轩,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
史可法的书法是真正的书法,草书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
他的遗书最是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仅三句:“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书。
”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
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6天后,这一年,即1645年4月25日,史可法殉国。
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筑墓立碑。
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
衣冠冢。
走出晴雪轩,来到梅岭下,春梅未开,冬梅正残,断红点点,飘落枝头,有一种哀婉的气氛,袭上心头。
好在祠堂东侧桂花厅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过些日子就会次第开花,一紫一黄,分外好看。
到了秋天,祠堂大门前那两株古银杏树金黄色的落叶,会落满一地,落满祠堂的瓦顶,更是壮观。
如果说梅花是史可法的灵魂,那满祠堂种植的紫藤、木香、银杏、桂花、芍药、葱兰,就都是扬州人的怀念和心情。
在扬州,还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及顶街,以及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
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刻印在他们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扬州人在心底里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
扬州,不管到什么时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扬州。
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引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片段,生动再现了史可法的牺牲场景,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解释了向往扬州的原因。
B.作者之所以写出前两次游览史可法祠堂时游人稀少,是为了与下文第三次来游览史可法祠堂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C.史可法祠堂里两副对联,都富有诗情画意,巧用比兴与对仗,用明月象征史可法,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
D.国家大剧院演出《桃花扇》,史可法的唱词体现了英勇无畏和誓死抗敌的精神,史可法也已成为各种艺术所刻画的形象。
E.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前后三次游览史可法祠堂的经历,最后一次因为距离现在时间比较近,所以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
2.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
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3.作者为什么说扬州是“史可法的扬州”,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中对“梅花”的叙写,探究“梅花”在文中的意蕴及作用。
答案:
1.选A项3分,选D项2分,C项1分。
选B项、E项不给分。
2.①内容上,这句话是作者的自我宽慰,同时也寓含着哲理,也表明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未见到梅花的遗憾,自然引发下文写他人和自己对史可法这一英雄人物的无限追慕。
用比喻手法,把墨迹比作血迹,表现史可法的悲壮之情;用排比手法,通过描写墨迹如新,表明史可法的精神永存。
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史可法的敬仰之情。
3.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从此,史可法和扬州形成密切关联。
史可法让扬州城在妩媚之外,增添了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气。
扬州人种花植木、命名街道,都体现了扬州人已经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日常生活。
4.意蕴:
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后人对英雄的追思仰慕之情,也象征扬州城的高洁之美。
作用:
“梅花”是作者结构文章的线索。
表现史可法人物形象,写梅花,是为了塑造史可法形象服务。
作为史可法祠堂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表达作者凭吊时的心情。
设置悬念,作者向往着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领起全文,接着写两次未见梅花,心怀
遗憾,为下文设置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