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比例尺制图中河流渐变绘制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43.10 KB
- 文档页数:5
地理知识河流的流水作用(手绘版)JIANGXINDILI河流的流水作用河流流水沿沟谷流动,水量增加或流速加大,流作用能力加强,进行侵蚀,并将侵蚀产物向下游搬运;反之,流水作用能力减弱,便发生堆积。
流水作用总是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方式进行,并形成相应的河流地貌。
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绘图 | 椰子皮一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水流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有以下三种方式。
冲蚀作用水流流过泥沙时,其上部流速快,压力小,通过泥沙下部的水流,受到较大阻力,流速小,压力大,因而在泥沙颗粒上下产生压力差,使泥沙颗粒获得了上升力,掀起河底表层松散颗粒。
另外,水流对泥沙还有迎面冲击力,使被掀起的泥沙向下游移动,形成侵蚀。
磨蚀作用在坡度大的山地河流中,流水可推动很大的砾石使其移动,这些砾石在移动过程中,还能互相撞击或磨蚀河床底部而进行侵蚀。
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是河流水流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种侵蚀现象。
河流侵蚀按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侧方侵蚀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效果是加深河床或沟床。
下切侵蚀可以沿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称沿程侵蚀。
下切(下蚀)示意图绘图 | 椰子皮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向上游侵蚀,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示意图来源于网络溯源侵蚀示意图(T1-T3为不同时刻)绘图 | 椰子皮侧方侵蚀也称旁蚀,是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
这种侵蚀的结果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或者形成曲流。
侧蚀示意图绘图 | 椰子皮二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河流水流搬运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流水搬运示意图绘图 | 椰子皮推移推移是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滚动或滑动,主要是泥沙或砾石受水流的迎面压力作用所致。
山区河流在山洪暴发时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块向下移动。
推移示意图绘图 | 椰子皮跃移跃移是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
流水中的床底砂粒上下部产生压力差,上升力相对增大,泥沙颗粒跃起,被水流挟带前进。
河流渐变效果的实现当我们在ArcMap中加载河流数据时,得到的效果往往如图1a所示,仅仅是表示河流位置的线要素,既无法真实地反映河流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出图的时候也远没有任何美化效果。
为了能够更好地向读图者提供信息,优化地图效果,我们可以利用ArcMap的制图表达功能实现河流的渐变效果,用以模拟河流的真实情况,如图1b所示。
图1a 河流线要素图1b 河流渐变效果许可:创建和修改要素类制图表达需要拥有 ArcEditor 或ArcInfo 级别许可(ArcGIS10.1 或更高版本需要Standard或Advanced级别许可),至少需要ArcEditor (Standard)许可才能完成。
警告:这些操作会对您的数据库进行修改,因此在开始之前应该对它们进行备份,以便您或其他人以后仍然能够依据原始数据进行研究。
1. 创建制图表达1.1 添加要素图层1) 打开ArcMap,加载存储河流数据的线要素图层,效果如图1a。
注意:存储河流数据的线要素类必须为Geodatabase格式,可以是Personal Geodatabase、File Geodatabase或ArcSDE Geodatabase中的任意一种。
1.2 创建制图表达1)在内容列表中右键单击河流线图层,然后单击Convert Symbology to Representation(将符号系统转换为制图表达),打开对话框。
检查所有的默认设置,然后点击Convert(转换),如图1.2.1。
●制图表达名称(name)将被自动使用附加有后缀 _Rep 的要素类名称进行填充。
●规则ID 字段(Rule ID Field)是一个整型字段的名称,该字段为每个要素存储了一个整型值用以引用一个描述其符号化方式的特定的制图表达规则。
此字段的默认名称为RuleID。
●覆盖字段(Override Field)用于存储对某一要素的某一制图表达规则所执行的所有覆盖。
它属于BLOB 字段类型。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模拟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分析河流在侵蚀、沉积等作用下的地貌变化,加深对河流地貌演化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 砂子(模拟河床物质)- 泥土(模拟河岸物质)- 水槽(模拟河流)- 水泵(模拟水流)- 水位计(监测水位变化)- 量杯(测量水量)- 滤纸(过滤沉积物)2. 设备:- 实验台- 透明容器(用于观察沉积物)- 计时器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砂子和泥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填满水槽,形成模拟河床。
2. 设置初始条件:在河床中央设置一个障碍物,模拟河床中的岩石或河床变化。
3. 初始化水流:启动水泵,使水槽中的水流稳定。
4. 观察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水槽中的地貌变化,包括河床形态、沉积物分布、水流速度等。
5.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
6. 重复实验: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水流速度、河床物质比例等,观察不同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正常条件下的河流地貌演化- 在实验初期,水流速度较慢,河床形态相对稳定,沉积物分布均匀。
-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逐渐侵蚀河床物质,河床中央的障碍物被冲刷,河床形态发生变化。
- 沉积物逐渐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河岸,河床宽度逐渐增大。
- 实验结果表明,河流地貌演化过程中,侵蚀和沉积作用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塑造了河床形态。
2. 实验二:改变水流速度的河流地貌演化- 当水流速度增加时,河床侵蚀作用加强,河床形态变化更加明显。
- 河床中央的障碍物被快速冲刷,河床宽度迅速增大。
- 沉积物在河床两侧堆积的速度加快,河岸形成更加明显。
- 实验结果表明,水流速度是影响河流地貌演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实验三:改变河床物质比例的河流地貌演化- 当河床物质中砂子比例增加时,河床侵蚀作用加强,河床形态变化更加明显。
- 河床中央的障碍物被快速冲刷,河床宽度迅速增大。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模拟河流的发育过程,了解河流在不同阶段的地貌变化和侵蚀作用,掌握河流发育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征。
二、实验原理河流的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自然过程,主要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三个阶段。
侵蚀作用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搬运作用使河流携带物质,堆积作用使河流在特定地点沉积物质。
本实验通过模拟这些过程,展示河流发育的典型特征。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容器、沙子、小石子、水、尺子、量杯、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模拟河流的沙子、小石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容器:将透明塑料容器内铺上一层均匀的沙子,厚度约为5厘米。
2. 建立初始模型:在沙子表面均匀撒上一层小石子,模拟河床。
3. 引入水源:在容器一侧加入适量的水,模拟河流源头。
4. 观察侵蚀作用:观察水在沙子表面流动,记录侵蚀作用的强度和范围。
5. 观察搬运作用:观察水流携带沙子和石子的过程,记录搬运物质的类型和数量。
6. 观察堆积作用:观察水流在河床上的沉积作用,记录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
7. 记录不同阶段的地貌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定期记录河床深度、河岸形态、沉积物分布等数据。
8.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河流发育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侵蚀作用阶段:在实验初期,水流对沙子表面进行侵蚀,河床深度逐渐加深。
这一阶段,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机械冲击力和水的溶解作用。
2. 搬运作用阶段: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水流携带沙子和石子,搬运物质在河床上的分布逐渐发生变化。
这一阶段,搬运作用表现为水流对物质的携带和搬运。
3. 堆积作用阶段:当水流搬运物质到达一定位置后,沉积作用开始发生。
沉积物主要分布在河床凹岸,形成沉积平原。
这一阶段,堆积作用表现为水流对物质的沉积和堆积。
4. 河流发育的三个阶段特征:a. 初期:河床深度逐渐加深,河岸形态变化不大,侵蚀作用为主。
b. 中期:河床深度基本稳定,河岸形态逐渐弯曲,侧蚀作用加强,形成蜿蜒曲流。
《地图设计与编绘》上机实习报告实习七:低山地貌制图综合姓名专业年级:地理信息系统时间: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同学初步掌握以正向地貌为主的等高线图形的化简原则和方法。
二、实习内容:GIS制图软件中完成所给低山地貌地图的制图综合。
资料图比例尺1:5万;新编图比例尺1:10万。
等大编绘。
三、资料说明:本区为低山地貌。
整个地势向东北方向倾斜,最高高程在东南部为510.3m,区内高程一般都在400m左右。
斜坡一般为凸形坡和等齐坡。
坡面上受流水切割,发育了不等密度的冲沟。
谷地较狭窄,多呈V行。
山顶浑圆。
主流向东北流,河流弯曲较大,资料图等高距为10m。
四、编绘方法:等大编绘,并结合已给定的长度、宽度指标。
五、实习要求:(1、图上宽≥0.4mm的河流,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0.4mm的,用单线表视并视其在图上长度用0.1—0.4mm逐渐变化的单线表示。
(2、河流选取的分界尺度为1cm。
(3、新编图等高距为20m,每100m整倍数为加粗等高线。
等高线和高程注记共选注2—3个。
(4、注意反映该区地貌基本形状特征。
为了强调谷地的方向、等高线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斜坡形态特征,个别等高线局部适当移位,移位量最大≯1/2等高距。
(5、本区是以正向为主的地貌,化简时,应删除次要的谷地(即合并相邻的山脊)。
(6、正确表示谷地的形态,以及主、支谷关系。
综合后图上相邻谷的谷口间距为3—5mm。
(7、图上长≥6mm的冲沟应表示,宽度<0.4mm时,用单线表示。
冲沟之间间距一般不小于2mm.。
六、实习步骤:1)装入地图的栅格文件(104 85)(2)绘内图廓(黑色)(3)编绘河流(绿色)(4)选取高程点(黑色)(5)等高线高程注记及地貌符号(冲沟) (棕色)(6)编绘等高线(棕色)七、渠网制图综合的心得与体会。
1.这次就比较好了能够基本分清是等高线还是河流线并且初步掌握以正向地貌为主的等高线图形的化简原则和方法。
2.成果图。
第三节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在河流动力学中,河床演变的研究对象,一般系针对近代冲积平原河流而言。
平原河流的河型,按其平面形式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顺直型,蜿蜒型,分汊型及游荡型。
不同类型的河段,其形态特点与演变规律不同。
一、顺直型河段这种河型的特点是:河身较顺直;犬牙交错状边滩分布于河道两侧,并在洪水期向下游缓缓移动;深槽与边滩相对;上、下深槽之间存在沙脊,在通航河段称之为浅滩,浅滩洪水淤积,枯水冲刷,深槽则相反,洪水冲刷,枯水淤积(图5-15)。
图5-15 顺直型河道(第聶伯河)二、蜿蜒型河段蜿蜒型河段是冲积平原河流中最常见的一种河型,在我国分布甚广,如“九曲回肠”的长江下荆江河段(图5-16)、渭河下游(图5-17)和汉江下游河段等,都是典型的蜿蜒型河段。
图5-16 下荆江蜿蜒型河段图5-17 渭河下游蜿蜒型河段蜿蜒型河段的平面形态,由一系列正反相间的弯道和介乎其间的过渡段连接而成。
图5-18为一弯曲河段示意图。
图中弯曲部分称为弯道段,上下两弯道段间的连接段称为过渡段。
岸线凹进一侧的河岸称为凹岸,凸出一侧的河岸称为凸岸。
弯道段靠凹岸一侧为深槽,凸出一侧为边滩。
过渡段中部河床隆起,在通航河道常因碍航而被称为浅滩。
蜿蜒型河段的河床纵剖面形态呈上下起伏状态,深槽处水深最大,浅滩处水深最小。
蜿蜒型河段的横向变形,主要表现为凹岸冲刷崩退和凸岸淤积增长。
由图5-19可见,凹岸迎流顶冲,河岸因冲刷而崩坍后退,凸岸边滩则因淤积而不断淤高长大。
天然实测资料表明,蜿蜒型河段在横向变化过程中,不仅横断面形态相似,而且冲淤的横断面面积也接近相等,如图5-20 所示。
图5-18 蜿蜒型河段的平面及剖面形态图5-19 蜿蜒型河段凹岸冲刷和凸岸淤长现象图5-20 下荆江来家铺弯顶断面冲淤变化图蜿蜒型河段的纵向变形,弯道段洪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过渡段则相反,洪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
但在一个水文年内,冲淤变化基本平衡。
蜿蜒型河段从整体看处在不断演变之中。
一种小比例尺地形图中快速实现河流渐变的方法作者:刘宁姚航高婧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第10期本文作者依据多年工作经验,对一种小比例尺地形图中快速实现河流渐变的方法研究分析,以便和同行切磋、交流。
【关键词】地形图小比例尺方法1 问题来源在小比例尺水系图的制图过程中,由于制图区域水系发达、水网密集,对于单线河流的渐变处理成为生产过程中较繁重的一项工作。
在常规的生产作业中,河流的渐变通常是根据河流等级对河流进行分段采集并赋予相应的线划宽度属性来实现的。
这种处理方式,作业工程繁琐,工作量巨大,作业效率低下。
如果能够根据河流的基本特征,对相关的属性进行分类,依据等级信息自动进行编码,进而实现河流的渐变效果,将可大大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2 实现原理及方法在标准矢量地图数据中,“河流代码”属性项可以作为划分河流等级的依据。
但是,由于数据文件中河流数据的内容并未直观地反映出河流的等级,而其代码却与河流等级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对数据进行再加工,通过代码来赋予河流的等级。
在“河流代码”属性字段中,代码长度为9位,其后两位代表了河流的等级(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据此我们开发了数据提取与转换程序,提取原代码中后两位的等级信息,采用以“0”占位的方式保持代码位数不变,将原代码改写为能够直观反映河流等级的新代码,进而形成新的数据文件。
河流的等级决定了河流的绘图属性,为了快速处理数据,可以借助其它常用商用制图软件的一些功能,比如:使用MapGIS系统的“根据属性信息赋参数”的功能来确定河流的绘图属性,即根据河流等级的不同对其赋以合适的线宽。
可在MapGIS中打开新的数据文件,对不同的河流等级赋予相应的线宽,将所有河流数据进行绘图属性赋值,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批量处理。
3 试验步骤与效果(1)运行数据文件转换程序(如图1所示),将原数据文件转换为“河流代码”属性信息可提取的新数据文件。
(2)通过MapGis软件的“根据属性赋参数”功能,依据不同等级的河流代码提取相应的河流数据,并赋以合适的线划宽度。
2018年10月第5期城㊀市㊀勘㊀测Urban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SurveyingOct.2018No.5文章编号:1672-8262(2018)05-122-03中图分类号:P283文献标识码:B基于CorelDRAW的河流几何渐变绘制技术探析房雪玲∗∗㊀收稿日期:2018 03 24作者简介:房雪玲(1988 )ꎬ女ꎬ硕士ꎬ注册测绘师ꎬ现主要从事测绘技术工作ꎮ(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ꎬ辽宁沈阳㊀110169)摘㊀要:河流和地形㊁植被㊁境界线等要素共同构成地图的基本架构ꎬ是地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如何绘制流畅线条㊁粗细均匀变化的渐变河流历来是制图员的重要研究方向ꎮ凭借强大的图形文字编辑功能ꎬCorelDRAW广泛应用于地图编辑方面ꎬ尤其在线要素渐变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ꎮ不仅总结了CorelDRAWX5绘制河流渐变的传统方法ꎬ而且对单㊁双线河流渐变模型进行了改进ꎬ同时基于等长模型㊁等差模型以及制图模型ꎬ引用CorelDRAW15 0TypeLibrary控件进行二次开发ꎬ实现了单双线河流的智能渐变ꎬ为今后地图编辑效率提升与图面要素艺术性表达提供了参考ꎮ关键词:CorelDRAWꎻ地图制图ꎻ河流几何渐变1㊀引㊀言CorelDRAW凭借对图形文字强大的编辑功能㊁兼容数据格式多源化㊁内嵌宏编辑器及TypeLibrary控件便于用户的二次开发ꎬ尤其是符号化功能强大ꎬ可完成线要素的可控性渐变ꎮ河流几何渐变表达是制图难点重点之一ꎬCorelDRAWX5中河流渐变的传统方法分为3种:艺术笔触法㊁分段设置法㊁编程法ꎮ考虑到CorelDRAWX5中传统河流渐变方法存在的局限性ꎬ本文对单㊁双线河流渐变模型进行了改进ꎬ同时基于等长模型㊁等差模型以及制图模型ꎬ引用CorelDRAW15 0TypeLibrary控件进行二次开发ꎬ实现了单双线河流的智能渐变ꎬ为今后地图编辑效率提升与图面要素艺术性表达提供了参考ꎮ2㊀河流渐变传统方法传统河流渐变绘制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艺术笔触法ꎬ即利用CorelDRAWX5中 艺术笔 工具ꎬ根据河流的流向绘制粗细渐变的河流ꎻ二是分段设置法ꎬ即利用现有的绘图工具绘制河流弧段ꎬ然后对弧段作渐变处理ꎻ三是编程法ꎬ即从程序设计角度ꎬ利用台阶式平行线算法和加以改进的角平分线渐粗线算法实现河流渐变ꎮ艺术笔 工具中预置型曲线工具可以用来绘制粗细渐变的河流和水系ꎮ首先在绘线工具的展开栏中选择 艺术笔 工具ꎬ根据河流的流向在形状框中选取契形画笔ꎻ然后在ʌ最大宽度ɔ数据框内输入河流起始段的最大宽度ꎬ终端最小宽度则默认为0ꎻ最后确定河流的填充色和轮廓色ꎬ以区分单㊁双线河流ꎮ艺术笔触法方便快捷㊁线条平滑流畅ꎬ但可控性差㊁不方便编辑ꎮ分段设置法弥补了艺术笔触法的缺憾ꎬ可对每个弧段都进行渐变处理ꎬ但是人工干预多㊁效率低下ꎮ台阶式平行线算法以及加以改进的角平分线渐粗线算法是在程序设计中对渐变河流的特征点加以控制ꎬ通过改变节点左右两边线端点与定位线的间距ꎬ或使左右平行线的端点在定位线角平分线上变化实现河流的渐粗变化ꎮ虽然都实现了河流的可控渐变ꎬ但是前者在河流节点处很容易造成阶梯变化ꎬ表现的河流不够自然ꎬ后者避免了河流的阶梯变化ꎬ但绘制的渐变符号比较平直ꎬ同样不能逼真地表现河流形态ꎮ3㊀单双线河流的几何渐变考虑到CorelDRAWX5中传统河流渐变方法存在的局限性ꎬ本文对单㊁双线河流渐变模型进行了改进ꎬ并基于等长模型㊁等差模型和制图模型ꎬ引用Corel ̄DRAW15 0TypeLibrary控件进行二次开发ꎬ实现了单㊁双线河流的自动化渐变ꎬ两种方法人工干预少㊁渐变符号平滑ꎬ能够生动地表现河流的形态ꎮ3 1㊀河流渐变的几何模型地图的河流要素大多用渐粗线来表示ꎬ起始段与结束段的宽度确定以后ꎬ中间一段的变化包括3种情况ꎬ一是线段粗线的变化一致ꎬ即等长模型ꎻ二是线段均匀变化ꎬ即等差模型ꎻ三是起始部分的变化快ꎬ中间部分的变化较慢ꎬ而终端部分的变化再次较快ꎬ即制图模型ꎮ第5期房雪玲 基于CorelDRAW的河流几何渐变绘制技术探析将河流起始段的宽度定义为D1ꎬ结束段的宽度定义为D2ꎬ河流总长度定义为Sꎬ所分段数定义为Nꎬ中间各段的宽度定义为di(i=2ꎬ3 ꎬN-1)㊁长度定义为sj(j=1ꎬ2 ꎬN)ꎬ那么3种渐变模型如式(1)~式(5)所示:(1)等长模型sj=1NS(1)(2)等差模型sj=(23N+2(k-1)3N(N-1))S㊀(k=1ꎬ2 ꎬN)(2)等差模型将2S/3N定义为各段的基本长度ꎬ之后将剩余S/3分割成N(N-1)/2份ꎬ那么sj等于基本长度加上S/3等分后小段长度的(k-1)倍ꎮ(3)制图模型①段数N是偶数sj=(12N+14ˑk-1N-22+ +2+1)S㊀(k=1ꎬ2ꎬ ꎬN2ꎬN2ꎬ ꎬ2ꎬ1)(3)②段数N是奇数sj=(12N+14ˑk-1INT(N-22)+ +2+1-0.5)S㊀(k=1ꎬ2ꎬ ꎬINT(N-22)ꎬN-2ꎬINT(N-22)ꎬ ꎬ2ꎬ1)(4)制图模型是将S/2N定义为各段基本长度ꎬ之后将剩余S/2等分为两部分ꎬ每一部分均分割成((N-2)/2+ +2+1)小段ꎬ那么sj等于基本长度加上S/4等分后小段长度的(k-1)倍ꎮ3种模型完成河流中间段的长度分配以后ꎬ利用式(5)的模型逐一将各小段赋以渐变宽度ꎬ假定d1=D1ꎬdN=D2ꎬ那么:di=D1-(D1-D2)(k-1)N-1㊀(k=2ꎬ3 ꎬN-1)(5)3 2㊀单线河流的几何渐变基于3种几何模型ꎬ本文在CorelDRAWX5MicroEditor中创建了 单线河流的几何渐变 窗体ꎬ如图1所示ꎮ文本框用于控制河流的起始段㊁结束段宽度以及被打断的段数ꎬ 改变流向 功能用于调整河流的流向ꎬ考虑到河流渐变的美观性和CorelDRAW恢复操作次数的局限性ꎬ作者添加了 撤销渐变 命令按钮ꎬ用于将渐变后的河流恢复到初始样式ꎮ以某条单线河的渐变为例ꎬ具体实现流程如下:图1㊀单线河流的几何渐变窗体(1)建立riverchangeꎮ首先基于河流渐变模型ꎬ根据预设的各项河流参数ꎬ代入式(1)~式(4)分别计算单线河流每一小段的长度ꎬ然后引用SubPaths的Add ̄NodeAt方法ꎬ逐一在第j小段的结尾处添加节点(j=1ꎬ2ꎬ ꎬN-1)ꎬ然后引用ShapeRange和NodeRange的BreakApart方法ꎬ将河流拆分成N段ꎬ最后根据Check ̄Box确定的河流方向代入式(5)ꎬ计算单线河流第j小段轮廓线的宽度ꎬ并引用Shape.Outline的Width属性ꎬ依次对每小段河流的轮廓线宽度进行赋值ꎻ(2)引用ShapeRange的Group方法ꎬ首先将N小段河流群组ꎬ然后引用Shape.Outline的LineCaps属性ꎬ将线条端头形式调整为节点在内的圆头形状ꎬ使河流在拐弯处的渐变更加平滑ꎻ(3) 恢复渐变 用于将渐变后的河流恢复到最初样式ꎬ首先利用ActiveSelectionRange的UngroupEx方法将群组的N段河流解组ꎬ然后利用Node的GetDis ̄tanceFrom及Jointwith方法ꎬ依次将相邻小段河流的相邻节点进行连接ꎬ直至将N小段河流合并为一条单线河流ꎬ最后恢复单线河流的折线角度形式(选择cdrOutlineMiterLineJoin)以及线条端头形式(选择cdrOutlineButtLineCaps)ꎮ图2对流向改变前后的单线河流渐变进行了成果展示ꎮ图2㊀单线河流渐变成果图3 3㊀双线河流的几何渐变基于3种几何模型ꎬ本文在CorelDRAWX5MicroEditor中创建了 双线河流的几何渐变 窗体ꎬ如图3所示ꎮ文本框用于控制设置河流参数ꎬ即河流的起始段㊁结束段宽度以及分段数ꎬ 改变流向 功能用于调整河流的流向ꎮ以某条双线河的渐变为例ꎬ具体步骤如下:321城㊀市㊀勘㊀测2018年10月图3㊀双线河流的几何渐变窗体(1)建立riverchangeꎮ首先基于河流渐变模型ꎬ根据预设的各项河流参数ꎬ代入式(1)~式(4)分别计算双线河流每一小段的长度ꎬ然后引用SubPaths的Add ̄NodeAt方法ꎬ逐一在第j小段的结尾处添加节点(j=1ꎬ2ꎬ ꎬN-1)ꎬ然后引用ShapeRange和NodeRange的BreakApart方法ꎬ将河流拆分成N段ꎬ最后根据Check ̄Box确定的河流方向代入式(5)ꎬ计算单线河流第j小段轮廓线的宽度ꎬ计算双线河流第j小段轮廓线的宽度ꎬ并引用Shape.Outline的Width属性ꎬ依次对每小段河流的轮廓线宽度赋值ꎻ(2)引用ShapeRange的Group方法ꎬ首先将N小段河流群组ꎬ然后引用Shape.Outline的LineCaps属性ꎬ将线条的端头形式调整为节点在内的圆头形状ꎬ使河流在拐弯处的渐变更加平滑ꎻ(3)首先引用Shape.Outline的ConvertToObject方法ꎬ将群组后的N小段河流依次由轮廓转化为对象ꎬ然后调用Shape的Weld方法ꎬ将N小段河流焊接为单条的双线河ꎬ最后可调用Shape的Outline和Fill属性ꎬ调整双线河的轮廓色与填充色ꎮ双线河流渐变成果如图4所示ꎮ图4㊀双线河渐变成果图4㊀结㊀论线条流畅㊁粗细变化均匀的河流渐变符号的绘制一直都是制图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ꎮ图形㊁文字及矢量线划编辑功能强大的CorelDRAW软件ꎬ在河流要素渐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ꎮ本文总结并分析了Corel ̄DRAWX5进行河流渐变的方法及存在的缺陷ꎬ对单㊁双线河流渐变模型进行了改进ꎬ同时基于等长模型㊁等差模型以及制图模型ꎬ引用CorelDRAW15 0TypeLi ̄brary控件进行二次开发ꎬ实现了单双线河流的智能渐变ꎬ可为今后地图编辑效率提升与图面要素艺术性表达提供了参考ꎮ参考文献[1]㊀姚兴海ꎬ姚磊.CorelDraw地图制图[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ꎬ2003.[2]㊀颜振宇.CorelDRAWX5中基于VBA实现线渐变的技术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2ꎬ35(11):202~204. [3]㊀李丽ꎬ王结臣ꎬ沈定涛等.一种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的绘制方法[J].测绘通报ꎬ2008(11):64~66.[4]㊀何忠焕.GIS符号库中复杂线状符号设计技术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2004ꎬ29(2):132~134. [5]㊀张园玉ꎬ李霖ꎬ龙毅等.地图符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ꎬ2004ꎬ29(6):25~27.ExplorationontheTechniqueofRivers GradualGeometricChangeBasedonCorelDRAWFangXueling(LiaoningMaptecInc.ꎬShenyang110169ꎬChina)Abstract:Riverꎬwhichisanimportantpartofmapcontentsꎬconstitutesthebasicframeworkofamapwithterrainꎬvegetationandboundary.Howtoprotractgradual-changeriversymbolꎬwhichisofsmoothanduniform-changelinesꎬhasbeenanimportantresearchdirectionamongcartographers.Relyingonpowerfuleditingfunctiontographicsandcharac ̄tersꎬCorelDRAWiswidelyusedinmapeditingꎬespeciallyinlineargradualchange.Besidessummarizingtraditionalmethodsofgradual-changerivers protractinCorelDRAWX5ꎬthearticlemodifiesgradual-changemodelsofsingle-lineanddouble-lineriver.What smoreꎬbasedonisometricmodelꎬarithmeticmodelandcartographicmodelꎬaftersecondarydevelopmentwithCorelDRAW15 0TypeLibrarycontrolꎬthepaperintelligentlyrealizesingle-lineanddouble-lineriv ̄ers gradualchange.Undoubtedlyꎬtheinnovationisofvitalreferenceinimprovingmappingefficiencyandartisticmapcontents.Keywords:CorelDRAWꎻmapmakingꎻgradualgeometricchangeofrivers421。
地形图中的水系绘制技巧与流向分析方法地形图是一种通过等高线、水系、山脉等要素来展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图形表达方式。
水系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给我们生活中的水资源、交通运输、能源等诸多方面的便利。
因此,在地形图中准确绘制水系,分析其流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中的水系绘制技巧与流向分析方法。
地形图中的水系绘制技巧:1. 水系要素的确定:在绘制地形图时,我们首先要确定水系的要素,如河流、湖泊、水库等。
通常情况下,河流是水系的主要要素,因此我们要重点关注河流的描绘。
2. 河流的绘制:绘制河流时,一般采用连续的线条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来确定河流的走向和弯曲程度。
一般来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因此它的走向应与等高线的走向相交。
3. 河流的粗细和颜色:为了区分不同等级的河流,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线宽和颜色。
一般来说,主要河流的线宽较粗,颜色较深,次要河流的线宽较细,颜色较浅。
4. 湖泊和水库的绘制:湖泊和水库是地形图中常见的水体要素。
我们可以使用封闭的曲线来表示湖泊和水库的边界,然后在内部填充颜色以表示水体。
流向分析方法:1. 水系方向的判断:在地形图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河流的走向来判断水系的方向。
一般来说,河流的走向可以直观地反映水系的流向。
当河流的走向逆时针旋转时,说明水系是向东或向北流动;当河流的走向顺时针旋转时,说明水系是向西或向南流动。
2. 水系分级的确定:根据地形图中不同等级的河流,我们可以将水系进行分级。
主要流域是水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次要流域是次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级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系的组成和结构。
3. 水系分布的分析:在地形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河流的密度和分布情况来分析水系的分布规律。
水系密度较大的地区通常是山区或多雨地区,而水系密度较小的地区则可能是干旱地区或平原地带。
4. 水系与地形的关系:水系与地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形图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河流的走向和等高线的走向来判断地形的特征。
基于CorelDraw二次开发的河系渐变效果实现杨莉【摘要】河系是普通地图制图中的重要要素.河系中河流分主流、支流,一条主流由多条支流汇入,每条河流上游到下游的宽度是由窄到宽逐渐变化的.绘制河流需要体现出河流的形态及流向,在制图过程中,河流上游和下游线划宽度变化较快,中游变化平缓.使用传统的方法,制图任务重、周期长.因此本文利用Coreldraw软件提供的VBA编写宏来实现河流线宽的渐变效果,并提出了一种利用正态分布函数确定河流分段比例来模拟河流宽度变化的方法,最终较好地实现了河系中每条河流线宽的渐变自动化,提高了制图效率,缩短了制图时间.【期刊名称】《现代测绘》【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河系;Coreldraw;VBA;正态分布函数;渐变【作者】杨莉【作者单位】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太原 0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20 引言在传统地图的生产过程中,对于河系中河流的绘制,通常使用ArcGIS等软件,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编辑。
此种方法绘制的河系,质量多由制图者自身的制图经验决定,河流的打断以及宽度变化均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指标不易掌握和控制,且费时费力。
Coreldraw软件是加拿大Corel公司出品的矢量图形制作工具软件,它被普遍应用于地图制图和印刷中。
Coreldraw制作出的地图漂亮美观、色彩亮丽,且能够满足地图集编纂的需求。
基于Coreldraw软件二次开发绘制河系,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河系有主流和支流之分的复杂性,通常会根据河系中河流的变化情况,利用软件中的贝塞尔曲线工具来控制曲线的节点个数和节点斜率,从而绘制出平滑的河流曲线。
再根据河流的变化规律打断曲线,按照差值计算各段河流的宽度,通过改变每段曲线的宽度以达到河流渐变的效果。
从而有助于使河流符号化的过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1 河系的绘制及渐变算法1.1 河系拓扑关系的建立河系可以看成是一个集合概念,它由多条河流汇聚而成,而单条河流有主流和支流之分,主流在与支流合流处的河宽又约束着支流的汇入宽度。
大师课堂水彩渐变的简单方法
渐变法,是一种重要的水彩画技法,适合表现天空、海洋等场景,其中颜色与水渐变、颜色与颜色渐变是两种基本的水彩渐变操作方法。
虽然同系颜色的渐变效果最佳,但还是建议大家尝试着画出各种色彩组合的渐变效果。
第10期大师课堂,将为大家演示涂抹水彩博涂层的简单渐变法。
一、准备
在纸上涂抹薄涂层时,会出现两种情况。
其颜色会从最初的黄色变成淡橙色,因为添加的茜素改变并加深了色调。
1
镉黄
镉黄原色,将是作为第一笔存在。
2
镉黄混合深茜红的深黄色
在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混合使用镉黄,加入一点深茜红的深黄色,以便清楚地看到混合物的不透明度。
使用注射器测量所需水量,就此可以精确地数出水滴数量。
二、测试
1
涂抹镉黄
首先在纸上涂抹颜料,这样做是为了聚集颜料,随着更多颜料的添加,饱含颜料的线条向纸张下方延展(纸张由上到下倾斜,因此重力因素不可或缺)。
2
组合的色彩颜料
镉黄混合深茜红的深黄色
现在,只加入两滴茜素混合物,将薄涂层向下涂宽大约三厘米,重复这一步骤,每次加入更多茜素,以产生渐变效果。
请看它正如何改变颜色,我通常以平行笔触和相同方向移动画笔。
依次重复操作,加入更多的茜素,加快色调和颜色的变化。
三、总结
待纸面干后,大家便可以真正看到渐变色的程度,关键是要实现颜色和色调的平稳变化。
本期完整干货视频如下↓↓↓↓。
基于CorelDRAW的河流几何渐变绘制技术探析
房雪玲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
【年(卷),期】2018(0)5
【摘要】河流和地形、植被、境界线等要素共同构成地图的基本架构,是地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绘制流畅线条、粗细均匀变化的渐变河流历来是制图员的重要研究方向.凭借强大的图形文字编辑功能,CorelDRAW广泛应用于地图编辑方面,尤其在线要素渐变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总结了CorelDRAW X5绘制河流渐变的传统方法,而且对单、双线河流渐变模型进行了改进,同时基于等长模型、等差模型以及制图模型,引用CorelDRAW 15.0 Type Library控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单双线河流的智能渐变,为今后地图编辑效率提升与图面要素艺术性表达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3页(P122-124)
【作者】房雪玲
【作者单位】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3
【相关文献】
1.基于CorelDRAW及其VBA实现快速绘制河流渐变图 [J], 赵勇
2.基于复杂树结构的河流渐变自动绘制算法 [J], 王峰;薛智勇;高帅;苏志军
3.基于CorelDraw二次开发的河系渐变效果实现 [J], 杨莉
4.小比例尺制图中河流渐变绘制研究 [J], 刘合辉;陶文;冯涛
5.一种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的绘制方法 [J], 李丽;王结臣;沈定涛;陈焱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rcGIS制图表达-河流渐变与符号旋转ArcGIS制图表达-河流渐变与符号旋转在制图表达原理的章节中已经介绍过制图表达的两个字段,rule_ID和override ,之后的章节都是围绕这规则来讲解(也就是rule_ID记录的规则),那么本章节就开始介绍override 字段所显示的内容。
原则中,override 记录的是规则覆盖的内容。
先来看看河流线渐变和测站符号垂直河流旋转的效果。
河流渐变效果符号自动旋转效果河流线渐变首先来看河流线渐变效果。
图上的效果是一种夸大的效果,主要是为了让技术人员能够看清楚其具体效果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河流线的这种从发源处线条比较幼细,然后中游稍微宽大,下游逐渐变大的效果,会出现在小比例尺的大图中,基本上是使用线宽渐变的效果。
在传统的线符号显示中,主要是粗细均匀的显示。
如果要实现线条粗细渐变,则需要采用制图表达的几何效果,用【锥状面】来渲染线条。
在使用制图表达之前,首选要确保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河流的流向必须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用gis数据的数字化方向来表达流向。
下图是河流的标准符号显示先给予河流一个特殊符号渲染,用箭头符号渲染它,箭头指向终点(即指流向),如果发现有错误的地方,通过编辑进行线要素的反向操作。
如果发现方向错误,用编辑器双击选中,使用右键进行反向。
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流向不对,或存在逻辑性错误,会导致后来的效果乱七八糟。
确保所有的流向都没有问题,那就可以切换为原来的河流模样,并转为制图表达在制图表达规则中,增加一个面符号图层,设置为蓝色,并删除掉原来的线符号图层。
点击加号,增加【锥状面】效果点击确定之后几乎出现让人崩溃的画面,如下图所示这个其实不要紧,因为制图表达规则在每一要素之间都应用了规则。
由于河流是分段,所以出现这种每一个线要素都是锥形显示。
那么接下来就是使用制图表达的编辑工具进行制图表达的修改。
在菜单空白的地方,右键调出制图表达工具,如下图同时使用编辑工具打开编辑,这样,通过使用制图表达的选择箭头(是制图表达工具里面的褐色箭头工具,不是编辑工具里面的选择工具),选中后使用右键属性在属性中切换到制图表达规则,修改这个规则,如果是中间部分可以改为两端大小一样,如下图,这样就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河水渐变涂色教案反思与评价教案标题:河水渐变涂色教案反思与评价教案反思:在编写这个教案之前,我首先对河水渐变涂色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我发现这个主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颜色渐变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河水渐变的特点和变化。
2. 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颜色和技巧来表达河水渐变的效果。
3.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河水渐变的理解和感受。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步骤。
首先,我会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河水渐变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会进行一些观察和描述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河水渐变的特点和变化。
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颜色理论,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技巧来表达河水渐变的效果。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他们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河水渐变的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解、示范、练习和合作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同时,我也会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河水渐变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河水渐变的特点和变化,并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教学活动和教学步骤的设计合理,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河水渐变的绘画技巧和颜色运用。
通过观察、练习和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合适的颜色和技巧来表达河水渐变的效果。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和颜色理论,练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也促使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有些学生在绘画实践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水彩画技法之渐变法
水彩画技法之渐变法
水彩画渐变法是一种重要的水彩画技法,渐变效果的关键是水分的含量。
水分过多过少都不能表现最佳效果。
虽然同系色搭出的渐变色效果最佳,但还是建议尝试着画出各种色彩组合的渐变效果。
这里为大家示范2种基本的水彩画渐变法操作方法。
水彩画渐变法方法一:颜色与水渐变
1. 画笔多沾些颜料,涂出浓厚的效果,防止颜料快速干掉。
2. 颜料未干时,用含水的板刷涤刷色彩边缘。
3. 如果板刷的含水量太多,反而难以带动颜料,所以必须适当加减水量。
4. 多次来回运笔后,会形成美丽的渐变色。
[干透后]
颜料自然流动,渐变效果非常华丽。
运用渐变涂法适合表现天空、海洋等场景。
水彩画渐变法方法二:颜色与颜色渐变
1. 涂上厚厚一层想要用于表现渐变效果的颜料。
2. 使用平头笔或板刷,在色彩边缘涂覆要组合的色彩颜料。
3. 使用平头笔或板刷来回涂刷,使两种颜色衔接起来。
[干透后]
呈现了美丽自然的色彩渐变效果。
比例尺与比例的制作与应用比例尺是地图和图纸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用于将真实世界的尺寸转化为绘图尺寸,具体而言是指地图上图例上表示真实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的制作与应用对于地理学、建筑学、工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比例尺的制作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技巧和要点。
一、比例尺的制作方法比例尺的制作涉及到计算和绘图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绘图的比例关系,常用的比例尺有:一比五百、一比一千、一比一万等。
然后,通过计算真实尺寸与绘图尺寸的比例关系,得到比例尺的数值。
比例尺的制作通常需要使用尺子、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首先,根据所选比例,将绘图纸上的一个长度单位标记为真实世界中的对应长度。
接下来,以该长度单位为基准,利用尺子或量角器在绘图纸上分别测量其他距离,并使用绘图工具将其标记出来。
最后,通过计算比例尺的数值,即可完成比例尺的制作。
二、比例尺的应用1. 地理学在地理学中,比例尺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例尺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地图,如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城市地图等。
在制作地图时,比例尺可以用来表示地理距离,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信息。
此外,比例尺还可以用于估算真实距离和计算面积,为地理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 建筑学在建筑学中,比例尺的应用十分重要。
比例尺可以用于绘制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通过比例尺,可以准确地表示建筑物的大小和比例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建筑物。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比例尺还可以用于制作模型,帮助人们更好地展示设计意图。
3. 工程学在工程学中,比例尺的应用广泛用于制作工程图纸。
比例尺可以用于绘制各种工程图,如机械图、电路图、结构图等。
通过比例尺,可以将复杂的工程信息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方便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和施工。
三、比例尺应用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比例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比例尺的准确性:在制作比例尺时要仔细计算和测量,确保比例尺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