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良好生活》陈嘉映着
- 格式:ppt
- 大小:344.50 KB
- 文档页数:37
3.1“是”与“应当”——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伦理学中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基本两分,在不同的理论或理路里,这两种分有不同的标示,如描述性与规范性,是与应当,事实与价值。
我们说基因是怎么起作用的与人是否都是自私的探讨的是两类问题,这很容易被想成是在主张事实与价值的两分,主张不能从“是”推出“应当” ——主张生物学是研究事实的,这类研究无法解决价值问题。
但这不是我的主张,至少不完全是我的主张。
我们是否能够以及怎样能够从物事之所是推导出应当怎样做?这个“是与应当问题”被称作伦理学中的休谟问题。
1 由于是与应当这个用语会让汉语行文磕磕绊绊,我们下面采用另一组现成用语:实然与应然。
实然与应然论题通常在伦理学中得到讨论,但显然,这可以是一个远为广泛的论题。
给定这个棋形,为什么就应该跳马?大船正在沉没这个事实怎么就过渡到了我“应当”上救生艇?在这些情况中,不仅有事实,还有处在事境中的人的欲望、愿望——正在沉没的大船上载的是要逃生的旅客,象棋有如此这般的规则和棋理而下棋人想赢棋,在这些适当的周边环境下,对怀有某种欲望或愿望的生物来说,实然导向应然。
这杯饮料里有毒导向不应该喝它,但若我本来是要服毒自杀,这个事实就导向我应当喝的恰恰是这一杯。
从实然到应然引起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把事实认知想成了其他认知的前提,实际情况却是,我们一开始总是联系着我们要做的事情来认知事实,为了我们要做点儿什么去认知事实。
我们要确认河水有多深,因为我们想知道能否涉水过河;我们要确认钥匙是否带在身上,因为我们到办公室得用钥匙开门。
确认事实本身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认知任务,完成这个任务成为另一些认知的前提,我们会说,先别忙下结论,等把事实弄清楚再说。
不忙决定是否涉水渡河,先确定水有多深,不忙判断张三是否有罪,先去做DNA测试。
确认事实是要不要涉水渡河或张三是否有罪的前提,但我们打算渡河、我们要找出罪犯,这些是搜集和确认事实的前提,并未搜集哪些事实及怎样确认事实提供了引导。
2021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高三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鉴藏史研究告诉我们,一幅画是真品还是赝.(yàn)品相当不重要,而重要鉴藏家的选择、认定和叙述,才悄.(qiāo)然地为绘画史架起了价值体系。
B.永葆.(bǎo)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踔.(chuō)厉奋发、笃行不怠,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就能凝聚起攻艰克难的强大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回顾与金国藩先生二十年间的师生情谊.(yì),记忆犹新:老师直到五十岁时才有机会心无旁骛地潜.(qián)心做研究,并率先开展光学信息处理研究。
D.故宫城墙西北段墙体在1981年和1988年曾进行过两次维修,最近一次修缮要追溯.(shù)到三四十年前,均是因为渗水而出现墙体鼓闪、坍.(tān)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
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甲】晁以道的诗是在论诗画的离合异同。
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
【乙】但王安石称“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明妃曲》)他是个喜欢做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
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信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美人如在眼前。
《蒙娜丽莎》初成时,当也能给予我们同样新鲜生动的感受。
【丙】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
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口里念着我们古人的诗句,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针锋相对....。
1、《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陈嘉映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我究竟该怎样生活”?作者以闲散的聊天口吻、雅致的随笔文风,依循生活的地势和历史的脉络,带领读者穿越辽阔、荆棘的思想高地,领悟隽永篇章背后隐藏的伦理学的关键命题。
全书读罢令人豁然开朗,“我究竟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也自然有了清晰明了的答案。
\2、《读书是件好玩的事》,陈平原著,中华书局2015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小说史与武侠小说的,二是有关大学教育与人文传统的,三是有关明清以及近代文人与学者之文的。
这些文章并非单纯介绍“读书”所“读”的内容,还建立起了作者独特的读书观,采撷了个人读书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考察了书籍的生产与传播过程等。
\3、《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何建明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的现实意义。
\4、《国家底线: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俞可平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聚焦当代中国政法改革热点话题,把握中华文明依赖法治中国建构寻求自我突破的重要契机,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和时代,给国家一个“确定性”的未来。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的热点和前沿,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和现实价值。
\5、《伴你走过人间路》,杨恒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内容简介:《伴你走过人间路》记录了作者母亲得病后的种种经历。
书中所有事件、人物和地点等无一虚构。
这里有作者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死亡的真相和意义的追寻。
这本书,哀动于衷,情溢于文,读者无不为之潸然泪下。
它最终无法给出死亡的真相,只为用生命温暖生命,相爱彼此珍惜彼此。
\6、《恰到好处的幸福》,毕淑敏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If you want to live an ordinary life, you will encounter ordinary setback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20__学年度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的通知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集体和书香校园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人文、教育、阅读等素养,将我市教师读书活动融入泰州市素质教育“5+2工程”,共同深入推进泰州市“大阅读”工程,经研究,决定继续进一步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
现将20__—20__学年度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全市教师读书活动,进一步推动学习型集体和书香校园建设,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载体和平台,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和校本研修机制,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打造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为振兴兴化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二、活动安排1. 推荐书目市局向各学校推荐学年内教师阅读的书目,由市新华书店于8月底前统一配供。
一般学校购买1—2套,规模较大的学校购买3—4套。
2. 专家引领市局拟请国内知名学者来兴讲学,引领教师读书,在“读书”中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3. 读书心得评比在各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举行全市教师“年度推荐书目读书心得征文”评比活动。
继续在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队伍中开展读书征文评选活动。
4. 评选教师“读书之星”根据教师个人藏书、读书情况和读书促进专业成长情况评选兴化市教师读书活动年度“读书之星”,给予表彰奖励。
5.评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综合评价各学校师生读书情况,结合师生读书征文报送数量和获奖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
三、活动要求1.健全组织各学校成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分管学校师资工作的校领导或教导处(教科室)主任要担任指导小组组长,统筹安排学校读书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努力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何为良好生活读后感何为良好生活读后感(一)耗子四月有个读书节,四月初始,我还想着读书月要比三月看更多的书才行,但整个四月,我就只看了一本书,一本让我边看边思考,还要再看再思考的书——《何为良好生活》《何为良好生活》这本书忘了是在哪个读书频道推荐的,当时就记住了这个名字,看名字你一定也以为是一本鸡汤类的书籍,然而并非如此,作者陈嘉映在这本书中探讨了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主要从伦理、伦理学、价值、实践、知行关系、道德等问题作为切入点,阐释他对伦理学与生活的理解,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
所以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探讨伦理学问题的书可以“行之于途而应于心”,对于接触伦理学将近一年的我自己来说,我用学过的知识在看书的过程中重新汇整思考。
作者在序言中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我思故我在,诚实地思考,能够直面自己,直面世界,直面人生,真的是人生一大酣畅淋漓之事。
威廉斯建议把苏格拉底问题即“人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作为伦理学的初始问题。
现阶段我的境界还达不到思考“人该怎样生活”问题,我只能看着别人怎样生活来思考“我该怎样生活”,并且希望能够对生活一直保持敏感,一直思考。
“苏格拉底问题是道德哲学由之开始的最佳起点。
”——威廉斯何为良好生活?最近有三个人的三种生活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在和老师一起去做调研,看到一位西装革履的国企董事长面访时自述自己每天忙忙碌碌,面对着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的双重身份,既要抓业务还要完成行政命令,中午只有10分钟的吃饭时间;第二个是上次坐公交,朝外那段路十分拥堵,那个公交司机三十左右,我观察了他三站路,期间他一边操纵着仪表台挪动着小轿车流中的公交车这个庞然大物,一边自说自话小声碎碎念;第三个是因为文章《我是范雨素》而成为网红的文章主人公,“活着就是要做点与吃饭无关的事情,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这位44岁的北京育儿嫂,这位初中文化坚持写作的农民工,这位剖开自己写下世界的时代见证人。
10位学者推荐的100本好书一本好书,如沁人心脾的沉香,氤氲着文化气息。
读之,浮躁的涌潮便会逐渐退去;思之,精神的岛屿就能缓缓浮现。
与其陷入一屏一幕的寂寥,毋宁去感受一灯一卷的瑰丽。
毕竟,无论何时,精神骨节生长的声音,是最令人激动的。
世界那么大,不如,我们读书吧!填写完成的在线表格将在visa4uk系统保留一个月,一个月内未提交申请,该表格将被删除。
请确保表格填写日期和递交签证日期之间小于一个月。
童世骏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壹在自身工作学习态度方面,该生课余时间也阅读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书籍,且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他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温和、谦虚、自律、自信的性格使他在竞争中获益;学校培养了他勤奋、尽责、善良、正直的态度,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1.《尊严:历史和意义》,[英]迈克尔·罗森著,石可译,法律出版社,20XX年4月2.《宗教美国,世俗欧洲?——主题与变奏》,[美]彼得·伯格、[英]格瑞斯·戴维、[英]埃菲·霍卡斯著,曹义昆译,商务印书馆,20XX年5月3.《由巫到礼释礼归仁》,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书店,20XX年1月4.《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陈嘉映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年4月5.《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陈来著,生活·读书·新知书店,20XX年4月6.《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李泽厚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5月7.《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印]莫·卡·甘地著,启蒙编译所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年5月8.《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张济顺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4月9.《中国通史(插图典藏本)》,吕思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6月10.《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马化腾等著,张晓峰、杜军主编,中信出版社,20XX年7月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贰1.《二战史》,[英]约翰·基根著,李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月2.《伊丽莎白女王》,[英]艾莉森·威尔著,董晏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8月3.《朱东润文存》,朱东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 年11月4.《读书杂志》,[清]王念孙撰,许炜君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7月5.《景龙文馆记集贤注记》,陶敏辑校,中华书局20XX 年6月6.《我书架上的神明》,刘慈欣、刘瑜、吴思等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XX年7月7.《中西学术名篇精读·裘锡圭卷》,黄天树、沈培、陈剑、郭永秉读解,中西书局,20XX年6月8.《魏晋之间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仇鹿鸣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6月9.《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潘富俊著,商务印书馆,20XX年2月10.《蚁群》,赵林著,团结出版社,20XX年3月孙甘露作家:叁1.《张爱玲丛考》,陈子善著,海豚出版社,20XX年8月2.《鲁拜集》,[波斯]奥玛·海亚姆著,[英]爱德华·菲茨杰拉德/英译,[美]伊莱休·维德/绘画,郭沫若/中译,海豚出版社,20XX年9月3.《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英]苏立文著4.《博尔赫斯全集》(第一辑),王永年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7月5.《悲伤与理智》,[美]约瑟夫·布罗茨基著, 刘文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5月6.《启蒙时代(上):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美]彼得·盖伊著,刘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1月7.《天才的xx:麦克斯·珀金斯与一个文学时代》,[美]A.司各特·伯格著,彭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8.《故宫营造》,单士元著,中华书局,20XX年7月9.《被美国化的英国:娱乐帝国时代现代主义的兴起》,[美]吉纳维芙·阿布拉瓦内尔著,蓝胤淇译,商务印书馆,20XX年6月10.《懒惰的历史》,[法] 安德烈·劳克著,缪伶超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XX年8月新西兰梅西大学研究生课程,其中商科专业颇具特色,梅西大学商学院,是新西兰最早时期获得EQUIS(欧洲商学教育质量监控协会)和AACSB(美国商学精英协会)认证的学府(全球仅5%的顶尖商学院获此认证),有新西兰第一商学院之称,学院内金融专业被评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第一。
何为良好生活——《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读书心得《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是陈嘉映先生从事哲学工作三十多年来,在伦理学领域发表的第一部专著,是对哲学中与我们生活最切近的伦理学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清晰论述。
陈嘉映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教授,在《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一书里,他以闲散的聊天口吻、雅致的随笔文风、依循历史与生活的脉络,带领我们穿越思想的丛林,领悟伦理学之于人生的要义。
全书从伦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写起,续之讨论善恶问题、知行关系、行动理论,从亚里士多德到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以及何为良好生活。
其中,作者对功效主义提出了批评,对人生之目的、利益最大化等议题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同时以分析哲学家特有的敏锐和现象学家特有的绵密,对快乐、幸福等基本概念做了深刻细致的辨析。
这本书不像许多哲学书,上来个会拿各种大词大事吓唬你。
若读文句,平易至极,确实一点点被勾进去,欲罢不能。
等出来的时候,说不定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就像爬山,登顶过的人未必要脑袋发光才显得特殊,看没看过风景总是不同的。
“我究竟该怎样生活”这个命题,不仅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难题,也是贯穿人一生的焦点。
他写道:“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走好教育这条路,贴切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我们同样可以有自己的良好生活。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
”教师正是这样默默无闻地付出、无怨无悔的一群人。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想与学生的未来、学校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
2020年第34期(总第880期)丈敖冬‘科甘肃陇西方言俗语词考释二则汪小'(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本文对甘肃陇西俗语中常见的“乡约”和“纣棍”二词分别做了考释,分析了其中“约”和“纣”的字音$“约”的“[0i!2)]”音是由于语流音变造成的,而“纣”读“[%'ou"]”是符合方言演变规律的,在当地属于白读音,写成“臭”是常见的同音字替代的结果。
关键词:陇西方言俗语词“乡约”“纣棍”陇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安定区%县界域南北长约60千米,东西宽52千米,总面积2408平方千米%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的划分,陇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
陇西所在的陇中地区农业历史悠久,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的俗语,这些俗语中的许多词都属于方言文化词,体了地的地域文化。
陇西方言俗语中的“约”“”词,进行考释,探究词音词形化的原%的,俗语词的界定一,文所的俗语词的俗语词,代进行的考于地的方言俗语%文中的则俗语,通行地域于陇西,在陇中地区,甚至西北部分地区许都的%这陇西的说法分析其中的语言变化%一、“乡约”陇西地区流行一句俗语,“不当乡烟[0i!2)],上[0i!2)]”。
,官,了官,官,都的%这俗语里的“”[0i!2)]音代字,,释。
地方长者的,了,“乡烟”民国期的一官,一地,纳粮等琐事。
可本地方言中与[0i!2)+韵母应的找合适的可写%扩范围后•得知,在陇西通安一带也此%前的皮影戏中这样的唱词,读的“[0i!2)]”不是“[0i!2)]”%的读音原造成的,此我们了更多的想%在定西地区的方言中,[ie+韵母的字除了跟北京音的[ie+韵母应外,应部分[ye]韵母的字,主中古入声药韵和觉韵的字,如“脚却药钥岳学薛血穴”等。
从普通话[ie][ye+韵母的字中找,我们找到了“约”字,从词义上推测,“”应当是"约”。
何为良好生活“良好生活”来自希腊词Eudaimonia,英语常把它译作Happiness,中文再转译为快乐或幸福。
这大致不错,不过,讲究的思想家更愿把它译作well-being。
与此相应中文译作良好生活。
快乐是好事,不过,过得快乐不一定就过上了良好生活。
《西游记》里谁最快乐?好像是猪八戒最快乐。
猪八戒好吃好色,好耍不怎么聪明的小聪明,偶或也英勇一下子。
除了有时嘟嘟囔囔抱怨,他过得高高兴兴。
这个形象真是塑造得出色。
但我们一般不挑选猪八戒作为良好生活的典范。
《石头记》里谁最快乐?想来想去,也许是薛蟠。
回到现实生活,一个小官僚,性格挺开朗,人缘挺好,能哄住上司,也能应付同事下属,做点儿公务,然后吃点儿喝点儿玩点儿拿点儿贪点儿。
他过得挺快乐,却不算良好。
Happiness有时译作快乐、有时译作幸福,但这两个词的含义不尽相同。
快乐多用在情绪层面上,情绪飘忽不定,此一刻你快乐,下一刻不快乐,再下一刻又快乐了。
跟快乐相比,幸福得有那么一份稳定长久。
有人只图一时快乐,但好像没有只图一时幸福的说法。
白雪公主嫁给了白马王子,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最高境界好像是白头偕老,那是年复一年的绵长生活。
除了长久,或者说,跟长久连在一起,幸福似乎还有某种伦理评价。
居有所安,衣食不愁,身体健康,父母慈爱,夫妻和睦,子女出息,这可说是幸福的指标,或“外在幸福”。
但幸福还有内在的一面:老夫老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不只在衣食不愁子女孝顺,也在他们禀性良善。
幸福不只是“主观体验”,也不仅是各种幸福指数的集合,幸福靠人性中的美好来滋养。
我们有理由怀疑,卑劣的人能否感到幸福,或反过来说,无论卑劣之人感到什么,我们都不把它称作幸福感。
良好生活和幸福生活的意思相当接近。
不过,细体会起来,良好生活更多从内在方面着眼,幸福更多从外在方面着眼。
而且,说起内在方面,幸福更多与天真、善良相连;良好生活更多与品格、灵性、有所作为这些更积极的内容相连。
2022-2023学年期末联考暨选科调考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知行关系是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传统思想,尤其儒家传统,特重知行关系的讨论,知行之中,则一向更重行。
孔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荀子曰:“知之不若行之。
”许伸云总括说:“由孔子以下,所讨论知识者均着重力行,即身体力行。
”宋明儒家大多主张“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重行在道理上跟“知之匪艰,行之维艰”的古训相连——既然行比知艰难,当然要把重点放在行上。
近世多数论者继承重行的主导精神,梁漱溟、陶行知等学者,不止在理论上继承重行的传统,而且积极投入现实,教育民众,改造社会。
关于知行关系的说法以知为先行为后,这是常识的看法:我们先知道一个道理,然后应当努力实行之。
朱熹多强调知行相成,“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双翼”,但若分开来说,多半会持常识的看法,知先行后——“义理不明,如何履践?如人行路,不见便如何行?”朱熹又说:“知行常相需,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我们常常知道什么是善却不能行。
知善而不能行是道德上的大弱点,因此,道德家反复强调知易行难,要求我们知行合一。
然而,在有些哲学家那里,知行合一不仅是一种普遍要求,更是一种“本体论刻画”。
苏格拉底有“德性即知”的著名论断,照他的说法,没谁明知一事是恶而为之。
中国传统中也有同样的提法,伊川说:“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
……人为不善,只为不知,知之则至之。
”这种意义上的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核心学说之一,他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一旦明白了道理,没有不行的。
他又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这些说法不只在劝勉人们言行一致或勇于实行所知的道德,而是主张:知行合一说的是知行原本就是一体———若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凡例:“一”即章数。
“1”即节数。
一、1、本书要讨论几个论题,目的/手段、知行关系、性善性恶、良好生活。
Ethics来自古希腊语词,morality来自古罗马拉丁语词,前者多指性情、性格、角色,与个人相关;後者多指习俗、风度、风俗,与人群相关。
但现代英语中,涉及两性关系,多用morality,涉及工商业则用ethics,与古代相反。
2、略3、只能从分析日常语言中的伦理部分进入伦理学,而无法像物理学那样,对某个名为“道德”的客体进行观察、研究。
4、我们最先从他人那里感到是与该的分离,即我该怎样生活,一般起源于我对他人生活的观察和评价。
因而,我该怎样生活,不可避免会进入到人该怎样生活的问题。
5、亚里士多德的分类:亚里士多德把人类活动分为三类:理论活动、实践、制作。
对应有三种学科:理论学科、实践学科(伦理学、政治学)、制作学科(如诗学)。
理论学科的目标在于静观真理,在于发现真理,而不改变事物本来样子;实践学科的目标则包括改变人自身。
所以理论知识与实践之知不同。
但实践之知与实践经验(过程中的所得)也不同,前者是系统的知识。
6、伦理学内的分科:一般分为理论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描述伦理学,以及应用伦理学。
作者不赞同这些划分的概念。
认为伦理学和修身书的区分,虽未必够用,但较为合适。
7、略8、二、1、“功利主义”最好译作“功效主义”。
功利主义谱系:经验论休谟、亚当斯密,开创者边沁,发扬者密尔、西季威克、黑尔。
功利主义地位:罗尔斯“道德哲学中占有优势地位”,金里卡“唯一自成体系的道德哲学”。
功利主义不是不谈目的,而是只认准一种道德目的;功利主义不必然导致自私,相反,推动社会改革、改善穷人生活的是功利主义者。
2、略。
3、经济利益只能支撑经济学,支撑不住伦理学,因为是生存定义利益,而不是利益定义生存。
4、略。
5、功利主义关心的是效果,而不是动机,实际上从“利己”的动机也难以开出“利他”的动机。
6、亚当斯密并不是个功利主义者?他更关心道德情操?看不见的手只在《国富论》中出现过一次。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2),死当结草。
(李密《》)(3)《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兼具《诗经》“风”“雅”的特点,这个评价的原句是:“,。
”2.(2分)在横线上填入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如何不让彰显的现代意识遮蔽传统观念,而只是让两种意识发生充分撞击,让观众更清晰认识到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新编话剧中的有些细节处理还需要再斟酌。
如“抄检大观园”一场戏中,晴雯被王夫人逐走,,,,,。
所以要逐晴雯,也只能让身边的老婆子仆妇们作帮凶来下手。
①但按当时礼仪②大观园作为清净女儿世界也不是那些壮汉可以进入的③王夫人不可能让壮汉做她的跟班④这对表现晴雯的无力感当然很生动⑤新编话剧是让两个壮汉把晴雯架出去的A.①②③⑤④B.⑤④①③②C.④⑤①②③D.①③②④⑤3.(3分)现代人根据《红楼梦》改编的话剧,有的情节符合原著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有的则未必。
下列改编不符合原著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项是()A.尤三姐自刎前,增加柳湘莲对她表白的细节,尤三姐说“太晚了”,强化遗憾之情。
B.尤三姐拔剑与柳湘莲双人舞,将“不了的情意”在舞姿中表达得凄艳、含蓄而无奈。
C.“共读西厢”中,宝玉借西厢台词表白,黛玉觉得隐藏的情感终被印证,喜极而泣。
D.宝玉借戏词表白;黛玉先害羞,自己还接口念叨起来,最后才突然动怒,指责宝玉。
二、阅读70分(一)4.(16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苦乐交织与以苦为乐陈嘉映①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是在做事,而不是在找乐子。
事里,做事里,有苦有乐。
②我们乐于做这做那,虽然没有哪件值得去做的事情不含辛苦。
我们不是要用辛苦的过程去换快乐的结果。
挥汗如雨打一场网球,并不只到了捧起奖杯时才乐,你同样——甚至更加——乐于在赛场上奔跑击球。
通常,苦乐难分彼此。
拉扯孩子长大,好不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新京报“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常谈常新,它与时代、社会、个体都密切相关。
哲学家陈嘉映写作《何为良好生活》一书,站在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人的立场上,从伦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所谓良好生活,不只是有所作为,还与德性、识见等编织在一起。
其中,德性也需要不断学习,以求自我与有德融合,最终实现自身。
如何培养德性,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如果人有意为恶呢,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诚实思考。
把哲学拉回“粗糙的地面”1996年,周濂去上陈嘉映的哲学课,感觉“有些不知所措”。
课堂上,学生能听懂陈嘉映说的每一句话,很多时候却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以及为什么如此说。
即便如此,因为分析的概念是“大”与“小”、“事实”与“事情”之类的日常用语,课堂显得活跃而可亲近。
事实也是如此,陈嘉映广受学生欢迎。
对于陈嘉映讲课的风格,已是知名学者的周濂后来写道:“慢慢地我意识到,他其实是在引领我们具体地操练维特根斯坦的基本立场——把哲学思考拉回到…粗糙的地面?上。
”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陈嘉映的研究、写作中。
今年5月,他出版了《何为良好生活》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对“伦理”与“道德”等词语展开辨析,在论述过程中,则用挖沟、糊火柴盒、下围棋、买彩票、抽烟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说理,引人入胜。
比如,谈到追求知行合一,面临个人意志薄弱的困难时,作为一位资深烟民,陈嘉映现身说法,直言“屡戒烟屡失败者如我深知此点”。
新书有一个预设前提,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善好乃万物之所向”,人都要过良好生活。
这一前提,突显德性的重要,但即便如此,在讨论“善”是否与“恶”作对时,陈嘉映提出人的有限性,他再次把看起来高悬千古的良好生活的理想“拉回到…粗糙的地面?上”。
他说:“思想的确可以带我们跳离大地进入太空,超出善恶之分,但这跳开,仍是从地面跳开。
”在陈嘉映看来,“我们生活在大地上,是基本事实中最基本者”。
推广开来,人向善、求善,乃是人性,它赋予生活以意义。
诚心诚意造句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诚心诚意造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诚心诚意的反义词近义词_诚心诚意造句_绝句古诗近反义词经典句子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作者:陈嘉映来源:《大学生》2016年第01期陈嘉映,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
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其学术贯通欧陆现象学与英美分析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价值的理由》等;翻译了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的两部哲学经典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近日,陈嘉映出版了《何为良好生活》,这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专著,而是一部有关“我该怎样生活”的通俗哲学读本。
陈嘉映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我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他认为,所谓良好生活,首要维度是有所作为,所有的德性都是在作为中体现出来的。
其中,德性也需要不断学习,以求自我与有德融合,最终实现自身。
“德性”与“好生活”如果你思考德性、思考好生活,就会碰到这个问题: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这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总是把德性与好生活分开来。
其实,德性与好生活这两个用语都不是特别确切,概念有一点点模糊。
德性这个词现在我们口语不怎么说了,说的时候可能带点嘲讽、带点反感,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现象,这里我们用其比较古典的意义:一个人要有德。
我并不是说有一个固定的德性概念,是确定的好生活的观念。
其实我们处理这些问题时都是从大家大致上有点了解,但是又说不太清楚的概念开始的,然后通过back and forth,反复思考后,对这两个概念会更清楚一点。
你可能不习惯这样去考虑问题,但我是这样来做的。
德性带来好生活之所以会是一个问题,是因为你答yes or no好像都不太好。
简单地说,如果你说德性不带来好生活,那我们为什么要有这个德性?当然你可以说德性我们就是要,管它会带来什么,的确有人就是这么想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德性带来好生活,德性越好你的日子就过得越好,这里的问题是:好像德性是带来好生活的一种手段。
而且,德性如果能带来好生活的话,是不是会有这样一种想法,你赚了双份,你得了德性又得了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