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通用范本
- 格式:docx
- 大小:74.41 KB
- 文档页数:5
急诊科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护我们去过医院都知道,急诊科接受的病人都是病情危险、严重、急切的,它是急危重伤患者的抢救基地,救治的病种最多,抢救任务也最重。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就是来来回回穿梭在各个病人之间进行穿刺、包扎等各项治疗措施,还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因为该职业的特殊性,需要经常接触生物、物理、社会心理、化学等各种与工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导致急诊科护士很容易发生与工作有关的疾病。
急诊科的护士救治好了每一位患者,却在工作当中没有做好对他们自己的保护,护士本身就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再加上目前为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没有规范化,很多急诊科护士在救人的时候也伤到了自己,所以我认为应该让护士认识到职业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轻伤害,有利于更好的服务患者。
为了减少急诊科护士的损伤,本文做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增强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学医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学校主要学习的是怎样治病救人,很少有老师认真的教过自我防护也是很重要的。
而且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中还没有与护士职业防护相关的课程,这也就导致了护士在学校学习时并没有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一直到毕业时都毫无自我防护意识。
等到毕业以后到医院实习时,医院统一进行的岗前培训也没有把职业防护作为必要的培训内容,医院的不重视、护士的能力不足导致护士掌握防护知识的程度不同,甚至还有大部分护士存在着侥幸心理,觉得不会遇到太多带有传染病的患者,从思想上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根据相关调查指出在护士的工作中与患者血液、体液接触时戴防护手套的护士人数仅有67%,与需要隔离的传染患者接触时主动穿戴隔离衣的护士人数仅有2%,正确洗手和消毒的护士人数仅有25.8%,正确使用消毒剂的护士人数仅有4.5%,而且在受伤后及时进行处理的护士人数仅有67%,剩余33%的护士未能做到受伤之后及时处理,这说明护士对针刺受伤以后的后果了解不够充分,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重视。
因此急诊科的护士应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自我防护知识,充分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三、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作为急诊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如传染病的传播、体液的污染、患者的暴力行为等。
为了确保我们的个人安全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采取适当的自我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针对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的一些建议。
1.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以及防护服等。
手套能够有效地防止体液的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口罩能够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防止呼吸道感染;护目镜能够防止眼睛受到外界物体或液体的伤害;防护服能够将身体完全包裹起来,避免被体液污染。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佩戴口罩时,务必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罩的外侧;护目镜应该佩戴在耳朵后面,紧贴脸部;防护服应该完全穿好,并确保关闭所有的拉链和纽扣。
3.勤洗手:在做任何与患者接触的前后,都应该认真洗手。
使用肥皂和清水进行洗手,至少洗20秒钟,并彻底清洗双手的每个部分,包括指缝和手腕。
如果无法及时洗手,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4.正确处理使用的医疗废物: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刀片等锋利器械放入专门的容器中,并确保容器密封;将含有体液的废物放入有害垃圾袋中,并丢弃到指定的垃圾桶中。
5.预防针对个人的暴力行为:急诊室经常会有一些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的患者。
我们应该通过温和的语言、礼貌的态度来稳定他们的情绪,并尽量不与他们发生冲突。
如果遇到患者的暴力行为,要立即求助其他工作人员,并进行适当的安全措施。
6.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7.终身学习和培训:及时了解最新的感染病防控知识和技术,学习正确使用消毒剂、清洁器械等方法。
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学术会议,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总之,自我防护对于急诊室护士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医院急诊个人防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急诊科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自身安全。
第三条急诊科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更换和处置应遵循国家及医院相关规定,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有效期内使用。
第二章个人防护措施第四条急诊科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五条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喷溅的操作时,医务人员应穿戴隔离衣、面罩、眼罩、鞋套等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第六条急诊科医务人员在处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第八条急诊科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第九条急诊科应建立健全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明确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分发、使用、更换和处置流程。
第十条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应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确保采购的个人防护用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库存情况,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充足供应。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的职业暴露。
第四章职业暴露的应对与处置第十三条急诊科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如清洗伤口、消毒、报告等。
第十四条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第十五条急诊科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登记制度,及时记录职业暴露的发生、处理和结局。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考核第十六条急诊科应加强对个人防护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十七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急诊科个人防护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重视自我保护,防范职业风险防范职业风险2023年,作为急诊科护士,我深深意识到自我保护和预防职业风险的重要性。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从自身经验出发,认真总结并反思了自己的表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
以下是我对急诊科护士工作的总结和对于重视自我保护和防范职业风险的思考。
一、提升个人能力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深知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急诊患者的突发情况和紧急需求。
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在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时,不断增进对急诊科工作的理解和把握。
此外,我还定期参加心理健康培训,以增强自身应对工作压力和紧急情况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护士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突发状况,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贴心的护理服务。
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急诊科工作中,面对各种突发场景和危险因素,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并加强对自我保护的认识。
要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以应对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要严格遵守防护措施,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并做好相关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此外,在接触患者体液或其他可能有传染性的物质时,要做好洗手和消毒工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三、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急诊科护士常常需要在一瞬间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突发事件。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
要熟悉和掌握急救流程和技巧,例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护理决策。
要了解并熟练操作各种常见的紧急设备,如除颤仪、呼吸机等。
对于这些设备的熟悉程度与操作熟练度直接关系到急诊护理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注重团队合作在急诊科工作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积极主动与医生、其他科室的护士以及急诊科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以共同应对患者的需求和突发事件。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急诊室护士是医疗行业中的重要人员,他们为患者提供紧急护理。
急诊室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和高风险,护士忙于处理不同类型的疾病、解决医学急救问题、并处理不同程度的医学危机。
由于这些原因,急诊护士应该高度重视自我保护,以避免各种医学职业上的危险和潜在的风险。
急诊室护士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自己做出自我防护:一、疾病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急诊室护士应该时刻保持清洁和消毒,并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以避免传染病和细菌的传播。
在病人接受任何检查和治疗之前,护士应该询问其病史和病情评估,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根据病人的状态和科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措施。
二、针刺和切伤的预防和控制急诊室护士很容易遭受针刺、切伤等意外伤害,应该注意对针头和手术刀等有刺激性的工具妥善的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应该正确使用和丢弃这些器具,换句话说,把这些工具摆放到离儿童或其他患者不远的桌上或地面上是不可取的。
三、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预防和控制急诊室护士在和放射性物质和化学物质接触时,应该采取安全措施。
护士应该穿上适合的防护衣服、手套、鞋子或靴子,以减少物质对皮肤的接触。
学习班上应该讲解这些应对方法并拟定一个明确的应急管理计划。
四、应急响应和心理健康急诊室护士在应急处置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快速高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患者和自己的生命安全。
与此同时,急诊室护士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职业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况,需要及时的舒适自己和注意情绪调整。
总而言之,急诊室护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和健康程度对患者和自己的生命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急诊室护士应该时刻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在各种应对情境中的实践能力,保证自己可以高效、准确和健康的完成各种工作。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范本急诊室是医院中最繁忙、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护士在这个环境下每天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和疾病。
作为护士,自我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以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安全。
以下是护士在急诊室自我防护的范本,旨在提醒和引导护士在工作中注意和遵守的安全措施。
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戴口罩、带护目镜或护目帽、穿戴手套、穿戴隔离衣或长袖防护衣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PPE。
在与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接触时必须全程佩戴。
2. 洗手和消毒:在与每位病人接触之前和之后都要洗手或使用消毒洗手液,特别是在进行无菌操作、接触病人体液或进行接触性检查时。
3. 注意咳嗽礼仪:当有疑似或确诊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病人到来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提倡病人佩戴口罩,自己也要保持安全距离。
4. 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清洁和消毒急诊室的表面、器械和设备,确保其干净卫生。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器械,按照医院的消毒程序进行清洗和灭菌。
5. 保护自己的皮肤:在接触化学品、药物或其他可能对皮肤有害的物质时戴手套,并定期保养和护理自己的皮肤,避免干燥、龟裂和感染。
6. 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急诊室是一个高压、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定期锻炼、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以及寻求必要的心理支持。
7. 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可能存在的职业病风险。
遵循医院和国家相关的健康检查政策和程序。
8. 持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感染控制和防护措施,在工作中注重安全和质量。
9. 紧急情况的处置:熟悉和掌握紧急情况的处置程序,包括火灾、暴力事件和突发病情等。
在紧急情况中保持冷静、快速和有效的反应。
10.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遵守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
如果有需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和需求。
注意:以上仅为急诊室护士自我防护的一些范例,请根据具体情况和职场要求对其进行调整和补充。
智汇大家说-216 - Family life guide刘静 (邢台市第三医院急诊科)文摘要:急诊护士因为工作环境特殊性,很容易发生职业性损伤,在护士工作中,因为面对很多不可以避免的工作,所有很多危险都很难避免,为了减少受到的伤害,护士需要从意识和行为上做好防护。
加强护士自我防止,减少护士受到的伤害。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自我防护前言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受到的职业损伤主要包括事故性损伤、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损伤,这类损伤对于急诊护士的危害难以避免。
为了减少护士受到伤害,我们需要强化护士防护意识,加强消毒,减少危险事故发生次数。
避免生物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同时对护士心理进行疏导,寻求更多社会支持,保持护士工作热情,创造更多贡献。
职业损伤的种类事故性危害。
事故性危害其中一种是锐器伤,锐器伤是深入皮肤内部的伤害,这样一种伤害深入血液、体液,会产生传播疾病的危险。
这种危害经常发生在抢救中,在抢救中会使用到很多医疗器械,其中就包括了很多锐器,比如针头、手术刀片、碎玻璃等,防护不当都会导致疾病传播。
另外一种事故性损伤是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损伤,这一类是由患者造成的,醉酒患者、暴躁患者、抽搐患者等可能会给护士造成咬伤或者是抓伤等意外性伤害,在急诊中出现的更多。
[1]物理性危害。
急诊护士需要与患者做多方面的检查,一般都是全程陪同,而当经过辐射等设备时,护士本身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造成的电离损伤和放射性损伤也是导致患者急性皮肤烧伤、白血病等。
[2]而其他的设备也会造成同样的额伤害,比如说以为设备老化或者是操作不当而让患者本身受到电击,紫外线和臭氧,消毒因子等对人体损伤也很大。
化学伤害。
化学伤害包括化学消毒剂、毒性垃圾。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接触药剂数量庞杂。
很多试剂、消毒药水,对于护士呼吸道和皮肤会有一定程度损伤。
一些化学试剂还可能引起护士哮喘。
毒性垃圾主要包括水银,来自于温度计、血压计等,水银有很强毒性,对护士损伤很大。
急诊科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护摘要】职业防护已成为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护士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提出相应防护措施。
【关键词】自我防护职业防护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15-01急诊科是急危重伤病员的抢救阵地,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
急诊科护理人员因职业的特殊性,需经常接触较多的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以及与工作有关的危险因素,导致易发生与工作有关疾病[1]。
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防范意识,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本文就急诊科护士如何进行自我防护提几点建议,以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
一、增强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目前,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有关护士职业防护课程,造成护士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毕业时无职业防护意识。
学生毕业后,医院对护士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中,未把职业防护内容列为必须培训的内容。
医院重视程度不同,护士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护士掌握防护知识程度不一,部分护士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遇到的传染患者少,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学习职业防护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导致护士职业防护教育不到位。
据调查显示接触需隔离的传染患者主动穿隔离衣仅占2%,预料有血液、体液接触中戴手套人数仅占67%,洗手及手消毒正确者仅25.8%,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者仅4.5%。
只有66.7%的护士在受伤后及时处理,还有33.3%的护士不能肯定做到或做不到受伤后的及时处理,说明对针刺伤后的严重后果有些护士还不了解,未引起足够的思想重视[2]。
美国疾控中心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接触感染提出普遍预防或标准预防的策略,策略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急诊室的护士,由于天天要与外伤病人及病人使用过的医疗用品接触,如病人伤口的血液、病人的分泌物、注射器、输液器、各种穿刺包、及抢救器械等,而这些东西几乎都带一些病原微生物,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性病和结核病等发病率的上升,特别是我国SARS的迅速传播。
因此,急诊科的护士具有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1加强防护意识,急诊科领导要非常重视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2加强接触防护急诊科的病人多而复杂,再加我国又是乙肝高发区,护士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和被污染的医用物品是乙肝感染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接触这些医疗物品时,要戴手套,穿隔离衣,避免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污染物品。
3严格正确洗手急诊的工作紧张而繁忙,正确的洗手是非常必要的。
在接触病人血液和分泌物等污染物品后,要正确洗手持续时间,保证洗手次数。
在接触严重污染源时应加用消毒剂泡手,这样才能有效地消毒手表面的细菌。
严格的洗手是急诊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自我防护措施中最简单而又难以很好的执行的一项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最好每人一手巾或消毒纸巾,改善洗手设备,务专用洗手池,改水龙头为脚踏式或感应开关,减少开水龙头的污染。
4重视对病人分泌物、飞沫的防护人体的眼睛,皮肤的暴露,对一些可通过粘膜传播的疾病,护士要戴防护面具,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如:SARS的防护。
5紫外线的防护急诊室的空气及房间消毒主要是紫外线消毒,所以不要以为工作紧张而进入有紫外线消毒的房间,以免引起眼睛及皮肤的灼伤、皮肤过敏。
因此紫外线消毒时严禁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开关应安装在室外。
6提高自身体质急诊室的工作迅速而敏捷,而要良好的体力和精力,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作好各种疫苗的接种,积极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对各种病人的应急护理能力。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第一篇: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一)一级防护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二)二级防护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三)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第二篇: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的制度及措施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的制度及措施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急诊室是医院中最容易暴露于病原体的部门之一,因此急诊室护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关于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的详细介绍,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正确佩戴和脱离以及实施好手卫生等。
一、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1.口罩:急诊室护士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口罩。
常见的有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
在遇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应佩戴N95口罩,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效果。
2.护目镜或面屏:急诊室护士可能会面临飞沫飞溅的情况,因此需要佩戴护目镜或面屏,以保护眼睛免受感染。
3.手套:急诊室护士需要经常接触患者和医疗器械,因此需要戴上一次性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使用完毕后及时更换,避免重复使用。
4.防护服:急诊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可能会暴露于血液、体液或其他有害物质。
因此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以保护身体的安全。
二、正确佩戴和脱离个人防护装备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时,要先进行手卫生。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确保双手的清洁。
2.佩戴口罩时,应将手套佩戴好,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将口罩的金属条贴近鼻梁,以确保口罩的密封性。
佩戴好口罩后,不要再触碰口罩的外层。
3.佩戴护目镜或面屏时,要确保完全覆盖眼睛,并且与口罩的上边缘相连,以防止病原体通过眼部侵入。
4.佩戴手套时,要检查是否有破损或裂口,确保手套的完好性。
并将手套的袖口与防护服的袖口相连,以防止有害物质的进入。
5.脱离个人防护装备时,要注意顺序并避免污染。
首先脱下手套,将手套从内侧向外翻,避免接触外部表面。
接着脱下防护服,注意避免与表面接触,不要碰触到自己的皮肤。
最后脱下口罩、护目镜或面屏,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将病原体传播。
三、实施好手卫生手卫生是急诊室护士最基本的自我防护之一,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正确的手卫生步骤:1.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确保双手的湿润。
2.搓手时要注意每个手指的每个部位,包括指尖、指关节、手背和手腕等。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文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相应工作服,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8.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cC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9.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10.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人眼内、吸人体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11.调配化疗药物时防护要求: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透性防护服、护目镜,聚氧乙烯手套、乳胶手套、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闭式污物桶。
12.处理锐器时的防护要求: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范本在急诊室工作的护士,面临着各种疾病和病菌的威胁,因此自我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下面是一个急诊室护士自我防护的范本。
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作为急诊室护士,必须每天把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习惯放在首位。
这包括戴好口罩,戴上手套,并正确穿着防护服和护目镜。
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的齐全和正确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菌的传播。
2. 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急诊室护士的必备技能。
在接触患者前后,触摸身体或者处理物品前后,都必须正确洗手。
使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洗手,并确保洗手时间达到至少20秒。
在场所没有水和肥皂的情况下,使用含有酒精的手消毒剂也可以有效杀灭细菌。
3. 定期接种疫苗:作为急诊室护士,接种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护士本身感染疾病并将其传播给患者的风险。
根据工作环境的要求,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和其他相关疫苗。
4. 遵循标准预防措施:急诊室护士必须始终遵循标准预防措施,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这包括正确处理和处置有污染的医疗用品和废弃物,正确清洁和消毒设备和工具,以及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阻止感染的蔓延,比如正确使用隔离措施。
5.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作为急诊室护士,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发现和治疗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护士,有助于保护其他护士和患者的健康。
护士们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定期定期检查血液、肝功能等。
6. 学习和教育:急诊室护士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保持对感染控制和自我防护的最新认识。
与此同时,护士们需要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其他同事,确保团队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7. 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急诊室护士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纪律。
这包括诚实、勇敢、耐心和有责任心。
急诊室护士应该遵守工作纪律,不懈努力,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8. 积极关注个人健康:急诊室护士应该积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减少感染的风险。
内部编号:AN-QP-HT468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通用范本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急诊室的护士,由于天天要与外伤病人及病人使用过的医疗用品接触,如病人伤口的血液、病人的分泌物、注射器、输液器、各种穿刺包、及抢救器械等,而这些东西几乎都带一些病原微生物,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性病和结核病等发病率的上升,特别是我国SARS的迅速传播。
因此,急诊科的护士具有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1 加强防护意识,急诊科领导要非常重视
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2 加强接触防护
急诊科的病人多而复杂,再加我国又是乙肝高发区,护士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和被污染的医用物品是乙肝感染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接触这些医疗物品时,要戴手套,穿隔离衣,避免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污染物品。
3 严格正确洗手
急诊的工作紧张而繁忙,正确的洗手是非常必要的。
在接触病人血液和分泌物等污染物品后,要正确洗手持续时间,保证洗手次数。
在接触严重污染源时应加用消毒剂泡手,这样才能有效地消毒手表面的细菌。
严格的洗手是急诊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自我防护措施中最
简单而又难以很好的执行的一项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最好每人一手巾或消毒纸巾,改善洗手设备,务专用洗手池,改水龙头为脚踏式或感应开关,减少开水龙头的污染。
4 重视对病人分泌物、飞沫的防护
人体的眼睛,皮肤的暴露,对一些可通过粘膜传播的疾病,护士要戴防护面具,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如:SARS的防护。
5 紫外线的防护
急诊室的空气及房间消毒主要是紫外线消毒,所以不要以为工作紧张而进入有紫外线消毒的房间,以免引起眼睛及皮肤的灼伤、皮肤过敏。
因此紫外线消毒时严禁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开关应安装在室外。
6提高自身体质
急诊室的工作迅速而敏捷,而要良好的体力和精力,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作好各种疫苗的接种,积极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对各种病人的应急护理能力。
(周华范桂芝)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