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2.04 KB
- 文档页数:1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推荐根据全球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指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本报告将从全球范围内分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推荐措施,以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一、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1. 新生儿问题:许多新生儿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死亡。
提高孕期保健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加强婴儿保健和营养教育,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2.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预防呼吸道感染包括提高儿童免疫力和卫生习惯,以及普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3. 腹泻病:腹泻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加突出。
改善饮用水质量、加强卫生教育和改善卫生设施等是预防腹泻病的重要手段。
4. 疟疾:疟疾是由受到蚊子传播的病原体所引起的。
加强对蚊子的控制和疟疾防治措施,如广泛使用防蚊措施、普及疟疾预防知识等,可以有效减少疟疾导致的儿童死亡。
5. 非传染性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非传染性疾病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防止儿童肥胖、促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二、推荐措施和建议1.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高质量的儿童保健服务,包括孕期保健、儿童疫苗接种、常见儿童疾病的治疗等。
2. 加强营养教育:改善儿童饮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3.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家长和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定期洗手、正确使用卫生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 加大投入和减少社会不平等: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服务。
5. 加强合作与信息分享:国际社会应加强协作和信息分享,共同应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问题。
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和学习。
旅顺口区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与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旅顺口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趋势,提出干预措施。
方法:利用旅顺口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5年监测活产数674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5例,其中新生儿死亡26例,婴儿死亡31例。
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先心病、窒息。
1~4岁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白血病。
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儿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强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儿童保健质量,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干预措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一项群体性工作,是我国妇幼卫生工作三级保健网监测的重要内容。
我区农村人群居住较分散,且外来人口逐年增多,为更好的完成监测上报工作,对基层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儿童死亡专业方面的培训。
现将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10月~2010年9月旅顺口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中从出生1天~5岁的儿童。
监测方法:建立村→乡镇→区,以妇幼保健院为中心的三级儿童死亡报告网及相应的监测系统,各级均有专人负责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
村妇幼人员每月通过例会上报活产数。
乡镇妇幼人员汇总各村的活产数和死亡数,填报本乡镇的0~4岁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并上报区妇幼保健院,与综合医院报告的属我区的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核对,检查、核实乡镇婴儿出生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和表卡填写情况,认真检查每张卡片的完整性、正确性。
核实后于每季度10日前将上季度活产数及0~4岁儿童死亡报告卡报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每年进行1次出生及死亡漏报调查,要求死亡漏报率≤20%,活产漏报≤10%。
儿童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
结果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见表1。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见表2。
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见表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了广泛的监测工作。
本文将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一、儿童死亡监测的意义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监测,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儿童死亡率,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二、监测指标和数据采集在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指标:婴儿死亡率(0-1岁)、儿童死亡率(1-4岁)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我们采用了多种数据源,包括出生医学证明、死亡报告、居民健康档案等。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数据的质量控制,通过建立数据审核机制、进行数据清洗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监测结果及问题发现通过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我们得到了以下重要结果:近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对儿童健康的重视。
然而,我们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婴儿死亡率在某些地区仍然偏高,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死亡中的可预防死亡比例较大,这说明我们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仍有待提高。
四、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贫困地区婴儿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可能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有关,因此,我们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其次,对于可预防死亡的减少,我们需要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普及儿童疫苗接种知识,并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意识。
五、未来工作展望虽然我们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二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和覆盖率;三是加强对儿童健康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
总结:通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并在发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范文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范文XX年我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现将XX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如下:一、监测对象和方法1.监测范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监测范围为全旗二十一处乡镇。
2.监测对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常见户及居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户中全部0-4岁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3.资料收集资料来自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死亡卡片。
4.质量控制XX年我所根据妇幼卫生年报和三项监测质量控制的工作要求,对我旗八仙筒、东明、青龙山的年报和“三项监测”工作进行了质量控制,无活产数漏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0例。
5.统计分析根据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基础数据汇总得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和新生儿死亡率。
5岁以下死亡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指标根据实际死亡卡片进行计算。
二、结果(一)一般情况全旗监测地区活产数为4077,男、女分别为2130例和1947例。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26例,婴儿死亡21例,新生儿死亡15例,1-4岁儿童死亡5例。
(二)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死亡率1、新生儿死亡率XX年全旗新生儿死亡率为4.17‰,XX年全旗新生儿死亡率与2012年比较有明显下降。
2、婴儿死亡率XX年全旗婴儿死亡率为5.15‰,较2012年有小幅下降,下降了0.89‰,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XX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38‰,较2012年有小幅下降,与2012年比较,下降了0.59%。
(三)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别死亡率即构成比XX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其它先天异常、意外死亡,出生窒息前五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84.6%。
三、讨论与建议1、全旗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XX年,我旗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反映出我旗近几年来通过加大卫生资源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重视基层产科质量等各项措施,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妇幼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在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方面,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监测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死亡原因和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儿童死亡。
本文将对我所在单位过去一年的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建立了科学的监测系统,包括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每当有儿童死亡事件发生时,我们及时获取并核实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等。
同时,我们会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编码和统计,以便进一步深入分析。
其次,我们密切关注儿童死亡原因的变化和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传染病和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
尽管传染病的治疗水平和防控手段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不少儿童因此丧命。
此外,意外伤害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溺水和家庭意外等。
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及时推出相应的预防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家长和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三,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动,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儿童死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专业,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解决。
我们与卫生部门、妇幼保健院、公安部门以及学校密切合作,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共同的行动来降低儿童死亡率。
第四,我们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我们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儿童健康讲座、宣传海报、媒体报道等,以提高公众对儿童死亡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我们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来,共同分享和整理数据,共同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最后,我们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意见。
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等手段对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及早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
南通市崇川区2014—201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分析目的分析南通市崇川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整理2014—201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对各年度死亡率、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及主要死亡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为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依据。
结果2014—201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9‰,婴儿死亡率 2.05‰,新生儿死亡率 1.32‰。
各个年龄段中,死亡率最高的为<28 d (47.37%),其次为年龄段28 d~1岁(26.32%)与1~5岁(26.32%);女童死亡率略高于男童;5岁以下儿童死因第一位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第二位其他新生儿疾病,第三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和肺炎。
结论崇川区2014—201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有下降空间,应针对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年龄、死因等重要因素制定相应计划和措施,作为进一步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点内容。
标签:儿童死亡监测;死亡率;死亡原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一个地区儿童的主要健康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和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1]。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崇川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找出相关的主要死亡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升本地区儿童健康管理水平,现对南通市崇川区2014—201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所有数据来源于2014—2017年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死亡报告卡和妇幼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的妇幼卫生年报和儿童死亡报告统计表。
1.2 监测对象以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生登记的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中的儿童为监测对象。
1.3 监测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监测方案》的要求,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死亡监测。
儿童死因诊断和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
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医师进行活产数、死亡监测报表、死亡报告卡的填报、收集、上报,区妇计中心进行数据的汇总、核实,防止漏报、重报和错报。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09-06-11T10:55:53.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月第4期供稿作者:黄秋野[导读]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我市占地面积广,农村人群居住分散。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黄秋野 (辽宁省铁岭市妇幼保健院辽宁铁岭 112000 )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4-0084-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我市占地面积广,农村人群居住分散。
为使监测上报工作准确,我院对基层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儿童死亡专业方面的培训,将全市的儿童死亡漏报率降至最低。
现将2008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8年全市监测区婴儿、新生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1.2 方法是07年四季度和08年前三季度,每季度报告一次儿童死亡报告卡及0—4岁儿童死亡监测报表。
基层妇幼工作人员采用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定期深入各医院、急诊科、儿科病房、产科、新生儿室等地核对死亡名单,查询医院原始记录和各种登记,准确记录儿童死亡病例并查找儿童死亡漏报情况,还要注意死胎、死产和活产的区别。
2 监测内容和结果2.1 全年各监测区总计活产数是9460人,0岁死亡75人,死亡率是7.93‰;其中新生儿死亡46人,死亡率4.86‰;1--4岁儿童死亡21人,死亡率是2.22‰;0--4岁儿童死亡96人,死亡率是10.15‰。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构成比。
见表1 2.3 5岁以下儿童死亡保健服务指标。
见表2 2.4 5岁以下儿童死前就医情况。
见表3表1 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构成比死因死因顺位2008年死亡例数构成比顺位2008年死亡例数构成比1.先天性心脏病 15 15.6 15.意外窒息 22.12.出生窒息 11 11.5 16.血液及造血器官 2 2.13.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9 9.4 17.其他 2 2.14.其它先天异常 8 8.3 18.放弃喂养 2 2.15.肺炎 8 8.3 19.麻疹 1 1.06.颅内出血 6 6.3 20.结核 1 1.07.交通意外 5 5.2 21.白血病 1 1.08.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3 3.1 22.腹泻 1 1.09.其它消化系统疾病 3 3.1 23.意外中毒 1 1.010.意外跌落 3 3.1 24.其它意外 1 1.011.其它肿瘤 2 2.1 25.循环系统疾病 1 1.012.神经管畸形 2 2.1 26泌尿系统疾病 1 1.013.新生儿硬肿症 2 2.1 27.诊断不明 1 1.014.其它新生儿病 2 2.1合计 96 100 表2 2008年5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指标保健服死亡地点死前治疗死亡诊断级别死因诊断依据务指标医院途中家中住院门诊未就医省市县区乡街村所未诊尸检临床推断人数 50 7 39 60 21 15 38 40 5 7 6 0 93 3百分比52.1 73 40.6 62.5 21.9 15.6 39.6 41.7 5.2 7.3 6.3 0 96.6 3.1表3 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前就医情况年份城市农村2008 住院门诊未治住院门诊未治死亡数 % 死亡数 % 死亡数% 死亡数% 死亡数 % 死亡数 %合计 10 71.43 3 21.43 1 7.14 50 60.98 18 21.95 14 17.07 ------------------------------------------------------------------------------------------------------------------------------------------------------------------------------------------------------------------------------------------------------------------------------------------------------------------------------------------------------------------------------------------------------------------------------------------------------------------------------------------------------------------------------------------------------------------------------------------------------------------------------------------------------------------------------------------------------------------------------------------------ 2.5 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