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宜宾市第一次教学诊断性考试理综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750.83 KB
- 文档页数:16
1 15 高三一诊理科综合 第 页 共 页
注意事项: 宜宾市 2016 级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题
理科综合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P 31 Cl 35.5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好氧细菌等材料进行对照实验,探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D. 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或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上存在某些激素的受体、运输物质的载体
B. 线粒体外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载体
C. 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蛋白质因结构发生改变而出现白色絮状物
D. 肺部细胞的溶酶体膜被硅尘破坏后可能导致人患硅肺
3. 下列有关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神经纤维的未兴奋部位,K+的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形成局部电流
C. 神经纤维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适当增大神经细胞膜外 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
4. 某植物根尖细胞(2N=12)的细胞周期为 15 小时,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的所有胸腺嘧啶都已被 3H 标记,挑选一个正处于前期的细胞,放入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 15
小时,此时培养液中单个细胞内能检出放射性的染色单体的条数是
A.12 B.24 C.6 D.0
5.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 ATP
B. 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细胞的细胞呼吸
C. 选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D. 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可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 CO2 的产生情况 2 15 高三一诊理科综合 第 页 共 页 6.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影响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B. 秋水仙素使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多倍体
C. 某种生物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就产生了新物种
D. 单倍体育种中,通常先筛选出所需花粉,再培养得到单倍体
7.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 SO2 通入次氯酸钠溶液可增强其消毒能力
B. 用食醋可去除水瓶中的水垢
C.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减少 PM2.5 的产生
D. 诗句“日照澄州江雾开”中涉及丁达尔效应
8. 下列关于 FeSO4 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FeSO4 = Fe2+ + S6+ + 4O2-
B.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Fe2+ + 2H2O = Fe(OH)2 + 2H+
C. 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
D. 向 FeSO4 溶液中滴加氨水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
9.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 NH4Cl 溶液的 pH
B. 蒸馏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C. 配制溶液时,将已称量的固体倒入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D. 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紧贴烧杯内壁
10.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 和足量 O2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2 NA
B. 含 NA 个 CO32-的 Na2CO3 溶液中,Na+数目为 2 NA
C.11.2 L 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 NA
D.4.0 g CO2 气体中含电子数目为 2 NA
11. Na2SmOn 对应的多种盐,均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 m=1,n=3,该盐溶液可用于吸收 Cl2
B. 若 m=1,n=4,检验其阴离子可先加盐酸酸化,再加 BaCl2 溶液
C. 若 m=2,n=3,该盐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D. 若 m=2,n=8,若该盐中 S 显+6 价,则 1 个 S2O82-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1
12. 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某溶液 有白烟产生 该溶液一定为浓盐酸
B. 向 CH3COONa 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 加热后红色加深 CH3COONa 水解是吸热反应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有 CO 2- 3
D. 向 NaCl 溶液中滴加过量
AgNO3 溶液,再滴加 KI 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
后出现黄色沉淀 Ksp(AgI) < Ksp(AgCl) 3 15 高三一诊理科综合 第 页 共 页 13. 常温下,将 NaOH 溶液滴加到 HA 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 pH 与 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 点:c(A-) = c(HA)
B. Ka(HA)的数量级为 10-4
C. 水的电离程度:m < r
D.r 点:c(H+) = c(A-)+c(OH-)−c(Na+)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B.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15. 如图所示,甲图为质点 a 和 b 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乙图为质点 c 和 d
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象,由图可知
A. 若 t1 时刻 c、d 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 t2 时刻 c、d 两质点第二次相遇
B. 在 t1~t2 时间内,质点 b 通过的位移大于质点 a 通过的位移
C. 在 t1 时刻,质点 c、d 的加速度 ac ad
D. 在 t1~t2 时间内,质点 d 的平均速度小于质点 c 的平均速度 4 15 高三一诊理科综合 第 页 共 页 16.2018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 39、
40 颗“北斗三号工程”的组网卫星。已知某北斗导航卫星在离地高度为 2.15×104 km 的
圆形轨道上运行,地球同步卫星离地的高度约为 3.6×104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北斗导航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大于24小时
B. 此北斗导航卫星的角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 此北斗导航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D. 此北斗导航卫星的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17. 如图所示,物块A、B置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3 ,物体A、
3
B用跨过光滑动滑轮的细绳相连,在竖直平面内用逐渐增大的力斜向上提动滑轮,某时刻拉A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60°角,拉B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30°角,A、B两个物体仍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若继续增大斜向上的力,A
B两个物体将同时开始在水平面内运动,则A、B两个物
体的质量之比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2
C. : B. 2 :
D. :
18.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 E 的区域内,在 O 点放置一点电荷+Q,a、b、c、d、e、f 为以 O
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aecf 平面与原匀强电场线平行,bedf 平面与原匀强电场线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f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 点的电势高于 e 点的电势
C. 点电荷+q 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一定做功
D. 将点电荷+q 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其中从球面上 a
点移动到 c 点的电势能变化量最大
19.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个平行金属板间存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与两板上边缘等 高处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带电小球 P、Q(可视为质点)。现将 P 小球从紧靠左极板(但不接触左极板)处由静止释放,将 Q 小球从两板正中央由静止释放,最终两小球都能运动到右极板上的同一个位置 O(不考虑小球与极板相碰),则从开始释放到运动到右极板的过程中,P 小球和 Q 小球的
A. 运动时间之比为 2∶1
B. 电荷量之比为 2∶1
C. 电势能减少量之比为 4∶1
D. 动能增加量之比为 4∶1 5 15 高三一诊理科综合 第 页 共 页 20. 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平滑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 R,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从斜轨道上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小球沿圆形轨道运动到最高点 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h=3R,重力加速度为 g。则小球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
A. 重力做功为 mgR
B. 机械能减少量为 mgR
C. 合外力做功为 mgR
D. 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1 mgR
2
21. 地震引起的海啸可带来巨大的损失。某同学对海啸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设计了如下的模型: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 m=4kg 的物体,让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推力 F 随位移 x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g=10m/s2。则
A. 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加速度为 20m/s2
B. 在距出发点 3.2m 位置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
C. 运动过程中推力对物体做功为 180 J
D.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 10m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6 分)
有一待测电阻 Rx,其阻值大约是 10Ω,可供选择的电路图如下,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 电动势为 12V,内阻不计的电源 E
B. 量程为 0~3V,内阻等于 3kΩ的电压表○V
C. 量程为 0~0.6A,内阻约为 1Ω的电流表○A
D. 定值电阻 R0=3 kΩ
E. 最大阻值为 10Ω,额定电流为 1.5A 的滑动变阻器 R1
F. 最大阻值为 5kΩ,额定电流为 0.5A 的滑动变阻器 R2
G. 开关和若干根导线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