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P神经网络实现

BP神经网络实现

BP神经网络实现
BP神经网络实现

完整的python 用BP网络实现的iris数据处理

#coding:utf-8

from __future__ import division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auc_score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定义激活函数

~##########################################

def sigmoid_activation(x, theta):

x = np.asarray(x)

theta = np.asarray(theta)

return 1 / (1 + np.exp(-np.dot(theta.T, x)))

# 将模型的函数凝结为一个类,这是很好的一种编程习惯

class NNet3:

# 初始化必要的几个参数

def __init__(self, learning_rate=0.5,

maxepochs=1e4, convergence_thres=1e-5,

hidden_layer=4):

self.learning_rate = learning_rate

self.maxepochs = int(maxepochs)

self.convergence_thres = 1e-5

self.hidden_layer = int(hidden_layer)

# 计算最终的误差

def _multiplecost(self, X, y):

# l1是中间层的输出,l2是输出层的结果

l1, l2 = self._feedforward(X)

# 计算误差,这里的l2是前面的h

inner = y * np.log(l2) + (1 - y) * np.log(1 - l2)

# 添加符号,将其转换为正值

return -np.mean(inner)

# 前向传播函数计算每层的输出结果

def _feedforward(self, X):

# l1是中间层的输出

l1 = sigmoid_activation(X.T, self.theta0).T

# 为中间层添加一个常数列

l1 = np.column_stack([np.ones(l1.shape[0]),

l1])

# 中间层的输出作为输出层的输入产生结果l2

l2 = sigmoid_activation(l1.T, self.theta1)

return l1, l2

# 传入一个结果未知的样本,返回其属于1的概率def predict(self, X):

_, y = self._feedforward(X)

return y

# 学习参数,不断迭代至参数收敛,误差最小化

def learn(self, X, y):

nobs, ncols = X.shape

self.theta0 = np.random.normal(0, 0.01,

size=(ncols, self.hidden_layer))

self.theta1 = np.random.normal(0, 0.01,

size=(self.hidden_layer + 1, 1))

self.costs = []

cost = self._multiplecost(X, y)

self.costs.append(cost)

costprev = cost + self.convergence_thres + 1

counter = 0

for counter in range(self.maxepochs):

# 计算中间层和输出层的输出

l1, l2 = self._feedforward(X)

# 首先计算输出层的梯度,再计算中间层的梯度

l2_delta = (y - l2) * l2 * (1 - l2)

l1_delta = l2_delta.T.dot(self.theta1.T) * l1 * (1 - l1)

# 更新参数

self.theta1 += l1.T.dot(l2_delta.T) / nobs * self.learning_rate

self.theta0 += X.T.dot(l1_delta)[:, 1:] / nobs * self.learning_rate

counter += 1

costprev = cost

cost = self._multiplecost(X, y) # get next cost

self.costs.append(cost)

if np.abs(costprev - cost) <

self.convergence_thres and counter > 500:

break

if __name__ == '__main__':

###################################################数据处理#############################

#############读取数据##################

iris = pd.read_csv("iris.csv")

# 打乱数据顺序################

shuffled_rows = np.random.permutation(iris.index) iris = iris.iloc[shuffled_rows]

print(iris.species.unique())

# 添加一个值全为1的属性iris["ones"],截距

iris["ones"] = np.ones(iris.shape[0])

X = iris[['ones', 'sepal_length', 'sepal_width', 'petal_length', 'petal_width']].values

# 将Iris-versicolor类标签设置为1,Iris-virginica设置为0

y = (iris.species == 'Iris-

versicolor').values.astype(int)

# First 70 rows to X_train and y_train

# Last 30 rows to X_train and y_train

X_train = X[:70]

y_train = y[:70]

X_test = X[-30:]

y_test = y[-30:]

###################################################训练模型##################################

# Set a learning rate

learning_rate = 0.5

# Maximum number of iterations for gradient

descent

maxepochs = 10000

# Costs convergence threshold, ie. (prevcost - cost) > convergence_thres

convergence_thres = 0.00001

# Number of hidden units

hidden_units = 8

# Initialize model

model = NNet3(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 maxepochs=maxepochs,

convergence_thres=convergence_thres, hidden_layer=hidden_units)

model.learn(X_train, y_train)

train_yhat = model.predict(X_train)[0]

print(y_train)

print(train_yhat)

train_auc = roc_auc_score(y_train, train_yhat) print(train_auc)

########################################预测数据

##############################

# 因为predict返回的是一个二维数组,此处是(1,30),取第

一列作为一个列向量

yhat = model.predict(X_test)[0]

print(y_test)

print(yhat)

predict=[]

for each in yhat:

if each>0.5:

predict.append(1)

else:

predict.append(0)

print(predict)

auc = roc_auc_score(y_test, yhat)

print(auc)

#################################写出数据

##########################

######################合并各列数据

#########################

result=np.column_stack([X_test,y_test,predict]) print (result)

count=0

for i in range(0,len(result)):

if result[i,5]==result[i,6]:

count+=1

################计算准确率

#############################

print(count,len(result))

acurate=count/len(result)

print("分类正确率是:%.2f%%" % (acurate * 100))

labels = list(set(predict))

print(labels)

conf_mat = confusion_matrix(y_test, predict, labels=labels)

print(conf_mat)

#####################数组转换为数据框

##########################

result=pd.DataFrame(result[:,1:])

result.columns = ['sepal_length',

'sepal_width','petal_length', 'petal_width',

'species', 'predict']

print(result)

#########################写出数据到

excel################

summaryDataFrame = pd.DataFrame(result)

# summaryDataFrame.to_excel(filePath,

summaryDataFrame.to_excel('iris_test.xlsx', encoding='utf-8', index=False)

# Plot costs

plt.plot(model.costs,color="red")

plt.title("Convergence of the Cost Function") plt.ylabel("J($\Theta$)")

plt.xlabel("Iteration")

plt.show()

bp神经网络及matlab实现讲解学习

b p神经网络及m a t l a b实现

图1. 人工神经元模型 图中x1~xn是从其他神经元传来的输入信号,wij表示表示从神经元j到神经元i的连接权值,θ表示一个阈值 ( threshold ),或称为偏置( bias )。则神经元i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表示为: 图中 yi表示神经元i的输出,函数f称为激活函数 ( Activation Function )或转移函数 ( Transfer Function ) ,net称为净激活(net activation)。若将阈值看成是神经元i的一个输入x0的权重wi0,则上面的式子可以简化为: 若用X表示输入向量,用W表示权重向量,即: X = [ x0 , x1 , x2 , ....... , xn ]

则神经元的输出可以表示为向量相乘的形式: 若神经元的净激活net为正,称该神经元处于激活状态或兴奋状态(fire),若净激活net为负,则称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 图1中的这种“阈值加权和”的神经元模型称为M-P模型 ( McCulloch-Pitts Model ),也称为神经网络的一个处理单元( PE, Processing Element )。 2. 常用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的选择是构建神经网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面简要介绍常用的激活函数。 (1) 线性函数 ( Liner Function ) (2) 斜面函数 ( Ramp Function ) (3) 阈值函数 ( Threshold Function ) 以上3个激活函数都属于线性函数,下面介绍两个常用的非线性激活函数。 (4) S形函数 ( Sigmoid Function ) 该函数的导函数:

bp神经网络详解

学习是神经网络一种最重要也最令人注目的特点。在神经网络的发展进程中,学习算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人们所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都是和学习算法相应的。所以,有时人们并不去祈求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严格的定义或区分。有的模型可以有多种算法.而有的算法可能可用于多种模型。不过,有时人们也称算法为模型。 自从40年代Hebb提出的学习规则以来,人们相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算法。其中以在1986年Rumelhart等提出的误差反向传播法,即BP(error BackPropagation)法影响最为广泛。直到今天,BP算法仍然是自动控制上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有效算法。 1.2.1 神经网络的学习机理和机构 在神经网络中,对外部环境提供的模式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并能存储这种模式,则称为感知器;对外部环境有适应能力,能自动提取外部环境变化特征,则称为认知器。 神经网络在学习中,一般分为有教师和无教师学习两种。感知器采用有教师信号进行学习,而认知器则采用无教师信号学习的。在主要神经网络如BP网络,Hopfield网络,ART网络和Kohonen网络中;BP网络和Hopfield网络是需要教师信号才能进行学习的;而ART网络和 Kohonen网络则无需教师信号就可以学习。所谓教师信号,就是在神经网络学习中由外部提供的模式样本信号。 一、感知器的学习结构 感知器的学习是神经网络最典型的学习。 目前,在控制上应用的是多层前馈网络,这是一种感知器模型,学习算法是BP法,故是有教师学习算法。 一个有教师的学习系统可以用图1—7表示。这种学习系统分成三个部分:输入部,训练部和输出部。 图1-7 神经网络学习系统框图

神经网络算法详解

神经网络算法详解 第0节、引例 本文以Fisher的Iris数据集作为神经网络程序的测试数据集。Iris数据集可以在https://www.doczj.com/doc/586639264.html,/wiki/Iris_flower_data_set 找到。这里简要介绍一下Iris数据集: 有一批Iris花,已知这批Iris花可分为3个品种,现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不同品种的Iris花的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会有差异。我们现有一批已知品种的Iris花的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的数据。 一种解决方法是用已有的数据训练一个神经网络用作分类器。 如果你只想用C#或Matlab快速实现神经网络来解决你手头上的问题,或者已经了解神经网络基本原理,请直接跳到第二节——神经网络实现。 第一节、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1. 人工神经元( Artificial Neuron )模型 人工神经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元素,其原理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1. 人工神经元模型 图中x1~xn是从其他神经元传来的输入信号,wij表示表示从神经元j到神经元i的连接权值,θ表示一个阈值( threshold ),或称为偏置( bias )。则神经元i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表示为:

图中yi表示神经元i的输出,函数f称为激活函数 ( Activation Function )或转移函数( Transfer Function ) ,net称为净激活(net activation)。若将阈值看成是神经元i的一个输入x0的权重wi0,则上面的式子可以简化为: 若用X表示输入向量,用W表示权重向量,即: X = [ x0 , x1 , x2 , ....... , xn ] 则神经元的输出可以表示为向量相乘的形式: 若神经元的净激活net为正,称该神经元处于激活状态或兴奋状态(fire),若净激活net 为负,则称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 图1中的这种“阈值加权和”的神经元模型称为M-P模型 ( McCulloch-Pitts Model ),也称为神经网络的一个处理单元( PE, Processing Element )。 2. 常用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的选择是构建神经网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面简要介绍常用的激活函数。 (1) 线性函数 ( Liner Function ) (2) 斜面函数 ( Ramp Function ) (3) 阈值函数 ( Threshold Function )

数学建模bp神经网络讲解学习

数学建模B P神经网 络论文

BP 神经网络 算法原理: 输入信号i x 通过中间节点(隐层点)作用于输出节点,经过非线形变换,产生输出信号k y ,网络训练的每个样本包括输入向量x 和期望输出量d ,网络输出值y 与期望输出值d 之间的偏差,通过调整输入节点与隐层节点的联接强度取值ij w 和隐层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的联接强度jk T 以及阈值,使误差沿梯度方向下降,经过反复学习训练,确定与最小误差相对应的网络参数(权值和阈值),训练即告停止。此时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即能对类似样本的输入信息,自行处理输出误差最小的经过非线形转换的信息。 变量定义: 设输入层有n 个神经元,隐含层有p 个神经元,输出层有q 个神经元 输入向量:()12,, ,n x x x x = 隐含层输入向量:()12,,,p hi hi hi hi = 隐含层输出向量:()12,,,p ho ho ho ho = 输出层输入向量:()12,,,q yi yi yi yi = 输出层输出向量:()12,,,q yo yo yo yo = 期望输出向量: ()12,, ,q do d d d = 输入层与中间层的连接权值: ih w 隐含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值: ho w 隐含层各神经元的阈值:h b 输出层各神经元的阈值: o b 样本数据个数: 1,2, k m =

激活函数: ()f ? 误差函数:21 1(()())2q o o o e d k yo k ==-∑ 算法步骤: Step1.网络初始化 。给各连接权值分别赋一个区间(-1,1)内的随机数,设定误差函数e ,给定计算精度值ε和最大学习次数M 。 Step2.随机选取第k 个输入样本()12()(),(), ,()n x k x k x k x k =及对应期望输出 ()12()(),(),,()q d k d k d k d k =o Step3.计算隐含层各神经元的输入()1 ()()1,2, ,n h ih i h i hi k w x k b h p ==-=∑和输出 ()()(())1,2, ,h h ho k f hi k h p ==及输出层各神经元的输入 ()1 ()()1,2, p o ho h o h yi k w ho k b o q ==-=∑和输出()()(())1,2, ,o o yo k f yi k o p == Step4.利用网络期望输出和实际输出,计算误差函数对输出层的各神经元的偏导数()o k δ。 o ho o ho yi e e w yi w ???=??? (()) () ()p ho h o o h h ho ho w ho k b yi k ho k w w ?-?==??∑ 2 1 1((()()))2(()())()(()())f (()) () q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d k yo k e d k yo k yo k yi yi d k yo k yi k k δ=?-?'==--??'=---∑ Step5.利用隐含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输出层的()o k δ和隐含层的输出计算误差函数对隐含层各神经元的偏导数()h k δ。

BP神经网络详细讲解

PS:这篇介绍神经网络是很详细的,有一步一步的推导公式!神经网络是DL(深度学习)的基础。 如果对神经网络已经有所了解,可以直接跳到“三、BP算法的执行步骤“ 部分,算法框架清晰明了。 另外,如果对NN 很感兴趣,也可以参阅最后两篇参考博文,也很不错! 学习是神经网络一种最重要也最令人注目的特点。在神经网络的发展进程中,学习算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人们所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都是和学习算法相应的。所以,有时人们并不去祈求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严格的定义或区分。有的模型可以有多种算法.而有的算法可能可用于多种模型。不过,有时人们也称算法为模型。 自从40年代Hebb提出的学习规则以来,人们相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算法。其中以在1986年Rumelhart等提出的误差反向传播法,即BP(error BackPropagation)法影响最为广泛。直到今天,BP算法仍然是自动控制上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有效算法。 1.2.1 神经网络的学习机理和机构 在神经网络中,对外部环境提供的模式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并能存储这种模式,则称为感知器;对外部环境有适应能力,能自动提取外部环境变化特征,则称为认知器。 神经网络在学习中,一般分为有教师和无教师学习两种。感知器采用有教师信号进行学习,而认知器则采用无教师信号学习的。在主要神经网络如BP网络,Hopfield网络,ART网络和Kohonen 网络中;BP网络和Hopfield网络是需要教师信号才能进行学习的;而ART网络和Kohonen网络则无需教师信号就可以学习。所谓教师信号,就是在神经网络学习中由外部提供的模式样本信号。 一、感知器的学习结构 感知器的学习是神经网络最典型的学习。 目前,在控制上应用的是多层前馈网络,这是一种感知器模型,学习算法是BP法,故是有教师学习算法。 一个有教师的学习系统可以用图1—7表示。这种学习系统分成三个部分:输入部,训练部和输出部。

本科毕业论文---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字符识别算法的实现正文

一、原始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 的等。) 工作基础:了解C++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熟练使用Visual C++6.0软件。 研究条件: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图像处理的基本常识。 应用环境: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图片图像文件中的字符识别。 工作目的:掌握基于Visual C++6.0应用程序的开发。 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神经网络算法的基本原理。 掌握Visual C++6.0中的图片处理的基本过程。 二、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王万森,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VC++深入详解,孙鑫,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马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Visual C++数字图像处理典型案例详解,沈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Application of Image Processing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tructures Manuel F. M. Costa,Reviews on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2004. 三、设计(研究)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掌握C++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2、掌握二维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了解BP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3、完成Visual C++中对于图像的灰度、二值化等预处理。 4、完成基于样本的神经网络的训练以及图像中数字的识别,并对其性能进 行统计和总结,分析其中的不足。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审题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BP神经网络详细讲解

PS:这篇介绍神经网络就是很详细得,有一步一步得推导公式!神经网络就是DL(深度学习)得基础。 如果对神经网络已经有所了解,可以直接跳到“三、BP算法得执行步骤“ 部分,算法框架清晰明了。 另外,如果对NN 很感兴趣,也可以参阅最后两篇参考博文,也很不错! 学习就是神经网络一种最重要也最令人注目得特点。在神经网络得发展进程中,学习算法得研究有着十分重要得地位。目前,人们所提出得神经网络模型都就是与学习算法相应得。所以,有时人们并不去祈求对模型与算法进行严格得定义或区分。有得模型可以有多种算法.而有得算法可能可用于多种模型。不过,有时人们也称算法为模型。 自从40年代Hebb提出得学习规则以来,人们相继提出了各种各样得学习算法。其中以在1986年Rumelhart等提出得误差反向传播法,即BP(error BackPropagation)法影响最为广泛。直到今天,BP算法仍然就是自动控制上最重要、应用最多得有效算法。 1.2.1 神经网络得学习机理与机构 在神经网络中,对外部环境提供得模式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并能存储这种模式,则称为感知器;对外部环境有适应能力,能自动提取外部环境变化特征,则称为认知器。 神经网络在学习中,一般分为有教师与无教师学习两种。感知器采用有教师信号进行学习,而认知器则采用无教师信号学习得。在主要神经网络如BP网络,Hopfield网络,ART网络与Kohonen 网络中;BP网络与Hopfield网络就是需要教师信号才能进行学习得;而ART网络与Kohonen网络则无需教师信号就可以学习。所谓教师信号,就就是在神经网络学习中由外部提供得模式样本信号。 一、感知器得学习结构 感知器得学习就是神经网络最典型得学习。 目前,在控制上应用得就是多层前馈网络,这就是一种感知器模型,学习算法就是BP法,故就是有教师学习算法。 一个有教师得学习系统可以用图1—7表示。这种学习系统分成三个部分:输入部,训练部与输出部。

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 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介绍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又称连接机模型,是在现代神经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了生物神经系统处理外界事物的基本过程,是在模拟人脑神经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系统,是由大量处理单元通过广泛互联而构成的网络体系,它具有生物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若干反映,是对生物系统的某种模拟,具有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语音分析、图像识别、数字水印、计算机视觉等很多领域,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果。最近由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它已经成为模式识别的强有力的工具。神经网络的运用展开了新的领域,解决其它模式识别不能解决的问题,其分类功能特别适合于模式识别与分类的应用。多层前向BP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神经网络形式, 它具备神经网络的普遍优点,但它也不是非常完美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应用神经网络进行问题求解, 这里对它的优缺点展开一些讨论。 首先BP神经网络具有以下优点: 1) 非线性映射能力:BP神经网络实质上实现了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功能,数学理论证明三层的神经网络就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非线性连续函数。这使得其特别适合于求解内部机制复杂的问题,即BP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 2) 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BP神经网络在训练时,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取输出、输出数据间的“合理规则”,并自适应的将学习内容记忆于网络的权值中。即BP神经网络具有高度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 3) 泛化能力:所谓泛化能力是指在设计模式分类器时,即要考虑网络在保证对所需分类对象进行正确分类,还要关心网络在经过训练后,能否对未见过的模式或有噪声污染的模式,进行正确的分类。也即BP神经网络具有将学习成果应用于新知识的能力。 4) 容错能力:BP神经网络在其局部的或者部分的神经元受到破坏后对全局的训练结果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系统在受到局部损伤时还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即BP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 鉴于BP神经网络的这些优点,国内外不少研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网络解决了不少应用问题。但是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BP神经网络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 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