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魅力

中国文化魅力

中国文化魅力
中国文化魅力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大龙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 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 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 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 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例如, 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 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中国的诗是抒情的, 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 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中国人饮茶叫“品茗”, 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 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

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 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 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 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 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 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 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 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 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 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 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 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 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

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 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

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 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

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

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 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 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 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 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

我们经常说“人性化”, 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 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

而且, 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 同时又高于生活; 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 节选自《人民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作文 中国从古代以来就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下面是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作文,希望对你有关心。 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作文一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有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劳动节,清明节,腊八节,元旦节……民间工艺也是多种多样,有微雕,刺绣,剪纸,泥塑,皮影,吹糖人,砖雕,瓷刻,木偶,蜡染,脸谱……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除夕和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阴历年)是我国最盛大,最喧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夜,传奇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狠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人害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损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色,只有村东头一位夫人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笑到:“婆婆若让我在家带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夫人婆仍然劝讲,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天慢慢地黑了,“年”来到了村里,可大伙儿只听得“年”的一声喊叫,原来是因为那个乞丐身穿红色披袍,还把夫人婆的家装扮的烛火通明,还放着烟火和爆竹。因此“年”不敢靠近,只好逃走了。没过多久,这件事就广为流传了,大伙儿都效仿那个乞丐的做法,每到初夜那一天家家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果然,“年”再也没有出现过。更因此,到了春节家家户户也会张灯结彩,因此,过年才有了贴窗花,放爆竹的习俗。春节更有拜年的习俗,相互咨询候。还有吃年夜饭的传统美德。——一家人都在一起开快乐心的吃一顿晚餐……还有许多习俗。中国的习俗和传统我们都不应该不记得。鲁迅讲过:“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确实有进步。”觉醒吧!我希望我们用全部的聪慧才智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来构建我们的祖国辉煌。请“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吧!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作文二我们明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各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一个都不可少。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优美。当砚台上的墨被研开,墨香顺着空气优雅地钻入鼻腔,我不得不被其儒雅的气息所沉醉;当沾上墨水的毛笔在纸上笔走龙蛇时,一个个汉字从笔下跳跃而出,显现在纸上,我不得不被优雅的字体所震撼;当捏糖人用那双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块麦芽糖捏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时,我不得不被捏糖的趣味所吸引;当雕刻大师手执一把雕刻刀在石头上东刻西磨,一个逼确实物体慢慢出现在眼前,我不得不被其精湛的手艺所折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纸上终究是诉讲不完的,它就像一杯老舅芳香四溢,回味无穷。非常明显,传统文化之美令人向往,但现代科技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君不见在极具现代科技的机床上一瓶瓶墨水岁流水线上应运而生,其生产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君不见手机、网络为我们传达信息提供方便的服务,其奇特的技术令人好奇不已;君不见原来只能通过手工制造的食品现现在都能够在机器上实现量产,解放了劳作的双手;君不见3D打印技术在几分钟内就能够打造了一个精巧又有用的物件……现在发达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的优点,现代科技有现代科技的优点。那两者相比较孰优孰劣呢?在我看来,两者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优势,两者相互交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为我们人类文明增光添彩。墨水只靠手工研制,其生产速率就会怠慢下来,若只依靠机器生产,就体现不出墨香独特的气息。因此两者都需要保留下来,既保留传统工艺,又要依靠现代科技升华现代科技。就拿书写来讲,有些同学书写的字迹专门潦草,缘故非常可能是因为手机用久了;平常发消息只在手机上发,忽略了书写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就得提醒这些同学多注意书写了。这绝不是在否认现代科技,只是在提醒我们要在学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向现代科技看齐。当我们书写的字迹清楚,再在业余时刻用手机打发一下时刻,这未尝不可。而且如此也方便我们的生活,一个短信或一通电话就能够与千里之外的朋友、家人联系上,如此的便利不是非常有用吗。传统文化就像一只小船,而现代科技就像一双木桨。只拥有一只小船,没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 道德: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 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 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下面是本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道德 道 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怎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变。 德 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就能得道。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人会欺负人,但天道决不会欺负任何人。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五伦 1.父子有亲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 2.君臣有义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 3.夫妇有别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 4.长幼有序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 5.朋友有信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五种人伦关系,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常 仁 仁,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 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礼 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智 智,知道日常的东西。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就叫智。 信 信,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老师的教诲是要吃亏的。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当然不会骗人。 四维 礼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 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

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 一、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现象。中国在近现代虽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经一百年的奋斗,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乃至有今日重振中华之契机。 第二,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曾经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在后期却迟滞不前,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产生出近代意义的自然科学,以至于中国长期没有摆脱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相对于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而言,中国传统

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 的魅力 昨天晚上,我们结束了语文第六单元的课程。回想学习文言文的这段历程,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陈涉世家》一文时,当老师解说通假字时,他说:“某个字通某个字,其实就是作者写错了的字。”我和我的同座都感到十分惊讶,为什么古人们写错的字就叫通假字,而我们写的就叫错别字。哎,文化奥妙真是无穷啊! 在语文课堂上,只要有同学讲小话或是做小动作,老师便拿出自己所学的知识来间接地提醒和警告你。就在昨天,由于前一天晚上就寝迟了,一大早,我的精神就不好,早晨的节语文课我就昏昏欲睡。正当我要睡着的时候,有人推了我一把,当我眯眯地睁开双眼时,老师就已经立在了我的面前,“这位同学好辛苦,‘目似瞑,意暇甚’,你就不怕‘屠暴起’吗?”我便立刻想起了蒲松龄的寓言《狼》一文屠夫用刀劈狼首的场景。我顿时精神大振,接下来的几节课,我的精神都是满满的。 每周一次晚自习,老师都会给我们播放《品读》这一经典节目。看着主持人就坐在那,手中既不拿书,眼里也没看着什么,就顺口随便几句话就把我们学的的内容与艺术,分析得有滋有味,条条是道。我觉得那位主持人知识好渊博,

书本好像都装在他的脑子里。 学习苏轼的《江城子》时,在简要介绍这首词篇作者的时候,他说:老师这几天每日早锻炼,都目睹园子里一个退休的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晨练,于是诗兴大发,也写了一首《江城子》,现在我来和大家分享。 《江城子·抽陀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叉腰,右挥鞭,白发马甲,百鸟鸣广场。为强筋骨伴晨辉,蹄不停,驰疆场。 下楼胸胆尚开张。鬓已霜,又何妨!持鞭江汉,日后展技能。乘风破浪会有时,做陶菊,傲素商。 我们读了,心里的敬意便油然而生。我想,就连语文老师这样的文学水平也在不断学习、写作,我们这些后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想想《中国诗词大会》里的那些选手一句接一句玩“飞花令”的情景,自己就觉得无比汗颜。 记得台湾一位化妆师说道: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想,读书,就应该是给我们的精神和生命化妆,就是给我们的气质和骨相化妆,而这种装扮又是最自然,最融入一个人气质的。 点评:本文写了学习过程中的几个片段,通假字,课堂上老师的趣味批评,《品读》栏目主持人的风采,以及语文老师的诗词仿写,“飞花令”节目选手的表现,平平淡淡中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 伟大的先人》教案_2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 伟大的先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先人和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 2.感受伟大先人非凡的品质,奋发向上,树立远大志向。 3.通过查找资料,学会搜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伟大先人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剪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部分录像。 2.学生查阅伟大先人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制作录像《生活中的孔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伟大先人名字我知道” 1.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实话实说的现场采访。谁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你的手举得最高,你来。 请问,你追星吗?简单说一说你追星的表现。 哦,你追星,追捧的的是周杰伦,收集了他的许多唱片。 你呢,你的偶像是刘翔,他的比赛每场都看。 2、通过小采访,我发现这两位同学崇拜、追捧的都是现代的文艺、体育明星,其实,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星级”人物,谁能说说这些历史人物当中,你最崇拜谁? 哦,你崇拜张衡,因为他发明了地动仪。你崇拜李时珍,因为他写了著名的《本草纲目》,你崇拜孔子,因为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噢,你还知道孔子东游讲学。还有谁崇拜孔子?这么多同学都崇拜孔子,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走近伟大的先人。(板书课题——伟大的先人) 二、走近孔子 1、交流资料:通过课前准备,相信大家对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 A、1号,你给大家带来的是文字资料,通过你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孔子的

生平及其理论思想对后人的影响。你说的很有条理。(出示课件) B、哎,(惊喜)你去过孔子的故乡曲阜,你想请大家一起欣赏你带来的照片对吗?(课件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祭孔仪式等)非常感谢!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了这些资料,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孔子的故乡,及后人对孔子的敬仰。有条件的话老师建议你们多走出去看一看。 C、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孔子拜师》的小故事,哦,在三年级就学过了!温故而知新,再次听这个故事,你是不是对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呢?对,孔子还是一个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人。(板书:谦虚好学)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块儿小故事,想看吗? D、你还知道《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许多言行,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能说说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吗?对,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你的理解非常正确。你知道吗?后面还有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好,你说)对,告诉我们不能盲目的向别人学习,要选择他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要对照自己改正缺点。圣人的话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学习,还告诉了老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老师就是这样根据大家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论语》中还有很多名言,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你对这几句名言的理解?你来,你来。请大家对照你的理解,小组讨论判断下面的做法对不对?谁来说一下?你来,哦,第一幅图是错误的,司机不让乘客在车上吐痰,结果乘客向外吐都吐到别人身上了,难道他不懂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你们同意吗?(点头)第二幅,你来,正确,我们都要学会不耻下问。 2、是啊,通过交流,我们更加感受到孔子的思想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令人不禁对孔子更多了一份亲近。 3、同学们知道吗?孔子影响的不仅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如今他的思想还远播到世界各地,请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资料。(课件)这位同学听讲特别认真,你来读一读。 资料一十大名人之首 交流:声音很响亮,请坐。同学们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竖起大拇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_高中作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感谢您的阅读!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

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的魅力 苏轼曾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中又有一句话:“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详端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光芒:顽强奋斗、隐忍、和谐…… 中华文化的魅力体现在“攻”与“守”的结合上。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和“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中华文化,灌铸出蔺相如的灵魂。在秦庭智商,他敢庭叱秦王,他敢玉石俱焚,他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他在谈笑间威胁秦王,护赵王于身旁,挽回了赵国的尊严,这是充满攻势的、凌厉的蔺相如。在面对廉颇的恶言相向时,他选择的是沉默,是退让,不与之争是因为不欲争,这是带着防卫、谦逊内敛的蔺相如。攻与守,两个极端,却因中华文化之力在蔺相如身上大放异彩。 中华文化的魅力体现在“德”与“智”的交汇中。唐太宗李世民重视:“德治”,注重民生,以德治国。他礼贤下士,用人不问出处,只要有德有才,都会予以重用,于是有了长传于世的“贞观之治”。他充满智慧,明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道理,他重用魏征,虽然魏征的直谏常常令他龙颜大怒,但他都没有真正治过魏征的罪,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重用魏征。李世民用“德”与“智”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中华文化的“德”与“智”亦借李世民之手举世长传。 中华文化的魅力体现在“固”与“变”的灵动力。在“江山不移”的中华文化融汇了另一种人生态度“随遇而安”之后,又铸就了怎样一颗坚定的心呢?面对亡国的危机,勾践选择了自己携宫廷中人到吴国为奴,以换来越过不被吞并。他可以住在金碧辉煌的供电之后接受众人的朝拜,却也可以为了国家而做一名马夫,住在马厮之中;他心态平和,位高权重之时不自高自大,受人凌辱之时亦不气馁,他只是暗暗积累力量,卧薪藏胆。在吴国的为奴生涯没有磨灭掉他的意志,反而给了他力量,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固”与“守”,是勾践的坚韧,是勾践的退让,同时,也是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光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固守的豪气与美德,又有变通的灵气与智慧;既有积极进取、勇敢执着的攻势,又有恬退隐忍、蓄势待发的守护……你,准备好领略她的魅力了吗?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对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 的精神。 2、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遗产,借助文化遗产,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历史与文 化。知道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国文化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文 化价值。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文物保护状况,激发学生对文物受损的忧患 意识和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3、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第一课伟大的先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 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重点:了解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 难点:对孔子思想的了解。 资料准备:有关史记、孔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伟大的先人 教学过程: 1、我国古代的伟大先人 (1)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古代优秀人物,并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2)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其他课中了解到的信息,也可以查找资料;询问家 人,了解古代的伟大先人有哪些,并给人物分类。 (3)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了解到伟大先人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展开下面的 教学活动。 2、问周遍的人,是否知道孔子,对孔子了解些什么?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询问五个人, 并作好记录。 3、汇报统计调查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统计结果。由此,思考为什么孔 子离我们两千多年,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然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上 有关孔子的介绍,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了解的问题。 4、齐读小资料。 5、针对问题,可采用小组讨论和探究的活动形式,然后根据学生调查了解资料的实 际操作情况,在全班归纳和宗教问题。 6、教材第63页呈现了孔子的两句脍炙人口的格言,着两句格言也是其道德思想和 教育思想的精湿,其目的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从孔子的话语中得到启发,并能饯行; 另一方面也是个活动提示,引导学生再找找孔子的格言和事迹,并从认识孔子的 过程中,了解和学习根植与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和精华。 7、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认识,意识到孔子为后人留下了什么,感受他伟大和所具有的 世界影响力。可以让学生关注有关孔子的纪念活动以及与孔子有关的孔庙、孔府 等。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介绍,也可以让学生查资料。 8、总结:可以把大家选择的格言,制成一贯图文并茂的小板报,贴在教室后面。也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综述(一)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综述(一)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我国公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的方式方法、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等作一简要梳理,以促进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集儒、道、墨、法、释等文化精华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宝藏。从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治国之道到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从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到法家“以法治国”以及释家的“大慈大悲”对人性的关怀,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至诚的精神与信念。这种文化在历史上曾推动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对整个世界文化发展也有过重大的影响。这些优秀的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文化传统,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我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有源头活水。 近年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研究硕果累累,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然而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与公民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研究都不多,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只是泛泛而谈,有待进一步深入。 很多学者都认同以下观点,即“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是公民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著书立说,呼吁重新审视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内容丰富,东南大学的樊和平教授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和勇毅力行等十大美德,认为它是形成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道德人格的重要保证。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潜涛教授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归纳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人际和谐、追求崇高、以德治国、艰苦奋斗等传统,主张大力继承和发扬。2] 很多学者都主张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民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的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3] 传统道德教育以人性论为逻辑出发点和教育前提,是古代先哲对道德教育规律的探索,富有深刻的道德理性内涵,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正是传统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一脉相承的原因与关键所在。 比如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4]的思想,在于强调道德教育对理想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另外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讲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虽讲人性本恶,但强调“善者伪也”,认为人的善行和善良品德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从表面上看,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存在着差异,但实质上在对待人性与人的善良品德关系问题上殊途同归,都十分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性是可以教化、可以塑造的。 关于如何对个体人进行人格培养问题,也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份。有学者认为:对“善”的追求是中国传统道德对个体生命价值和归宿的最终确认,也是作为个体的人不断寻求道德理性成熟的过程。现代公民人格的培养同样不能脱离人性的基础,要结合个体的道德需要,使人格教育出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这就要关注公民的多种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尊重他们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着不可抵挡的神奇魅力。 从定义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来说,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一、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个“和”字即足矣。 中国人身上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用这个“和”字来阐释。 这个“和”的精神中也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自古以来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注重一个“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为最根本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来解释着世间万物的变化。 这是最朴素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最朴素的人生观。 中国人思想中最为讲究的就是平衡,这种平衡是由内及外的,包括着自己内心的平衡、内心与身体的平衡乃至自己与世间万事万物的平衡。 虽然阴阳五行并无科学依据,但是确实很有道理。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它们之间能够保持“和”也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时,世间万物也就能欣欣向荣,而当阴阳不和之时则万事不顺。 阴阳两个概念涉及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医、武术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不透露出阴阳的思想,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中也同样如此。 阴阳调和则是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如同中国古代铜钱一般,外圆内方。 “中庸”最早见于《论语》。 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 何谓“中庸”?据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 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国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 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则是一种平和的态度,不挣扎亦不平庸,从容而淡定。 为人处世不偏激,同时有自己的原则、有所坚持。 这正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平衡,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也就是内心与外界的“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体现出了“和”的思想,修身是自身内部的“和”,是一种对于“和”也就是内心平衡与个人能力平衡的不懈追求。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 伟大的先人》教案_10

《伟大的先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伟大的先人》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一课。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 2、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遗产,借助文化遗产,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知道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国文明的积淀与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文物古迹保护状况,激发学生对文物古迹受损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意识。 3、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材不可能涉猎很多,主要选择了三个层面:1、伟大的先人,他们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所提倡和传承的人文精神。2、我国的国宝,作为祖国文化有形的、综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他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与祖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一般的联系。3、我们的国粹,反映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精华。他们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着我们的文化生活,为我们生活带来美和乐趣。我们力图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 《伟大的先人》是开篇一课,我们在教学时,要避免就人物说人物,在展示人物的同时,注意挖掘其身上和思想中表现出的、支撑我国数千年的民族精神。第一课中选取了孔子和司马迁两位代表人物,安排了一个活动天地。考虑到教材的组合运用,我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的教学,第一课时是教学“孔子和司马迁”,第二课时是活动天地,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课前,要提醒学生搜集资料,为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我们至今仍然在继承孔子的言行及其思想的精华、从中国到世界仍然在敬仰孔子及其人格和思想等各种文化现象,认识到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乃至世界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司马迁的故事和事迹,则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由司马迁这一典型个案,拓展到李时珍、司马光、贾思勰等这一类人在坚忍不拔方面所具有的共性精神。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魅力,启示学生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这种伟大的精神。另一方面教材通过活动天地,让学生探究更多的体现着国人精神、在中国有着影响力,做出贡献的各类历史人物,旨在理解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孔子、司马迁等其他伟人的事迹,感受伟人非凡的品质及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3 我们的国粹》教案_4

《我们的国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感受它们独特的东方魅力,对它们产生兴趣与关注,从而更加珍视它们,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能力:学会通过教材范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形式的独特性。 知识:对京剧有一个基本了解,能初步把握其特点;了解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社会常识量正在逐渐丰富,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同时,其社会敏锐度也在增加。现实社会中回归传统的流行趋势让学生开始将视野开阔到了对中国传统事物的了解上,学生对它们的兴趣正在逐步增强中。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区域,现代化程度的相对落后为传统文化的保存创造了一个温床。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孩子们耳濡目染了很多宝贵的传统文化,比如:春联上的书法,庙会上的戏曲,日常生活中的中医疗法。孩子们这方面积淀下来的知识和感受相当丰富。但是,也正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他们生活的环境中现代生活的困惑相对少,回归传统、寻求精神出路的需求少,相对而言,他们对

于传统文化意义的认识就不够深刻。另外,对于中医,由于一些历史、社会原因,以及中医发展中自身弱点的暴露,还有西医疗效的速度让整个社会对中医存在一定的偏见,不利于这个部分的体会。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交流起来,内容会很充实,但是,学生看得多,自己做的不一定多,想得就更少了。从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个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点上存在一定困难。城市学生恰恰相反,这些传统文化往往成为兴趣培养的一部分,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见。二者的不同缺失,都造成了他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片面。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它们产生兴趣。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传统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增强这个话题的时代感,激起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然后,针对不同区域的学生,侧重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交流。对于传统文化认知丰富的学生,就从已有经验出发,然后给予高层次文化作品的介绍,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于认知不够丰富的学生,就多补充相关的信息,并鼓励学生亲自尝试学习一种传统文化技艺,丰富自身的感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