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冰川地貌
- 格式:pptx
- 大小:5.95 MB
- 文档页数:63
冰川地貌景观和分类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通常包括
山谷、冰川蚀平原、冰碛、冰川谷地、冰川融水河谷等。
冰川地貌
可以根据其形成过程和特征进行分类。
首先,根据冰川的类型,冰川地貌可以分为山地冰川地貌和冰
帽冰川地貌。
山地冰川地貌是指位于山脉之间的冰川,其侵蚀作用
明显,形成山谷、冰川悬崖、冰川谷地等地貌特征;而冰帽冰川地
貌则是指分布在高原或者山地平顶上的冰川,形成冰川蚀平原、冰
碛等特征。
其次,根据冰川运动的特点,冰川地貌可以分为冰川侵蚀地貌
和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是指冰川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地貌,如冰川谷地、U型谷、V型谷等;而冰川堆积地貌是指冰川在
运动过程中堆积的冰碛、冰川融水河谷、冰川冲积扇等地貌特征。
此外,冰川地貌还可以根据地貌形态进行分类,例如冰川山地
地貌、冰川平原地貌、冰川河谷地貌等。
总的来说,冰川地貌景观丰富多样,其分类可以根据冰川类型、
运动特点和地貌形态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类,这些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在地球上形成了独特壮丽的景观。
典型的冰碛地貌的实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冰碛地貌是由冰碛过程所形成的地貌形态,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冰碛过程是指冰川或冰帽运动过程中,冰体内的冰碛物质通过冰川或冰帽的运动、堆积、沉积而形成的一种地质过程。
冰碛物质主要包括冰碛石、泥砂、砾石等。
典型的冰碛地貌形态包括冰碛丘、冰碛湖、冰碛河、冰碛平原等。
其中,冰碛丘是冰碛物质堆积形成的独特地貌,通常呈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具有起伏不平的表面。
冰碛湖是冰碛物质在冰碛过程中形成的湖泊,常常位于冰川前缘或冰碛丘的低洼地带。
冰碛河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河流,河床由冰碛物质构成,河流通常迂回蜿蜒,形成冰碛河谷。
冰碛平原是冰碛物质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带,通常分布在冰川融化的前缘或冰碛丘的周围。
冰碛地貌的形成与冰川的运动速度、冰碛物质的粒度大小、水文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冰碛地貌的存在不仅反映了过去冰川运动的轨迹和规模,还记录了气候变化和地质历史的重要信息。
因此,研究冰碛地貌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的演化过程、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冰碛地貌实例,探讨冰碛过程对地貌形成的影响以及冰碛地貌的地质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冰川运动过程和冰碛物质沉积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冰碛地貌形成机制的认识,进而推动地质科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以下内容之一:文章结构: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冰碛地貌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两个典型的冰碛地貌。
其中,2.1节将重点介绍典型冰碛地貌1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在地质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
2.2节将专门探讨典型冰碛地貌2的形成机制、地理分布以及对环境演变的影响。
结论部分: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中提到的典型冰碛地貌进行总结,强调它们在地质学上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此外,我们还将对冰碛地貌的意义和研究价值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冰川地貌(附参考答案)1.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半岛。
M山脉形成于1亿多年前,纵贯整个甲半岛,由于长期(直至180万年前)受冰川侵蚀,发育有大量陡峭山峰,且西北侧沿海地区形成峡湾地貌。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因。
(3)分析M山脉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的主要自然原因。
(4)从气候和地形角度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
参考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2)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 暖湿气流影响,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陆地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3)东南坡坡度较西北坡缓,土层较深厚;东南坡为阳坡,光照较充足。
(4) ①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②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2.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
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
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
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乙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依据。
(2)指出第四纪以来乙半岛最主要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并说明这种作用产生的特殊地貌或地理事物。
参考答案:(1)中部高四周低;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或呈放射状)。
(2)冰川侵蚀作用;①(东北)海岸曲折,多峡湾;②湖泊广布,湖泊多位于河流上游,冰蚀形成高原湖泊群。
3.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 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
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
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
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地理】探索神秘的南极洲:冰川、动物与自然奇观介绍南极洲作为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独特之地。
它不仅覆盖着绵延的冰川,还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这片冰冷而寂静的土地,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南极洲的冰川、动物和其他自然奇观,并领略这片地区独特的美丽与魅力。
1. 南极洲:冰雪世界的勇士南极洲位于南半球极地地区,被冰川和冰盖所覆盖。
这里年均气温极低,寒冷异常。
它是地球上最干燥、最寒冷的地方之一,但也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为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1.1 南极洲的冰川地貌南极洲是冰川的王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冰川。
其中最著名的是恩德比冰川,它长达600公里,宽度超过约48公里,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冰川之一。
它极具壮丽的景色和令人惊叹的规模,每年吸引着无数的科考团队和游客。
1.2 南极洲的冰盖南极洲的冰盖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盖之一,厚达2.5公里。
它是地球上存储着最多淡水的地方,相当于全球总储量的70%。
冰盖覆盖着整个南极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冰冻荒漠。
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给南极洲带来了独特的美丽和神秘。
1.3 南极洲的冰山除了冰川和冰盖,南极洲的海域还散布着许多巨大的冰山。
这些冰山形成于冰川断裂或海洋上冰架崩塌的过程中,它们巍峨高耸,犹如大自然的艺术品。
冰山是南极洲海域最壮观的景观之一,吸引了许多探险家和摄影师。
2. 南极洲的独特动物世界南极洲是许多珍稀生物的家园,这里有着独有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这些生物在极端的环境中生存,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力。
2.1 企鹅王国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企鹅栖息地,各种各样的企鹅种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最著名的是皇帝企鹅,它们以其高雅和善良而闻名,以其雍容优雅的步态而著称。
这些可爱的生物可以从事群居,建立起庞大的繁殖殖民地,给南极洲增添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2.2 海豹和鲸鱼南极洲海域还是很多海豹和鲸鱼的家园。
第三章地貌地貌学简介地貌:也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外貌和形态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Landforms)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严钦尚)地貌学由地理学、尤其是由地质学中分化成独立的学科,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开始形成。
地貌学基本理论“现实论”,英国的赖尔(Charles Lyell)在《地质学原理》中提出,1830年提出: 地球表面形态是由现在仍起作用的过程的影响下,缓慢而不断地变化认为,基本的地貌形态作为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形成,然后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夷平“地理循环”学说,美国的戴维斯(W . M . Davis),1899年认为地貌发育有三要素,即构造、营力、时间。
认为地貌的准平原化发育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阿·彭克(1858~1945)近代地理学史上系统自然地理研究最出色的人他第一个采用地貌学Geomorphology)一词来论述地球形态的起因创立了气候地貌学、第四纪冰川地层学。
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考察时,证实了第四纪冰期《地形分析》,德国的彭克(W . Penck),1924年。
彭克专注坡地形态研究,认为内、外力同时作用,而地貌形态则揭示了内、外力的关系。
地貌成因要素:地貌营力、地表物质、地貌发育时间;F = f(PM)dtF :form;P :process;M:matter;t:time;P:内(营)力(放射能);外(营)力(太阳能、重力);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相互影响,此消彼长,动态平衡;M:岩性、地质构造;t:地貌发育时间;关键1:地貌营力地貌是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和发展内营力:地球内能造成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引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地球上巨型、大型地貌主要是内力所造成的外营力: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大气、流水和生物所起的作用风化、流水、冰川、波浪、潮汐等,外力作用活跃,易于被察觉关键2:物质组成地表物质组成包括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岩性不同造成岩石对外力抵抗力的差异关键3:时间内外力作用时间的长短不同所形成的地貌形态也有区别,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地貌的规模星体地貌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巨地貌如: 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大地貌如: 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中地貌如: 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小地貌如: 单个洪积扇微地貌如: 沙波纹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一、地貌成因(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即内力对地貌发育的作用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地表形态,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称为构造地貌或内营力地貌构造地貌按规模可以分为3个等级:1. 全球构造地貌大陆、海洋2. 大地构造地貌山系、高原、平原、洋中脊、洋盆3. 地质构造地貌火山,单面山,向斜谷(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即外力对地貌发育的作用大多数地貌外营力受气候因素的控制,气候水热组合条件的差异导致外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地貌类型及组合(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即物质组成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二. 基本地貌类型根据形态特征划分、忽略地貌成因可以将基本地貌类型分为:山地(和丘陵)平原(和高原)盆地山地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地,而内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丘陵是海拔高度 500m 以下,相对高度<100m 的正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