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流水地貌
- 格式:pptx
- 大小:51.91 MB
- 文档页数:3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定义: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使得一些地区地表物质减少形成流水侵蚀地貌 三种侵蚀类型 溯源侵蚀方向:向源头方向侵蚀对河谷形态的影响:向源头方向侵蚀河段:河流的源头 下蚀方向:向下侵蚀 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使河床加深 河段:河流的中下游 侧蚀 方向:向河谷两岸侵蚀 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使谷底展宽 河段:河流的中下游 不同河段的河流作用情况 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现 象。
在离心现象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 冲刷凹四岸,使四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 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 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 发生堆积。
曲流示意图 应用: 以沉积为主,水较浅,主要人类活动有发展城镇 建设用地、淘金活动 以侵蚀为主,水较深,主要人类活动有加固堤 坝、建设深水码头 河曲与牛轭湖 河曲: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曲 牛轭湖: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 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河流阶地 形成过程 二、流水堆积地貌 定义:被流水搬运的物质,在流水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会沉积下来,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常见的堆积地貌 冲(洪)积扇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冲(洪)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形成过程: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坡度降低、流速降低,泥沙堆积而成河漫滩平原 形成过程: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数个河漫滩相连,就形成了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地貌特点: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呈三角形,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或湖泊方向呈放射状分布形成过程: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地势平缓,流速减慢,同时河流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冲积平原 山前部分较大,沉积物颗粒粗 中下游地区,坡度和缓,沉积物颗粒较细 河口处,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三、滑坡与泥石流(地质灾害) 滑坡 含义: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形成条件 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泥石流 含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形成条件: 危害 (1)河流侧蚀时,河道逐渐被拓宽,泥沙沉积形 成河漫滩。
2019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一、流水地貌1.概念:流水塑造的地貌。
2.分类: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二、流水侵蚀地貌地貌景观:峡谷、河漫滩、河流阶地。
位置:湿润或半湿润的山区、河谷、河谷两侧。
特点: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多呈V字形;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洪水不能淹没的V字形地形。
三、流水堆积地貌地貌景观: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位置:出山口、支流汇入处、河流下游、盆地。
成因:流速减慢,流水中挟带的物质堆积;地势平坦开阔,泥沙堆积;泥沙沉积。
四、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 概念:大量松散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整体滑动的现象。
2) 危害:掩埋房屋、阻断道路、淤塞河流,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1) 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颗粒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 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能力提升能力1:描述河流地貌的景观特点。
地貌类型:宽浅河谷、V字形河谷、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曲、三角洲。
景观特点:地形开阔平坦,河谷宽而浅;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平面上呈扇形,沉积物颗粒由扇顶到扇缘变细;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型,山前到河口坡度变缓,沉积物颗粒变细;河道呈“S”形;平面上呈三角形,由河口向海沉积物颗粒变细。
能力2: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过程。
2)河流弯道的侵蚀与沉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在流水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了解牛轭湖的成因:地貌景观:平原地区。
位置:河流分支口处。
特点:弯道,呈“V”形。
能力3: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1.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成因:滑坡:①地质地形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
②地表植被条件:植被覆盖较差。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1.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流水地貌主要有流水侵蚀地貌(V字形河谷等)和流水堆积地貌(洪积扇、三角洲等);风成地貌主要有风蚀地貌(风蚀残丘、风蚀沟槽、雅丹地貌等)和风积地貌(沙丘等);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峰林、地下溶洞等)和喀斯特沉积地貌(石钟乳、石笋、钙华等);海岸地貌主要有海蚀地貌(海蚀平台、海蚀柱等)和海积地貌(海滩、沙嘴、水下沙坝等);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角峰等。
2.滑坡、泥石流以及风沙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的地貌;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1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描述地貌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综合思维)。
能够描述和解释给定区域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及名校《中国大学及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学专业排名(部分)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地质学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地理科学类北京师范大学 1 北京大学 2 北京大学 2西北大学 3 华东师范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陕西师范大学 4 成都理工大学 5 华南师范大学 5吉林大学 6 西北师范大学 6同济大学7 福建师范大学7长安大学8 南京师范大学823浙江大学 9 东北师范大学 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0 河南大学 10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第一节 流水地貌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区域认知)2.能够初步解释常见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学会分析滑坡、泥石流成因及危害。
(综合思维)3.野外实地考察当地典型的河流地貌,并观察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