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 格式:ppt
- 大小:179.40 MB
- 文档页数:122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二十四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要点提示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海拔/m5 ()00 -4 000 -3 000 -2 000 -1 ()00 -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地貌分布成因地貌特点图示冲积扇山前(山口处)河流流出山谷,水道变宽,地势变缓,流速急速下降,携带的物质堆积。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_ X#二P 汇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河口三角洲河口地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二典型试题【必做题】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F面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
下面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4-5 题。
5.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④ C .②③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④B.②④ C .①③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卜列说法止确的是D.①④D.③④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D.河谷横剖面由“ U”形变为“ V”形。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流水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叫做流水作用。
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
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夹运一定数量和一定粒径的泥沙。
当流速、流量增大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会发生侵蚀,从而夹带更多的泥沙;反之,当流速、流量减小或含沙量增加时,就会发生沉积。
通过侵蚀、搬运、沉积,流水作用于地表岩石或沉积物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即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是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标志。
流水地貌可以划分为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和河流地貌。
一、坡面流水作用与地貌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出现的时间很短。
细流在流动过程中时分时合,没有固定流路,因而能比较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坡面流水的侵蚀强度主要受降水性质、地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
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如果地表组成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
雨滴对地面的溅击,不仅可以直接造成表土流失,而且还可以增加地表薄层水流的紊动性,加强水流的侵蚀能力,同时破坏土壤的结构,使表土分散,给水流冲刷创造条件。
因此,坡面侵蚀作用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密切相关。
坡面坡度与坡面水层厚度,是坡面流水进行冲刷的动力条件。
它们决定水层重力沿坡面的分力,即反映水流动能的大小。
坡面坡度增大,径流流速加快、动能增大,对坡面的冲刷增强。
但当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却因为受雨面积减小而使坡面流量减小,对坡面的侵蚀反而减弱。
据研究,在坡度小于2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20~40度之间,坡面冲刷强度仍然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在40度时,坡面冲刷强度达到最大;在40~90度之间,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冲刷强度逐渐减小(图9-10)。
图9-10 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雨及入渗强度、坡面物质组成都一致的情况下,在分水岭顶部由于地面比较平坦,片流较小,冲刷能力微弱,成为微弱侵蚀带;坡面的中段,坡度一般比较陡,流量比较大,冲刷强度也大,成为强烈侵蚀带;坡麓地段,因为坡度变缓,流速变小,出现了堆积现象,成为堆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