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64
一、前言0到3岁婴幼儿时期是对人的一生健康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此时期儿童患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其当前的体魄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增加成年时期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险,影响成年后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此时期内婴幼儿易患的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方式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原因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的原因营养物质摄入不够,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和对营养物质需求量之间具有彼此矛盾。
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食物的供给不足,疾病引发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婴幼儿抚育行为不合理,婴幼儿自身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体魄发育方面不完善。
三、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常见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主要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病、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病、碘缺乏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由于长期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或能量不足,身体逐渐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乃至消失,婴幼儿体重和或身高增加缓慢或不增加,乃至下降,主要有三个表现。
轻度蛋白质缺乏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高及体重低于正常儿童,若是蛋白质缺乏能量尚可为夸希奥克病,若是蛋白质与能量同时缺乏则为营养不良性消瘦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的原因,第一长期食物摄入量不足,例如战乱、灾荒、贫困等原因造成儿童长期饮食量不足与质量的低下,或婴幼儿在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营养丰硕的辅食,致使能量与蛋白质摄入都不足。
第二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拒食肉、蛋、奶豆类等,使能量与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长期供给不足。
第三,疾病及其他的原因,如消化道先天畸形各类慢性胃肠道疾患,结核病、肝硬化严重心肾疾病等使婴幼儿的食欲下降,且消耗增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
从而致使营养不良,其他的原因胎儿先天储蓄不足者,诞生后需要知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各类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若是所需的营养素不能及时补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包括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乃至消失,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体重下降,皮肤弹性降低,正在成长中的婴幼儿开始时体重停止增加,随后体重下降。
《婴幼儿营养与膳食管理》期末考试模拟试卷3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的能量消耗是婴幼儿特有的。
2 .婴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包括()和儿童单纯性肥胖。
3 .6月龄内婴儿完全依赖母乳满足所需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需要的喂养方式称为()o4 .碳水化合物也称(),是自然界最丰富的能量物质。
5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般分为()型、()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
6 .每年8月1日-7日为“世界()周”。
7 .满()月龄起需要给婴儿添加辅食。
8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种食物的数量及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又称()和()。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在正确表述的括号内填写“V”,在错误表述的括号内填写“X”。
)1一个好动的婴幼儿比一个喜欢安静的婴幼儿消耗的能量多。
()9 .产能营养素包括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10 婴儿若缺乏维生素B1,会出现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出生数月的婴儿。
()11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几乎没有一项生命活动能离开蛋白质,因此婴幼儿应该只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12 铜是人体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
()13 膳食纤维本质上属于碳水化合物,它是指在人体小肠内所有未被消化的多糖和木质素。
()14 辅食添加应从富含钙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最终达到食物的多样化。
()15 对于刚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应将水果放在蔬菜之后添加。
()16 如果婴幼儿是过敏体质,可先喂深水鱼肉泥。
()17 .任何一种单一食物都无法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18 .学龄前儿童年龄还小,小时候营养素供给不足没有关系,长大了补上就可以了。
()19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是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20 .食育,简而言之就是饮食教育。
()21 .托幼机构实施食物不能传承中华饮食文化。
()22 .托幼机构食育课程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婴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 .请简述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一、营养性疾病的定义营养性疾病指由于营养物摄入不当,(不当包括摄入不足、摄入过多或摄入比例失调)所造成的疾病。
营养物包括食物(如粮食、肉、蛋、油等)和药物(如维生素A、D)两大类。
(1)摄入不足造成的疾病一般称为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指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及利用障碍、消耗量增加及饮食单调、偏食等。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2)摄入过多造成的疾病一般常见:单纯肥胖症、维生素A过多症和维生素D过多症。
(3)摄入比例失调性疾病①维生素A或维生素D比例失调。
过去浓缩鱼肝油比例失调,已经停售。
目前使用伊可新(维生素A2000单位、维生素D700单位),贝特灵(维生素A1800单位、维生素D600单位),已经满足两种维生素的预防量,不致中毒。
②过多补充铁剂,可以造成维生素E缺乏。
③食物中,乳儿糕的主要成分为谷类淀粉,蛋白质成份很低;麦乳精主要成分为炼乳、蔗糖、麦芽糖和可可粉,蛋白质仅7%;母乳中维生素B1和铁含量不足。
二、营养性疾病的护理1.营养性疾病的原因、特征(1)营养性疾病的原因。
由于食物(如粮食、肉、蛋、油等)进食量不足;喂养不当,蛋白质摄入不足;使婴幼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
(2)营养性疾病的特征①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身高、体重、胸围大大低于同龄儿。
②个子矮小、消瘦。
③严重时皮肤发亮。
④毛发稀疏、干枯无光泽,面色发黄。
⑤食欲减退,抵抗力低,极易患病。
⑥大便不好,有时拉稀,有时便秘。
⑦情绪不稳定,哭闹烦躁、对周围事物或哄逗无反应。
⑧血色素低,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肝脾肿大。
⑨智商低下,其中语言发育影响最甚。
经常合并缺乏铁、锌等多种维生素。
2.营养性疾病的预防(1)合理安排饮食。
选择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满足婴幼儿身体中的各种组织——肌肉、骨骼、皮肤、神经等生长发育的需要。
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包括:奶类(牛奶、羊奶)、畜肉(牛、羊、猪肉、禽肉)、蛋类(鸡蛋、鸭蛋、鹌鹑蛋)及鱼、虾等,豆类(黄豆、青豆、黑豆)和果类(芝麻、瓜子、核桃、杏仁)。
第七讲婴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婴幼儿是人类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
然而,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限制,婴幼儿常常容易患上一些营养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包括佝偻病、贫血、维生素缺乏症等,并探讨防治方法。
一、佝偻病佝偻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一种骨骼病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骨骼发育障碍,出现骨软化等症状。
为了预防佝偻病,婴幼儿应保证充足的日光浴,每天早晨或傍晚都要让婴幼儿暴露在阳光下,同时增加食物中维生素D的摄入,如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的奶粉等。
二、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质量减少,造成氧运输能力下降。
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即缺乏铁元素。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从而引发贫血。
为了预防贫血,婴幼儿应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豆腐等。
同时,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也有助于铁的吸收。
三、维生素缺乏症婴幼儿由于饮食单一,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视力和免疫力,可导致夜盲症和其他眼部疾病;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坏血病和牙龈出血等症状;维生素B缺乏会导致皮肤炎症和神经系统问题。
为了预防维生素缺乏症,婴幼儿日常饮食应多样化,引导婴幼儿摄入各类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鸡蛋、奶制品等,以满足其维生素需求。
四、肥胖肥胖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主要是指体重超过同龄儿童的标准值。
婴幼儿期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结构及缺乏运动。
长期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发育,还易导致成年期慢性疾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肥胖,婴幼儿的饮食应健康均衡,提供适量的营养,并进行定期的体育锻炼。
五、蛋白质缺乏症蛋白质是婴幼儿身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蛋白质会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婴幼儿期蛋白质缺乏的原因主要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为了预防蛋白质缺乏症,婴幼儿食物中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如鸡蛋、乳制品、豆类等,并保证消化系统的健康。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 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细目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
脾胃受纳腐熟运化的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进而累及他脏所致。
2.西医病因多为供给不足、喂养不当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因消化功能异常、低体重儿、早产或官内感染及先天代谢缺陷等所致。
3.临床表现及分度(1)临床表现①消瘦型营养不良: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
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则体重下降,病程持久时身高也会低于正常,同时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发育不良;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反应差;体温偏低,心率缓慢,心音低钝;食欲低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②水肿型营养不良: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病,常见于1~3岁幼儿。
凹陷性水肿为本病的重要表现。
(2)目前常用的分型和分度(均值离差法)①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②生长迟缓(stunting):其身长(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③消瘦(wast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二、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机1.中医病机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可涉及五脏。
脾胃失和,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全身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日久形成疳证。
疳证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2.西医病机因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或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未及时添加辅食、骤然停奶;或长期以淀粉类食品为主,以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等均可导致长期摄入不足而发病。
婴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营养摄入对于他们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喂养方式、饮食结构等原因,婴幼儿常常面临各种营养性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介绍婴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并探讨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而婴幼儿期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较高。
如果饮食中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的发生。
预防与治疗:1. 合理搭配食物:在婴幼儿的膳食中加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鸡蛋、肉类和黑豆等,可以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2. 补充铁剂:如果婴幼儿已经出现贫血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口服或静脉注射补充铁剂,以恢复体内的铁含量。
二、佝偻病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发育不良病症,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
维生素D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的重要物质,对于骨骼的形成与发育至关重要。
预防与治疗:1. 日晒:适当的日晒可以帮助婴幼儿合成维生素D,因此,每天给婴幼儿阳光浴可以有效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2. 补充维生素D: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医生可能会建议补充维生素D的口服液,以确保维生素D的摄入量。
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膳食中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疾病。
PEM常见于婴幼儿的发育中国家,造成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预防与治疗:1. 提供充足的膳食: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食物,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选择符合年龄段需求的配方奶粉,并根据医生建议适当添加辅食。
2. 疾病治疗:对于已经发生PEM的婴幼儿,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和指导。
四、维生素缺乏症婴幼儿期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等,这些缺乏症会对婴幼儿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预防与治疗:1. 提供均衡的膳食: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尽量提供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果蔬、动物肝脏等。
2. 补充维生素:对于已经出现维生素缺乏症的婴幼儿,医生可能会建议适量补充维生素的口服或注射剂。
儿童佝偻病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失常所致。
活动性病例在冬春季较多见。
发病率北方较南方高,工业性城市较农村高。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
简要介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为佝偻病。
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
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因此,必须积极防治主要病因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
内源性的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后在体内合成;外源性的来自食物,如鱼、肝、蛋、乳类等含有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2。
它们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钙、磷从尿中排出,并能促进骨样组织成熟,使血中钙、磷向骨质生长部位沉着形成新骨。
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佝偻病;另一个原因是小儿喂养不当,食物中钙、磷含量较少,或比例不当,也会影响钙、磷的吸收。
另外,单纯用谷类食物喂养时。
因其中含有大量植酸,容易与小肠中钙、磷结合成为不溶解的植酸钙,而影响钙、磷吸收。
此外,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病;慢性腹泻、肝胆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及代谢;长期应用苯妥英钠、鲁米那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均可引起佝偻病。
主要表现在:1.不重视母乳喂养:有些母亲由于听说母乳中的钙、磷含量比牛奶低,就采用人工喂养,以牛奶作为婴儿主食,这是非常片面的。
她们忽视了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的特点;还忽视了母乳中含各种免疫因子,可减少婴儿的发病率。
用母乳喂养婴儿,即使患佝偻病,也很轻微。
2.隔着玻璃晒太阳:通常,由于怕热怕冷或住高楼等原因,多数家长都不愿带小孩到户外活动,只是抱着小孩在室内隔着玻璃晒晒太阳。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常规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超重及肥胖.一、管理对象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
二、管理内容(一')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1 •评估及分类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2•管理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2)转诊:中重度营养不良儿童需及时转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专案管理。
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市级或市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 M-2SD即可结案。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 •评估及分度(1 )评估指标1) 血红蛋白(Hb)降低:6月龄〜6岁110 g/L.2) 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V 80 f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V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V310 g/L o(2 )贫血程度判断:Hb值90〜109g/L为轻度,60〜89 g/L为中度,〈60 g/L 为重度.2.管理1) 随访:轻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2〜4周复查Hb,观察疗效.2) 转诊:中重度贫血儿童需及时转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专案管理.重度贫血儿童,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1个月后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转市级或市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会诊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