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疾病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67
婴儿常见病护理一、婴儿佝偻病婴儿因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母乳中维生素D的水平较低。
维生素D既可由膳食供给,又可经适宜阳光照射皮肤合成。
家长应该尽早抱孩子到户外活动,接受适宜的阳光照射。
但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的制剂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为重要。
对于早产儿、双胞胎、冬节或梅雨季节出生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
如果小婴儿缺乏钙,同时也缺乏维生素D,那么就出现骨质软化症和佝偻病,表现:多汗,易惊甚至出现手足搐搦。
久之骨质软化导致乒乓球头颅,肋缘外翻,肋串珠,四肢表现为手镯、脚镯,X 形或O形腿。
预防应从孕妇妊娠后期(7~9月)开始,此时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需要量不断增加,要鼓励孕妇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磷与蛋白质的食品,对有低钙血症和骨软化症孕妇应积极治疗。
对冬春妊娠或体弱多病之孕妇,可于妊娠7-9月给予维生素D10万UI~20万IU,一次或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晒太阳,尤早产儿、双胎及人工喂养儿或者冬季出生小儿。
根据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0~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钙的生理需要量为300毫克,人工喂养的婴儿,每天需要钙400毫克。
7个月~1岁:定为每天需要钙400毫克。
1~3岁:每天发育需要钙600毫克。
南方的婴儿每天需要补充400~600IU。
北方婴儿每天需要补充600~800IU。
早产儿也要加至每天600~800IU。
对于每日口服维生素D有困难者,每月可一次给婴儿口服维生素D5万~10万IU。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对牛奶、母乳和鸡蛋白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素质引起的皮肤病。
婴幼儿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患病。
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月到2岁这段时间,又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
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第四章“婴幼儿健康管理”中的第三节“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详细内容涉及: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概念、症状、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重点疾病包括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方法。
2. 掌握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巧,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的护理能力。
3. 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对婴幼儿健康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病因分析、预防措施及护理技巧。
教学重点: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婴幼儿护理实践操作器材、消毒用品、体温计、药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引出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等疾病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婴幼儿护理实践操作,包括测量体温、喂药、换尿布等。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常见疾病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2. 疾病病因、症状、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3. 婴幼儿护理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请简述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请举例说明如何正确护理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的婴幼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了解更多关于婴幼儿健康管理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关注国内外婴幼儿健康管理的新动态,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对于婴幼儿护理技巧的掌握。
2. 例题讲解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0~3岁婴幼儿护理及常见疾病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婴幼儿护理及常见疾病防治》教材的第3章至第6章内容进行设计,详细内容主要包括:0~3岁婴幼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常见疾病识别与家庭护理方法,营养与喂养的注意事项,以及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紧急处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0~3岁婴幼儿生理特点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识别常见婴幼儿疾病,并实施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
3. 了解婴幼儿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喂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疾病识别与家庭护理方法,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紧急处理。
教学重点:婴幼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科学喂养知识与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护理模型,常见疾病图片,营养食品模型,紧急处理操作视频。
2. 学具:婴幼儿护理手册,疾病识别卡片,营养喂养记录表,意外伤害处理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婴幼儿护理的实践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护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0~3岁婴幼儿生理特点,护理要点,常见疾病识别与家庭护理,营养喂养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2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20分钟):分组进行婴幼儿护理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2. 常见疾病识别与家庭护理3. 婴幼儿营养需求与喂养技巧4. 意外伤害预防与紧急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0~3岁婴幼儿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2)列举三种常见婴幼儿疾病,并说明家庭护理方法。
(3)分析一份婴幼儿喂养记录表,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 答案:(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实习、志愿服务等,提高婴幼儿护理实际操作能力。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1.保持婴幼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
2.及时更换婴幼儿的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尿布疹的发生。
3.给予适当的饮食,避免过度喂养。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传给婴儿。
4.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5.注意手卫生,洗手后才接触婴幼儿,避免交叉感染。
6.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抗生素。
宽松,避免摩擦和刺激。
注意观察皮疹的形态、数量、分布和进展情况,及时处理破溃、渗液等并发症。
3.眼部护理:川崎病患者易出现结膜炎和角膜炎,需注意眼部卫生,及时清洗眼部分泌物。
4.口腔护理:本病患者常见口腔黏膜病变,需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清洗口腔分泌物,避免口腔细菌感染。
5.心理护理:川崎病患者年龄较小,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6.预防并发症:XXX并发冠状动脉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同时,避免接种疫苗和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清洁是很重要的,包括剪短指甲,以免抓伤,每日便后清洗臀部,半脱的痂皮用消毒剪刀剪除,切忌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
另外,需要注意粘膜的护理,观察口腔粘膜病损情况,每日口腔护理2-3次,口唇干裂者涂润唇油,禁食生、辛、硬的食物。
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也可涂眼膏,以保持眼的清洁,预防感染。
对于早产儿,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减少刺激,护理病儿前后须洗手,保持病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
保持室环境安静,减少噪声及灯光刺激。
另外,要保暖,早产儿室温度应保持温湿度适宜,可加厚盖被、家人怀抱、热水袋保暖。
喂养以母乳为最优,若无母乳,可用配方奶粉。
指导合理喂养,少量多餐,奶后驱气防止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采取侧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
在补液治疗时,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擅自调节。
2024年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最新版的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第四节“疾病预防和护理”,详细内容涵盖感冒、腹泻、发热、湿疹等常见病症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的特点及危害。
2. 掌握常见婴幼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婴幼儿健康,关爱生命,增强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婴幼儿疾病预防和护理的实际操作技巧。
2. 教学重点:感冒、腹泻、发热、湿疹等常见病症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演示视频等。
2. 学具:护理操作模拟器具、消毒用品、体温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幼儿疾病案例,引发学生对疾病预防和护理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感冒:病因、症状、预防措施、护理方法。
(2)腹泻:病因、症状、预防措施、护理方法。
(3)发热:病因、症状、预防措施、护理方法。
(4)湿疹:病因、症状、预防措施、护理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针对每个病症,讨论预防和护理方法。
(2)演示:教师演示护理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3)随堂练习:学生进行护理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感冒腹泻发热湿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感冒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2)简述腹泻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3)简述发热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4)简述湿疹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2. 答案:(1)感冒预防措施:加强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冒患者等。
护理方法: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腹泻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及时接种疫苗等。
护理方法: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整饮食、保持臀部清洁等。
(3)发热预防措施:加强锻炼、避免接触发热患者、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等。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医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婴幼儿护理学》第五章“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重点讲解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防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2. 掌握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技能。
3. 培养学生关爱婴幼儿,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2. 教学重点: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防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婴幼儿护理手册、护理实践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出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感冒:讲解感冒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2)腹泻:介绍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3)肺炎:阐述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4)手足口病:讲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情景一:模拟护理感冒婴幼儿,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情景二:模拟护理腹泻婴幼儿,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例题讲解:(1)感冒的护理方法有哪些?(2)如何预防婴幼儿腹泻?5. 随堂练习:(1)分析感冒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2)描述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常见疾病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2. 预防与护理(1)感冒预防:加强锻炼、避免接触患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给予足够水分、遵医嘱用药(2)腹泻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卫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护理: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整饮食、保持皮肤清洁(3)肺炎预防:加强锻炼、避免接触患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遵医嘱用药、注意休息(4)手足口病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遵医嘱用药、注意休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感冒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及护理方法婴幼儿期是孩子成长中最脆弱的阶段,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
1. 婴幼儿感冒感冒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热等。
护理方法包括:-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 给孩子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温和按摩孩子的鼻梁,缓解鼻塞。
- 使用合适的婴幼儿退烧药,如医生建议的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 避免使用感冒药物,尤其是含有抗组胺药物的药物。
2. 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便便呈现水样或稀薄的情况。
腹泻通常是由于病毒、细菌感染或消化系统问题引起的。
护理方法包括:- 确保孩子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 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
- 鼓励孩子多喝水,便秘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适量的运动饮料。
- 避免给孩子食用含有脂肪、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 清洗孩子的尿布时要注意卫生,洗手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
3. 婴幼儿湿疹湿疹是由于婴幼儿皮肤敏感或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等。
护理方法包括:- 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洗涤剂和洗浴产品。
- 每天给孩子保持通风、干燥的环境。
- 使用温和无刺激的婴幼儿护肤品,如润肤霜。
- 孩子的指甲要保持干净修剪,避免划伤湿疹部位。
- 及时处理孩子出现的过敏反应,如使用医生推荐的外用激素药物。
4. 婴幼儿中耳炎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耳部感染疾病,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症状包括耳朵疼痛、发热、听力下降等。
护理方法包括:- 维持室内清洁,保持适度的湿度。
- 睡觉时将孩子的头稍微抬高,有助于耳内引流。
- 鼓励孩子经常饮水,帮助耳朵引流。
- 孩子感染重或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诊,并按医生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之,婴幼儿疾病的护理方法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适宜的饮食和环境,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