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1
婴儿常见病护理一、婴儿佝偻病婴儿因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母乳中维生素D的水平较低。
维生素D既可由膳食供给,又可经适宜阳光照射皮肤合成。
家长应该尽早抱孩子到户外活动,接受适宜的阳光照射。
但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的制剂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为重要。
对于早产儿、双胞胎、冬节或梅雨季节出生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
如果小婴儿缺乏钙,同时也缺乏维生素D,那么就出现骨质软化症和佝偻病,表现:多汗,易惊甚至出现手足搐搦。
久之骨质软化导致乒乓球头颅,肋缘外翻,肋串珠,四肢表现为手镯、脚镯,X 形或O形腿。
预防应从孕妇妊娠后期(7~9月)开始,此时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需要量不断增加,要鼓励孕妇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磷与蛋白质的食品,对有低钙血症和骨软化症孕妇应积极治疗。
对冬春妊娠或体弱多病之孕妇,可于妊娠7-9月给予维生素D10万UI~20万IU,一次或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晒太阳,尤早产儿、双胎及人工喂养儿或者冬季出生小儿。
根据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0~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钙的生理需要量为300毫克,人工喂养的婴儿,每天需要钙400毫克。
7个月~1岁:定为每天需要钙400毫克。
1~3岁:每天发育需要钙600毫克。
南方的婴儿每天需要补充400~600IU。
北方婴儿每天需要补充600~800IU。
早产儿也要加至每天600~800IU。
对于每日口服维生素D有困难者,每月可一次给婴儿口服维生素D5万~10万IU。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对牛奶、母乳和鸡蛋白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素质引起的皮肤病。
婴幼儿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患病。
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月到2岁这段时间,又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
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
婴幼儿常见病护理知识
一、新生儿窒息
1、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2、窒息过程中,新生儿会出现晕厥、口周围涎液多、肌肉张力减弱、面容改变、皮肤有紫红色斑点、呼吸变得缓慢而深,但是容易暂停,甚至
无法呼吸,如果一直没有妥善护理,很容易导致死亡。
3、一旦窒息症状出现,婴幼儿护理的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新生儿头位
保持一定的高度,以减少胸部的紧张度,促进吸入空气;然后使用手掌轻
拍新生儿的背部,帮助新生儿完成呼吸;同时要立即对新生儿提供有效的
复苏护理。
4、如果此时还没有完全恢复,可以采用吸入空气的方法,让新生儿
吸入空气,这样也能恢复新生儿的呼吸。
二、腹泻
1、婴幼儿腹泻常见于新生儿和婴儿,是指比正常排便次数多,比正
常排出的粪便量多,或排出的粪便质量发生变化,呈泥状水样或液流状的
病症。
2、腹泻的护理主要包括:给予足够的液体,有助于恢复水分,以防
止脱水;及时给予止泻药,如果有严重的腹泻,那么应采取调理肠系膜通
道的手段来预防细菌滋生;保证婴幼儿维持良好的卫生清洁,以防止寄生
虫的滋生。
三、病毒感染。
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1.饮食护理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充足的营养。
针对不同疾病,给予合理的饮食,如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等。
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2.预防感染婴幼儿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感染性疾病的成人或儿童接触,及时增减衣物,加强卫生教育,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定期检查婴幼儿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评估营养状况,以及筛查常见疾病。
家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
4.疫苗接种根据国家规定,婴幼儿需接种多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家长应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5.监测体温婴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应注意监测体温,尤其在高热或疑似感染的情况下。
如有异常体温应及时就医。
6.合理用药婴幼儿用药需谨慎,严禁擅自用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7.注意安全婴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应确保环境安全,避免孩子接触危险物品和设施。
同时教育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识。
8.心理护理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二、注意事项1.每个婴幼儿的体质和生长环境不同,护理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2.如有疑虑或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3.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积极配合,以提高护理效果。
婴幼儿常见病护理技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婴幼儿的护理也越来越重要。
婴幼儿常见病是父母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正确的护理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康复,还能减轻家长的焦虑。
本文将介绍一些婴幼儿常见病护理技术,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
感冒婴幼儿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包括流涕、咳嗽、发热等。
在护理感冒的过程中,家长应保持婴幼儿的室内环境清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感染其他病毒。
同时,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饮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
定期测量体温,注意婴幼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体温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腹泻婴幼儿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水样稀薄,常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
家长在护理腹泻时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潮湿引起红屁股。
注意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避免孩子受凉。
多喂水,注意监控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生冷、难消化的食物。
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应及时就医。
发热婴幼儿发热可能是由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其他潜在疾病的表现。
在发现婴幼儿发热时,家长首先要用体温计测量孩子的体温,及时观察症状变化。
保持室内环境通风清洁,避免过度穿着或缠绕。
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等部位,帮助降低体温。
如果发热症状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语婴幼儿是家庭的宝贝,正确的护理技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了解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技术,及时应对孩子的不适症状,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合理的治疗,帮助孩子尽快康复,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婴幼儿常见病护理技术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婴幼儿是家庭的宝贝,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为了保护宝宝的健康,家长需要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及其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1.感冒婴幼儿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感冒的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发烧等。
为了预防婴幼儿感冒,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打开窗户通风。
- 避免带宝宝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尤其是感冒季节。
- 定期给宝宝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 保持宝宝的体温适宜,避免着凉。
对于患了感冒的婴幼儿,家长需要做好以下的护理工作:- 让宝宝多喝水,保持体液平衡。
- 使用安全有效的退烧药物,如医生建议使用的儿童退烧药。
- 如有需要,使用鼻毛细血管收缩剂舒缓鼻塞症状。
- 给宝宝提供适当的营养饮食,增加身体抵抗力。
2.腹泻腹泻是指婴幼儿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或呈水样,并伴随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细菌、病毒感染或饮食不当。
为了预防腹泻,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给宝宝提供卫生健康的食物和饮水,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
- 定期给宝宝洗手,避免手传染。
- 尽量避免将宝宝带到人多拥挤的场所,特别是腹泻多发季节。
- 配置适当的奶粉或添加辅食,不要让宝宝吃过期或不合适的食物。
对于患了腹泻的婴幼儿,家长需要做好以下的护理工作:- 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 尽量给宝宝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稀饭等。
- 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防止感染。
- 如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及时就医。
3.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婴幼儿期。
湿疹的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痒痛、起水泡等。
为了预防湿疹,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宝宝身体干燥清洁,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 避免给宝宝穿用化纤或粗糙的衣物,应选择柔软透气的材质。
- 注意室内空气的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
- 注意宝宝的饮食,避免食用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婴儿常见疾病护理总结
介绍:
本文档总结了婴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保护婴儿的健康。
一、感冒
-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接触有感冒症状的人。
- 护理方法:增加液体摄入、保持室内温暖、定时清洁鼻腔、避免使用过多药物。
二、腹泻
- 预防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妥善处理母乳、配方奶或食物的储存与消毒。
- 护理方法: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改变饮食惯、避免使用过多药物。
三、湿疹
- 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适合婴儿的无刺激性产品。
- 护理方法:定期用温水洗澡、涂抹适当的保湿剂、适量晒太阳。
四、过敏
- 预防措施:避免与婴儿过敏原接触、保持室内清洁。
- 护理方法:及时处理过敏症状、改变饮食或环境。
五、发烧
-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卫生、正确穿戴适合天气的衣物。
- 护理方法:调节室内温度、合理用药、观察体温变化。
六、肺炎
- 预防措施:注射疫苗、保持室内卫生、避免婴儿与患病人接触。
- 护理方法: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七、麻疹
- 预防措施:注射疫苗、洗手卫生、避免与患病人接触。
- 护理方法:静养、合理用药。
结语: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及时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婴儿常见疾病的发生及其对婴儿健康的影响。
然而,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疾病的护理概述,具体护理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1.保持婴幼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
2.及时更换婴幼儿的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尿布疹的发生。
3.给予适当的饮食,避免过度喂养。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传给婴儿。
4.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5.注意手卫生,洗手后才接触婴幼儿,避免交叉感染。
6.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抗生素。
宽松,避免摩擦和刺激。
注意观察皮疹的形态、数量、分布和进展情况,及时处理破溃、渗液等并发症。
3.眼部护理:川崎病患者易出现结膜炎和角膜炎,需注意眼部卫生,及时清洗眼部分泌物。
4.口腔护理:本病患者常见口腔黏膜病变,需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清洗口腔分泌物,避免口腔细菌感染。
5.心理护理:川崎病患者年龄较小,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6.预防并发症:XXX并发冠状动脉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同时,避免接种疫苗和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清洁是很重要的,包括剪短指甲,以免抓伤,每日便后清洗臀部,半脱的痂皮用消毒剪刀剪除,切忌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
另外,需要注意粘膜的护理,观察口腔粘膜病损情况,每日口腔护理2-3次,口唇干裂者涂润唇油,禁食生、辛、硬的食物。
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也可涂眼膏,以保持眼的清洁,预防感染。
对于早产儿,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减少刺激,护理病儿前后须洗手,保持病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
保持室环境安静,减少噪声及灯光刺激。
另外,要保暖,早产儿室温度应保持温湿度适宜,可加厚盖被、家人怀抱、热水袋保暖。
喂养以母乳为最优,若无母乳,可用配方奶粉。
指导合理喂养,少量多餐,奶后驱气防止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采取侧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
在补液治疗时,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擅自调节。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医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婴幼儿护理学》第五章“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重点讲解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防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2. 掌握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技能。
3. 培养学生关爱婴幼儿,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2. 教学重点: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防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婴幼儿护理手册、护理实践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出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感冒:讲解感冒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2)腹泻:介绍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3)肺炎:阐述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4)手足口病:讲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情景一:模拟护理感冒婴幼儿,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情景二:模拟护理腹泻婴幼儿,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例题讲解:(1)感冒的护理方法有哪些?(2)如何预防婴幼儿腹泻?5. 随堂练习:(1)分析感冒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2)描述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常见疾病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2. 预防与护理(1)感冒预防:加强锻炼、避免接触患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给予足够水分、遵医嘱用药(2)腹泻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卫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护理: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整饮食、保持皮肤清洁(3)肺炎预防:加强锻炼、避免接触患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遵医嘱用药、注意休息(4)手足口病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遵医嘱用药、注意休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感冒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