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格罗佩斯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34
5.1包豪斯理想的萌芽背景:战后德国“十一月革命”,新思想鼓舞。
包豪斯(Bauhauas)创立于1919年4月七日,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完全以发展设计教育为核心的设计学院,全称“国立包豪斯学院(Das Staatliches Bauhuas),由魏玛“市立美术学”和“市立艺术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前身是亨利·凡德·威尔德设立的魏玛工艺美术学校。
包豪斯是由德语中建筑的动词“Bauen”和名词“Haus”合并而成,格罗佩斯相信在建筑的载体上设计会成为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而“Bauhauas”这个词从根本上就是对这种信仰的一个比喻。
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现代主义探索中,包豪斯集中了各国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与实验成果,特别是荷兰的“风格派”运动,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和德国的现代主义,从而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中心。
意义:1,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
首创了“基础课”,把对平面、立体构成研究、材料研究、色彩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使视觉教育第一次奠定在科学基础上。
2,奠定了现代主义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
采用现代材料、以批量生产为目的,成为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设计教育。
3,对平面设计功能化的探索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起源。
4,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让学生参与制作,完全改变了只绘画不制作的陈旧方式,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5,开始建立学院与企业界的联系,使学生体验设计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新纪元。
思想历程:一战前,迷恋机械,具有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立场。
战后成为一个具有强烈民主色彩、社会主义立场的建筑家。
提倡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兄弟行业精神和中世纪的行会工作方式。
他的设计采用大量的现代材料,并且采用简单的,没有装饰的设计,充分考虑造价低廉的问题,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大众化的建筑产品。
“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应该为全社会服务。
3、包豪斯(1919~1933)包豪斯即指1919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集大成的核心。
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包豪斯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具有重要而决定性的意义,二战之后的国际主义平面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包豪斯的校址经过了三次迁移,习惯上根据其不同的校址地点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4)、迪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1932)、柏林时期的包豪斯(1932~1933)。
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将该学院强行关闭,结束了包豪斯的发展历史。
1)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4)首任校长格罗佩斯作为包浩斯的奠基人,他初期建校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所艺术与设计学院,达到他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的目的。
但这种以个人的、行会式的浪漫广义色彩为核心的早期包豪斯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约从1923年起,开始被理性主义、比较接近科学方式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强调为大工业生产的设计为主导的中期包豪斯思想所取代。
这个时期的第一批三个教员分别是:雕塑家杰哈特·马科斯、画家里昂·费宁格和画家约汉·伊顿,其中伊顿对于包豪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设计了一系列新的以训练平面视觉敏感为中心的“基础课”,成为世界设计教育领域第一个创造基础课程的人,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开设了现代色彩学的课程。
1922年的复活节伊顿被格罗佩斯劝说辞职而离开了包豪斯,其位置由拉兹罗·莫霍里·纳吉接替。
纳吉从各个方面入手在包豪斯推进俄国构成主义的精神,把设计当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一个劳动的过程,否定过分的个人表现,强调解决问题、创造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设计,他从平面设计、绘画、试验电影、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各个方面灌输自己的观点,并且身体力行地从事设计和创作,对于包豪斯发展方向的改变起到了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
包豪斯最初是一所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1883—1969)
包豪斯设计学院
于1919年在德国创建成立的设计学院,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
包豪斯从1919年创立到1933年结束,14年间历尽磨难。
从它的成立、发展到结
束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魏玛包豪斯、德绍包豪斯、柏林包豪斯;它有三任校长,即格罗佩斯、迈耶(1889—1954)、米斯(1886—1969);在它14年的办学历程中,共有1250名学生和35名全日制教师在其中学习和工作,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制度、以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发生了许多种重大变化
包豪斯设计学院
在设计理论方面,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1.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
2.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
3.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的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虽大贡献之一。
4.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并重。
包豪斯通过设计学院通过10多年的努力,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于与实验成果,并加以完善和发展,它所奠定的工业设计教育的框架,以及他所创造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对于世界工业设计以后几十年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对于现代设计来
说,包豪斯不仅仅是一种风格,也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它是一个公社、一种新造型精神的聚集、一场各种艺术形式的改革,它所培养的一代人才是以后开辟世界工业设计道路的最富有生气的力量,它是现代设计师的摇篮。
现代设计二密斯凡德罗、格罗佩斯作品赏析米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德国人,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密斯的作品具有整洁和骨架外露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简练而制作精细的细部。
新材料钢铁和玻璃的普及,以及密斯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使他的建筑都有简洁纯净的效果。
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他突出的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并设计了著名的现代主义经典椅子——巴塞罗那椅,使他一举成名,称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是密斯设计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是现代建筑运动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流动空间概念的代表作。
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开放的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密斯少即是多的名言,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最好的解释。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设计标志着密斯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是密斯的封笔之作。
其平面式一格几乎不需要切割的巨大正方。
与巴塞罗那的德国馆相比,设计在单纯中寻找到归宿。
1919年,一间前所未有的艺术设计学院在德国诞生了。
它的创办者,德国建筑设计师沃尔特·格罗庇乌斯给它起了一个日后传遍世界的名字——包豪斯(BAUHAUS),大意可被理解为“为建筑而设的学校”。
他深信在建筑的伞翳下,设计会成为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包豪斯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辨驳的成就;展示了20世纪特有的设计美学漫长而艰难的诞生历程。
在那里,手工业和艺术的专家并肩授课;坚持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坚持为工业生产而进行创作设计的同时,保持了人文主义的创作准则。
就像格罗庇乌斯在1923年作的一次著名讲演那样“艺术和技术——一个新生的结合体”,包豪斯以它极具先进性和实验性的办学理念,聚集了一支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教师队伍。
如瓦西里·康定斯基就曾在包豪斯的彩色玻璃工作室工作过,保罗·克利也在那里把他的理论应用于材料设计的实践之中……1933年,学院被纳粹强行关闭。
虽然它的存在只有短短的14年,但先后毕业于该院的1250名学员中,却不乏在近现代颇有成就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
包豪斯至今被称作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设计院校。
包豪斯(Bauhaus,存在于1919年至1933年之间),为国立包豪斯学校(德文:Staatliches Bauhaus)的通称,是一所德国的艺术和建筑学校,讲授并发展设计教育。
Bauhaus是德文里Bau-Haus组成(Bau 建筑,动词bauen为建造之意; Haus为名词,房屋之意),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年 - 1969年)在1919年时创立于德国威玛(Weimar)。
由于包豪斯学校对于现代建筑学的深远影响,今日的包豪斯早已不单是指一所学校,而是一种建筑流派或风格的统称,注重建筑造型与实用机能合而为一。
格罗佩斯的设计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汪瑞霞(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摘要:沃尔特·格罗佩斯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相信教育的作用;提倡教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功能主义造型原则的设计思想对世界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力不容置疑。
对格罗佩斯设计思想的发掘,对于建立一种更切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艺术设计思想和设计教育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格罗佩斯设计思想艺术与技术Gr0pius’s design thought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Abstract:Walter Gropius emphasized the craft,technical and the artistic harmonious unification;Believed the role of the education;Advocated the collective spirit and the function principle0f the teaching.His design thought is undeniable to the world modern design education influence.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his design ideal for establishing design thought and design education that will be more fit china condi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world economy.Key word:Gropius;design thought;arts and technology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速度的加快,人们已认识到设计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艺术设计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目录[隐藏]∙ 1 历史o 1.1 1919年魏玛时期▪ 1.1.1 背景▪ 1.1.2 教学▪ 1.1.3 风格o 1.2 1925年德绍时期o 1.3 1932年柏林时期o 1.4 1945年以后∙ 2 学程o 2.1 包豪斯艺术家∙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设计作品,但由于当时学校设备与资金有限,以致全体师生忙碌五个月也未能完成全部订单。
由于魏玛时期的任教教师与魏玛共和有相当的关系,因此对包豪斯表示赞扬的人,往往被视为是左派或国际主义人士,也因此刚开始时右派政府一直抱持着反对包豪斯的态度。
在1924年2月图林根议会选举后政治形势转变,左派的执政党相较于Richard Leutheußer所领导的右派DVP党,少了百分之五十的席位,政治局势丕变。
在这种局势下,其他城市建议包豪斯的老师及学生们换一个新的地方让学校继续运作,再加上图林根政府亦感受到财政与政治上的现实压力,最后魏玛的包豪斯终于在1925年时结束运作,并搬到德绍(Dessau)继续教学。
[编辑]教学包豪斯的目的是成为结合建筑、工艺、与艺术的学校,按照格罗佩斯的理想,现代设计教育必须结合艺术与技术,将艺术家、工匠与工业之间的界线抹除,方能提升德国的工业水平。
使得包豪斯的教学在理论知识与实务技术同样重视,基本上是以艺术家、工艺家为中心所建构的工作坊(Werkstätten)形式教学,教师学生之间以“师傅”(master)、“技工”(journeyman)与“学徒”(apprentice)的中世纪行会(Medieval Guilds)用语互相称呼,倡导中世纪建造大教堂般,建筑师、工匠与艺术家集体协调工作的精神。
在当时并没有一位艺术家或工匠是理论与技术兼具的,因此包豪斯在前几年都采双轨教学制,由教导艺术形式、色彩、绘画的“形态教师”(Form meister)与传授技术、手工艺、材料的“技术教师”(Handwerks meister)共同教授。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也译作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或葛罗培斯),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浩斯的创办人。
沃尔特·格罗培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
1907至1910年间,他是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
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
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
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
1919年,格罗培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
后来鲍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格罗培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
他们对学生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培斯成为“最伟大的组织者”。
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13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Architecture)以及1923年的“思想与建筑”(Idea and Construction)等。
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
包豪斯的理想与精神推动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作者:雷敏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5期雷敏(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由天才设计师沃尔特·格罗佩斯为首创建的德国魏玛的国立包豪斯学校励志改变20世纪的德国设计乃至世界设计,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当代,包豪斯的理念与精神以及他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改变了当代世界的面貌。
关键词:包豪斯;精神;理想;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060-02一、关于包豪斯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创立的德国魏玛的国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简称包豪斯(Bauhaus),创立于1919年一战后的德国,是一所享誉世界的艺术建筑学校。
“Bauhaus”由德文“Bau”和“Haus”组成,名字本身的意义是“house of building”。
包豪斯的存在虽然只有短短14年的历史,一共也只有1250名学员,但包豪斯对德国乃至世界来说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包豪斯在当时它是最具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也被称做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争议的艺术院校。
包豪斯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还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
换句话来说,包豪斯的校史也是一部现代设计诞生的历史,将艺术同机械技术这两个门类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而包豪斯的全体教员几乎囊括了整本现代主义者的《名人录》。
由于包豪斯学校对于现代建筑学的深远影响,如今的包豪斯已不单单指的是学校,而是其倡导的建筑流派还有风格的名称。
二、包豪斯的发展历程包豪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919-1925年魏玛时期、1925-1932年德绍时期和1932-1933年柏林时期,以及三任校长:1919年至1927年的沃尔特·格罗佩斯、1927年至1930年的汉斯·迈耶以及1930至1933年的密斯·凡·德·罗。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 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是一位德国建筑师,及设计学校先趋包浩斯的创办者。
他创办包浩斯之前在建筑师事务所工作,目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系统,大多有他创办时的一些影子,他在包浩斯学校里是灵魂人物,也因此当纳粹介入学校时,他不得不避到美国,并在那边终老。
美国的设计教育系统,特别是建筑的风格,有相当多都受到他的影响。
沃尔特·格罗佩斯-设计思想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佩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
实质上,他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希望人人能享受设计。
他主张设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
他认为设计应采用集体创作、标准化和模数等方法,来组成建筑与设计的合作关系,这可以说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
此外,他还认为,要改变德国的设计现状,必须创办一所与工业紧密相关的学校,必须通过设计教育来改造德国,指出艺术家必须通过新设计教育体系,从接触大批量生产过程当中,探索表现形式。
格罗佩斯的上述思想、主张和愿望,最终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的诞生。
格罗佩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
他们对学生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佩斯成为“最伟大的组织者”。
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13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展”(ThedevelopmentofModernIndustrialArchitecture)以及1923年的“思想与建筑”(IdeaandConstruction)等。
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
包豪斯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专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起来的学院——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
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顶峰,对后来的现代艺术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现代设计教育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一)包豪斯主要人物1. 沃尔特·格罗佩斯格罗佩斯是包豪斯奠基人。
他的设计思想受贝伦斯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
他1916年成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1919·3·20,格罗佩斯将原来的魏玛市立美美术学院和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合并、改进成立了“国立包豪斯”。
包豪斯成立后,格罗佩斯大胆邀请激进现代派画家和雕塑家到该校进行教学,有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罗·克利、菲林格和莫赫利·纳吉等。
他们把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当时最新最激进的艺术带到包豪斯,使包豪斯独领风骚。
格罗佩斯领导的包豪斯注重教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坚持“技术和艺术”充分结合的宗旨,创建了许多鱼设计教学相关的实习工厂,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创造了一个新的设计教学模式。
1925年包豪斯搬到迪索以后,格罗佩斯进一步从现代工业设计考虑,新增一些课程,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以及材料学习等课程。
强调产品和结构的优化,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基本实现机器化的大生产条件下技术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构成主义的工业设计风格已逐渐成熟。
2. 第二任校长汉斯·迈耶汉斯·迈耶1928年接任包豪斯校长一职,他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理论,主张建筑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从而改变社会。
他的建筑思想对包豪斯教学产生很大影响。
他重视建筑理论的研究,特别强化了建筑教学,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他政治思想极左,1930年辞职。
3. 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米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设计代表之一,他于1930.8出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他把课程主要环节放在建筑设计上,把学校划分为——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