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括号的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23
xxx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导学案主备人:xxx 审核人:学习时间:年月日小主人:4.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重点】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看一遍教材p35例题,再针对预习案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预习案1.独立解答下面的问题:我们班里要添3副象棋和2副围棋,每副象棋4元,每副围棋15元,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吗?并说出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2.通过预习我能计算下面各题8×4-3×6 80÷2+76÷4 48÷6 +5×2 50-20×2÷53.根据以上的计算方法,完成课本p35想想做做第一题。
二、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点一: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1.我能根据情景图获得信息,知道先算什么?还能列出综合算式。
2.尝试计算,后组内讨论交流。
3.生板演说过程。
4.进行比较(哪种简便)。
【小结】探究点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试一试” 150+120÷6×51.先思考:算式中有()运算,与上面例题相比有()区别,应先算()再算()。
2. .尝试计算板演说过程3.交流核对【小结】巩固练习1.课本p36第2.3.4.5.6题课堂小结我的收获。
主备人:何福英班级:姓名: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一、学习目标:我能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成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并批改后黑板展示)自主学习课本37页例、例2,能独立列出算式并准确计算。
想一想:1、竖式应该怎么写?2、从哪一位加起?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组内交流并批改后黑板展示)1、想一想:271+31竖式应该怎么写?怎样计算?十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写?2、271+903,怎样计算?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四、巩固提升。
课本37页做一做(每个小组一题黑板展示,本组习题完成后,在完成其他小组习题,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多)五、课后反思。
1、我学会了什么----2、我还有那些疑惑----第二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主备人:何福英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我能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我能初步掌握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1多少种?列出算式并计算。
每个学生独立计算,说说计算过程2、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想一想: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组内交流并批改后黑板展示)想一想: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四、巩固提升。
(每个小组一题黑板展示,本组习题完成后,在完成其他小组习题,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多)课本38页做一做;39页练习八5、6题五、课后反思。
1、我学会了什么----2、我还有那些疑惑----第三课时:连续退位减法主备人:何福英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我能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成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并批改后黑板展示)观察书41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搜集需要的数学信息。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导学案一、知识概括1. 连减连减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有连续的数相减,例如:7−2−1这个式子中就有两个连续的数相减。
在做连减的时候,我们先计算最左边的相减部分,再依次往右计算,直到算式结束。
2. 连加连加和连减类似,只不过是数相加,例如:2+3+1这个式子中有两个连续的数相加。
在做连加的时候,我们也是先计算最左边的相加部分,再依次往右计算,直到算式结束。
3. 加减混合加减混合式子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例如:5+2−1在做加减混合的时候,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再计算减法。
二、学习重点1.掌握连减、连加的计算方法。
2.掌握加减混合式子的计算方法。
三、课前思考1.6−4+1−2=2.5+3−2−1=3.8+6−4−3=4.7−3−2+1=四、课堂学习1.操作讲解老师拿出算盘,先演示怎样用算盘做9−2−4的计算。
步骤如下:1.当输入9时,将算盘上所有珠子都放到左侧,然后在右侧放上9个珠子。
2.当输入−符号时,需要将右侧的珠子全部转到左侧,因为−符号表示减法,即从左边的数字中减去右边的数字。
所以我们需要将右边的数字都转移到左边,然后一起计算。
3.当输入2时,将左侧的两个珠子移到右侧,表示减去2。
4.当输入4时,将左侧的四个珠子移到右侧,表示减去4。
最后,右侧的珠子上照样是3个珠子,表示9−2−4的结果为3。
老师手写演示以下式子的计算方法:10+3−2−4+5步骤如下:1.先计算10+3,得到13。
2.再将2和4相减,得到2。
3.再减去2,得到11。
4.最后加上5,得到最终结果为16。
5.模仿练习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计算以下式子:1.8−3−1−2=2.9+2−3−1+7=3.10+7−5−4=4.5−1+2−3=五、课后作业1.计算以下式子:12−6−2−4=2.计算以下式子:8+9−4−2−6=3.计算以下式子:11+3+2−1−4=4.计算以下式子:5−3+1−2+4=六、小结通过本次课程学习,我们掌握了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要学会按顺序计算,并注意符号的影响。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 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知识点概述本章将通过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来引导学生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使用方法,较深入地了解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进行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目标1.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2.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3.熟练进行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4.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优先级。
2.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
3.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优先级在进行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遵循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优先级。
其中,乘除运算符具有较高的优先级,要先运算完乘除法,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当多个乘除运算符同时出现时,应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2.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在进行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先按照运算符的优先级进行运算,然后根据计算规则依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例如,计算式子:3+2×4÷2-1,我们需要先进行乘除运算,得到3+4-1=6。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还需要注意正负数的运算。
当“-”号前面没有数字时,表示的是负数。
例如,计算式子:2+(-3)×5,需要将“-”号前面的3乘以5得到-15,然后加上2得到-13。
3. 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计算。
例如,在购物时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在出行时需要计算车费等。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应用能力。
五、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优先级、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提高计算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认识万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
3.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熟练进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具、学具。
2. 学生课前预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3.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理解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3)引导学生总结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
5. 课后作业(1)布置一些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2)让学生收集一些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注:本导学案适用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不带括号的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一、观察信息窗1第68页1、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针对你的问题列出算式3、解答:买这些礼物共用了多少元?列式是:我的方法:估算列式计算先在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自己把答案写出来。
4、买衣服比买鞋多用了多少元?我的计算方法:二、自主练习1、252+466-27 700-208-199= == =496+342+208 300-126+229= == =2、一捆铁丝长1000米,第一次用去176米,第二次用去227米,还剩多少米?总结:通过以上练习我的发现:在计算不带括号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都要从计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带括号的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设计者:齐恒山一、仔细观察信息窗2 第72页1、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得到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要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二、解答:1、还剩多少个鸭蛋?先在小组内讨论,每个人都要说说自己想法,并说说小括号的作用我的方法:(1)先求再求列式是(2)也可以先求再求列式是把(2)列成综合算式是要想先算200+150,需要加上小括号,那么要是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里面的。
2、独立完成花鸭和白鸭一共多少只?三、自主练习257+ (400-299)800-(301+197)= == =1000-281-436 468-(736-499)= == =四、小青、小林和小英三人一共有画片432张,小青有147张,小林有153张,小英有多少张?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设计者:齐恒山一、观察情景图第76页1、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选择自己喜欢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想法和算法。
二、一列火车上原有乘客402人,到一站点下车203人,上车196人,这时车上共有乘客多少人?三、速算542-297+58 方法:542与58可以凑成整百数,542+58得600,600再减297得303542-297+58===568-85-15 154+218+446= == ==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教材128页---139页》设计者:杨同成一.仔细观察课本128---129页情景图,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回顾整理:教材130—131页主题图.这么多的内容我们整理一下吧!12回顾整理:34三、综合练习:1.做综合练习1—8题2.做综合练习9—14题3.做综合练习15—20题4.做综合练习21—23题5.我都学会了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教材120页---122页》设计者:杨玲成一、认真阅读课本信息窗1完成以下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2、你懂得了什么?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4、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①要知道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只要知道每个花坛()就可以了。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 沪教版一、知识梳理1. 连加和连减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所谓“连加”,就是将一个数以及这个数后面的一串数相加。
例如:6+7+8+9=30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6、7、8、9四个数相加起来,所得的和就是30。
这就是“连加”的概念。
同样道理,所谓“连减”,就是将一个数以及这个数后面的一串数相减。
例如:10−8−7−5=0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10减去8,再减去7,再减去5,最后所得的差为0。
这就是“连减”的概念。
2. 连加、连减的特点•连加的结果一定是一个较大的数;•连减的结果一定是一个较小的数或0。
3. 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当一道题中既有连加,又有连减时,我们要注意计算顺序。
顺序原则如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连加和连减;•先计算连加,求得和,再用和去减连减部分的值。
例如:5+6−2−1+3−4=7计算顺序是这样的:(5+6)−(2+1)+(3−4)=74. 加减混合的计算在一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时,我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例如:5+2−3+4=8计算顺序是这样的:(5+2)−3+4=8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练习1.计算:10+8+6+4+2=?2.计算:3+6+9+12-18-15=?3.计算:50-10-20+30-40=?4.计算:4+3-8-6+2=?5.计算:8-3+2-6+9=?二、练习题1. 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连加的是() A. 1+2+3 B. 4+5 C. 2+4+6 D. 8+10+12+14+16答案:B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连减的结果一定是一个较大的数 B. 连加的结果一定是一个较小的数或0 C. 连加、连减都是加法,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D. 连加、连减得到的结果跟它们的计算顺序无关答案:B2. 计算题1.计算:20-18-16-14+12+10-8+6-4+2=?2.计算:5+10-4-3+2-1-5+7+9=?3.计算:30+27+24+21-18-15-12-9+6+3=?答案:1. -4;2. 10;3. 27三、思考题1.用连减法计算:100-95-90-85-80-75=?答案:25四、本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还要记住计算的顺序原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连加和连减,先计算连加,求得和,再用和去减连减部分的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一 )基础训练【口算】 24×5= 32÷4= 8+27= 900÷3=60÷4= 72-44= 45×3 = 85+28=【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二) 新知学习【典型例题】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
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三) 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6×2÷4 32÷8×5 48-13+5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850÷25×2 345-164+36=950÷50 =345-200=19 =1451、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知识点概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运算,对于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我们也可以通过掌握加减法来解决。
本次学习的目标是: 1. 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中的加减法规则; 2. 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学会两步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二、加减法的简单回顾在这里,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加减法的规则,以便更好的理解两步混合运算。
1.加法的规则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出它们的和。
例如:3 + 4,其中 3 和 4 是被加数,+ 是加号,7 是它们的和。
2. 减法的规则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出它们的差。
例如:5 - 2,其中 5 是被减数,2 是减数,- 是减号,3 是它们的差。
三、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于两步混合运算,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
通常情况下,都是先进行乘法或除法的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或减法的运算。
例如:5 + 2 × 3,我们先进行2 × 3 的运算,再进行 5 + 6 的运算,最终结果为 11。
又例如:10 - 2 ÷ 5,我们先进行 2 ÷ 5 的运算,再进行 10 - 0.4 的运算,最终结果为 9.6。
四、两步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了解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两步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以题目“8 + 2 ÷ 4”为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题:1. 找到并计算乘法或除法运算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个除法运算,所以我们需要把 2 ÷ 4 先计算出来,结果为 0.5。
因为这道题中只有一个除法运算,所以我们只需要计算这一步就可以了。
2. 找到并计算加法或减法运算在这道题中,我们只剩下一个加法运算,即 8 + 0.5,最终结果为 8.5。
因为这道题中只有一个加法运算,所以我们只需要计算这一步就可以了。
3. 核对答案最后,我们需要核对我们计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不带括号的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设计者:齐恒山一、观察信息窗1第68页1、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针对你的问题列出算式3、解答:买这些礼物共用了多少元?列式是:我的方法:估算列式计算先在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自己把答案写出来。
4、买衣服比买鞋多用了多少元?我的计算方法:二、自主练习1、252+466-27 700-208-199= == =496+342+208 300-126+229= == =2、一捆铁丝长1000米,第一次用去176米,第二次用去227米,还剩多少米?总结:通过以上练习我的发现:在计算不带括号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都要从计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带括号的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设计者:齐恒山一、仔细观察信息窗2 第72页1、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得到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要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二、解答:1、还剩多少个鸭蛋?先在小组内讨论,每个人都要说说自己想法,并说说小括号的作用我的方法:(1)先求再求列式是(2)也可以先求再求列式是把(2)列成综合算式是要想先算200+150,需要加上小括号,那么要是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里面的。
2、独立完成花鸭和白鸭一共多少只?三、自主练习257+ (400-299)800-(301+197)= == =1000-281-436 468-(736-499)= == =四、小青、小林和小英三人一共有画片432张,小青有147张,小林有153张,小英有多少张?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设计者:齐恒山一、观察情景图第76页1、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选择自己喜欢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想法和算法。
二、一列火车上原有乘客402人,到一站点下车203人,上车196人,这时车上共有乘客多少人?三、速算542-297+58 方法:542与58可以凑成整百数,542+58得600,600再减297得303542-297+58===568-85-15 154+218+446= == ==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教材128页---139页》设计者:杨同成一.仔细观察课本128---129页情景图,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回顾整理:教材130—131页主题图.这么多的内容我们整理一下吧!12回顾整理:34三、综合练习:1.做综合练习1—8题2.做综合练习9—14题3.做综合练习15—20题4.做综合练习21—23题5.我都学会了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教材120页---122页》设计者:杨玲成一、认真阅读课本信息窗1完成以下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2、你懂得了什么?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4、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①要知道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只要知道每个花坛()就可以了。
②测量每个花坛边长的方法有:(1)(2)(3)③花坛的周长指的是二、通过对比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的结论是也就是花坛是它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课本第21页第二题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教材120页---122页》设计者:杨玲成一、认真阅读123—126页课本回答下面的问题1、认真观察课本123页信息窗2,完成以下问题(1)你发现的信息有①②③(2)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的问题是①②③(3)解决问题的方法有①长方形花坛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先算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②计算周长的方法有III(4)通过计算方法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二、巩固练习测量你的课桌的长()cm、宽()计算周长()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时、分、秒的认识页》教材111页---119设计者:段升堂一、观察信息窗1第111页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吗?二、观察钟面,你的发现是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时针走1大格是()小时。
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走()个大格。
即1时=()分。
三、第一个节目的开始时间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写出联欢会开始的时间是()与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间相差()。
第10个节目与第7个节目间隔()。
四、想一想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2)爸爸每天中午大约要看15()的新闻。
(3)两节课之间的休息时间是15()。
(4)我吃早饭大约需要20()。
(5)看一场电影大约需要2()。
(6)学生一天的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
五、换算时间单位(1)1小时=()分1小时15分=()分(2)1分=()秒1分20秒=()秒(3)3小时=()分1小时45分=()分(4)2分=()秒2分30秒=()秒六、在圆圈里填上“>”“<”或“=”150分○2小时3小时○200分600分○10小时2小时15分○215分60分○1小时100秒○2分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材95页---102页设计者:田光莲1、观察信息窗3,图中的人们在加工什么?2、你能说出那些数学信息?(1)每小时加工59千克带鱼,7小时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用竖式计算)(2)8箱带鱼一共多少千克?(用竖式计算)(3)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用竖式计算)3、小结:用竖式计算乘法应注意什么?4、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5、自主练习① 52 48 123 116×7 × 6 × 5 × 8②先估一估,再算一算78×8= 49×9= 8×65=404×4= 4×188= 389×5=③自主练习2、4、5、6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中间有零的和末尾有零的乘法》设计者:田光莲1、观察信息窗4,图中是做什么的?卖的什么东西?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3盒鱿鱼丝多少克?(用竖式计算)怎么样写简便(2)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怎样估算怎样口算用竖式计算(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练习第100页自主练习1---4题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103页---105页设计者:薛在忠一、仔细观察信息窗5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1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方法一、先算:每张画用多少个小再算:列式计算:4×8=32(个)()×()=()个方法二:先算:一共做多少朵花?再算:列式计算:4×8=32(个)()×()= ()(个)也可以这样计算()×()×()=()×()=()个问题2 、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先算:列式计算还可以这样计算认识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48-23)×4 小括号讨论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题中为什么用?=问题3、做大刺猬用了多少贝壳?方法:借助线段图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先画一条线段来表示小刺猬用的贝壳数。
再画……….列式计算:42×6=252(个)()+()=()个也可以这样计算:()×()+()=()+()=()个三、讨论探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四、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47-5×6 12×(14-9)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103页---105页设计者:薛在忠自学内容:教科书106—110页一、认真观察情景图1、通过阅读对牛牛小朋友的评价,你发现牛牛小朋友在学习上有哪些优点?2、你应该向牛牛小朋友学习什么?二、你能算出这段评语的字数吗?1、我估算2、我口算3、我笔算4、我这样算三、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可以用()算也可以用()算。
四、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五、在计算有括号的算式时六、综合练习第1---7题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80页---85页设计者:郑作芳一、认真观察80页信息窗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1)(2)(3)2、把小组准备的记录表拿出来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1)(2)(3)3、对各组的立定跳远成绩进行整理,说一说对这些成绩怎样进行整理。
4、设计一个小组立定跳远分段统计表。
5、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第()小组立定跳远成绩分段统计表(单位厘米)6、根据每个小组的成绩对全班的成绩进行整理。
二年级立定跳远成绩分段统计表(单位厘米)7、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表。
二年级()班立定跳远统计表(单位厘米)8、提问从表中你能发现什么?(1)(2)(3)9、对全班50米跑的成绩进行整理。
(1)拿出课前准备的成绩表(2)根据各组成绩完成下表。
二年级()班50米跑成绩分段统计表(单位秒)9、小组内交流,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巩固练习教材第82页“自主练习”第1题。
同桌合作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和结果,最后向全班汇报。
三、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两位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教材86页设计者:陈兆荣一、仔细观察86页上的情景图,从中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1234二、根据你得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234三、你打算怎样解决下列问题1、一共有多少条船?列式2、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列式3、你能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吗?四、你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吗?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五、用竖式计算下列问题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列式2、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列式六、自主练习3 14 3 112 413× 3 × 2 × 4 × 2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经验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提纲自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教材86页设计者:陈兆荣一、请你认真观察课本91页上的情景图,看一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1234二、根据信息,你打算提出什么问题?1234三、你提出的问题,自己能解决么?(小组内交流一下)四、请你解决下列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列式⑴估算结果⑵用竖式计算⑶怎样写竖式简便?(小组讨论)2、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列式⑴估算⑵用竖式计算五、你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吗?六、自主练习1、做92页的第一题(小组内互相评价)2、做93页的第三题(说明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