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林线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山地林线高度专题知识秦为胜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
山地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等温线相吻合。
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7℃,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林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北半球同一座山,一般南侧(阳坡)比北侧要高。
影响林线的因素主要有纬度(热量)、降水、坡度等1、纬度因素(热量):①、林线的高度一般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副热带高山林线分布的海拔最高,向赤道与两极递减,类似雪线随纬度分布规律2、降水因素:①、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一般干旱地区比湿润地区高。
②、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坡向:①、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②、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总之: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一般规律为:纬度较低,最热月气温越高的山体,林线越高;水热条件充足的山体,林线越高。
4、影响高山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素(1)生长季温度条件(最热月气温是关键因素)(2)降水对高山林线高度有显著影响。
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同纬度上干旱区域的高山林线高于较湿润区域,降水量是通过温度间接作用于林线高度的。
例如:同纬度地区西北山地的林线高于东北山地是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大陆性强,夏季降水稀少,光照强,夏季气温高,所以林线高。
5、我国高山林线高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变化,总体趋势是:(1)在北纬30°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2)在300N以南,则表现出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在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7-2 差异性知识系统考点精讲(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题。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答案】11.D【解析】1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
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
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
故选D。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见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分)(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6分)(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微专题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1、林线高度就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
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林线高度受热量与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与制约。
一、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1、纬度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拔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二、影响水分的主要因素1、纬度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陆位置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①温度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温度过低就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干物质。
受温度因素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
②降水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与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
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③其它要素主要有地形、积雪、火及人为因素等。
)2、中国高山林线高度分布规律:①在30°N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
下降速率为112m/度左右。
②在30°N以南,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③在藏东南一带(约29°N——32°N,94°E——96°E)达到4600米,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3、全球来讲,纬度越高,林线越低;同纬度情况下,降水量少的地区林线的高度较高(与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干热的焚风等相关)林线的分布、ﻫ在平地一般就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在高山,大体上就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在同一斜面池沼方面也比山脊有更高的倾向.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就是1000米附近.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就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练习:林线就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押题密卷2(新课标)一.选择题(共16小题)高山林线交错带是山地森林与高山灌丛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的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树木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下边界为林线,是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上限。
如图示意我国白马雪山和博格达山针叶林和灌丛草甸随高程的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与博格达山相比,白马雪山的()A.林线高,树线低B.林线低,树线高C.林线高,树线高D.林线低,树线低2.一座山的同一坡,树线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水分多少B.热量多少C.土壤类型D.坡度陡缓春玉米作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为增加玉米产量,农民在播种玉米时多采用地膜与秸秆覆盖两种主要生产方式。
据此完成3﹣4题。
3.地膜与秸秆覆盖两种覆盖方式均可()A.利于夜间保温B.增强雨水储存C.提高白天地温D.防止水分蒸发4.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该地更适宜采用()A.无覆盖B.地膜覆盖C.秸秆覆盖D.砂石覆盖工业气体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料,工业气体产业是我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杭州某公司是中国气体产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该公司与云南玉溪开展合作,在玉溪钢铁厂旁共建工业气体基地,建设四套空气分离设备及稀有气体粗提取装置。
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杭州企业为玉溪工业气体基地建设主要提供()A.市场B.能源C.原料D.设备6.玉溪工业气体基地紧邻玉溪钢铁厂,主要为了()A.便于污染处置B.促进创新交流C.降低运输成本D.增强品牌影响礐石位于粤东汕头市内,指多石的山,以花岗岩石蛋丘陵地貌为特色。
如图示意礐石不足一百米范围内出现的馒头山、石蛋山、峰林山地质剖面。
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经历了()A.地壳下沉—沉积作用—挤压断裂—差异侵蚀B.地壳下沉—岩浆侵入—断裂抬升—重力崩塌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重力崩塌D.岩浆侵入—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8.随着外力作用的持续,短期内()A.馒头山顶部面积增大B.石蛋山表面起伏加大C.峰林山峰林数量增加D.山体间相对高差减小2023年10月,《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探索房票(某种购置房屋的凭证)安置政策机制,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采用房票安置这一新的拆迁补偿方式。
山西五台山高山林线的植被景观刘鸿雁 曹艳丽 田 军 戴君虎 田育红 崔海亭(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 100871)摘 要 通过草本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结合对乔木和灌木分布的分析,确定了五台山高山林线的几条植被界线以及五台山森林上限附近植被的性质。
结果表明:1)阳坡林线的海拔范围为2605~2790m ,阴坡林线的海拔范围为2810~3015m ;2)草本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比较明显,阴坡和阳坡从郁闭林到山顶均依次分布林下草本层、林缘草甸、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草甸,草本植物的分布很好地体现了林线内部景观的差异性;3)海拔高度是高山林线附近草本植物群落空间分异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高山林线 五台山 植被界线VEGETATI ON LANDSCAPE OF THE ALPINE TIMBERLINE ON MT .WUTAI ,SHANXI PR OVINC ELIU Hong _Yan C AO Yan _Li TIAN Jun DAI Jun _Hu TIAN Yu _Hong and CUI Hai _Ting(Department of Ec ology ,Sc hool of Envir onmental Sci enc es ,Peking Uni vers ity ,Bei jing 100871,China )A bstract As a transitional zone from closed forest to alpine vegetation ,timberline is sensitive to climaticchange in two aspects ,fluctuation of its boundaries and changes to its structur e .Therefore ,the demarcation of vegetation limits and clarification of vegetation patterns of alpine timberline is critical to studies on the response of alpine timberline to climatic change .Mt .Wutai ,with a summit of 3058m a .s .l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North China .It is also one of several mountains which reach the climatically controlled alpine timberline in the temperate broadleaved forest zone in China .Former studies were focused on the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of meadows ,vertical changes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micro to meso _scale patterns of the meadow near the summit .Vegetation analysis on a lar ge scale is still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near the timberline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at 10m elevation intervals on the shady slope and 20_25m on the sun -ny slope from the upper for est limit to the mountain summit .A total of 280relev ès on the shady slope and 75on the sunny slope were made .TWI NSPAN was used to do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of herbaceous communi -ties ,and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as shown using DC A .After classification and ordination of herbaceous communities and analyses of distribution of trees and shr ubs ,vegetation boundaries of alpine timberline were delimited a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forest boundary were clarified in this paper .On the shady slope ,alpine timberline ranges fr om 2810m to 3015m a .s .l .The timberline is dominat -ed by Larix principis _rupprec htii with Picea meyeri and Betula albo _sinensis .The quantity of cones demon -strates that the r egeneration ability of Larix principis _rupprec htii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Pice a meyeri .On the sunny slope ,alpine timberline ranges from 2605m to 2790m a .s .l ..It is dominated by Pic ea me ye ri with some Larix principis _rupprec htii .4herbaceous communities ,understory herbaceous layer ,meado w at forest edge ,subalpine scrubby mead -ow and alpine meadow ,were distinguished by TWI NSPAN on both slopes .The her baceous communities change markedly with altitude .Understor y herbaceous layer ,meadow at forest edge ,subalpine scrubby meadow and alpine meadow occur in sequence fr om upper closed forest to mountain sum mit on both shady and sunny slopes .DC A results showed that elev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herbaceous communities ,implying a key role of climate conditions i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erbaceous communities .Key words Alpine timberline ,Mt .Wutai ,Vegetation boundar y 在描述高山林线附近的植被景观时,有两套术语经常被使用。
林线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的区别(1)Timberline(林线)、alpine timberline(高山林线)林线为郁闭森林到树线的一个过渡带,并非是指一条界线。
高山林线是一条或宽或窄的介于郁闭森林与树线(treeline)之间的过渡地带。
第一,应强调高山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的生态过渡带; 第二,郁闭林的上限以长势良好、树冠对称的树木为界(Holtmeier,1994); 第三,对过渡型高山林线而言,它的外貌特征是矮曲林,但树高一般定义在2m以上(Larson,1974;Bliss,1985)。
这与Slatyer和Nobel(1992)在《景观界线》(Landscape Boundaries)中的理解相近似; 第四,各类型的高山林线都是历史和现代诸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戴君虎,199 9)。
(2)Treeline(树线),forest line(森林线),tree species line(树木物种线)“forest line”:郁闭森林的上限。
郁闭森林的盖度在40%以上,树高至少4~5m。
“treeline”:树木分布的最上限。
这一界线以下不仅有边界明显的树岛或孤立木,还有在遗传上仍属于大高位芽植物的低矮树木所组成。
“tree species line”:树线以上还有树木物种线(tree species line),是在遗传上固定下来的矮曲木分布的最上限。
包括无乔木的高山灌丛、草甸间的界限等。
2、一般定义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我的理解就是上面区分的树线)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
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
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北半球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
高山林线
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高山林线,归根结底是一条低温界限.
逾百年高山林线的观测与研究,旨在阐明高山林线成因以恢复气候高山林线.迄今出现的各种(可归为5类)高山林线成因假说,虽然每一种都可以解释一定地域的高山林线现象,但在全球尺度上,仍然缺乏一种可以普遍解释全球高山林线现象的假说和理论.
林线
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
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
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北半球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
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
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
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
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
狭义的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少,林线越高。
中外学者对世界最高林线的发现
地球上存在着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干旱、不利的土壤条件(如盐碱地或湿地)、强风等。
在山地,森林线是郁闭的山地森林与无乔木的高山灌丛、草甸间的界限。
1948年,Troll编制了北极至南极的植被分布带谱,首次科学地刻画了林线的高度与分布范围。
Hermes在1955年、Von Wissmann在1961年陆续报道了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在藏东南山地。
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林业组实地考察发现(印证)海拔最高的川西云杉分布上限达海拔4600米。
20 04年,Georg Miehe等人在八宿县(Baxoi County)考察,发现了大果圆柏林(Junipe rus tibetica),分布在29°42' N 96°45' E,海拔4900 米。
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北上,在大拐弯区域形成“涡流”,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形成常年云雾缭绕的景观。
这里山地主要生长着云杉、冷杉为代表的暗针叶林,树木通直高大,林中藤罗缠绕。
单之蔷摄影
关于“山地林线”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概念辨析
长期以来,对高山森林上限附近植被界线的称谓很多,定义也有较大差别,指标不够明确,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于澎涛,2002)。
在以往的文章中,对高山森林-苔原(forest-tundra)的称谓有高山林线(alpin e timberline)、森林界限(forest limit)、森林边界(the edge of forest)、森林上界(forest border)、森林上部界限(the upper limit of forest),甚至还有人称高山林线以上森林(forest above treeline)、树木线(tree-limit)和树线(tree-l ine)(戴君虎,1999)。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讨论。
高山树线是界定零散而直立树木最高分布上限的假想界线。
树线边界位置的确定带有几分主观色彩,因为它依赖于对“树木”这一术语的解释,并且在树线的不同树种可能存在不同的生长型,如树篱型或垫状树丛型。
同样,森林上限的位置,即连续森林和上部树线地带的界限,也要依赖于对“森林”这一术语的理解。
高山林线(alpine timberline)一开始系指北美商用林的上限(Larson,1974),因其表达简明扼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较常被引用的高山林线定义有以下几种(戴君虎,1999):第一,Griggs(1914、1938、1946)理解为:“(北美)针叶林以上、森林与草地之间的张力带”。
第二,Wardle(1968)指出:“高山林线是指生长较好、树冠对称树木的上界”。
后来又补充说道:“高山林线是广义上理解的山区树木和森林生长的上界”(Wardle,1974)。
第三,Tranquillini(1979)的定义是:“高山林线是指郁闭林分以上,因生存而与自然艰苦抗争的矮曲林带,并且这些分布在上限处的低矮树木因环境的胁迫而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又说:“这与英文文献中的矮曲林(krummholz)相一致”。
第四,Bliss(1985)在一篇高山研究的综述文章中提到:“高山林线是森林和高山苔原带之间包括树岛(tree island)和矮曲林的广阔生态过渡带”。
第五,Holtmeier(1994)认为:“高山林线是一条或宽或窄的介于郁闭森林与树线(treeline)之间的过渡地带,它常常由畸形树木组成。
这一生态过渡带中的生态条件既不同于郁闭林内部,也不同于极地和高山苔原”。
第六,Pott(1992)等在进行阿尔卑斯山的林线研究时,参考前人成果,对有关界线的划分和术语的使用进行了讨论,认为“forest line”是郁闭森林的上限。
郁闭森林的盖度在40%以上,树高至少4~5m。
树木分布的最上限称为“tree line”,这一界线以下不仅有边界明显的树岛或孤立木,还有在遗传上仍属于大高位芽植物的低矮树木所组成。
树线以上还有树木物种线(tree species line),是在遗传上固定下来的矮曲木分布的最上限。
森林线与树线之间的张力区,可以看作是与林线(timberline)这一术语等同的过渡带。
由此可见,林线并非是指一条界线,而是指一个过渡带。
但也应该看到,学术界历来认为高山林线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Tranquillini,1979),除上述的过渡性林线(transitional、gradual opening)外,还有一种郁闭型林线(a closed stand or a sharp line),即森林突然在林线位置停止向上爬升,使林线成为一条划分树林与草甸的截然界限。
综上所述,对高山林线概念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应强调高山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的生态过渡带;
第二,郁闭林的上限以长势良好、树冠对称的树木为界(Holtmeier,1994);
第三,对过渡型高山林线而言,它的外貌特征是矮曲林,但树高一般定义在2m 以上(Larson,1974;Bliss,1985)。
这与Slatyer和Nobel(1992)在《景观界线》(Landscape Boundaries)中的理解相近似;
第四,各类型的高山林线都是历史和现代诸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戴君虎,1999)。
本文所指林线为郁闭森林到树木物种线的一个过渡带。
上文摘自:平湖市地理教研员许婉英的博文
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常称为树线。
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而界线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丛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
树线对环境临界条件变化的反映十分敏锐,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
树线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值线相吻合(类似于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界线)。
在干旱地区,树线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林带高度和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
一些低纬山地的顶部,其海拔高度和水、热条件远未达到针叶林的极限,仍然出现森林上限,这是由于山顶受到强风作用的结果。
如:粤北南岭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树线却出现在1800米处,其下是已明显矮化的常绿阔叶林,其上为灌丛草甸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