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587.00 KB
- 文档页数:25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太阳的基本常识和其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2. 掌握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方向的基本方法。
3. 培养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提高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预习太阳基本知识:学生需在家中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太阳的基本常识,如太阳的构成、太阳的运动轨迹等。
2. 观察太阳位置: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于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如早晨、中午、傍晚)到户外观察太阳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这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太阳位置的变化。
3. 绘制太阳轨迹图:根据观察记录,学生需绘制出一天中太阳的运动轨迹图。
这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太阳的位置变化。
4. 学习判断方向:学生需学习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方向,如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其方向即为东方等。
5. 实践操作:学生可利用指南针、手表等工具,实地练习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方向,并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
三、作业要求1. 记录要求:学生的观察记录需详细、准确,包括时间、地点、太阳的位置等信息。
2. 绘图要求:太阳轨迹图需用铅笔或彩色笔绘制,线条清晰、图形准确。
3. 实践要求: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实地练习,并确保安全。
4. 提交要求:作业需按时提交,且字迹工整、清晰易懂。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太阳轨迹图、实践操作结果等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评价方式:教师可通过学生的作业质量、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也可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3. 反馈方式:教师需及时给予学生作业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可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作业反馈教师需在课后及时收集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念,掌握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的基本原理。
2. 通过观察和测量,熟悉太阳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作业:学生需在家中准备一个时钟和一把尺子,每天早上记录太阳升起的时间,并测量此时太阳在时钟上的位置(即太阳的角度)。
每天至少记录一次数据,持续一周。
要求准确记录数据,并在记录数据时注意安全。
2. 实验作业:利用简易工具制作一个简易的指南针,通过观察太阳的方向,尝试判断方向。
每个学生需完成一个指南针的制作,并实际操作至少五次。
要求正确使用制作指南针所需的材料,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作业:学生需在小组内讨论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对生活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时间判断、农业种植等。
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讨论报告,报告中需包含小组讨论的成果和疑问。
三、作业要求1. 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得抄袭或抄袭他人数据。
2. 按照指南针的制作步骤正确制作指南针,并保证制作安全。
3. 讨论作业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每个成员都需要参与讨论并贡献自己的观点。
4. 所有作业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得拖延或延期。
四、作业评价1. 观察作业的评价:根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记录数据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2. 实验作业的评价:根据指南针的制作质量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 讨论作业的评价:根据小组讨论的成果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从讨论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理解。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作业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
评价结果可以以表格、文字或图片等形式呈现。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的基本原理。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科学学习。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条件和全等三角形各对应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的作业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锻炼其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学生需要先通过书本预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巩固和深化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等。
(二)动手实践操作学生需利用纸笔等工具,自行绘制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全等三角形,并使用尺规进行测量,记录下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数据,验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生需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探索并总结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SSS、SAS、ASA等全等定理,并尝试用这些条件去判断之前绘制的全等三角形是否满足全等的条件。
三、作业要求(一)认真阅读教材和作业指导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二)动手实践操作时,应准确绘制全等三角形,精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三)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应积极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
(四)作业完成后,需对所做内容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五)按时提交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一)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绘制全等三角形并精确测量数据。
(三)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并总结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四)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完成情况,包括是否按时提交、字迹是否工整、格式是否规范等。
五、作业反馈(一)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将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提高能力。
(三)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师将把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宿舍空调节能方案一、目前宿舍的现状:宿舍空调电能浪费现象严重1、制冷温度调得过低:由于宿舍住的人通常较多,由于每个人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夏天时舍友一般会把空调制冷温度调在18℃~20℃之间,据专家测算,在正确使用空调的前提下,制冷空调温度每提高1℃,可节电10%。
可见,制冷温度调得过低导致的电能浪费是惊人的。
而且由此还会引起舍友之间意见不统一而造成一些矛盾。
2、制热温度调得过高:冬天时,很多调在24℃以上,舍友脱掉衣服吹热空调的现象比较普遍。
而据专家测算,在正确使用空调的前提下,制热空调温度每降低2℃,可节电10%。
可见,制热温度调得过高也严重浪费电能。
3、空调设置不合理员工容易得空调病。
二、一般公司宿舍空调管理现状:1、宿舍空调采取定时供电,每天是晚上定时开启,并于次日早上断电;2、宿舍空调遥控器经改装,把空调温度下调键去掉了,遥控器只能开关机、温度上调等,但不能设置温度下调,所以空调设置最低温度只能控制在25℃及以上,解决了因空调设置温度低而产生浪费的问题;3、空调电费员工自付,故不对宿舍空调进行控制;三、上述宿舍空调管理可能会产生的问题:针对上述宿舍空调管理分析,可能会产生以下问题:1、员工可自行购买空调遥控器,因市场上购买相同型号的遥控器很容易,而且成本很低,所以员工会自主购买遥控器的可能性很大,员工自主购买遥控器后,遥控器的改装效果就失去了;同样可能会产生改装前的制冷浪费问题;2、定时关闭空调用电,由于空调都在开启中,线上的电流非常大,所以此时关闭空调用电,很容易造成“拉弧”,一方面容易烧坏开关;另一方面还可能会产生其它安全问题,如火灾等;3、空调设置温度最低只能设置在25℃,没有可选性,不够灵活;4、据调查有半数以上的员工不适应空调开得太低,但只要有宿舍里有个别喜好低温的舍友,即会将宿舍温度调至低温;所以有必要将宿舍空调强制设置在舒适又合理的温度。
四、跃锐科技解决方案我司针对工厂宿舍解决方案,可多种方法,管理部门可针对当前情况选择以下一项或几项功能,以下功能均可安装后调整参数或取消、增加某项功能:1、空调通电后节能控制器控制空调自行开启,并将温度设置在固定温度值,如有必要管理部门可将宿舍的遥控器回收,设置的固定温度值可无线修改;2、节能控制器实时检测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低于制冷低限值时,节能控制器会将空调设置温度调至制冷标准值,制冷低限值及制冷标准值均可灵活设置;解决员工自行购买遥控器问题。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观察和记录太阳的位置,了解一天中太阳的变化规律。
2. 学习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培养空间感知能力。
3. 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二、作业内容:1. 观察记录:学生需在家中准备一个记录本,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记录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可以使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照片,以便更清晰地观察。
记录内容包括太阳的高度、位置、方向等。
2. 指南针使用: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使用指南针进行一次户外活动。
可以选择公园、广场或郊外等较为空旷的地方,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 制作太阳钟:学生需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板、尺子、胶水、彩笔等),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钟。
要求能够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时间,并进行测试和调整。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需连续进行一周,每天至少记录一次,并注意天气变化对太阳位置的影响。
2. 指南针使用需在家长陪同下进行,确保安全,并记录下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3. 制作太阳钟需充分发挥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按时完成并展示作品。
4.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照片或视频等作业成果,以及简要的作业报告。
四、作业评价:1. 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是否能够发现太阳的变化规律。
2. 指南针使用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是否能够正确识别方向。
3. 太阳钟制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是否能够准确判断时间。
4. 作业报告的完整性和清晰度,是否能够总结经验和收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进行批改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和表扬。
2.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其改进和完善。
同时,教师也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作业经验,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关注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给予支持和鼓励。
同时,也请家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太阳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变化;2. 掌握利用太阳位置判断方向的基本方法;3. 培养观察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指导: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相关内容,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及位置变化规律。
2. 观察记录:学生需在连续几天内,每天固定时间(如上午10点、下午3点)观察太阳的位置,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观察地点应选择无遮挡的开阔地带,以便准确观察。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利用太阳的位置变化,尝试判断方向。
可利用简易的日晷或自制指南针进行实践操作,并记录下操作过程及结果。
4. 创作表达:学生需创作一幅以“我与太阳”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通过画笔展现自己眼中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与方向。
三、作业要求针对以上作业内容,具体要求如下: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学生需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准确的时间和太阳的位置,并保持观察地点的无遮挡状态。
2. 实践操作:学生应认真执行实践操作,以实践方式学习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知识,掌握基本方法。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耐心与细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 创作表达:绘画作品应主题明确,表现出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变化,色彩搭配合理,构图清晰。
作品应为学生自己的创作,严禁抄袭。
4. 提交方式:所有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或邮箱,同时保证作业的完整性和清晰度。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评价将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创作表达的独特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期学生在下一课时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即为小学科学课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方案。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和实践,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方向感,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太阳位置与方向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在家中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太阳的公转和自转知识,理解太阳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太阳方向与地理位置的关联。
2. 观察太阳位置变化: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选择一个安全且视野开阔的地点,用简易的日晷或指南针等工具,观察太阳从日出到日落的位置变化,并记录下每天的观察结果。
3. 绘制太阳位置图:根据连续几天的观察记录,学生需绘制一幅太阳位置变化图。
图中应包括太阳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标记,以及对应的方向指示。
4. 制作简易日晷:学生需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用以表示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制作过程中需注意日晷的准确性,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要求:观察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日期、时间、太阳位置的具体描述以及方向指示。
家长需协助孩子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绘图要求:太阳位置图应清晰明了,方向指示准确。
图中的太阳位置点应与实际观察结果相符,并使用合适的比例尺表示时间变化。
3. 制作日晷要求:日晷的制作材料可自行选择,但需保证其准确性。
制作过程中需理解日晷的工作原理,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制作。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太阳位置图和日晷制作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准确性、真实性和创意性等方面。
2.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本课学习成果的一部分,并纳入学期总评成绩。
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展示,以鼓励和激励学生。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身的作业进行反思和修正,以提高学习效果。
3. 家长需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协助孩子解决问题,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观察、实践和制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知识,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和方向感。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学会观察太阳的方向,掌握利用太阳定向的基本方法;3. 培养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作业:学生分组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活动,记录每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包括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以及太阳高度和方位的变化。
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
2. 实践作业:学生需要制作一张简单的太阳定向图,标明观察到的太阳位置,并解释其依据。
可以使用彩色笔、纸张和地图等材料完成。
3. 合作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当地一周内的日出日落方位图。
小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此项任务。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作业:学生需认真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实践作业:学生需按照要求标注太阳方位,确保定向图的准确性。
3. 合作作业:小组内成员需积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确保方位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4. 作业提交:学生需将完成的作业拍照或扫描,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并在作业中说明小组分工情况及观察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四、作业评价1. 观察数据准确性:评价学生记录的太阳位置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是否能够反映地球自转和太阳高度的变化;2. 定向图准确性:评价学生绘制的定向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正确反映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3.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分工情况、解决问题能力等;4. 个人收获体会:评价学生在观察和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是否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利用太阳定向的基本方法。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学生;2. 针对学生在观察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 对于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教师将给予表彰和奖励,以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交流。
1.3米高的梁支模方案以下是一个梁支模(模板)方案,高度为1.3米:1. 确定梁的尺寸和形状。
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情况,确定梁的宽度、厚度和长度。
2. 设计支模结构。
支模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支撑梁的重量和施工荷载。
3. 构建支模平台。
在梁底部的位置搭建一个平台,用于支撑和安装支模结构。
平台必须稳固,并能够承受梁的重量和施工人员的活动。
4. 安装支模板。
根据梁的形状和尺寸,按照规定的梁布置图纸将支模板进行拼装,并固定在支模结构上。
5. 调整支模。
根据需要,调整支模板的位置和角度,以保证梁的准确尺寸和形状。
6. 固定支模。
使用螺栓、钢筋或其他固定材料,将支模板固定在支模结构上,并确保支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 检查支模。
仔细检查支模结构和支模板,确保没有松动或损坏的部分。
8. 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安装好支模之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填充梁底部和支模之间的空隙。
9. 等待混凝土凝固。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环境条件,等待足够的时间,让混凝土充分凝固和硬化。
10. 拆除支模。
等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支模结构和支模板。
11. 完成梁的施工。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后续的加固、修整和完善工作,使梁达到设计要求。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方案,具体的梁支模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进行梁支模之前,应该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分析,确保支模结构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3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方法1.3.1工程概况1.3.1.1工程项目及工程量(1)工程项目本标段主要项目有:路基土石方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排水沟及涵洞、防护工程、安全设施以及为实施本合同工程所需的临时工程如施工便道、生活办公设施以及辅助设施。
(2)工程量主要工程量有:路基挖土方236955m3、挖石方1278065m3;路基利用各种料填筑65926m3;隧洞洞口明挖61450m3、洞身开挖258862.6m3、混凝土41697m3。
1.3.1.2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雅砻江中游锦屏大河湾之西侧,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之斜坡地带。
大体上以大河湾之西雅砻江~小金河一线为界,西北属青藏高原东南缘侵蚀山原区;东南部属川西南山地区。
区内广泛发育有多级夷平面,大河湾地区多表现为峰顶面及谷肩,在高程2200mⅢ级夷平面以下,雅砻江河谷为深切峡谷,形成谷中谷的形态特征,两岸山峰高程多在4000~3000m,河谷深切,高差一般为2000~1000m。
谷坡陡峭,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急滩跌水屡见。
锦屏河段零星分布有六级阶地,大多数为基座阶地或侵蚀阶地。
1.3.1.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区位于马尔康地层分区的九龙小区,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江浪群(里伍群)、下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和中~上三叠统。
前震旦系江浪群,分布于江浪穹窿核部,为一活动型火山~沉积变质岩系。
出现十字石、蓝晶石、矽线石、铁铝榴石等变质矿物组合,变质程度已达角闪岩组,组成本区的寒武系基底。
岩性主要为石英岩、片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并夹变质基性、碱性火山岩,含铜矿,总厚度大于3000~6000m。
(2)水文地质工程区地下水类型按储存方式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潜水,但普遍含水不丰;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排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泉的形式排泄,二是以地下径流的方式向临近的河谷排泄。
(3)水文、气候条件雅砻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地带,属川西高原气候,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节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