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预防大肠癌的三点注意
……
预防大肠癌三注意
(1)改进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
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锻炼身体。
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
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
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
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定期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
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警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大肠癌如何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近年,由于饮食习惯的欧式化(吃油、吃肉),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大肠癌发病率猛增。
所谓大肠即结肠和直肠的总称。
在日本公司就职的很多华人朋友,想必都做过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其中必然有大便检查这一项目。
其实这就是检查大肠癌的最基本方法。
根据日本检诊协会的数据显示,在大便潜血呈阳性的100名病人中,大肠癌的有4人,大肠腺肿的有30人,非腺肿性息肉的有8人。
这其中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当然需要继续治疗。
但其实有腺肿和息肉的病人也是不能疏忽的,因为它们正处于演变成肠癌的途中,将来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肠癌,还是尽早去除掉比较好。
可见,大便潜血检查是千万不能忽视的,而且在日本的话,检查的费用也不昂贵,只需几百日元,对于没有健康保险的人也是可以承受的。
那么,如果大便潜血检查没有发现问题,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严格来讲不是这样的,因为根据大肠癌所发生的部位及生长阶段的不同,不出现便血的病例也并不少见。
那么,也许有许多朋友要问,既然要做检查为什么又不达到确诊的效果。
我先在这里简单地谈一谈日本的健康检查。
所谓健康体检有这么几个特点:1、它不属于看病诊疗,所以不能使用健康保险,需要全额自费。
2、健康体检是针对普通大众,受检查对象所在公司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象看病一样全面地检查、精查。
3、随着日本国民医疗费用的连年上升,日本厚生省制订了个人的健康管理交由个人自己负责的方针。
所以,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健水平,全交给公司的体检是远远不够的。
4、健康体检虽然也是由医生出具诊断报告,但是从我十多年来在日本综合医院的行医经历来看,日本医疗界的定义是检诊不是看病。
所以在一个检诊的病人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低于有症状来求医的门诊病人,自然检诊的精度和细度就不言而喻了。
这一点,有检诊经历的华人朋友回忆一下每次和医生见面所花费的时间就可以明白了。
当然,这是题外话。
具体回到大肠癌的问题上,再给大家出示一个数据,大肠癌中有70%便潜血呈阳性,如果是早期大肠癌的话便潜血呈阳性的概率就降到了40%。
大肠癌的防治与患者康复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王勇一、治疗篇1.什么是大肠及大肠癌?大肠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人体腹部的四周,围绕在小肠的周围,呈门字形,根据位置和特点,大肠可分为六个部分和两个弯曲:盲肠(包括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包括肛管)和结肠肝曲、脾曲。
总长大约 1.5米。
结肠生理功能有储存、分泌黏液、吸收水钠、推进肠内容物等,直肠具有产生便意、控制排便、分泌等生理功能。
大肠癌是起源于大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 大肠癌的发病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势头迅猛。
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更为显著,在大肠癌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3. 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包括:(1)饮食习惯:如高蛋白质、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者大肠癌发病率高。
(2)癌前病变: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等的病人容易患大肠癌。
(3)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有人患过大肠癌者,直系亲属患大肠癌的风险较高。
4. 哪些人容易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频数、粘液便及腹痛者);•有大肠癌病史者;•有大肠癌癌前病变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血吸虫病者;•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盆腔放疗史者。
5. 大肠癌会传染或遗传吗?大肠癌是不会横向传染的,所以大肠癌病人的家属不用担心与病人共同生活而传染上肿瘤的可能。
但是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10%左右的大肠癌由遗传而来。
研究发现,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一级亲属患大肠癌者,发生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许多倍。
6. 大肠癌可以预防吗?大肠癌是一种可以致命的疾病,所幸的是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
最重要的是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以及早期发现大肠腺瘤等癌前期病变,通过积极的干预,阻断癌变过程。
肠镜检查对大肠癌的预防价值王邦茂;曹海龙【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1页(P14)【作者】王邦茂;曹海龙【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比国外发病年龄提早约10岁,30岁以下者占10%以上,但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大肠癌的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93%~97%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
早期大肠癌除了排便习惯改变、血便、便秘、腹泻等症状外,基本没有其他特殊症状,不容易及时发现。
大肠癌普查的任务不仅要检出早期癌,更重要的是要筛查出大肠腺瘤,并进行必要的干预治疗,达到预防大肠癌的目的。
大肠癌筛查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如果以癌的检出为目的,采取每年粪隐血筛查,阳性者行大肠镜检查;如果以癌预防为目的,则推荐进行大肠镜检查。
电子肠镜检查,是通过一条柔软的管状仪器,从肛门途经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最后进入大肠最深部位回盲部以及回肠末段的一种大肠疾病专门检查仪器,具有清晰、直观、检查中发现病变可采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确诊,并可摄片、镜下切除早期癌变组织等诸多优点,是大肠疾病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被视为诊断大肠疾病的“金标准”。
所以,例行肠镜检查,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进行大肠镜检查,其疼痛的轻重与检查方法、检查者的熟悉程度、病者个体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还是可以耐受的。
对于精神特别紧张、有腹部手术史、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可以在专业的麻醉师操作下从静脉中注入少量镇静镇痛药物,患者可于10多分钟内在完全无痛中完成大肠检查。
大肠腺瘤患者,绝大多数无须开腹治疗,只需行肠镜下切除;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需要开腹手术治疗并加以化疗。
目前很多患者,对医生根据病情劝告进行大肠镜检查总是心惊胆战,担心疼痛而不及时接受肠镜检查。
预防大肠癌食物大肠癌的病因除了和家族遗传有一定关系外,不良饮食习惯是引起大肠癌的重要原因,所以不同国家和地区因饮食习惯不同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
约90%的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另外,患有结肠腺瘤和息肉,患有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容易发生结肠癌,因此患这些病的人就更必须注意调整饮食了。
1.认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比如避免过量喝白酒、咖啡,戒烟,少吃高脂肪食物。
特别是高脂肪饮食和大肠癌发病率有明显关系。
脂肪可刺激胆汁分泌,使代谢物石胆酸和脱氧胆酸增加,而胆酸结构与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相似,可导致肠癌发生。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人以为高脂肪饮食只指动物脂肪,觉得植物脂肪多一些没有关系,这是不对的。
大多数植物油中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虽然有降胆固醇作用,但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也有促癌作用,也就是说,植物油也不宜吃得太多。
专家提倡,从防癌的角度来说,吃橄榄油要比其他植物油好,因为橄榄油中所含的是单不饱和脂肪酸,这类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酸,并增加能够促进肠细胞更新的氧化酵素,所以有预防肠癌的作用。
营养专家建议,适度控制脂肪及食油量,就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这样就有利于防癌。
2.每天摄取一定量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在谷物、蔬菜、水果中都含较多的膳食纤维。
饮食不必过分精细,常吃糙米、粗麦粉、玉米面、豆类以及白菜、萝卜、菜苔、芹菜、西红柿、土豆、苹果等。
食物纤维能吸收水分,稀释肠道内的致癌物质,促进有害物质排出,所以可防肠癌。
3.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
如菠菜等多叶蔬菜、芦笋、大豆、动物肝脏、酵母、柑橘、苹果等。
有研究认为,这些富含叶酸的食物能使患肠癌的危险减少1/3。
因为叶酸能促进核酸与蛋白质合成,有助于修复受损伤的肠黏膜和逆转有癌变倾向的细胞增生。
4.常吃富含钙的食物。
如奶类、豆类、排骨、酥鱼、芝麻、海带、紫菜、香菜、荠菜等。
研究发现,补充钙能预防部分大肠息肉或腺瘤复发,减少了它们癌变的机会。
而中老年人钙的摄人量普遍不足,又是大肠癌多发的年龄,所以更应注意补充钙质,常吃富含钙的食品。
大肠癌知识点总结1. 发病原因大肠癌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1) 遗传因素家族史是大肠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近亲属患有大肠癌,那么个体患大肠癌的风险将会增加。
(2)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的诱因之一。
过多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以及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也容易诱发大肠癌。
(3) 生活方式长期酗酒、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4) 其他因素还有一些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腺病母细胞腺瘤等,也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2. 早期症状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 腹痛或不适大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甚至是持续性的剧痛。
(2) 变便大肠癌患者的排便可能出现变化,比如便秘、腹泻、大便变细、便秘交替腹泻等。
(3) 便血大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便血,严重者可出现黑便。
(4) 肠梗阻大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肠梗阻,表现为剧烈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
(5) 体重下降大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6) 贫血大肠癌出现贫血的比率较高,可能由肿瘤出血所致。
3. 确诊方法对于怀疑患有大肠癌的患者,需要进行确诊,常见的确诊方法有:(1)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能够直接观察结肠的黏膜,并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2) CT检查CT检查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结肠的病变,有助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水平。
(4) 影像学检查除了CT检查外,还可以通过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病变的情况。
4. 治疗方法大肠癌的治疗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还有一些个体化的靶向治疗。
(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手术通常会结合化疗或放射治疗。
养生健康饮食-大肠癌的饮食预防大肠癌:可由饮食引发近年来,很多的调查表明,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悄悄增高。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饮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有证据显示,在癌症患者中,约有40%的患者因饮食不当而引发,这其中就包括大肠癌。
饮食不当的突出特点是热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以及在高热量摄入同时伴随运动过少等。
动物脂肪:导致大肠癌的“元凶”无论国际上的研究还是我国的数据均发现高动物脂肪饮食是导致大肠癌的高度危险因素。
饮食建议:(1)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如猪油、牛油、鸡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2)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子油等)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3)不吃或少吃油炸、油煎的食品;(4)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5)在烹调过程中,避免将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过度加热(包括烹调温度过高及加热时间过长)。
膳食纤维:预防大肠癌的生力军众多的证据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饮食建议:(1)每日补充膳食纤维30克;(2)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3)在保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作用不可小视诸多的科学研究均表明,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
饮食建议:(1)注意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胡萝卜、油菜、柿子椒、番茄、苦瓜、橙子、柑橘、西瓜、草莓等,用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2)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瘦肉、海产品等,补充维生素E;(3)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4)如果因各种原因,难以保证上述食物的摄入,可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剂。
平时预防大肠癌,饮食三少一多是关键“虽然现在的医疗资源已经很发达,但是普遍大家对于预防胜于治疗这件事情并没有很在意,总是认为我身体有不舒服、有感觉到异样再来寻求医疗协助,但往往发现问题可能都已经很严重了!饮食3少1多是关键趋于西式化的饮食使人们习惯越来越精致,大家应该使降低频率食用以下1.少红肉加工肉:火腿、培根、熏鸡、热狗、香肠等。
2.少精制糖:包括蔗糖、蜂蜜、黑糖等。
3.少油炸食品。
4.多纤维。
高纤饮食来源不只有蔬果,未精制全谷杂粮类如:糙米、地瓜、红藜等,都是补充纤维良好来源。
5.维持良好生活习惯:包含维持运动习惯与规律的作息。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要达到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6.避免抽烟饮酒。
每天摄取50克加工红肉罹患大肠直肠癌率达18%当摄取较高量的脂肪,会增加粪便中短酸(胆固醇代谢物)的浓度,而胆酸经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易产生二级胆酸形成致癌物。
最主要当然为一直和肠壁接触,就容易引发致病机率。
此外,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研究显示,每天摄取50克的加工红肉,将增加大肠直肠癌罹患率达18%。
简钰桦营养师强调大家蛋白质来源尽量以蛋、鱼、豆制品、鸡肉和适量猪牛羊为主。
高纤对肠道保健的两大重点1.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便秘让粪便长期堆积肠道,有毒物质常接触肠壁细胞。
2.不可消化的纤维进到肠道,会被菌种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而短链脂肪酸有助于大肠上皮细胞的修复和增长,可以更加强肠胃道。
善用资源-粪便潜血检查有以下情况更应该定期做检查;便秘、血便、粪便较水状、经常性肚子痛等。
政府目前也补助50-74岁民众,每2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若不符合资格,同时也经常性有前述肠胃症状者,也可自费检查喔!。
大肠癌科普文章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下面,我们将从定义、发病率、症状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科普。
一、定义与发病率大肠癌是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
二、症状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
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也可能会出现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进行血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检测,有助于肿瘤的诊断。
三、防治大肠癌的防治包括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两个方面。
在预防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首先要注重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其次,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防止肥胖;此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规律的作息也是预防癌症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要避免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的人群和有肠道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在治疗方面,早期发现的大肠癌治疗效果较好。
对于早期大肠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患者,除手术外还需要配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也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筛查进行有效预防和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
关注身体健康,注意生活方式,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更好地防治大肠癌。
大肠癌的防治
大肠癌死亡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在我国则是国人的第五大“杀手”。
26日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科普大讲坛上,医学专家提醒国人多食粗粮、及早预防可以远离大肠癌。
专家表示,大肠癌死亡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在我国排名第五位,在上海则排名第四位。
全球一年要发生120万例新病人,其中我国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上升,在大城市发病上升率更加明显。
在北美国家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为61%,在欧洲国家它是46%,我国只有美国的一半,只有北美的一半,五年生存率非常低。
远离大肠癌,必须从改善饮食环境着手。
专家表示,从预防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吃一些粗一点的,纤维多一点食物,包括蔬菜等等。
动物性的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要适当的降低,这样可能有一些好处。
肠癌并不是非常可怕的疾病,第一我们要早期发现,第二早期的预防,第三积极的治疗。
这样就算晚期病人也可以活的很好。
那么,大肠癌日常该如何预防?
1、饮食调整
虽然大肠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绝大多数散发性的大肠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对饮食干预,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①能量摄入。
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发生有关。
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
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②脂肪与红肉。
大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射入的妇女与低脂妇女相比大肠癌相比大肠癌风险增加32%。
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
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大肠癌的发生。
③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
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④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目前资料并不支持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大肠癌。
微量元素与大肠癌的关系,目前研究还不甚详细。
叶酸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病,但具体机制不清楚。
⑤膳食抗致癌原。
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
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
2、改变生活习惯
①肥胖与运动。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独立的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过少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体力活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②吸烟。
吸烟与大肠癌的关系还不十分肯定,但吸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目前研究认为,吸烟是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刺激因素,但需要经过大约40年的时间才能发生作用。
③饮酒。
酒精的摄入量与大肠癌的有关系,酒精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但具体原因不清楚。
减少酒精摄入量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④生殖因素。
激素与生殖因素可能影响大肠癌的发生,美国研究表明,单身女性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结婚女性,有人认为这与激素能影响胆汁酸盐代谢有关。
3、药物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大肠癌发病率降低。
每月服用10 ~15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0%~50%。
但也有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并且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用药时间、长期应用所致的副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治疗
癌前病变大肠腺瘤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
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处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