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脂质代谢与天然产物的防治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992.23 KB
- 文档页数:5
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遴选方法研究进展易人行; 戚进【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9(047)017【总页数】4页(P24-26,39)【关键词】活性成分遴选; 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作者】易人行; 戚进【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江苏南京 2111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5.7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检测与发现是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之一,也是新药开发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由于传统的遴选方法多耗时耗力,具有较为明显的额弊端,不再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寻找新的遴选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
为了解决这些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新型的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检测与发现。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已经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和在未来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应用潜力新技术,并进行了综述。
希望为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检测与发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生物亲和色谱生物色谱是利用固定化技术将一定的生物活性物质(酶,载体蛋白等)或仿生材料(脂质体等)等固定在一定的载体(二氧化硅、硅胶等)上,作为色谱固定相使用,上样后进行洗脱和分离[1]。
生物色谱同时具备色谱分离和生物活性的双重特点,可以在筛选生物活性成分的同时实现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识别。
这减少了复杂体系中非活性成分的干扰[2]。
根据所用的色谱固定相,生物色谱主要细分为分子生物色谱法,细胞(膜)色谱法,仿生生物膜色谱法。
1.1 分子膜色谱分子膜色谱的固定相通常由活性生物大分子,如酶,受体,抗体,传递蛋白和DNA组成[3]。
上样后,提取物中的不同的成分可以在固定相内以不同的结合强度相互作用,从而可以利用不同极性的流动相洗脱,进一步对这些与大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遴选。
并且还可以确定活性化合物和靶标之间的结合变量(例如血浆蛋白结合率、配体-受体亲和力等)或者鉴定新的活性化合物及其靶标,并且更好理解靶标与化合物之间的作用机制[4]。
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如Su 等[5]使用二氧化硅键合特定的DNA片段,用其作为固定相来筛选黄连和掌叶大黄中药提取物中的与该段DNA相互作用的有效成分。
调节胃肠道功能食品及其功效成分研究进展吴邦富;黄凤洪;幸红林;董绪燕;邓乾春;从仁怀;魏芳;陈洪;吕昕;臧茜茜【摘要】就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功能食品中使用的调节胃肠道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调节胃肠道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nd regulating mechanism of functional components in functional foods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fou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ulat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al foods.【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年(卷),期】2018(024)001【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调节胃肠道功能;功能食品;胃肠道疾病;功效成分【作者】吴邦富;黄凤洪;幸红林;董绪燕;邓乾春;从仁怀;魏芳;陈洪;吕昕;臧茜茜【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无限极功能油脂联合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胃肠道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10:56:42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410.1816.008天然产物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朱武嫦,莫孝成,苏宏梅,韦锦斌(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西南宁 530021)收稿日期:2023-12-03,修回日期:2024-01-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960767);广西老年病防治药物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桂卫科教发[2020]17号)作者简介:朱武嫦(1996-),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Email:1772571916@qq.com;韦锦斌(196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wjbguangxi@sina.cndoi:10.12360/CPB202208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4-0619-06中国图书分类号:R 05;R28;R322 47;R345 57;R575 2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的一种内在反应,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合成、降解和沉积失衡,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和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
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s)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驱动肝纤维化的关键因素。
在肝损伤的过程中,HSCs能够活化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进而产生过量的ECM。
炎症和氧化应激在HSCs的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HSCs凋亡则有利于肝纤维化的消退。
抑制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 nositol 3 kinase,PI3K)信号通路可降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诱导HSCs凋亡,从而改善肝纤维化。
来源于植物的天然产物,包括黄酮类和萜类可以抑制PI3K信号通路,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肥胖的中医辨识分型
杨蕾;呼永华;魏清琳;张志明;朱鹏;胡明芝;余小丽;薛改梅;陈昊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24(32)5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生活作息均间接或直接导致肥胖的发生。
肥胖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危险性主要为易诱发高血压病、糖尿病、痛
风等多种疾病,且一旦发病,复杂多变,不易治疗。
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干预肥胖尤为重要。
中医审证求因,对不同的肥胖症患者进行辨识分型,以此达到“量体裁衣”的治疗效果。
该文归纳总结古今中医对肥胖的中医辨识分型,为临床治疗肥胖症提
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总页数】4页(P4-7)
【作者】杨蕾;呼永华;魏清琳;张志明;朱鹏;胡明芝;余小丽;薛改梅;陈昊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5.9
【相关文献】
1.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质代谢关系的临床研究
2.大肠癌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证候分型与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研究进展
3.高脂血症血脂水平
和中医体质辨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4.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研究5.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联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梅耀玲;熊枝繁;颜晖【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0(019)001【摘要】目的研究脂联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脂联素的表达情况,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正常大肠组、腺瘤组中脂联素均匀表达于大肠组织腺管的腺胞细胞膜及细胞浆,大肠癌组中脂联素在肿瘤细胞的胞膜及胞浆少量表达,染色浅,阳性细胞呈散在、片状或灶状分布,脂联素在正常组、腺瘤组和大肠癌组的表达依次减少( 43.03±4.89、38.71±6.80、15.55±3.81),大肠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腺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结论脂联素在大肠癌中低表达,脂联素的减少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脂联素有望成为治疗和监测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总页数】4页(P57-60)【作者】梅耀玲;熊枝繁;颜晖【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7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7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4【相关文献】1.脂联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尹福忠;师水生2.β-catenin与大肠癌干细胞标记物EpCAMhigh/CD4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刘丹;孙婧华;朱金明;周欢;张阳3.脂联素、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付谧;杨旭光4.脂联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彭小飞;张涵;廖家李;麦孜悦;曾健5.β-catenin与大肠癌干细胞标记物EpCAM^(high)/CD4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英文) [J], Dan Liu;Jinghua Sun;Jinming Zhu;Huan Zhou;Yang Zhang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天然产物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进展赵博闻;刘雨晴;吴海歌【摘要】Inflammation is the defense reaction in response to stimulationsof various injury factors in the living tissues with vascular system,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ease development,such asarthritis,asthma,Alzheimer's disease,etc.Drugs for inflammation diseases mainly include non-steroidal,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biologicals,pitifully restricted in a way due to the certain side effects ofnon-steroidal and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and the fancy price of biologicals.Recent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a lot of natural products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have been extracted from marine organisms,grown in the complicated ocean,extremely rich in natural products.Those are classified asterpenoids,sterols,polysaccharides,alkaloids,fatty acid,protein and the others.Here,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and their derivatives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efficient safety anti-inflammatory drugs.%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应对刺激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关节炎、哮喘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目前常用的抗炎药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甾体类抗炎药和生物制剂,但由于甾体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常伴有副作用问题、生物制剂价格较昂贵而受到一定限制.海洋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产物,随着近年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人们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了许多具有抗炎活性的天然产物,如萜类、甾醇类、多糖、生物碱、脂肪酸和蛋白质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抗炎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开发高效安全抗炎药物提供一定帮助.【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29)007【总页数】8页(P1248-1255)【关键词】炎症;抗炎;天然产物;海洋生物【作者】赵博闻;刘雨晴;吴海歌【作者单位】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糖脂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622;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糖脂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622;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糖脂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6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1炎症是哺乳动物中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抵抗内外界感染和刺激的防御性反应,在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肠杆菌代谢工程生产芳香族化合物研究进展李飞飞;赵广荣【摘要】芳香族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及医药等领域,多来自于化工合成或天然产物提取.天然微生物也具有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能力,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代谢需求,但其积累能力较低.近几年利用代谢工程的方法对微生物特别是大肠杆菌进行途径优化、设计、改造等方法在提高其芳香族化合物的发酵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创新地生产出多种有价值的芳香族衍生物.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未来以合成生物学和细胞工厂为基础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工业生物制造,解决化石能源危机和天然产物提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4(040)006【总页数】7页(P128-134)【关键词】大肠杆菌;代谢工程;芳香族化合物【作者】李飞飞;赵广荣【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芳香族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饲料、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其主要的来源是石油和煤焦油工业,化学合成是工业上生产芳香类化合物普遍采用的方法。
芳香族化合物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各种生物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所以也有一部分芳香族产品是通过生物法获得的。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化石能源的减少,利用生物法合成芳香族目标化合物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是通过优良的微生物菌种在合适的条件下以葡萄糖、甘油等可再生原料发酵积累芳香族化合物。
目前对于微生物中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和调控机理研究最多且阐述最为清楚的是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体内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主要通过莽草酸途径(shikimate pathway)(图1)和其下游芳香族氨基酸进一步衍生化实现。
由于大肠杆菌自身积累芳香族化合物能力很低,只有代谢途径优化改造才能更好的实现目标产物的发酵生产。
近几年通过大肠杆菌代谢工程方法生产芳香族化合物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提高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积累能力,这为日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AW264.7细胞与脂类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赵丽丽;田庆龙;冯毅凡【摘要】RAW264.7细胞是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其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和吞噬反应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随着脂质组学的发展,对人类疾病的研究已将其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结合起来.脂质代谢通路的阐明,为筛选药物作用的靶点提供了可能.对RAW264.7细胞与脂类物质代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RAW264.7 Cell line is macrophages leukemia cell in mice,and it plays a key role in inflammatory response,immune response and devoured rea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lipidomics has been with the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for human disease researches together. Lipid metabolic pathways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for effect screening targets of drugs. The relationships ofRAW264. 7 cell line and lipid metabolism are reviewed.【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RAW264.7细胞;脂类物质;代谢通路【作者】赵丽丽;田庆龙;冯毅凡【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脂类物质是生物体的能量提供者,参与了大量的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维持细胞膜结构、能量储藏、信号转导和载体等[1]。
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对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PTP-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PTP-2是一种重要的家族成员,被证明在肿瘤发展以及炎症、脂质代谢、免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利用PTP-2抑制剂开发出潜在的药物,人们已经构建了多种不同结构的吡唑衍生物抑制剂,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
基于由乙酰氧基的体内和体外酶活性研究所获得的数据,有一类吡唑衍生物–2-[2-(5,5-二季铵基)吡唑]化合物,具有分子内拓扑结构,能够抑制PTP-2的活性并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此外,结构优化策略也是提高PTP-2抑制剂疗效和生物活性的重要手段。
最近,他们设计了多种新型带有双位超精细碱基底的双位咪唑衍生物,其中一些具有优良的PTP-2抑制活性和较高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因此,该部分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助于开发PTP-2抑制剂的重要依据和实用性指导,有望促进人类肿瘤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通过合成天然产物衍生物的策略,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同的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PTP-2)抑制剂,其中包括6-(β-D-吡唑糖基)-3,7-二羟基-4H-咪唑-3-甲酸酯,4-乙氧基-N,N,N-二甲基苯甲胺、4-氯-N,N,N-三甲基苯甲胺、3-乙氧基-4-甲基-N,N,N-三甲基苯甲胺和2-[2-(5,5-二季铵基)吡唑]化合物。
体外试验表明,上述抑制剂均有良好的PTP-2抑制活性,抑制比率高达91-99%。
此外,它们也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用于抑制乳腺癌,肝癌,肺癌和其他多种癌症细胞株的生长。
有趣的是,为了改善PTP-2抑制剂的抑制活性和生物活性,结构优化似乎是一种重要的策略。
一些学者将2-[2-(5,5-二季铵基)吡唑]化合物加以改造,以产生更为简单和灵活的结构,展示出优异的PTP-2抑制活性。
例如,2-[2-(6,6-二季铵基)吡唑]化合物的抑制活性比2-[2-(5,5-二季铵基)吡唑]化合物高出1.8倍,而4-[4-(4,4-二季铵基)吡唑]化合物的抑制活性比2-[2-(5,5-二季铵基)吡唑]化合物高出9.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