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3
9.三峡(郦道元)文学常识了解:1.《三峡》选自《水经注》。
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
一、课文、注释与翻译:全文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空隙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的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秋雨初晴或者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接连不断,音调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知识点归纳梳理:1.重点实词虚词整理。
(1)实词【通假字】(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2)哀转.久绝(通“啭”,声音曲折)【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2)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3)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肃杀,凄寒)【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良好)(5)略.无阙处(古义:完全;今义:省略)【一词多义】(1)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A.沿溯阻绝.(隔绝) B.哀转久绝.(消失)(2)虚词①其:其.间千二百里(这)飞漱其.间(它们,指怪柏。
《三峡》的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原文:郦道元〔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三峡》赏析: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
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三峡》课文原文《三峡》课文原文《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一篇山水文言文。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峡》课文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三峡》原文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溯;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感悟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三峡》原文和翻译译文《《三峡》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1、《三峡》原文和翻译译文《三峡》原文和翻译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挡了天空,拦住了日光。
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
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需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行,也没有如此快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很多姿势奇怪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亮,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的确很好玩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早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特别凄厉。
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逝。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阅读及答案(一)《三峡》阅读及答案(二)2、《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译文《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后汉书班昭续《汉书》原文: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
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
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在哪个省份
三峡在重庆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重庆市巫山县境内,有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
长江沿线重庆境内,有“水下碑林”白鹤梁,“东方神曲之乡”丰都鬼城,建筑风格奇特的石宝寨、“巴蜀胜境”张飞庙、蜀汉皇帝刘备的托孤堂、龙骨坡巫山文化遗址等景观。
气候条件
长江三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001年度(2000年12月~2001年11月)三峡库区气候总体特征为偏旱偏暖。
各地年度降水量普遍偏少,气温普遍偏高。
与常年相比,库区冬季降水偏多,春、夏、秋季降水持续偏少。
年内气温变化较大,与常年相比,冬季、秋季及初春、盛夏气温偏高,仲春、初夏及夏末气温偏低。
库区平均风速略小于常年且季节变化不大。
三峡的资料1. 引言三峡是位于中国长江上游的一个峡谷,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巨大的经济潜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2. 地理位置三峡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市辖区范围内,长约193公里。
它从宜昌市的夷陵至重庆市的奉节县,被划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峡谷。
3. 自然环境三峡地区地势险峻,山峦叠翠,河流蜿蜒。
三峡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该地区拥有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珍稀的动植物物种。
此外,三峡的独特地势也为其发展水力发电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4. 历史文化三峡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有许多具有文化意义的名胜古迹。
西陵峡以其峰回路转的奇峰景色而闻名,可以欣赏到许多岸边的古建筑和寺庙。
巫山是我国历史古迹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白帝城,也是中国神话故事《白蛇传》的发源地之一。
5. 经济发展三峡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水利工程为核心。
中国的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挥着重要的电力供应作用,成功解决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电力需求。
同时,旅游业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此外,三峡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6. 环境保护由于水电站建设、水位上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保护三峡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此外,三峡大坝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建设鱼道、放流活动等。
7. 结论三峡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三峡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使得该地区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三峡也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为地方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峡大坝
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
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9年5月20日全部完工。
2009年5月,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组成包括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地下电站、电源电站、泄洪设施、大坝水工建筑等。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
三峡工程的功能,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当然也有地下电站厂房。
基本概况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
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永久船闸
坛子岭左侧的深槽就是建设中的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葛洲坝为单级船闸),单线全长1607米,由低至高依次为1-5#闸室,每个闸室长280米,宽34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船只通过永久船闸需2.5-3小时,主要供货运船队通航。
闸室内水位的升降靠输水系统完成。
导流明渠
导流明渠全长3410米,宽350米,宽度约占整个长江江面的1/3,是三峡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的主要项目。
它的设计通航流量为2万立方米/秒,当江水流量超过2万立方米/秒时,船舶通过临时船闸。
施工期间共完成土石方开挖2823.68万立方米,约占三峡工程开挖总量的1/3。
利弊相间的水利枢纽
利:
1、防洪效益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2、发电能力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3、航运效益显著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4、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①、综合工程规模大。
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含导流)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混凝土基础279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65万吨,
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26台套、1820万千瓦。
除土石方填筑量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属世界第一。
②、单项建筑物大。
⑴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前沿总长234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体总混凝土量为1486万立方米,其大坝总方量居世界第一。
⑵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
水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水电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500千伏直流输电,11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送出工程规模居世界第一。
⑶双线五级梯级船闸:三峡工程梯级船闸是世界总水头最高(113米)、级数量多(5级)的内河船闸,其单级闸室有效尺寸(长280米、宽34米、坎上水深5米)及过船吨位(万吨级船队),属世界已建船闸最高等级的内河船闸。
船闸最大工作水头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万立方米,边坡开挖最大高度170米,均属世界最高水平。
⑷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水位变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标均超世界水平。
三峡升船机属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③、金属结构居世界第一。
5、发挥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
弊:
一个决策要历时这么久才得以决定,当中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主要阻碍的因素是文物古迹的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大规模的移民。
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大坝蓄水以及雨季的水位调整引发了山体滑坡,也严重损害了庙河村等地区的地质结构。
古今中外,水库大坝一直都是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也是恐怖分子破坏和要挟的主要目标。
三峡水库两岸的环境污染
一旦库区内开始蓄水,这些垃圾、废料就会进入水中,严重污染库区内的水质和影响下游地区的饮水安全。
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
三峡大坝的生态问题
.三峡改变了长江水系的原有水分分布的时空格局,未来10年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下游湖泊、河道珍稀水生生物灭绝、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河道断流、支流水系两岸生态环境恶化。
水淹范围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至175米时,三峡大坝前会形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库淹没区———三峡库区。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淹没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涉及到湖北省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巴东县和重庆市主城区及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石柱县、忠县、开县、丰都县、涪陵区、武隆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等。
其中秭归、兴山、巴东、巫山、奉节等9座县城和55个集镇全部淹没或基本淹没。
工程影响
在建设三峡工程时,国际国内的科学家一致献言献策。
但是,仍有部分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1.由于三峡的库容量巨大,聚水较多,加之水的比热容较高,将导致华南地区气温平均降低2度,将改变现今气候分布,带来生态灾难
2.三峡所需水泥巨大,加之水库的重量,将会给地表以巨大压力,易改变地表结构,造成塌陷等问题
3.三峡建成,将会给长江沿岸人民带去福利,但是,也是一个危险。
如果三峡遭到攻击,预计,长江中下游将被洪水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