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
所以“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全副武装”地登台了。
再者,“音乐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
”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中点滴和同行们交流与分享:一、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
在音乐课程改革进程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是互助平等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而不是让学生望而生畏。
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在这个基础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比较容易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世界窗口,从而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要突破这一岗哨,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起唱歌、一起音乐创作、一起创编填词、一起排练节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讨问题及交流等等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变得无拘无束,这时他们的心灵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之间成了无话不谈地好朋友。
记得我接新初一的学生时候,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学生总放不开,于是我主动向学生交心,明确我与他们平等互助的关系及为他们服务的态度后气氛明显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还主动问我的联系电话,便于随时和我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我发现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于是我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告诉他们上网的利和弊等等,这样的一节交流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教育则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它在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品格修养,是一种非
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包含着学生的情感感受、情绪体验、品德修养等多种元素。
首先,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
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可
以表达出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奏、唱歌等方式,让学生
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使他们对情感的认识更加深入。
其次,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情绪的变化。
音乐本身就可以引发人们的情绪变化,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喜悦、悲伤、愤怒等多种情绪
的变化,让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情绪的流动和变化,从而增强情感的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意识到情
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乐理知识、音乐技能、表演等方面的教学中;其次,教师
需要适时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能够享受到情感的乐趣并保持
积极的情绪状态;最后,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情感的
熏陶和启迪,同时也帮助他们塑造更加完善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总结来说,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
美与善,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真正体验到音
乐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引言在高中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 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教授音乐的表演技巧和表达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2. 音乐的情绪管理音乐有着独特的情绪调节作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来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情绪。
例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压力大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快、愉悦的音乐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疲劳。
而在学生情绪低落或伤感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抒情的音乐来安慰和激励学生。
3. 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参与音乐的演奏、创作和欣赏,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所带来的情感。
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他们通过演奏乐器、合唱团等方式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
4. 音乐与情感的连接音乐和情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教授音乐史、音乐理论等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故事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这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进行更好的连接和表达。
结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热爱音乐?如何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到美的内蕴、得到美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继而,在迁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从以情感人,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紧扣教材背景,渗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音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艺术。
以情感为出发点,紧扣教材背景,渗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例如,我在教《卖报歌》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
揭露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的现实。
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热爱,对反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无比憎恨的感情,学生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再如: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先让学生通过听演唱,看演出,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接着简单介绍京剧在我国的影响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唱这首歌曲,将学生引入老北京,使学生体会到歌曲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他们的民族文化底蕴,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
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情感的传递者。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激情四射才能感染学生。
继而达到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践行了教材的编排初衷和基本要求。
二、用旋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首先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喜、或悲、或怒、或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自己的心态来补充、来联想,使学习音乐由简单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情感升华,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识别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塑造美好的心灵。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本文就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认为心灵的沟通是最关键的问题,通过创设师生愉快的交流氛围、架设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桥梁来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具体而言,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角色互换;做好评价;倾听心声;注重教学手段。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心灵沟通艺术课程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v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
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源之水。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笔者近年的高专音乐教育实践,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心灵的沟通――创设师生愉快交流的学习氛围专科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
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然后接受你的课。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1 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音乐课是一种负担,欣赏音乐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一般情况下,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由于??生是从一种学习氛围进入到另一种学习氛围,他们的心情即便受此前其他教学活动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仿佛自己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此时他们对音乐无疑是有兴趣的。
因此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问题,主要还是能不能保持学生初始的良好心态,以使学生对音乐具有持续的兴趣。
而学生良好心态以及艺术兴趣的保持,又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强化,既学生自身所获得的内在愉悦体验的强化和教师所给予的外在积极的强化。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请您谈谈“音乐情绪与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一篇: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请您谈谈“音乐情绪与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请您谈谈“音乐情绪与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自然流露的一种心理要素。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意识到音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体验音乐背后蕴含的情感,其中表现的情绪是我们音乐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1、情为乐之魂我们知道,音乐是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内心体验发挥出来。
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凝练,在作品为听者展现的情境里,听者应有感受情感的抒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想像,把自身对生活的感知和想象融入作品,以构成现有作品更真实丰满,栩栩如生的生活图画。
艺术以情感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针对心情、表现心情。
它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的,我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听到欢快的乐曲是会有情不自禁的跳舞的冲动;当听到悲伤的乐曲时就会感到心情压抑,有时还会不自觉的掉眼泪。
在今年的中国达人秀中出现的乌达木,以一首《梦中的额吉》赢得全场的掌声。
当动人的音乐响起,乌达木发自肺腑的声音唱到“用圣洁的花露当茶让你先享,在您的眼中我找到的安详的眼神,您的儿子从梦中惊醒……”他的声音感觉飘到了天外,直指人心。
观众为之感动,为之掉泪。
广辽的呼伦贝尔草原,也只有广辽的草原有如此动人的声音,这个例子充分的体现了感情在歌曲中的重要性,我甚至可以说感情就是音乐的灵魂。
2、音乐想象中的重要性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基石。
音乐的想象,在欣赏演唱各类不同作品时,学生调动生活的累积,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翅膀,其情其景就会逼真的历历在目,人物就会生动的活灵活现,感情就像火花一样迸发,把学生的想象力也燃烧起来了。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音乐教育一直被视为一种培养人的情感、情绪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教育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认知和积极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成为了音乐教师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社交活动,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演奏、合唱等形式,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促进情感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增进学生与他人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音乐作品的选择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在教授古典音乐时,可以选择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肖邦的《夜曲》等作品,通过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
2.情感导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给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表达的情感中。
在教学一首歌曲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或者播放一些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与歌曲产生共鸣。
3.情感表达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演唱、创作等形式,对音乐中的情感进行主动表达。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合唱曲的演唱,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中情感的理解;在音乐创作中,学生可以通过作曲、编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认知。
4.情感反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展示情感教育的效果。
以下案例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教授一首儿歌《小燕子》,通过课前播放小燕子表演的视频,向学生展示小燕子在挣扎、努力之后飞翔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小燕子努力拼搏的情感内涵。
在学习歌词时,教师讲解小燕子的飞行故事,引导学生对小燕子的情感进行认知和体验。
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小学音乐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采用愉快教学法和唱游手段进行教学,符合儿童学习音乐的生理、心理特征。
为了使音乐教学丰富多彩;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通过近年来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我对音乐课的情感教育,有以下几点认识:一、以情育情这里的前一个“情”是指教师饱满的激情;后一个“情”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情而产生的学习动机情绪。
“以情育情”的实质就是教师以充沛的情感,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情感相互沟通和影响,生与生相互交流感染,从而达到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有目的地引导这种体验的深化和发展。
如在教一年级教材《国旗多美丽》—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怀着对国旗无限的爱学唱新歌,我首先满怀深情地给同学们讲了江姐在狱中绣红旗的故事,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社会的黑暗,让同学们知道国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成的。
接着我深情地演唱了《绣红旗》这首歌。
在教师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启迪下,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当他们在演唱“国旗国旗多美丽,天天升在朝阳里……”时,孩子们唱得那样得尽情,一声“敬礼”又是那样的庄严、肃穆,收到了照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我采用以情育情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情感,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了。
二、以境育情这里的“境”是指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的情境。
如图画、幻灯、道具、卡片、竞赛游戏等。
这里的“情”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而产生的兴趣、情感、联想。
那么“以境育情”就是借助直观具体而色彩鲜艳、明快的形象使学生易于产生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教学挂图、幻灯等一系列手段,让学生由图中人物和事态牵引进入到音乐情感氛围中,产生各种情绪体验。
这种体验随教师的引导和控制得到强化和发展。
这种方法我一般都用在音乐欣赏和音乐知识的传授上。
如上音乐欣赏《小青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乐谱的情绪,我出示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挂图,并根据曲调故事情节的发展,贴出各种形态的小青蛙,使学生进入到形象直观的画面中去体验青蛙的情绪。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音乐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思想情感寓于歌曲之中,使学生受到完美的艺术教育。
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就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情感、激发情感的特点,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音乐老师该如何来引领学生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动情,用心去体验音乐所表达的那种平凡而又特殊的情感呢?下面,我就关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等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朗诵歌词,从歌词中受到情感启发学习歌词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总的表现要求,从而为练唱歌曲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础。
在教学歌词时,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启发,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歌词所反映的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大胆设想,谈出自己对歌曲的认识、理解,归纳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赞扬妈妈的歌曲《好妈妈》时,我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致使学生对赞颂妈妈的音乐作品动情,从而乐意去听去学。
我从与学生对话开始,给他们讲述有关母爱的故事。
后来,我无意间发现,在唱歌时他们很认真,那一张张稚嫩而又淳朴的小脸上都洋溢着母爱浸润着的幸福,看来他们是真的沉浸在这种情感的海洋里了。
另外,让学生依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可初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二、从旋律中体验情感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
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上主要的造型与表现,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情感。
唱歌教学中,可先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分析旋律,体验情感。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鼓励他们听音乐时自然的肢体活动,同时也保证课堂纪律的良好,必要时要求闭目聆听,逐渐养成安静地听音乐的习惯。
浅议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身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来说,他能真正的感受到,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
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
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情感因素的重要。
把情感因素运用到教学中,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紧紧地抓住音乐的特性,把“情”贯穿于始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形象、活泼的气氛中得到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意识。
以“情”激增,促进参与。
情感是促使学生乐学的动力。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
表现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
因此,教师应注意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引起学生的情绪波澜,唤起学生的情感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
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和运用情感因素呢?凭我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一、将情感因素运用到备课中,才能使音乐教师课堂教学时有备无患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歌曲、欣赏曲、还是器乐曲,都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首歌曲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不是自然就明白的,它必须依赖于我们对它的领悟、体验。
这种思想感情,体现于歌词、乐曲,也体现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反复熟习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把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备课。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音乐课教学中的“情”从何来?理所当然是从教学内容中来。
离开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情感感染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车之道。
这样,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加强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之我见
1.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培养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
音乐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音乐学习。
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稳定的心情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这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对于音乐的感受和学习,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学生个人主观倾向性。
音乐教学中还要注意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与作者沟通,透过歌词和节奏,体验作者内心情感世界,理解音乐作品。
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唱出真挚感人的情感来。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还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出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
因此,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要借鉴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
还要通过指导课外观看和收听影视歌曲等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强学生的情感经历。
总之,要从多方面人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育学生丰富的情感,以促进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提高。
2.多让学生体验情感,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乐趣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
音乐的表现包含着各种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老师通过教学把学生的情感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利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
音乐课程教学要求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进行有机的统一。
很多时候音乐教学得不到学生的喜欢和接受,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
学生缺少对音乐和生活的体验,有的音乐教学过分偏重于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受,单纯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是享受音乐,所以很难让学生喜欢上音乐。
只有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在生活中能够给他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乐趣,才能体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如华彦钧的《二泉映月》曲调哀怨动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验在旧社会中一个民间艺人的遭遇。
3.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情感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
音乐教材和歌曲中,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德彪西的《月光》,乐曲通过和声色彩和节奏音型的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景色。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同时,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
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乐曲、发展情感。
音乐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音乐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中去挖掘这些因素,去激活学生的情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作者单位:柳州市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广西柳州,545000)。